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娘庙-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小文揉揉眼睛,一看事不好,忙说:“爷爷,你在这儿歇歇,我去平地吧。”一溜烟儿跑了。

  
  从清晨干到夜晚,杨小文实在撑不住了,放下饭碗就跑进西里间睡了。

  睡梦中,农田里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人们向往生活的激情,就像演电影一样浮现在小文面前。

  “快写,现在就写!”杨小文一骨碌爬起来,点亮油灯,又把稿纸铺开……

  黎明时分,方英洗把脸,就去叫小文下地。她看见屋里有灯光,还以为小文已经起来了,就倒上一杯水在门口等,紧等慢等不见动静,方英就走到窗前喊:“小文,天大亮了,怎么还不出来?”

  杨    小文走出来,打个哈欠说:“娘,就差一点我就写完了,你先走着,我随后就到。”

  方英说:“写写写,光知道写!白天下地无精打采,这日子还过不过呀?要老这样下去,还想找个媳妇吧?”由于激动,她的嗓门越来越高。

  小文也急了:“我本来就不想找,你是瞎操心!”

  杨佃泽走出门,对小文呵斥道:“混蛋!咋跟你娘说话?给我滚出去!”

  小文一脸委屈,扛起锨赌气向地里跑去……

继母的心
(二十四)

  这天傍晚下起小雨,人们早早收工回家吃饭。杨佃泽一进门,就冲杨李氏吼了起来:“小文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整天光想着写啊写,一点过日子的心也没有,都是你惯的!”

  杨李氏一声不吭,一边缝衣一边擦眼泪。

  杨佃泽压压火,接着说:“你知道人家说他啥?懒汉二流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庄户人不种地,喝西北风吗?还有,你看今天早上对他娘的态度,再这样下去,这家成啥样了?!”

  杨李氏擦擦泪,给老伴沏好茶,坐在他身边。“花儿他爹,你先消消气,听俺说两句。这些日子,活忙,大伙都心急。小文呢,一门心思写他的稿子,心里也急。可是,急归急,不该耽误干活,更不该跟他娘犟嘴。这件事,得跟小文讲清楚,必须给他娘赔不是。”

  杨佃泽长长叹口气,端起茶杯喝了两口。

  杨李氏接着说:“可话又说回来了,孩子从四岁就离开亲娘,在学校里受气,考高中也不许,受了多大委屈啊!如今,四人帮倒了,你的帽子也摘了,庄户人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孩子高兴啊!他想把这些事都写出来,把人们想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本身没有错,咱应该支持他才对,你说呢?”

  杨佃泽抽两口烟,点了点头,说:“这个理儿,你也该给他娘念叨念叨,方英也不是不明事理,她是为了地里的活、为了将来的日子着急啊!”

  杨李氏说:“一会儿小文回来,我领他去西屋。唉,一个女人家,整天顶风冒雨地靠在地里,还得为孩子们操心。人家当亲娘的打骂都行,当后娘的处处加小心,还不一定捞出个好来,不易啊!”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刚进寒露第一天,杨佃泽全家的7亩麦子就播种完毕。

  杨兴祥带着酒,割了肉,赶回家来。一进门,就嚷嚷说“买化肥、农药、农机具的人太多,累死我了。”方英就说,家里忙得脚不沾地,比你累多了。可想想明年的收成,越干越有劲儿。

  吃饭的时候,杨佃泽让小文也拿了个酒杯,说往后是大老爷们儿了,喝点吧。

  小文虽然当天就给娘赔了不是,可这些日子仍然有点抹不开。今天,当着爸爸的面,借着酒劲,再次给娘道了歉。

  方英说,事儿都过去了,麦子也种上了,想写你就写吧。前几天,刘三婶给介绍了一个对象,这几天忙得也没去问人家,也不知咋样了。

  小文笑着说,除去城里的俺还不要哩。

  杨李氏用手点着小文说:你就做梦吧你!

