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人家的声音又不大,他也听了个清楚,这就和人红上了脸。
“这客人,你可不能红嘴白牙的瞎咧咧,俺老叔都快八十的人了,种了一辈子地,可是俺们那方圆几十里头一号能干的庄稼把式,这不,年纪大了,政府也不用他们交税了,种的粮食啥滴自家吃不完了,这才拿出来卖,得了钱好给两个孩子交学费;你可不能在这败坏老人家的名声。”
可以说强子叔真是一个热心肠的汉子,见有人瞎说,忙着出来替洛老汉辩解着。
“哟,老汉还没急,你到是先急了,我这不就是一问吗,成,这话我收回,当我没说过,老汉,你这山药蛋咋个价啊。。。”这游客估计也是一个二炮桶子,放过一炮之后第二桶就蔫了。
不过有心人就会想着,在市场上卖东西就是这样,哪怕再好的商品,想买的一方总是会挑三拣四的找些毛病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压得下价钱。
这就是交易的定律,就连洛瑜?f的位面交易系统不也会自动的挑选好与不好,有价与无价吗~o~
山药蛋蛋是许多北方人的俗称,而南方人多是称其为土豆,另外它还有一个学名,那就是马铃薯。
土豆可以炸着吃,可以切丝炒着吃,可与肉一起红烧了吃,还可以蒸熟当饭吃,再则可以用特殊方法砸成泥掺在面粉里烙成饼,吃法千奇百怪,是大江南北家喻户晓的食物,在西方有些国家,至今还是拿土豆和面粉当主食呢。
吃法虽多,可是挑土豆,那也是一种学问。
首选土豆不能破皮,皮质越光滑代表品质越好,这样的土豆便于存储;再则在外形上要尽量选圆的,越圆的越好削;第三,土豆发芽的不能要,皮发青发绿的不能吃,因为那都是带毒素的,吃了轻则腹痛腹泄,重者有可能死亡。
在北方很多地方,土豆都是冬季的主要蔬菜,所以在储存时要特别当心,华北,陕北一代的窑洞用来当储藏室那是再好不过的,因为窑洞挖的越深,里面越凉快,而在南方,地方上也有一些紧急备用的类似窑洞的防空洞,到了夏季,那里通常成了市民们纳凉的最佳去处。
“一块钱三斤。。。”洛老汉报出了价格,这是大集上通用的价格,要是洛瑜?f在,肯定报的价是要抬高许多。
“有些贵啊,一块钱五斤如何,我全包了。。。”游客估摸了一下两箩筐子土豆也就是几十斤,用不了多少钱,可是贪便宜的心理还是让他忍不住的压了价。
“这么便宜哪成啊,这山药蛋蛋要是赶平时,一块钱二斤也打不住秤的呢。”
'bookid==《再活一世之悠闲的生活》'
第三十四章、还价
游客被人这样一说略有些尴尬,可是厚实的棉帽帽沿挡着大半张脸任人也无法看清他的表情,只是一双滴溜乱转的眼睛透露出一丝算计。
洛老汉没去想对方为啥要一下包圆他家的山药蛋,只是光听对方要全买了就挺高兴,可是那价格压的也实在有些太低,心里当下又有了一些不情愿。
“大爷,我这不是买得多嘛,您瞧这个天也忒冷了点,早点卖完您不是能早些家去,一块钱五斤,成不,我全包了。。。”游客还不死心,继续游说,一边的强子看到洛老汉有些心动轻轻的摇了摇头。
“这大集才刚开始,我们不急,一会有那识货的人,都晓得一块钱三斤可便宜着呢。。。”洛周氏此时插进了话。
刚忙和好头一桩生意,洛周氏卖出了几对剪纸,收了差不多十块钱,分别是雀登梅枝、圆形双喜下摆是祥云图等喜庆的图案,听对方的意思家中好象是要办喜事,所以在价钱上她也乐得给人优惠些。
一大张红纸头才五角钱,能剪出五六对这样的窗花,卖出后是本钱的十倍之多,可算得上是暴利了。可这也也就是遇上了主顾,卖的就是那手工艺品的钱,这要是放在如十几年后,这种老手艺传承缺失的年代,一张巧夺天工天工的剪纸都能卖出天价,而且这样还是有价无市,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手工艺品都会被懂行的人收藏,洛周氏这样的老太太,也可挂上民间手工艺大师的称号呢~~~
