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入汉-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是葬送了吴国数万将士,这一切的根本便是源于自己以下犯上的愚蠢举动。

陆抗并非是不想严明军纪,只是以大局为重不希望军中内耗从而减少战力,毕竟吴军能够舍生忘死的奋战在第一线,面对比自己强大数倍的蜀军毫不退缩,依靠的便是心中的信念以及团结。这是吴军唯一有可能获胜的机会,却也是葬送吴军大获全胜的根源。军纪没有严明,而孙奉更是变本加厉的暗中联名上书请战,这一切导致了事态失控,先机尽失。

即便是如此,陆抗为了保全这一帮江东的未来,煞费苦心的打击孙奉等人的心智,夺取其兵权。没到夜里,孙奉会想,若是当时自己也能挺身而出,或许可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将领。然而,时间无法倒流,懦弱的自己真的值得陆抗如此的爱护么?

腰间一疼,孙奉的身上又是多了一支飞矢,可前进的速度丝毫未减。魏军的刀枪剑戟无情的在孙奉身躯留下记号,而孙奉付出这些得到的代价便是不断的越过魏军继续向前。前方没有什么目标,人山人海的魏军让人无从分辨,只是不能停下。停滞不前等于送死,奋力前行尚能争取时间。

只是孙奉又错了,想象中的自己或许可以支持的更久,然而受困于八万魏军的现实和身体不断传来的疼痛告诉孙奉,终点就在眼前。孙奉不甘,不忿,怒吼陡然而起,长枪一振化作一条长龙掠过魏将的咽喉,胸口。然而,这不过是垂死挣扎,回光返照,豁尽全力的一击速度还不及平时的一半,看着魏将轻松的招架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反击,孙奉双眼一闭,终于结束了。

舍命冲阵欲换来有利战机的愿望终究是美梦破碎,孙奉却不遗憾,自己已经尽力了,相信自己和孙旅的死能让同样感到痛苦的数十名年轻将领们走出痛苦,陆抗等一帮将士们之死,孙奉与孙旅一肩扛起,以死还之!

虞汜的吴军姗姗来迟,不是来的慢,而是孙奉和两千吴兵死的太快。魏军阵势严密的高歌猛进,吴人一出场气势就矮了半截,想战对方气势高亢,想逃却发现魏军早已分兵包抄而来。虞汜当机立断引军狂退,周处,张悌各引一军断后死战!

王基非常高兴,虽然不清楚那两千吴军是来做什么,可是结果无疑是让人满意的。魏军活动了筋骨,提高了士气,而吴军士气低落又是刚刚抵达战场就要逃跑,这样的机会去哪儿找?

方才两千吴军根本喂不饱这八万魏军,眼前的三万多吴军才合胃口。虞汜的军事能力,对形势的判断力,以及嗅觉和指挥能力都远不如王基,周处虽然勇武可也只是个骁勇悍将,张悌有些谋略但也难以企及王基这样的老狐狸。本来是救援孙奉的三万吴军却发现人没救成,面对的却是被孙奉那两千人激起凶性的庞然巨兽……

魏军攻势如潮,吴军没退出多远就被魏军分批拦截,周处横刀死战虽然勇猛却是对大局于事无补,而另一侧的张悌还没有周处的武勇更是岌岌可危。虞汜引军夺路而走,陆抗之死吴军惨胜蜀军虞汜也是感到愤慨,感到热血沸腾,然而到了这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是保命为先。活着一切才皆有可能,死了不过白骨一堆。然而王基早已洞悉全局,魏军步骑各司其责稳稳的圈住了吴军,又是一场混战,一场围杀!

强弓硬弩在外围频繁远程射击,长枪大盾在内圈把吴军团团围住不断的缩小包围,铁蹄纵横战场之中肆意蹂躏江东人马,弓,步,骑分工明确合理,顿时打得吴军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还手不在于你有多勇敢,而是需要一个镇定的人指挥。可吴军的阵势早被冲得七零八落,彼此被魏军隔断,大大小小的包围圈无数,打得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加上魏国铁骑时不时的冲杀而入,吴国兵将死伤惨重不说已经没有了斗志。

乱军之中魏国大将曾冲挺矛四处冲杀,吴国大将纷纷被挑落马下。虞汜远远的见了心中恐惧,藏身于兵将之中。无奈人可以藏,旗号却是写的清楚,曾冲何许人物?就算吴军的主帅再弱,一旦击杀不仅仅是大功一件,更是摧毁吴军心理防线的最佳利器!

