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我的儿子不是你的,别忘了,儿子女儿可都是我一个人生的!”一想到十八岁生日的那个风高夜黑的晚上,董鄂·婉婷瞬间化身咆哮帝。
“你似乎,对这很有怨言啊?”胤禟凉凉的问。
“妾身。。。。。不敢。。。”董鄂·婉婷立马萎了。
“很好!”胤禟拍拍她头表示夸奖,看着她一脸苦逼,好心的加了句:“回去记得抄写一百遍宫规和一百遍孝经,晚上我要检查的。”
说完也不再看她,只留下了可怜兮兮的董鄂·婉婷,只是她此时真心想大喊一句:“你妹啊!宫规就算了,孝经是怎么回事啊喂?”
而与此同时,被康熙派去江南修河赈灾的胤禛胤祥两兄弟也在扬州动手了,他们一到江南就给了盐道官员一个下马威,并重用了田文镜让他来招募百官们捐输。
只是这一招并没有多大用处,任伯安一早就收到立刻九爷的来信,自然选择按兵不动,更何况在场的九爷的门人虽说不上清廉但也并不是贪官,胤禛和胤祥也只能暗自咬牙了。
最终他们还是和剧情中一样,让田文镜煽动灾民进城围着盐商们的宅子乞讨,虽然这样解决了灾民饥寒交迫的处境,可坐镇两个钦差在扬州,却是发生了灾民暴乱。
而这么消息,没过多久就传到了京城。
三个月后,养心殿,皇上还没到,不过众皇子和尚书房的大臣们都来了。
新来上书房的马齐说道:“四爷一个奏折就参掉三十多名府道官员,这是不是也太急躁了……”
“咳,这差事要是交给八阿哥他们干,准不会这样。不过怎么说呢,也难得四爷和十三爷这片心哪。” ;佟国维接过话,看似替四阿哥说话,可其中也是饱含深意。
其他阿哥们听到这话,也是面面相觑,眸中闪过幸灾乐祸,老四、老十三都是太子的人,他们把这事办砸了,这回看太子怎么办。
就在这时,一旁的张廷玉也接过话:“黄河暴涨,灾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国库空虚国,无款可拨……哎,这本就是个难题,四爷此番去江南筹款购粮,虽然有些莽撞从事,但却是解决了这次灾民过冬的难题啊。”
“万岁爷,驾到。”一声太监的通报声,众阿哥个三位上书房大臣闻声回头,就看见太子默默然跟着康熙亦步亦趋的走来。
座上御座,康熙微冷着脸说道:“这胤禛他们江南一行搞的挺热闹,你们刚才说的朕也听到了,是各有各的说法,朕这儿还真有一份儿奏折,说这个胤禛他们在扬州纵容灾民闹事,逼迫那些有钱人捐款,这样做虽赈款得手近于聚敛,灾民安抚而士绅寒心。今儿请你们上书房来议议,听听你们的说法。”
胤禩第一个站出来:“回阿玛。这次四哥和十三弟奉旨担任钦差账济救灾,当然要涉及银子的事儿,也自然会牵涉到地方官吏的贪赃受贿和盐商们钻国家空子的事儿。四哥他们处置一下并不为过,只是那些盐商们怎肯乖乖地出血、拿钱,闹些乱子也在情理之中。依儿臣看,这些奏折却未免夸大其词了。”
“八弟说的有理。”三阿哥胤祉也点头复合。
康熙点点头沉默片刻,望向旁边的胤礽,问,“胤礽,你先说说对这份奏折怎么看吧”
胤礽一怔,思索片刻,嗫嚅的答道:“儿臣以为,四弟的才具是有的,办事也肯尽心尽力,这次筹到了款也购到了粮,也算解了朝廷的一次燃眉之急,功不可没。但是……。”
“说下去。”
“是,皇阿玛经常开导儿臣,要‘以德为本,以仁导行’,狡猾机诈的手段终非立身之本,治国之道,要说不足,四弟在这方面是欠缺了点……”
说着胤礽又稍微抬起头来侧察康熙的脸色。
康熙一言不发地看着胤礽,面上看不出喜怒不过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失望,他轻轻顿了一下,最终长长叹了口气:“既然江南的筹款购粮的事已经解决了,传旨下去,让胤禛、胤祥几日回京吧。”
“是。”
“这些天,胤禛胤祥他们出门在外,家里怎么样了。太子?” ;康熙突然问话让胤礽又是一惊:“儿臣公务繁忙……不知道……。”
听到太子的回话,康熙皱眉:“他们奔波在外,不能顾家,你这个当兄长的应该多多关照才是。”
胤礽抬头偷偷看了一眼康熙表情不愉的脸,只能小心翼翼地应了一声:“是。”
胤礻我和胤祯闻言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眸中的笑意,只是人群中一言不发的胤禟,看着表情越发尴尬的胤礽,桃花眼眸中却是眼神闪过复杂。
作者有话要说:《爸爸去哪儿》看多了,(*^__^*) ;嘻嘻……
谢谢银月冰月扔的地雷!么么哒!