人都有一些旧漏习,哪热闹往哪钻,无论哪个摊,只要有了人在讨价还价,就会有另外的人探头一观,如果有自己喜欢的商品,就会拥上来。这不,前面有人价钱还没商讨完,后头就又有人站下了。
来的是一老一年轻两女的,听称呼象是母女或婆媳。
“娘,这家的土豆挺不错的,我们买些吧,晚上炸些土豆块刚好烀锅子。。。”年轻女子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声音好听的就象布谷鸟一样脆声声的。
“成,买点吧,这些天家里客人也多,菜都吃的差不多了,添点土豆,换几个花样就是几碗菜。。。”说话的老太太上身穿着一件黑底暗红花带金丝的缎子棉袄罩衫,下着一条黑色的老棉裤,一条烟灰色的大围巾将头和脖子缠绕得只看见了一双眼睛。
“老姐姐,您大冷的天还来摆摊啊,你这土豆挺好,多钱一斤啊。。。”老太太挺和气,看到摊主是一个比自己年纪大的自动用上了敬语。
人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互敬互爱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礼节,洛周氏虽贫,可是气不短,长年的贫苦生活也没有磨去她自小炼就的那份气度。
“老妹子好,我这山药蛋蛋(哦,是土豆)俺们乡下人叫习惯了。。。”洛周氏说了一半发现自个与人说的不同忙解释道。
“没事,我懂您的意思。。。”买菜老太太笑道,也许是围巾堵着嘴说话别扭,她脱下厚厚的棉手套,露出一只保养较好的手将围巾往下扯了扯。
'bookid==《再活一世之悠闲的生活》'
刚才在卖剪纸,洛周氏的手套早就摘掉了,此时看到对方白嫩白嫩的手,心头有些不自在,可这不自在也只是一顺间滑过,没有一个人曾注意。
“这山药蛋蛋我全买下了,老人家你去别的地看吧。。。”最初那位压价的游客怕洛周氏将东西卖给旁人,立刻哄骗着后来的那对母女。
洛周氏皱了皱眉头,心想这个人咋这么差劲呢,价钱压的这么低不说,还不让自个卖给别人,当下心头有些不乐意了。
“老姐姐,是这样吗?那还真可惜了,我来晚了一步,我家老汉也特爱吃这山药蛋蛋。”买菜老太太笑说。
“没得事,他把价钱压的太低,我还没答应他哩。。。。”洛老汉插嘴道。
“是啊,这人太不地道,这么好的山药蛋蛋,往日里市场上都是一块钱二斤,这大集瞅着人多,想多卖些,一块钱三斤,他还要压价,是不是欺侮人家年纪大不识数啊。。。”洛大强在一边帮腔说道着。
“这两筐山药蛋估摸着约有百来斤吧,老人家散着卖咋地也得一上午,价钱便宜点我一下包圆了,他不也省事许多。。。”
买菜的母女俩听到这话不由得抬头看了一眼前先那人,“你这话虽然有些理,可是买卖是你情我愿事,人家嫌价钱不合适没答应你,你也不能阻拦我们买啊,做人不带这样滴。。。”
年轻女子这时笑着问洛周氏:“大娘,您还没说这土豆卖多少钱一斤哩,如果合适,我们也多称点。。。”
“一块钱三斤。。。”洛老汉忙答应着。
“这么好的土豆才一块钱三斤啊,不贵,给我买上五块钱的吧。。。”买菜老太太接道,然后又对那个游客说:“年轻人,人家庄稼人种点东西不容易,你可不能把价钱压得太低了,做人亏心啊。。。”
一句话说得游客是脸红脖子粗的,幸亏棉帽和围巾替他遮掩了一二。
“姥娘,我们回来了。。。”欢快的声音伴随着两个高矮相差不多的身形一前一后的走了过来,洛瑜?f姐弟俩回来了。
洛瑜亮取出怀里抱着的两个油纸包分别给了爷奶,“爷,奶,你俩快尝尝,刚出炉的驴肉火烧,可香咧。。。”
大集也是地方小吃荟萃的地方,祈镇的大集上也不例外,路远的人很早就出门了,清早赶路,又是这冰天雪地的,早起垫吧着的那点食物早就消化光了,所以各种小吃摊前那可是人头汹涌着咧,特别是各类烧饼摊,什么牛肉锅盔啊,驴肉火烧啊,那个付了钱抓上就能走,还不耽误做生意。
说到祈镇这的小吃,又有许多说头了,种类也特多,羊(牛)肉蒸饺、刀削面、揪片、
