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笈旅餍率逼诘那嗷ㄋ芍衩肺婆蹋堑男沃啤⒋笮 ⑽剖尾季钟朐魍耆谎!�
“这个我倒是听说过一点,老板,您再给介绍介绍纹饰底款什么的?”郭靖点了点头后再次问道。
“这个盘子虽然是仿宣德青花,但是水平却极为精湛,我认为,不输于宣德本朝的东西。你看这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里外口沿下均绘双线。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松、竹、梅及山石图,周围衬以灵芝、小草。盘外壁绘庭院人物,几个仕女坐于庭院中,三四个小童在院内嬉戏玩耍,再加上有洞石、盆景、栏杆、椿树、竹影等相衬,美观漂亮,生趣盎然。您再看看这底款,这可是典型的三行六字篆书款,写的是‘大清乾隆年制’字样。”这时候,店里也就郭靖一个人,秦观自己也觉得无聊,所以纵然觉得郭靖不可能买的起这个盘子,也还是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也好卖弄一下自己的学问。
“听您这么一说,我倒是还真有点喜欢这个盘子了,不过刚才您说这一件不输于宣德本朝的东西,恐怕这不见得吧?”郭靖觉得把这件乾隆朝的仿品和宣德本朝藏品相提并论,还是有点夸大了。
“这一点我倒也没有夸张,与宣德本朝的青花盘相比,这件仿品釉面更加洁白,青花色泽更加鲜艳。当然了,宣德盘也有其特点,青花的颜色更加深邃宁静,有着水墨画般的效果。你再看,这仿品盘心的纹饰整体比原器要小,采用了绘画中的皴法来表现山石的立体感,山石显得较为坚硬,仕女、小童的画法略微拘谨,不过这也正是乾隆朝的风格。总之,宣德青花盘具有洒脱飘逸的韵味,而乾隆时的仿品也自然而然的带着乾隆朝独特的韵味儿。说起来,宣德本朝的东西和乾隆朝的仿品算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了。”秦观显然不同意郭靖的观点,不免又解说了一番。
“这么好的一个盘子,您到底要卖多少钱?”郭靖对秦观的说法不置可否。
“实不相瞒,这个盘子的盘口处有点瑕疵,曾经修补过,品相不太完美,所以报价相应的也就低了很多,如果小兄弟喜欢,五十万拿走。”
“呵呵,秦老板,这个盘子我倒真是喜爱的紧,可是五十万就不是我能承受的了。”郭靖苦笑一声。
“那也没事儿,既然喜欢,就时常过来瞧瞧,说不定哪一天发了财搬回去也说不定。”对于傅清扬的回答,秦观一点都不意外,他为人随和,喜欢和人开玩笑。
“那好,我就借您吉言了!”郭靖又接着看其他的东西。
他一边看东西,一边向秦观询问价钱,不大会儿工夫,就大体上弄明白了古玩宝光的颜色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凡是价格超过一百块钱,但是不到一千块钱的,宝光呈现红色。这类东西算不得真正的古玩,大都是一些现代仿品,在多宝楼,这样的东西很少,只有不多的几件扔在角落里。
呈现橙色宝光的古玩价值超过一千块,但是不超过一万块。这类东西也大都不属于古玩的范畴,只能算是比较精美的工艺品。在多宝楼,这类东西占了多数。
宝光呈现出黄色的古玩价值超过一万块,但是却不超过十万,这类东西已经可以算是古玩了,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在多宝楼,这种呈现黄色宝光的东西占了一小部分。
再就是呈现绿色宝光的东西,价值在十万至一百万之间,这样的东西就只有那个乾隆仿宣德的盘子。至于更好的东西,在多宝楼就见不到了。
郭靖觉得,秦观的多宝楼可能还有没拿出来的好东西,但是他既然没有钱买,自然也不好提出让人拿出来让他开眼的道理。虽然没有实物印证,但是郭靖还是根据前面的规律,大体上猜测出了古玩其他几种颜色对应的价值。
