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么起义军在洞庭湖建立了据点,队伍发展到二十万人,占领的地区也越来越广。公元1*年四月,杨么拥立钟相的儿子钟子仪作太子,杨么自称大圣天王,在起义军占领的地方,宣布免除百姓的一切劳役和赋税,人民生活出现了兴旺气象。
南宋王朝把杨么起义军看作心腹大患。绍兴三年以来,南宋多次派遣军队前往*,都大败而归。是年冬,禁军将领王燮又率兵前往*。他从上游的鼎州水陆并进,对沅水沿岸的起义军水寨发动攻击,并在下游埋伏大量水军,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杨么早将上游的主力及家属转移,使敌人扑空。杨么又发车船数只,偃旗息鼓,交横顺流而下。埋伏在下游的崔增、吴全水军以为是起义军败下的空船,全队争先入湖,大小数百只舟船都被起义军的车船撞沉,崔、吴二人也葬身湖底。一日之内,起义军歼灭南宋水军上万人。起义军还多次挫败南宋朝廷“招安”的阴谋。
绍兴五年春,宋高宗调岳飞前往*起义军,又派宰相张浚亲临督战。他们在湖区各要道屯驻重兵,缩小包围圈,加紧经济封锁,并在夏季进兵,蹂践禾稼,造成起义地区严重的经济困难;同时大力开展政治诱降活动。黄佐、杨钦首先叛变投敌,起义军内部分化瓦解,杨么力战不屈,被俘后遭到杀害。
………【第二十七节 岳飞抗金】………
岳飞是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岳飞从小跟随名师学习武艺,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他还熟读兵法,喜欢学习历史。
后来,岳飞参了军。几年后,他在抗金老将宗泽手下为将,很受宗泽的赏识。由于他的勇敢和才干,立下多次战功,很快升为一支军队的将领。岳飞的军队见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能够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一点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公元1139年,宋高宗不顾岳飞等人反对,向金朝称臣,每年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算是把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偿还”南宋。
公元1140年十月,金朝又撕毁和约,发动全国精锐部队,以兀术为统帅,分四路大举进攻。不到一个月,根据和议还给南宋的土地,全被金军夺去。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宋高宗这才不得不下诏书,要各路宋军抵抗。
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郾城大战中,岳飞智破金军的“铁塔兵”、“拐子马”,把金兵打得大败。
兀术在郾城失败,又改攻颍昌。岳飞早料到这一着,派岳云带兵救援颍昌。岳云带领八百骑兵往来冲杀,金兵竟没人能抵挡。后来宋军步兵和义军分左右两翼包围,金兵又打了个大败仗。
这时候,由梁兴率领的太行山义军和黄河两岸的各路义军,也纷纷响应。他们打起岳家军的旗帜,到处打击金军,截断金军的运粮线。金兵看了吓得心惊胆战。
岳家军乘胜前进,一直打到开封的朱仙镇,北方军民抗金情绪高涨。河北的义军听到岳家军打到朱仙镇,都欢欣鼓舞,渡过黄河来同岳家军会合。老百姓也用牛车拉着粮食慰劳岳家军,有的还顶着香盆来欢迎,个个兴奋得直流眼泪。
岳飞眼看这个胜利的形势,也止不住心里的兴奋。他鼓励部下说:“大家努力杀敌吧。等我们直捣黄龙府的时候,再跟各路弟兄痛痛快快喝酒庆祝胜利吧!”
