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明说,大家讲的都有道理。有一点,咱们应该明白,咱们若只是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里,这种声音就很难听到,你们见了吧,在县衙大院之内,这声音就被捂住了。我们做领导的,我们执法的法官,都应该平心静气地聆听各种声音。且不说这声音来自何方,也不要先下结论否定某种声音,只要是社会上出现的声音,就有滋生这种声音的土壤和背景,我们就应该正视这种声音。有了不同声音,不同看法,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见解,这才真实。我们不能要求百姓群众的每句话都客观公正,都讲辩证。老百姓嘛,对事物当然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认识,只要是有感而发,就代表一种声音。如果这社会真的只剩下一种声音,还如何做到兼听则明呢?其实只有一种声音的说法是一种假象。
从县衙走出来,黎明一行随意地找了个饭店,胡乱吃了些东西,就往不算太远的一处有山有水的宝山景点开去,也是想叫大家沐浴一下大自然的风光,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刚才浏览县衙,虽然也是参观景点,可是,那种人文景观依然使游人松弛不下来,反而又有另一种沉重感。
中巴车只用了一个小时光景,就进入这座被称为宝山的景区了。早春的宝山虽没有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但已发芽出叶的千百树木,已将绵延起伏的山峦点缀得生机盎然。这里的山水对于黎明,已不是初次观光了,二十年前,他就到过这里,而且在宝山县城住了一段时间,那时县里有人陪他进山观景,做向导的干部有句话至今他还记忆犹新,那话说得很是幽默:
第130节:古往今来(3)
望山山不青,看水水不秀。
清官当不长,贪官做不够。
当时他问那干部,这似民谣的话可有出处?那干部说,没有文字记载,但凡宝山县的老人长者,都知道这民谣。据说宝山县志有这样的记载,说是这地方人刁,爱告状,凡是外边来的清官,都捂治不住左右同僚,也许是人家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弄不了多久,就叫地方上的人联手把他告跑了,要是告不跑,结果更糟。有一任知县,就是因为没有走掉,后来冤死在这里了。
那民谣和那凄婉的传说使黎明很是心酸。之后,他以这只不过是传说的理由为自己作了解脱,这次故地重游,他不打算把这类玩意儿讲给自己的同仁。他想,即使那传说有根有据,事物总是在发展进步的,二十年过去了,那传说应该随着一直在弘扬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渐渐淡化了吧。这次进山小游,他只是想让大家高兴愉悦、轻松舒心。
汽车开至山门,大家就下车了,司机将车停在规定的停车场,有人去售票窗口购买门票。如今不像二十年前了,那时候进山根本不用买票,山门那里连现在的售票房子都没有,更没有眼前呈现的小市场,有卖小商品与山里的土特产的,有为游人设的照相点,还有几个很是醒目的占卜算卦的摊点。
游人来这里,一是可观看宝山独特的奇峰怪石,二是能欣赏灵泉清澈的瀑布与溪流。宝山因有灵泉发源于此被誉为有宝;灵泉又因圣水源于宝山被赞为有灵。也是因为青山秀水构建出了这样的风水宝地,大概是在东魏时期,就在宝山建了寺院,定名为灵泉寺。寺院周围又有星罗棋布的石窟,其中不乏内容丰富、造型生动的雕像,这种以东方宗教为内容的雕塑艺术,又为宝山增添了异彩。
在用米黄色石材结构的高大山门上,横梁处镌刻有“宝山灵泉寺”五个雄劲大字,右侧的石柱上写有“宝山一方处处宝”,左侧的石柱写有“灵泉四季时时灵”。在两根石柱之中,还有两根石柱,这柱子上也刻有一副楹联,写的是:
和风细语万古诉说天在此时无中有
朗日明月千年见证地于斯处虚里实
黎明一行从山门的正面走进来,拐回头看它的背面,又是一副楹联: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又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绝绝绝——妙妙妙——”黎明凝视那古人的颇具哲理的联句,下意识地发出一声赞叹。也许这副楹联正好与黎明一行的职业接近,又作得那么机智幽默,可谓妙语双关,意味悠长。大家都在猜测写出这惊人妙语的人一定是个哲人。这时,有人掏出相机,对那楹联拍照,有人取出小本子,在记录那副楹联。