他猜测,如果宝光呈现出青色,那么古玩的价值大体上应该在一百万到一千万之间;如果宝光呈现出蓝色,那古玩的价值大体上应该在一千万至一亿之间;而如果宝光呈现出紫色,那恐怕这东西的价值就是突破了亿元大关的绝世珍品了,这样的东西恐怕全世界都难得见到几件了。
………【第六章 逛市场 捡漏成双结对】………
看看时间,虽然已经是接近四点半钟,头顶的太阳正毒,但是这街上却是人满为患。来来往往的人们或是不紧不慢迈着四方步晃荡着东瞧瞧西看看,或是手拿物件走得匆匆忙忙脸上挂着欣喜的微笑。
道路两旁的摊主们声嘶力竭的吆喝叫卖着自己摊位上出售的物品,以此吸引着南来的北往的买家看客们挑剔的目光。
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基本上都大同小异,以地摊为主,摊床为辅。地摊上摆放着各种新货旧物,大到瓷瓶瓦罐,小到钱币玉件,你甚至能在这些摊位上见到民国时期的那种老式留声机和胶木唱片。说是包罗万象都不过分,倒是让郭靖大开了眼界,在这个摊位上驻足停留了下来。
“小哥,咱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老物件,真正的大开门的东西,看看相中了什么,价钱好说。”摊主见郭靖似乎很有兴趣的样子,主动和他搭话道。
郭靖心中暗笑,这摊上的玩意儿,他已经用神识扫过了,根本没有一样是值钱货。这让郭靖禁不住对摊主的巧舌如簧赞叹不已了。
都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此言在古玩行里是一点都不差呀。
摊主见郭靖蹲在旁边长时间不说话,不由有些急了:“小伙子,你到底是买还是不买?没事别在这儿晃荡着呀,多耽搁我的生意。”
郭靖嗖地回过神来,他不好意思的冲摊主笑了笑,道:“不好意思啊,我随便看看。”
“得!您看着吧,看好了跟我说一声就成。”
许是摊主也看出了郭靖不是个大买家,索性也就不跟他废话了,脸一扭,大大咧咧往马扎上一坐,点上支烟优哉游哉的抽了起来。
转悠了大半个小时后,郭靖算是明白了,这琉璃厂里,大大小小上百个摊子,几万的物件,几乎没有一件真品,民国年间的玉石,在这里就算得上是数得着的老物件了,想要淘到一件趁心如意的古玩,无异于大海捞针。
本来不错的心情,转悠了一圈后全然消失了,有心挑几个好物件,到头来一无所获,江南有些少许的失落。
“咦?这是什么?”
郭靖决定去茶馆消消暑,就在他拐了个弯准备继续向前走时,一个不起眼的摊位的角落里,平放在边上的两只鼻烟壶引起了郭靖的注意力。
相对于过道两旁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不同,这里是处死角,人们不留意的话,基本上很难注意到这里还有个摊位,并且,这个摊位不大,摊主是个年迈的老人,穿戴的非常朴实,用本山大叔的话讲,那就是,大棉袄来二棉裤,里面是羊皮外面裹着布。打眼一看就知道是农村来的,老人这身打扮,把中国农民朴质纯良的本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郭靖俯下身子,拿起鼻烟壶来仔细观察着。虽然不知道这两个鼻烟壶的珍贵之处在哪,但是神识之中在这两个鼻烟壶上看到的青色宝光是不会错的。有着浓艳的宝光存在,郭靖可以肯定,这是个老物件。
郭靖仔细的看向左边这只,这是只双连葫芦形鼻烟壶,直口,束腰,下腹部相连,通体施蓝色釉,镶珍珠钮,圆盖连象牙匙,下配木座。鼻烟壶整体线条圆润,胎体厚重,造型优雅别致,握在手中把玩,有厚实的感觉。
再看另一只,形如怀表,扁圆形的大肚,通体透明,在内壁上画着一大朵牡丹,凸显富贵之气。
郭靖一眼就相中了这两个小玩意儿,心说,今儿这趟古玩街算是没白来,总算捡到了个自己喜欢的物件,他抬起头,向摊主问道:“大爷,这两只鼻烟壶怎么卖?”