  一家人都笑了起来。

  
  快11点了,北屋东间的灯还亮着。杨李氏坐在炕上补衣服,方英拿一块蓝布走了进来。

  “大娘,别补了,你这件褂子快成补丁堆了。这不,小文他爸刚买了块布料,给你作件新的吧。”

  “嗨,我这么大岁数了,不光着露着就行了。瞧你自己这条裤子,也是两层补丁,找刘三婶子的时候顺便给自己做条裤吧,都说她手艺不错哩。”

  方英想了想,说:“要不,给小文做吧,说不定哪天去相亲,没件新衣裳哪行?”回头看看大娘的破褂子,眼圈一红,赶紧走了出去……

  第二天上午,方英忙完活就拿着布料去找刘三婶。

  娘娘庙小学放学了,学生们唱着歌,排着队往外走。

  “方英婶,等一等,你家小文的文章上省报了!”一位女教师举着报纸高声喊道。

  方英一怔,马上跑过去:“是吗?俺看看。”

  兴邦媳妇走过来,笑着问方英:“”嫂子,看啥呢,这么专心?”

  方英激动地指着报纸上“杨小文”的名字,对兴邦媳妇说:“快看,俺小文写的,上报纸了!”

  兴邦媳妇:“看把你喜的,这回不愁儿媳了吧?”

  方英:“先不说这个,俺得回家让他爷爷奶奶看看去。”说完回头就跑,把布掉在地上。

  女教师拾起布喊道:“”方英婶,布掉了。”

  方英接过布,朝二人笑笑,一路跑去。

  兴邦媳妇对女教师说:“瞧人家这后娘当的,跟她大娘一样疼人。就是脾气暴点……”

  “杨小文的文章上报纸了!”这条新闻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娘娘庙村。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放飞
(二十五)

  又是一年芳草绿,大沙河里重分到户的桃、杏、梨树花满枝头,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小苗顶着露珠,显得格外精神。

  一大早,张大山就敲开杨家大门,说有要事相告。杨兴祥放下自行车,陪大山叔走进大爷屋里。

  杨佃泽一边系衣扣一边问大山:“啥事?这么急。”

  张大山:“好事!陈局长刚来电话,说县文化馆准备招聘两名搞创作的,让小文今天就去报名,明天参加考试。我想,凭咱小文的本事,一定能被录用。正好兴祥没走,你一家人商量商量,去还是不去。”

  杨佃泽高兴得直拍大腿:“这还用商量吗?去呀!”

  杨兴祥刚想表态,又紧皱起眉头:“对小文来说是好事。可俺大爷大娘上岁数了,还有这么多地,眼下正缺人啊!”

  杨佃泽说:“地里的活可以慢慢干,大不了少收入点。只要他娘愿意,别看我老了,在干个十年八年的还没问题。”

  “我也没意见。”方英从西屋走来,对大山叔说:“年前我就跟他爹商量着,想再要一处宅基地,好歹给小文盖上两间屋,好娶媳妇。如果小文真能考出去,俺不用操这份心了,他自己也有了前途,干嘛不去?”

  杨兴祥看看大爷,再看看大娘,轻轻叹了口气:“唉,你俩这辈子,养大一个放走一个,辛辛苦苦图个啥啊!”

  一直没吱声的杨李氏,这时把话接了过来:“图啥啊?就图你们有出息,让衔坊四邻看的起!他大山叔啊,我看这事就这么定了吧,让孩子今天就去报名,俺老俩口不用他们惦记。”

  张大山动情地说:“像你们这样的老人,当晚辈的可咋报答呀!”

  杨李氏坦然一笑,说:“啥报答不报答的。俺没事的时候也常琢磨,人这一辈子到世界上走一遭,该担的就得但,该放的就得放。自己多吃点苦,多受点累,多受点委屈,那又能咋的?”

  杨小文躺在炕上,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

  
  麦收时节,打麦场推起一座座金山,娘娘庙的老少爷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收成!

  杨佃泽和方英把家里所有盛麦子的家什都用上了,后来干脆就往小文炕上倒。

  杨李氏也乐颠颠的跟着忙活,不一会儿就坐到地上光喘气了。她一边擦汗一边说:“这么多麦子,咱三年也吃不完啊。”

  杨佃泽就逗老伴:“这一下,你那破筐头就没有用喽!”原来,过去因为麦子少,逢年过节才吃上顿白馍馍,杨李氏每次就给小文或者小武留下一两个,放到小筐头里挂起来。有时放久了,馍馍上长了绿醭也舍不得扔掉。

  杨李氏白了老伴一眼:“甭叫唤,等下来棒子,看你往哪儿存放!” 