黎明又认真地琢磨这楹联的含义,活跃的思维突然又跳进清代诗人郑燮的“难得糊涂”中了,这时,又有一种极为复杂的情愫油然而生,再看这楹联,不知道是该学习吸收,还是该批评弃之。他只是对身边一个同仁说,把这条楹联记下来,回去查阅查阅资料,找出有关它的背景资料……
大家在这里稍事逗留,就往那幽深的寺院和清秀的山水走去,他们在这方山水宝地一直玩到傍晚,方才踏上返回向阳市的路程,到家时,正是华灯绚丽、流光溢彩的城市夜生活开始的热闹时段。
第131节:烟尘烽火(1)
四十一烟尘烽火
栗致炟刚坐到餐桌边,正准备开始早餐,电话铃响了,刘嫂慌忙接听,边故意重复着对方自报的家门:
“啊,是咱老家的。什么,啊,老家贺兰县栗市长的本家兄弟栗小九,你找栗市长。”刘嫂已经习惯这种接电话方法。边听边把对方的身家姓名播报出来,以使就在身边或房间的栗致炟听得清楚,为他是接还是不接这个电话提供信息依据。听到求见的人姓甚名谁及单位出处,主人就可当即表明态度了。若是不想接听的电话,只要使个眼色,刘嫂就知道该怎么打发对方了。如果是主人不在家,刘嫂会将来话人报的姓名及单位记录下来,待栗致炟回家时如实汇报给他。栗致炟听到是老家的本家兄弟来电,就走过去接过刘嫂手中的话筒。
“是小九啊!有什么事吗?”他知道,这是未出五服的本家一个小兄弟,他突然来电话,肯定家中有什么事,当然是应该接听的。
“致炟大哥啊!我是小九,也没啥事,还是上回我跟嫂子说过的那事,你侄子从部队转业要安排的事——”他说的你侄子,实际是这个小九的儿子。
本家兄弟的话,一下使栗致炟发蒙了。至今罗虹尚没有跟他提起栗小九托办的事。可是,根据小九的话音,可以断定,他是专门跟罗虹说过这事的,说不准还到家里来过。这时候,他不便马上告诉对方,妻子尚未将这事转告他,他更不想叫老乡及本家的人知道他们夫妻不和的隐私,就试探性地问:
“噢!上回你来过——”
“对——对,还是过大年前,我和你侄子专门到家看你了,不巧,那两天你外出不在家,你侄子还把复印的一些材料给了嫂子,嫂子说,等你出差回来就跟你说这事的。”
“噢——噢——”栗致炟明白了,为这事,本家兄弟小九不仅专门来汴阳找过他,还专门送了礼。如今人们只要一说专门到家看谁了,那肯定是去专门送礼了。可是,这个罗虹,这种事也敢瞒着自己,肯定还收了人家的礼,太不该了,太不该了。栗致炟心里默默地埋怨着妻子,嘴上还是婉转又客气地说:
“小九啊!这事我再了解一下,再说。”
“好——好!致炟哥,这事就全拜托你了,致炟哥,你也知道,你小九兄弟没啥本事,又够不着当家管事的大领导,俺也就你这个大哥啦,致炟哥——”
“小九啊,都是自家人,也不用外气。不过,我得跟你说明,今年军队转业干部最难安置,编制少,指标少,千万不敢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多找几个渠道。”
“俺知道,村里人都说,只要俺致炟哥把劲用足,这事没有办不成的。还有个理由,你侄子的对象就在汴阳市工作,结婚证都领过了。”
“不能光听村里干部议论的,小九。如今的事,最难办的就是安置人了。好了,我还有事要应酬,就这样吧。”栗致炟没等对方再接话,就“啪”的一声将电话挂了。他的心情太坏了。自那栗小九在电话里说出要他帮忙安置转业军人的事,他就觉得十分棘手;又说这事已与罗虹说过,栗致炟就火冒三丈了。若不是强压住怒火,看在乡里乡亲的面子上,他早把电话摔了。谁不知道,如今大大小小的头头脑脑,最烦帮人去做这类人事之类的事,特别是对部队转业干部的安置。时至今日,虽然国家每年都有计划安置军转干部的指标,在一些行政机关、执法部门也有少量的安置名额,但是,真能进去的军人,都是花费了很大代价的,这种规则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除非有十分权威的大人物,决心要安置的人,情况会特殊一些。一般情况,即使托熟人拉上了关系,在运作这种人事事宜的流程中,上菜加油也是不能免去的。像栗小九这样的本家兄弟,他尚属于不懂城里人游戏规则的乡下人,在他心中,这事只要交给本家哥市长办,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栗致炟越想越气,怒火直往头顶上冲,就冲着准备吃早餐的罗虹没好气地说:
“小九的事你为啥不告诉我?”