长矛骤然杀至,吴军纷纷倒地,虞汜无处可藏只能挥舞大刀突围,然而尚未走出多远,身后魏将追来。人未至,已是一股恶风扑身,虞汜打了一个寒颤猛打战马意欲加快速度,却只觉后背一凉,接着便是锥心之痛。可怜虞汜在江东闻名十余年,到头来却是死的如此无能,尸体顺着长矛的挑势飞上半空,洒下一摊鲜血砸在人群之中。曾烈哈哈大笑,自有亲兵上去割了虞汜的首级,而曾烈一催胯下战马,长矛横扫之处虞汜大旗折断!

主帅一死吴军更无战心,树倒猢狲散,虽然周处等少数将领扔在坚持,可大部分的吴军已然失去了战斗力任凭魏军的宰割。周处见形势不妙虎吼一声,带着自己的三百余骑飞也似的向另一边杀去,不计损失只求速度。吴军的骑兵甚少,只有周处聚集了数百骑作为自己的部曲。魏军自然早就熟知此事,更是对周处的厉害做到了心中有数。周处一动,三千余魏骑便四面八方的围杀而来!

双方兵力悬殊,周处心知决不可被魏军缠上。三千魏军排开阵势四面八方的冲杀而来,可周处就偏偏在这三千人的魏骑之中找到了一条脱身之路。混战之中步兵可以结阵而守,结阵而围,骑兵却是以一定数量的兵力作为单位各自冲杀的。三千魏军不可能在阵中静止不动专等周处,只是在周处附近的地区活动而已。如此一来虽然是全方位的冲杀和包围,可谁先谁后,谁远谁近便有了差别。周处的战场嗅觉敏锐,果断的选择了突围!

铁蹄奔腾,站马交错,周处仅带十余骑脱身,余者皆是来不及走脱被淹没在魏骑的洪流之内。魏将王基在远方见了忍不住微微发笑,长期交手这周处倒是一个好苗子,只可惜不识韬略全凭天赋而为,在此跑了也并非是坏事儿,说不定日后可以作为自己的下属呢……