  杨佃泽点点头,说这还真是个大问题,看来,咱家也得盖粮仓了。

  
  小文被录取了。眼下正在省城学习,难得回来一趟。

  杨李氏先涮锅洗碗,再喂猪喂羊,一忙到半晌。接着又端起木盆洗衣服,洗一会儿站起来直直腰想去取水,见水缸已空,叹了口气:“小文这一走,水也稀罕了。”

  刚满13岁的杨小武放学回来了,放下书包就对奶奶说:我去挑水。

  杨李氏看看小武说:你行吗?小武说跟着哥哥挑过两回了,没事。

  杨李氏就说,要去奶奶跟你一块去。小武说不嫌累你就跟着,看你跟到多咱才放心。

  走到半路上,小武忽然对奶奶说:“刚才忘了,俺大山爷爷让告诉奶奶,明天文化局来人,给俺哥办手续,俺哥转正了。”

  杨李氏顿觉眼前一亮:“转正了,小文转正了!武啊,快去告诉你爷爷和你娘。”

  小武说:“奶奶,看把你急的,等他们回来再说也不晚。”

  杨李氏点点头,对小武说:“记住,往后好好念书,长大了跟你哥一样,进城当干部去。”

  小武有些不耐烦:“奶奶,怎么老说念书呀,烦死了!你还是让我挑水去吧。”说完直奔井台而去。

  杨李氏叹了口气:“如今条件好了,孩子们反倒不愿念书了。小武,,不听话看你爸爸回来咋治你!”

烛泪
(二十六)

  杨小文结婚了,第三天要带着媳妇张婷回来探亲。

  杨李氏吃完早饭就开始忙活,屋里屋外拾掇得有条不紊,然后就开始择青菜。孙子媳妇头一回进家,如今鱼呀肉的都吃腻了,青菜更受欢迎。

  方英也跟着大娘一起忙活,小春请了一天假,特意在家陪嫂子。

  门外传来自行车铃声,小文和张婷走进门。

  小文:“奶奶,娘,我们回来了。”

  小春赶忙跑出去,拽着张婷就往屋跑。

  杨李氏和方英也放下菜,站起迎着。

  张婷:“奶奶,娘,你们挺好的?”

  杨李氏:“好,好,你妈也好吗?”

  杨小文告诉奶奶:“她妈高血压,还有关节炎,身体一直不好。”

  杨李氏嘱咐张婷:“常回家看看,这病可不能耽误。”

  方英说:“蹬了三四十里路的自行车,累坏了吧。快坐下说话。”

  杨李氏把一杯水放在张婷面前:“你们结婚那天让我去,你娘和小春也让我去,我也愿意去。可又一想啊,这城里跟咱农村不一样,去了光给你们添麻烦。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太太,弄不好还让亲戚朋友笑话,不去了,让你们回来看我吧。哈哈……”

  张婷说:“眼下交通还不方便,等以后有了条件,俺一天往家跑一趟,奶奶愿意不?”

  杨李氏:“那敢情好!等你们有了孩子,俺还要带重孙子哩。”说着又大笑了起来。

  小春对张婷说:“奶奶这么多年还是头一回这么高兴呢。”

  方英朝大娘一努嘴:“小文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又取了个好媳妇,能不高兴吗?”

  杨李氏故作嗔怪的白了方英一眼:“就你会说话!”

  一家人又笑了起来……

  
  玉米除草的季节到了。

  杨李氏在地里拔了一会儿草,快晌午了,就牵着羊,抱了一捆青草往家赶。

  刘三婶走在大街上,见到杨李氏忙打招呼:“嫂子,还这么恋财啊!你家兴祥、兴花、小文都给你钱花,不在家享清福,还到处跑啥?”

  杨李氏笑了笑说:“趁眼下还能动弹,给孩子们再忙活几天。如今都奔机械化了,抽水机、小四轮、摩托车,那样不得花钱?”

  说话间,琉璃球一瘸一拐地推着独轮车走来,见到两人慌忙往胡同里躲……

  刘三婶大声喊道:“琉璃球,见了俺嫂子还不快认错!这缩头王八你打算做到啥时啊?”

  琉璃球把车放下,低着头慢慢挪到杨李氏面前,扑通一声跪在地下,羞愧地对杨李氏说:“婶子,那几年我混蛋,我昧良心,我……” 

  杨李氏扔下草,赶忙把琉璃球扶起来,说:“快起来,让人家看见笑话。”

  看看四下没人,杨李氏语重心长地对琉璃球说:“立秋啊,都这么多年了,别老这个样子。谁年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