第137章 八哥真的生气了
远在江南的胤禛、胤祥此时并不知道京城的情况;可是当收到京城来圣旨时;他们心中不由忐忑。
二人一路快马加鞭,半个月之后终于回到了京城;可是城门既没有官员迎接的队伍也没有为他们接风的酒席,只好一路风尘仆仆直往乾清宫。
乾清宫内沉稳庄严;王孙大臣们井然有序地站着;殿内鸦雀无声。
胤禛和胤祥“啪、啪”打下了马蹄袖;在廊沿下磕头报名:“儿臣胤祯、胤祥恭请父皇金安。”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听康熙在里面冷冷地说了一句:“进来吧。”
两人一听话音不善;只好恭恭敬敬趋步而入,刚要行礼;康熙却是一摆手止住了:“你们俩先跪到一边去。这会儿;朕正和大臣议事;等一会儿有话问你们。”
胤禛跪在地上偷眼向康熙瞟了一眼,见他脸色铁青,毫无笑意,又见太子似乎瘦了一点,气色也不是很好,心中顿时一咯噔,隐隐察觉了不妥。
“这次黄河大水,总算对付过去了。四阿哥胤禛虽然算有功,但处事太过偏激,以至于闹得江南盐商怨声载道。。。。”上座康熙沉吟片刻后开口。
听到这,老十三胤祥忍不住插话:“启奏父皇,那些盐商……”
“住口!这是你随便插嘴说话的地方吗?“他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康熙厉声打断,看着下面跪着的两人,康熙冷哼一声:“你们这一对兄弟,可真会办事啊,人还没回来,告你们的状子就已经到了京城,拿去瞧瞧吧!”
他说着,就从御案上拿起一叠奏章,“啪”的一下扔了下来。
胤禛和胤祥捧起奏折一看,脸色倏地变了,原来这些都是江南各地官员呈进来的奏折。而头一篇就是江南巡抚上的折子,状告官员田文镜,依仗阿哥权势,敲诈民财,紊乱盐政。而下边还有十几篇,也都是这档子事。说由于勒令盐商出钱治河,引起盐商纷纷不满。灾民围着盐商府邸,每天都会发生不小的争执,闹的江南各省治安不宁,请旨弹压。
这些折子,明里是弹奏田文镜,可字里行间却是在含沙射影,指斥四阿哥、十三阿哥不懂盐政、横加干涉,以致激起灾民暴动。
胤祥看完真是气得脸色涨红,可他正要开口申辩,却被胤禛拉住了。
只见他平静地奏道:“秋汛将至,百万灾民却是没有一口饭吃,儿臣心有不忍,才出此下策,就地向盐商筹款救灾。父皇明鉴,这不关田文镜的事,全是儿臣的主意。盐商们为富不仁,闹得太不像话,不管不行啊。”
康熙冷冷地问:“为富不仁?是真的为富不仁,还是你心中有其它想头?再说你参掉三十多名府道官员,难道他们也个个是贪官污吏不成?”
“是。”胤禛沉声作答。
康熙闻言,更是勃然大怒:“好啊,你的肩膀可真够宽的,朕叫你们去修堤救灾,谁让你们过问盐政来着?你们俩给朕跪在这,好好想想!”
胤禛、胤祥挨了一顿训斥,心中也是委屈,可是见康熙正在盛怒之中,又不敢辩解,只好安安分分的跪在了一旁。
殿内一片安静,康熙走下了御座,缓缓说道:“这几天,朕调来了户部的案卷看了,户部银账不符的事竟是如此骇人听闻……”
“国库的亏空竟达一千二百多两白银,这笔钱哪去了?居然是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借去!弄得泱泱中华大国发了一次水灾,都拿不出银子来办服修河!你们想没想过。再发一次水灾或者一次旱灾怎么办,边境上一旦发生战争又该怎么办?啊?”