汤锅类就有牛羊肉饺子(华北地区为有许多清真族,所以这里很少有猪肉饺子)、馄饨、拉面、猫耳朵、削面、刀拔面、揪片,还有前几章里说过的那个羊杂割,羊肉泡馍等等。
烙烧类的烙饼有、葱花饼、脂油糖饼、脂油千层、合子。
烤制类有擦酥糖饼、糖干炉、成干炉、切饼。
油炸类有各色油糕、油麻花、油面、燕窝酥。
蒸制类有九龙蒸饺、蒸饼、荷叶饼、窝头、碗黄和稍梅。
还有疤饼;又名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鏊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
总之,赶大集之所以能吸引许多孩子,这和大集上各种名目烦多的小吃有着说清道不明的关系,在这寒冷的冬季,喝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汤,吃上一只暖人心肺的烧饼,整个人生都会亮上许多了。
注:稍梅(烧麦):是晋北地区著名风味小吃,用特制的擀而杖打成花褶,以其顶口捏花如梅而得名,皮要碾得精薄,馅要香浓,捏得下如银瓶,口如梅花,蒸熟后便可食用因此而闻名山西。
'bookid==《再活一世之悠闲的生活》'
第三十五章、忽悠
(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一切可求的支持与鼓励,并感谢绮罗雨同学打赏的平安符)
也许是赶大集太过激动,又也许是男孩本身体热血气旺,此时的洛瑜亮浑身冒着热气,厚实的羊皮帽子的小耳朵早已打开并翘着,远远的看着就象一对直立着的兔耳朵,粗厚的围巾也半吊在脖子上露出了黑里透着健康红色的小脸蛋,一双乌黑的眼睛异常灵活,满含着欢快和兴奋。
相反,姐姐洛瑜?f就沉静的多了,贫困的现状逼得小姑娘不得不比同龄的孩子们成熟的多,也稳重的多。
姐弟俩是一路小跑回来的,洛瑜?f本就在练武,体质不同寻常,耐寒也比普通人要强的多,此刻的她原本缠绕得密实的围巾也散开,松垮得搭在脖子上,围巾两端长长的流苏因为她的走动也在不停的摆动,就象是风中摇曳着的柳枝,婀娜多姿,使小姑娘刚强中略带了一丝秀雅。
“老姐姐,你这孙子可真够孝顺的,哪象我家那娃,有啥好吃的只会先巴拉到自个碗里。。。”买菜老太太看看洛瑜亮,又看看洛瑜?f是一脸的羡慕。
这老太太看得出这户人家的家境并不十分好,虽说洛瑜?f姐弟俩穿着的都是新衣,可是那料子却是最为普通最为大众化的粗斜纹布,更何况洛老汉今个因为要赶车舍不得糟蹋新衣,换上了往日里做活时的旧羊皮袄,上面打着几块补丁,加上老人脸上的皱折和那似是永远洗不干净的皱得象老树皮的双手,手指甲里的黑泥,都显现了一切一切。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驴肉火烧,但也看得出这一家人却其乐融融,祖慈孙孝。
有人夸自个的孙子,洛老汉和洛周氏下意识的挺了一下腰,原本就堆满了折子的老脸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了。
“这俩孩子,长得真好,读书了吧。。。”老太太怔了一会又问道,语气很是和蔼。
“读了,都在镇中呢。。。”洛周氏微着着应答。
洛老汉正往老太太带来的布兜里装土豆,年轻女孩也在一边挑挑拣了一会,发现土豆大小个头都差不多,也就懒得挑了,任洛老汉随意的装。
华北山区,虽有一些富裕的家族,可是大多数是比较贫穷的,他们一辈子守着几亩田,靠着老天爷吃饭,许多人家连男孩都读不起书,更甭提女孩了,而且还读到了中学,所以洛周氏这样一回答,那个老太太微微吃了一惊。
“老姐姐,供这俩孩子读书不容易吧。。。”女儿(或媳妇)在挑土豆,老太太乐得和洛周氏唠唠嗑,扯扯闲话。
“还成,俩孩子挺懂事的,这不,丫头今年就要考大学哩,小子明年也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