第一百二十九章 破败(下)
三万吴军近乎全军覆没,虞汜被杀,张悌战死,唯有周处不知所踪,魏军接连二胜士气更涨,休息片刻之后便开赴建业城下。吴国君臣还沉浸在击退蜀军的庆幸之中,可惜赶跑了猛虎又来恶狼,朝中顿时愁云密布。
虞汜和孙奉等人所葬送的不止是三万多兵力,而是建业大半的战斗力。这三万人都是近两年征战中的精选之士,专门用来拱卫国都之用。如今一战尽墨,上至孙亮下到庶民百姓无不恐慌——魏军就要到了。
危机之时孙亮征询众人意见,然而问遍满朝文武皆是没有对策。幸好全尚脑瓜尚算清醒,随即向孙亮推荐薛莹,诸葛靓二人为主帅保护建业城!此二人是陆抗领兵期间在朝中唯一能够看清形势的人物,陆抗更是托人将陆氏用兵之要赠给了薛莹,其中的意义便不言而喻了。全尚被虞汜等人忽忽悠悠的到了前线,终是体谅了陆抗等人的难处,也是看清了形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打回来之后全尚的立场便有所改变。
诸葛靓说话有所保留,态度也好,虽然主张与朝中主流不同,可依然能够握有兵权。薛莹因为朝中的政见不合屡次上书直言,莫说是朝中的同僚,就是自己的哥哥薛珝都是翻了脸,因此请病在家休养,也不露面。
一道圣旨召来了薛莹和诸葛靓二人,对此朝中群臣出奇的没有反对。原因非常简单,建业要兵没兵,要将没将,魏国大军将至,这个时候薛莹掌握大权也不过是亡国之前背黑锅的罢了。最近的一支吴军是吴国大将张布率领,驻防在建业东方百里之外防备吴郡魏军的五千精兵。除此之外尚有六七千人分散在建业附近的水道日夜监视,这就是建业周边的全部力量。
原本拱卫吴主的解烦,无难两军四部人马已经折损了一部,余下七千五百人算是城中的主力军,折损的那部却是跟随周处同去救援孙奉的。常驻的县兵和守城的兵力有七千人,不过大都是老弱,战斗力十分有限。除此之外便仅剩宫中的御林军以及孙亮直属的绕帐军也是八千人左右。
如此一算,建业城中的兵力有两万三四千人,而面对的魏军却是八万!
依照群臣的意思,孙奉既然已经一死偿罪,那么被剥夺部曲的五十余名少年将领自当恢复部曲,同心协力保护建业。不想薛莹竟是一口反对,原因无他:“孙奉为宗室贵胄,欺上瞒下抗命不遵为一罪,越级上报延误军机是二罪,擅动兵权累及大军是三罪,有此三罪者何来“偿还”一说?”
若是陆抗点将之时,这五十多名年轻将领都能舍命请战,那么陆抗保存这批人必然是为国家留下栋梁。然而五十余人竟是眼睁睁看到结束,就算少数人觉得愧疚,然而这已经证明了这批人根本是不上道的货色!薛莹和群臣一番激辩后,便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也是结论:陆抗不用这批将领,是因为他们不行;不杀他们,是因为大战在即怕动摇军心;放他们回建业,是因为军中实在是无人可用。陛下认为陆抗是保全这些人的颜面,实在是多情了啊……
薛莹的揣度与陆抗的意思相差便是不多了,可惜薛莹只是揣度清楚陆抗的意思,却不明白吴主孙亮和朝中群臣的意思。这些少年将领能各自带着部曲在军中有立锥之地,其背后牵涉的家族世家实在是太广泛了。主张重新启用这些人,并非是要用这些人的能力,而是要用到这些人的背景和关系。通过启用这些“废将”达到凝聚江东现存实力和拉拢各大家族不要生有异心的手段之一。可惜,薛莹雄心万丈却是忽略了本该在意的这些因素,这也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孙亮本是有心的,可经过薛莹这么一说,又是没有办法继续。军权刚刚交给薛莹,就算孙亮启用了这批将领,薛莹不用也是白搭。好吧,孙亮无奈之下便应允了薛莹的作战方案。
薛莹的作战方案很是简单,一个字,守!面对八万魏军,就算是八万的吴兵也难以在正面和魏人抗衡。原因也很简单,魏人的斗具精锐程度直追蜀军,而魏人更是拥有着所向无敌的铁骑,并且控制着整个江东的水路。无论是你是陆战还是水战,和人家都没有办法比,这仗怎么打?唯有守城,守到对方兵力疲惫,守到对方补给不足,守到各方来援,守到事情发生变化为止,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就只剩下投降了。
江东连年战火,好久都没有消停过了。不只是百姓们受苦遭罪,世家大族们也是同样。族人和族中的奴隶家丁们一批批的被送到前线成为了炮灰,而分散在各地的产业时不时也遭受到山贼,山越,乃至魏军的骚扰和霸占。只是这些也就罢了,可水路完全掌握在魏军水师的手中,陆地上也不太平,时间一久为这些世家大族们牟取利益的劳作都是荒废掉了,商业更是萎靡不振,这便不好了。
就算钱财再多也不能坐吃山空,钱财虽然多可养着的人也多,物价飞涨不断,一些小地主们都是家破人亡,流落街头,这些世家豪族的日子也是每况愈下。
投降,或许是解决江东战乱,恢复和平最为便捷的方式。尤其在这孙氏政权风雨飘摇,只能苟延残喘的时代,站在孙氏一边只能是赔钱赔人赔死,这和世家大族们的利益完全不吻合。想尽忠,好啊,去看看陆家吧……陆氏的首脑们都是怎么挂掉的不说,就说这身后事儿,虽然孙亮给了追谥,给了封赏,给了抚慰,给了官爵。可这一切都是孙氏政权给的,给的封赏在当今的物价下实在不算什么,给的官爵之类到了吴国灭亡还有什么用么?精英尽失的陆氏已然一蹶不振,唯一剩下的陆胤听说也是重病缠身,连床都起不来。
这样凄凉的结局不是大家所想的,更不想要。富贵险中求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虽然建业还没有攻破,可魏军陈兵在外,而建业能期待的援军根本是寡不敌众,这个时候再不投资再不站好队伍,等魏军进城恐怕大家都要翘辫子了。
劝说孙亮投降是个笑话,更是玩命的工作,孙亮毕竟还是吴国的皇帝,一句话脑袋也就搬家了。所以不能劝孙亮投降,这是不要命更是愚蠢的,于是吴国各大世家用了一个比较委婉和煦的词来代替,“请和”。
我们不投降,也不会投降,只是请求谈判。吴国可以满足魏国的一些条件,来换取一时的和平。提议投降会被砍头,提议谈判就完全不同了。孙亮虽然有不屈的气节,可眼下亡国的压力绝对是一场噩梦。这个时候提出请和,倒是无妨一试了。
既然是外交手段,必然要派上一个厉害之人作为使者去谈,人选还没有确定事情却是被薛莹知道了。薛莹带着精兵急急从城头赶回宫中,戟指群臣大骂误国该杀!都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想着请和,这简直是自欺欺人,包藏祸心!魏军要的是攻下建业进而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