说到这,康熙忍不住心情沉痛,太子胤礽连忙带头跪下,众阿哥和几位上书房大臣一齐跪了下来。
胤礽请罪:“儿臣等处事无方,清皇阿玛治罪!”
胤禩也知道不能再沉默,接着说道;“儿臣兼管户,责无旁贷,请皇阿玛治罪。”
康熙冷笑:“治了你们的罪,国库就不亏空了?朕要的是切切实实的办法,你们中间谁能挺身而出承担追比欠款的差使?哪怕追回一千万两,朕这儿立马加封他!”
康熙这话说出,殿内却是一片诡异的沉默。
“臣斗胆请旨前往户部清理积欠,请万岁恩准。”就在这时张廷玉上前,跪了下来。
康熙看了他一眼,却是沉吟不语。他心里清楚户部的银子外借,恐怕不止是京官,还会牵连到一些皇亲。张廷玉虽然是上书房大臣,有些事也不方便处理。
可这是个硬钉子,得让皇子们去碰。他转眼看想=向一个个沉默不语的阿哥皇子们,目光在他们的脸上扫过,心情却是愈发沉痛:难道这么多皇子阿哥中,就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替他分忧吗?
想到这,康熙目中不由的露出了一丝感伤,他颓然转身坐回到了龙位上。
“儿臣胤禟,愿请旨前往户部清理积欠,请皇阿玛恩准。”就在这时,一男子清亮悦耳的声音在殿内响起,众人不约而同的转头,就见胤禟跪在了地上,俊美的面上神色从容。
康熙有些意外接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几位上书房大臣也纷纷相视一眼,不由暗暗点头。
而众阿哥却各个心思不一,大阿哥胤禵和胤禟有旧怨,自是心中冷笑。
而和胤禟关系一直较好的老十、十四,也只有干着急的份了,明明八哥已经和众人说过了不要接这个差事,为什么九哥要这么做呢?
胤禩凝视着跪在地上的胤禟,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和心痛,但很转瞬却又平静的出奇,只是明亮的眸子变得越加冷静幽深。
胤礽却是没想那么多,他担忧的望了眼胤禟,随即站出来答道:“皇阿玛,儿臣推荐四阿哥胤禛担任此次差事。胤禛虽然这次救灾的事有些操之过急,可他向来办事认真,不徇私情,担任这个差使最为适宜。”
康熙不置可否,将目光又转向其他阿哥:“你们说呢?”
胤禩顿了一下,接言说道:“儿臣曾管户郎。却未能峻切操持,以至库银挪借、遗君父之优。儿臣自认为察切之明,临事之威不及四哥。,因此,儿臣也赞成四阿哥当任这个差使。”
康熙仍然不置可否。又对大阿哥胤禵问道:“胤禵,你是大阿哥,你怎么说?”
胤禵心思微动,老四是太子的人、而老九又是阿哥党的人,这两人,不管谁接了这个差事都讨不到好,他想到这,连忙回道:“回皇阿玛。,按理说儿臣也应该接这个差事,为皇阿玛分忧。但既然太子和八弟都认为四弟来干较为适宜,而九弟又毛遂自荐,其心可嘉,儿臣倒觉得不如让九弟来担任吧。”
康熙依旧不动声色,向跪在地上的胤禛问道:“太子和八阿哥都推举你,胤禛你的想法呢?”
胤禛犹豫了一下,终是开口:“儿臣愿将功补过担任此差事,为皇阿玛分忧。”
康熙点点头却还是不置可否。又向终国维、马齐、张廷玉问道:“你们上书房大臣是何意见 ;?”
佟国维;“‘治大国如烹小鲜’。奴才认为,户部欠款之事,人多面广,既要将欠债款追回,又不能使欠款的官员太过难堪,吏治是要刷新,贪贿也不能容忍,但这是一篇很难作,也很难作好的大文章,却是不能莽撞从事,是要闹乱子的。四阿哥胤禛办事不讲情面,担当此任原很适宜,但若太过操切也怕激出变故。九阿哥虽年轻但办事沉稳,臣建议不如九阿哥和四呵哥一道办理此事,则能刚。柔相济,收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