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人应该知道的历史往事-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1210年,这位八十六岁的爱国诗人病重。临终之时,他将儿孙们叫到床边,留下了他最后的一首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三十二节 文天祥一身正气照汗青】………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

    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文天祥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1275年正月,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1276年,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1277年,文天祥率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这一年冬天,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兵败被俘,他的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在路上,天祥只身逃脱,退到广东继续抗元。后来因叛徒引元兵袭击,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张弘范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南宋灭亡后,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软禁在会同馆,决心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不为所动。最后元世祖大怒,将其关进大狱。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1282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

    最终,文天祥从容就义,年仅47岁。



………【第一节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公元13世纪初,北方的蒙古族强大了起来。在这个时期,在蒙古的大草原上诞生了一个英雄,他就是成吉思汗。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斡音wò)边,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集会,公推铁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就是大帝的意思),并且给他上了一个称号,叫成吉思汗。

    铁木真幼年的时候,金王朝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残酷统治,各部落之间也互相打冤家,整个蒙古处于一种分裂的局面,人民的生活十分苦难。

    铁木真九岁那年,他的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部人毒死。年轻的铁木真为了恢复父亲的事业,想尽办法,渐渐把他们部落失散的亲属和百姓聚集拢来。他在跟别的部落的战斗中打了胜仗,力量渐渐壮大起来。以后,铁木真又经过几次战斗,陆续消灭了蒙古高原好几个部落,终于统一了全蒙古。他被蒙古各部首领推举当了大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即位以后,建立了军事和政治制度,使用了蒙古文字,使蒙古成了一个强大的汗国。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决心大举进攻金朝。金将胡少虎带了三十万金兵抵抗,被蒙古军打得一败涂地。过了两年,蒙古兵又打进居庸关,围攻金朝的中京(今北京市)。成吉思汗跟他四个儿子分兵几路,在河北广大平原上横冲直撞,所向无敌。新即位的金宣宗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求和,献出大批金帛,把公主嫁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才撤兵回去。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二十万蒙古大军攻打花剌子模,接着,又向西攻打,占领了现在的中亚细亚各国,前锋一直打到现在的欧洲东部和伊朗北部,才带兵回国。

    之后,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在围攻西夏京城的最后时刻,他自己得病而亡,一代天骄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后来,成吉思汗的后代陆续灭了金朝和南宋,中国又重新开始了大一统的局面。



………【第二节 马可·波罗记游】………

    元世祖在位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西方各国的使者、商人、旅行家纷纷慕名到中国来观光。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波罗和叔父玛飞·波罗曾接受过忽必烈的接见。在公1275年,马可·波罗随父亲来到到了中国。马可·波罗非常聪明,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元世祖发现他进步很快,十分赏识他,没有多久,就派他到云南去办事。马可·波罗出去,每到一处,都留心考察风俗人情。回到大都,就向元世祖详细汇报。

    马可·波罗在中国整整住了十七年,被元世祖派到许多地方视察,还经常出使到国外,到过南洋好几个国家。公元1292年,马可·波罗就回到威尼斯,这时候,他们离开威尼斯已经二十年。

    在国内的一次战役中,马可·波罗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牢里。在监狱里,他给热那亚人讲述他在东方和中国的见闻。跟马可·波罗一起关在监牢里有一个名叫鲁思梯谦的作家,把马可·波罗讲述的事都记录了下来,编成一本书,这就是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一名《东方闻见录》)。在那本游记里,马可·波罗把中国的著名城市,像大都、扬州、苏州、杭州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称颂中国的富庶和文明。这本书一,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热那亚人因为马可·波罗出了名,把他释放回国。

    《马可·波罗行纪》加深了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第三节 六月飞雪窦娥冤】………

    元朝中后期,由于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而在当时,在大都流行着一种戏剧,叫杂剧。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的不平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关汉卿,从小喜爱音乐戏剧,会吹箫弹琴,还会唱歌跳舞,对编写剧本特别热心。他经常和演戏的人混在一起。有时候他自己也上场演出,扮个角色。因为他对音乐戏剧很有研究,所以编出的戏也就格外精采。