………【第二十八节 秦桧陷害忠良】………
就在百姓们在朱仙镇和岳家军庆祝胜利之时,兀术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留着岳飞,我们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
秦桧接到主子的密信,就向岳飞下毒手了。
秦桧先唆使监察御史万俟卨等抓牙罗织罪名,接二连三上奏章攻击岳飞。不仅如此,秦桧还利用岳飞原上司张俊对岳飞的妒忌,勾结张俊,让其唆使岳家军的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另一个部将张宪想占据襄阳,发动兵变,帮助岳飞夺回兵权,还诬告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秘密策划这件事。
就这样,张宪岳飞遭到陷害,被逮捕入狱,受尽酷刑。
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
岳飞被害以后,临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葬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现在,在庄严雄伟的岳庙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使人肃然起敬。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个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对卖*的憎恨。
………【第二十九节 一代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她父亲李格非也是个文学家,在宋徽宗时期做过官,因为为人正直,又是苏轼的学生,受到蔡京的打击。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她十八岁嫁太学生赵明诚,夫妻俩志同道合,除都能诗善文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收藏金石(古代铜器和石碑上镌刻的文字书画)。这些文物既是我国古代的精湛艺术,又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材料。
婚后,赵李二人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赵明诚几乎把所得的官俸全部花在购置金石图书上。每当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赵明诚便买下来。回到家里,和李清照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作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
赵明诚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这样日积月累,他们家收藏的金石书画越来越多。李清照建立了书库大橱,编好目录,发现有一点污损,一定随时整理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明诚完成了一部记载古代历史文物的著作,叫《金石录》。
然而,他们处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要埋头整理文物已经不可能了。东京被金兵攻陷的时候,李清照和赵明诚还在淄州(在今山东省)。不久,风声越来越紧,李清照跟着赵明诚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十几间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
后来,赵明诚在去湖州当知府的路上病逝。李清照伤心不已,但是他没望丈夫遗志,把文物保护好。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就托人带到洪州。没有多久,金兵打到洪州,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愉,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
国家山河的破碎,珍贵文物的散失,对李清照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李清照孤身流落,流离南方,境遇孤苦,在杭州度过残年。大约在1151年到1156年间,李清照孤伶地离开人世。
………【第三十节 辛弃疾壮志未酬】………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为我国南宋词人的杰出代表。
公元1127年,金与南宋签定了和约,南北暂停战争。1161年,金主元颜亮,破坏了和约,率领四十万大军,南下侵宋。平静了二十年的中国北方,再起波涛。
中国北方人民,受着金人统治,时刻怀有反抗的心。这时趁金人南侵,后方空虚,便纷纷起义。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率领二千多人,组成抗金队伍,投奔到当时最大的起义军耿京的队伍中。
金人的这次南侵,不仅遭到失败,完颜亮被部下杀死,而且,后方金人朝廷内部也发发生政变,留守的完颜雍自立为帝。在这情况下,金人只好退兵。
辛弃疾认为,这正是南北联合,夹击金人,收复失地的最好机会,便建议耿京联络南宋朝廷。宋高宗接受了耿京的提议,并委任了耿京、辛弃疾等人官职,并朝臣同辛弃疾等北上传达旨意。
然而,就在一行人北上的途中,耿京手下张安国为金人收买,杀了耿京,并率众投降金了。听到此消息后,辛弃疾愤怒异常,带着骑兵五十人,连夜奔驰五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拥兵五万之众的金军大营,把正在庆功酣饮的叛徒张安国缚置马上,押往建康,斩首示众。辛弃疾胆识和勇气震动了朝廷内外。
二十五岁那年,辛弃疾将其救国大计《御戎十论》进呈孝宗。可惜未被采纳。
三十岁,辛弃疾又书《九议》送交宰相虞允文,仍不见用。
到了三十九岁,辛弃疾任浙东安抚使,建立了一支“飞虎军”,成为沿江抗金劲旅,武功卓著。
不幸,两年后反被人诬陷,削职退隐。尔后又长期遭受排斥打击,但其救国复兴之志从未泯灭。
直至六十四岁高龄,还辅佐当时宰相韩出师,无奈韩也不重视其韬略,致使全军溃败,向金乞和。
辛弃疾这位大有作为的文武全才一生壮志未酬,雄图莫展,在六十八岁时含愤辞世。
尽管辛弃疾南归后无法施展抱负,但他统一中原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写了600多首词,反映了当时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事实,抒写了他自己昂扬奋发的报国热情,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对朝廷主降苟且的批判。他为我们留下了这些不朽的作品,因此被誉为爱国词人。
………【第三十一节 陆放翁临终不忘九州同】………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浙江山阴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宋孝宗赵慎刚刚即位的时候,决心改变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业。
公元1162年,宋孝宗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政治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
差不多过了十年,四川宣抚使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请他到汉中的幕府中办理军务。陆游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陆游的上司范成大是他的老朋友,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却并不讲究一般的官场礼节。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但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
这样一过又是二三十年,南宋王朝又换了两个皇帝——宋光宗赵惇和宋宁宗赵扩,南宋王朝始终没有决心收复失地。陆游长期过着闲居的生活,他把满腔爱国热情寄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韩侂胄担任宰相后,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北伐。这使陆游十分兴奋。但是韩侂胄的北伐,并没有充分准备,加上朝廷内部矛盾重重,使最后一次北伐又失败了。宋宁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杀害了韩侂胄,把他的头颅献给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和约。
陆游一生渴望的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只有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虑。他一生辛勤创作,一共留下了九千多首诗。在我国历代诗人中,他的创作是最丰富的。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之时,他将儿孙们叫到床边,留下了他最后的一首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