老人半眯着眼打量着郭靖,似乎对他年纪轻轻的就来逛摊很是好奇,好在老人及时收起了好奇心,满是褶子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然后慢悠悠地伸出一根手指头,老人说道:“这个数。”
郭靖愣了,因为他不懂行里的规矩,不知道老人伸出一根指头是要价一千还是一百。
“呵呵,小伙子刚入行不久吧?”老人笑着问道。
郭靖挠了挠头,笑道:“是啊,严格的说,今天才算是正式入行。”
“唔。”老人不置可否的唔了一声,“一千块钱,要的话你就拿走。”
一千,这个价格开的与郭靖的心理价位相差的可是不少,但是郭靖再不懂规矩,也清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道理,笑了笑,他说道:“大爷,便宜点吧,六百块,这两个鼻烟壶我要了。”
“啥!不瞒你说啊小伙子,刚才有位中年人,开到九百我都没卖他,知道这只鼻烟壶的来历不?正经的清三朝的玩意儿,你看这款识,这釉色,够不够劲儿?丰不丰满?你看这翡翠透的,就跟玻璃一样。俺可告诉你,这两只鼻烟壶,满市场可着你逛,你也见不到第二份,正儿八经的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儿。”
老人把嘴噘得老高,那意思是,不懂你就别瞎说。
郭靖嘿嘿一笑,说道:“大爷,这样吧,我再加两百块钱,给您凑足八百块,这鼻烟壶您卖我得了。”
“还是那句话,一千块,少一分,不卖!”
老人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死活不吐口,话说的也是斩钉截铁。
郭靖一听那个气呀,气道:“有你这么做生意的吗,你这又不是大商场的柜台,还来个明码标价免开尊口了。要不是我看着挺漂亮,才不跟你墨迹呢。得,一千就一千,就当丢了!”数出十张老人头交给老汉,反手把两个鼻烟壶抓在了手中。
老汉伸出一只粗糙的手接过钱,美滋滋的收在怀中,道:“小伙子,今天你可算是捡了漏了,就这两个鼻烟壶放到拍卖会上,怎么着也得拍出个十万八万的。”
郭靖气哼哼的收好鼻烟壶道:“多谢了大爷,借您吉言。不耽误您做生意了,就此别过。”说完,他抬腿就走。
身后一个中年人拦住了他的去路:“这位小哥,别急着走啊。”
郭靖诧异的望着他,询问道:“老哥找我有事?”
中年人拉着郭靖的胳膊往前走,边走边神秘兮兮的说道:“借一步说话。呵呵,你别误会,我就是想跟您商量商量,你这鼻烟壶能不能匀给我?”
郭靖没想到才买到手就有人对自己手里的鼻烟壶虎视眈眈,当下便好奇的问道:“老哥,莫非这只鼻烟壶,有什么来历不成?”
中年人闻言明显就是一愣,他问道:“你不清楚这只鼻烟壶的来历?”
郭靖知道自己露怯了,他略显尴尬的挠头笑了笑道:“不瞒你说,我还真不清楚,买这个小玩意儿,只是觉得它好看好玩儿,没其他意思。”
中年人顿时觉得哭笑不得,什么人啊这是?刚才自己心里还在夸他眼力好,谁知道这家伙买个鼻烟壶就是为了好玩,这简直就是对自己刚才的话天大的讽刺。“小哥儿,你这笑话其实一点都不好笑,你确实不清楚这只鼻烟壶的历史?”中年人再一次向郭靖确认。
郭靖说道:“老哥,您就直说吧,这鼻烟壶到底有什么历史来源?”
中年人抖了下腮帮子,牙疼似的直往嘴里吸冷风,摇了摇头,他说道:“你再把那只瓷器的鼻烟壶给我看看。”
郭靖掏出来交给他,也不怕他拿着就跑。中年人看了半天后叹息着说:“这只鼻烟壶,全名叫做‘炉钧釉双连葫芦形鼻烟壶’,出自清乾隆年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它名贵在哪里你知道吗?”
郭靖摇了摇头。
中年人笑着解释道:“名贵在它的釉色上头,这叫炉钧釉,是景德镇仿钧釉制品,低温烧成,始于清雍正朝,流行于乾隆时期。以炉钧釉为装饰的鼻烟壶在乾隆时期实为少见,所以十分珍贵,况且,到目前为止,乾隆年间的炉钧釉鼻烟壶流传在民间的,几乎没有,你手里这个,是我进入古玩行十多年来,第一次见到的真品。据我所知,在前几年,也就是05年,北京瀚海拍卖行举行的秋季古董专场拍卖会上,有一只和你这个差不多的炉钧釉乾隆时期鼻烟壶,拍出了180万的天价,在鼻烟壶收藏历史中,仅此一例,那只鼻烟壶,品相和做工,都不如你这只好。小哥儿,你的运气,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所以说,我想让你匀给我。”
“匀给你?怎么可能?”郭靖鄙视他道。
“不,不,不!小哥你误会了,我说的‘匀”,不是跟你白要的意思,这是行话,意思是,我加点钱你转让给我吧,价钱你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