    关汉卿编的戏剧常常帮百姓说话。他把看到的,听到的人民的悲惨遭遇,写进他的剧本里。《感天动地窦娥冤》(也叫《窦娥冤》),就是他的杰出的代表作品。

    《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楚州地方一个贫苦女子窦娥。窦娥从小就被卖给孤苦的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到蔡家没两年,丈夫就害病死了,只剩了窦娥和她婆婆两人相依为命。楚州有个流氓叫张驴儿,跟他父亲张老儿一起,逼迫蔡婆婆嫁给张老儿。蔡婆婆软弱怕事,就答应了。接着,张驴儿又胁迫窦娥跟他成亲,窦娥坚决拒绝,还把张驴儿痛骂了一顿。张驴儿怀恨在心,在窦娥端给蔡婆婆的羊肚汤里下毒药,结果,这汤给张老儿喝了。张老儿中了毒,死了。张驴儿就把杀人的罪名,栽到窦娥身上。由于驴儿用钱买通了官府,最后窦娥屈打成招,定了死罪。窦娥被杀之后,一霎时天昏地暗,大雪纷飞;接下来,楚州地方大旱了三年。

    六月飞雪,更是一种神话式的想象。但是它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无数含冤受苦的百姓申冤报仇的强烈愿望。



………【第四节 天文学家郭守敬】………

    元朝的时候有一个天文学家叫郭守敬,他是邢州(今河北邢台)人。郭守敬少年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对科学发生浓厚的兴趣。

    他被人推荐给忽必烈去整治水利。当时,他提出六条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听了十分满意,就派郭守敬担任提举各路河渠的职务,经办河道水利的事。后来,郭守敬又先后被派到西夏、江南一带去整治水利。

    后来,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因此,郭守敬就设计了一套新的仪器。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

    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

    这种新历法,比旧历法精确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天,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只相差26秒。这部历法同现在通行的格里历(即公历)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郭守敬不愧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第五节 女纺织家黄道婆】………

    黄道婆是我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棉纺织革新家,她生于南宋淳佑五年,卒于元大德十年(1245…*6年),松江乌泥泾人(今上海华泾镇)。民间传说黄道婆自少流落到崖州(海南崖县),在崖州生活了三十多年,从海南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制造纺织工具和织布技术,元贞年间(1296年)始遇海舶得以返回故里。她在松江纺织木棉花,织崖州被自给,将黎族的先进棉纺织工具和纺织技术,传授给松江府乌泥泾人民,改进了植棉方法,革新捍、弹、织工具和织造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使制棉工艺从辗子、弹花、纺纱、轧籽到织布,有了一套完整的*作规程。

    黄道婆把黎族的居处、习俗、宗教、生产、生活,乃至历史和审美意识,都融化在服饰图案中,织出折技、团凤、棋盘、文字、花卉、人物等美丽的图案,灿然若画,一时行销广远,织户激增,改变了松江府一带的“厥功甚艰”的落后纺织业,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繁荣和发展,她那“有志覆赤子、遗爱在桑梓”的优良品德和勇于改革的精神,为我国棉纺织业创造了光辉的业绩。



………【第六节 石人一只眼 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末年,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河北有个农民叫韩山童,秘密组织白莲会(一种秘密宗教组织),聚集了不少受苦受难的农民,烧香拜佛。韩山童对他们说:现在天下大乱,佛祖将要派弥勒佛下凡,拯救百姓。这个传说很快就传到河南和江淮一带。

    正巧在这个时候,黄河在白茅堤决口,有人向朝廷建议,把决口的地方堵住,另外在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开挖河道,疏通河水。公元1351年,元王朝征发了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十五万和兵士两万人,到黄陵冈开河。

    修河工程开始了。民工们在烈日暴雨下,被迫*夜夜没命地干活,可是朝廷拨下来的开河经费,却让治河的官吏克扣了去。修河的民工连饭也吃不饱,怨声载道。

    韩山童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群众。他先派几百个会徒去做挑河民工,在工地上传播一支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民工们不懂这歌谣是什么意思,但是听到里面有“天下反”三个字,就觉得好日子快要到来了。开河开到了黄陵冈,有几个民工挖呀挖呀,忽然挖出一座石人来。大家好奇地聚拢来一瞧,只见石人脸上正是一只眼,不禁呆住了。这件新鲜事又很快地在十几万民工中传开来,大家心里都想,民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