栗致炟打电话时讲的话,罗虹都听见了,她已经知道,栗小九是在催栗致炟办他托办的事。这些时,她的心情就没有好过,也是对丈夫有了怨恨,栗致炟老家来人说事,她压根就没当回事,心想,自家的烦心事还没人帮忙办呢,哪里有心情去管他们那破事。那栗小九大年前来过家里是不假,当时她只是跟他应酬几句,说一番客套话,自那栗小九走后,她早将这事忘到九霄云外了。要不是刚才听到丈夫通话的内容,她是不会再想起这个小县城来的乡巴佬的。这阵儿栗致炟这样质问她,她当然也没好气了,就以攻对攻地说:
“我是你的秘书,还是你们市政府的干部?我有啥责任跟你汇报工作。”
“正因为你不是这种角色,你没资格跟他们讲这种事,知道吗?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凡是这类事,一律不能收他们送的材料,更不能收他们送的东西,叫他们到市政府找我嘛,有人接待他们的。”
第132节:烟尘烽火(2)
“谁叫你不在家哩,又是你们家的破事,我咋办才好?”
“不在家就更好办,叫他等我回来再来嘛,你凭啥收下他送的那些东西,知道吗?他能把材料放到这里,他会怎么想呢?”
“我管他怎么想哩,关我屁事。”
“你懂个屁,去,马上把他送的东西给我找出来。”
“那还用找,都在储藏室放着,要找自己找去,他拿的东西,我懒得动它。”
很有眼色的刘嫂立马从厨房出来,刚才两口子的对话她都听见了。她不想让夫妻二人的口角扩大,只想熄灭两人的火气,就进入储藏室,将一个旅行包和一个档案袋都掂了出来,放在客厅一角,对着栗致炟指了指,没敢说啥,又溜进厨房。遇上这,刘嫂总是很为难的,站在二人身边,听他们别嘴磨牙,当然不妥,离他们远去,置之不理,也是不妥。尽管刘嫂脑子管用,人又勤快,遇上这事,她还是觉得自己的处境很尴尬。
在外人眼里,堂堂一市之长,安排个把军转干部,是轻而易举的事。实事求是地说,栗致炟只要决心安置这个本家侄子,也是可以做成的,只是他不打算去做这事,为一个本家的侄子,惹出一些舆论,去损害同僚的利益。他这人办事,是有他的规则的。他要去做的事,首先考虑的是值不值得去做,需不需要去做,而不是做成做不成。许多事,对一个市长来说,都是能做成的,只要他动真格的去做。
栗致炟太清楚了,如今多得成灾的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两条腿的人。从乡到县,从县到市,从市到省,无论哪一级哪一地,都是人满为患呀!人缺了少了不行,人多了也不行的。何况如今的人多,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多得使社会有点承受不了,多得成了一种病症,多得后患无穷啊!想到这些,又看看钟南省人口多得要命的现状,他就想痛斥过去的当家人,何以不计划人口的增长,何以叫人口增长如此之快。他查过有关资料,他刚出生那年,全国才五亿多人口,也就是五十年光景,如今就十多个亿了。不得了啊!他不敢统计到底有多少人属于无业、失业、待岗。实际这个数字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下边的人是不会把真实的数字统计准确的,他也不想知道这个确凿的数字。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在采用“鸵鸟政策”。怨谁呢,造成这种积重难返的人口局面,当然是有它的历史原因和领导责任了。可是,你无法真的去追溯一下它的“源头”,去看看到底是谁造成的罪过,使人口问题弄到这种局面,以至于强令去实施独生子女的政策,还是难以控制人口增长的态势。这种事是不能做的,过去的事毕竟过去了,关键是面对未来。
做了市长以后,他更清楚了人多为患的道理,他也更清楚了这种积重难返的人口现状。几次缩减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