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韩,毕图,胡账房,三人现在成了安置营里面替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仅仅靠吴州官府余存的府银购买粮食,以及从洛阳运来的药材,和自己的人脉关系,暂时将安置营举步维艰的日子安排妥当,做到一应免费,安顿灾民不出现慌乱暴动情况。
只是,这种方式并不是长久的,安置营的维系,还需要更多财大气粗的商贾世家鼎力支持。
于是,在反复的思量下,陈华早已决定的募捐一事,被他提上的议程,而且,为了自己倡导的募捐,陈华还专门给老李去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奏章,陈华还是第一个给老李以商量的口气,让老李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募捐,号召整个大唐所有子民,为江南受灾的地方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陈华在信中真情切切,以人的真善美为切入点,激昂写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的话,号召大唐子民,不管是金银细软、还是粮食衣物,都可以捐献出来给江南受灾的人。募捐由官府统一组织人募捐,最好是尚书省亲自督办,以免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陈华这封募捐的奏章,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长安,老李接到奏章,并且在早朝上提议准备实行后,长安城大小贵族官员,都在背地里骂陈华那个长安大害,去江南了也不安分,隔那么远还把坑挖到长安城来了。
募捐的事,圣上根本就没同大臣商议,尚书省的老大长孙胖子都是在老李宣布采纳蓝田侯提议准备在全国开展募捐活动,长孙胖子才知道陈华那厮又来要钱了。老李在尚书省中专门设立了募捐署,由铁面无私的魏征出任司长,督办此事。一道皇命,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从长安开始向全国十道州府派发,老李伸手要钱的速度快的惊人。皇命到达江南的时候,不过离陈华上书老李,才隔了五天时间。
五天啊!陈华垂足顿胸暗骂老李腹黑,他同样想到长安那些国公国侯黑脸红脖子骂人的表情。全国募捐,就是给老李的国库节约银子支出,老李还不痛快地答应,那他就是傻子。长安城的贵族,这回又要被老李敲诈一笔,捐少了,老李看得到心里面把你记住了,捐得多了,老李会寻思着再找个借口向他们要钱。长安城的贵族都在骂陈华这杀千刀的,最好是一辈子流放江南,永远别回来了,他回来,长安城一准儿鸡飞狗跳。
同样骂陈华的,不止是长安城的贵族。
全国十道各州府的贵族,都在骂那个叫蓝田侯的人。没事儿提议出募捐,这不是让天下最大的贵族老李坐收银子吗?全国上下,现在是一片骂声,陈华的名声是彻底搞臭了,不过他也不在乎,募捐的银子,是用在灾区建设上,国人骂自己,老天爷在头顶看着,他会给自己增加好运的。
江南,吴郡!
这儿有江南士族的,朱、张、顾、陆,四大姓久居在此,吴郡虽然受灾,但对这些豪门大家没有丝毫影响。他们的祖宅在吴郡,但族中之人,却是遍布江南,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都有这四大家族的人。就算在长安,四大家族的人也有少数在朝堂上活跃的人物。
“哼,这蓝田侯是谁?搞出一个募捐,就能让李二大张旗鼓地伸手要银子,这等溜须拍马之人,也不是一个好鸟!”说话的人,乃是顾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顾家是江南的教育世家,出了名的书香门第,在江南专门开办私学,培养人才,就连弘文馆现在的馆长虞世南,都曾在顾家学习过,弘文馆学士,有一打是顾家培样出来的。老牌教育世家,说话底气足,直呼老李叫李二,也只有读过书的人才叫得出来。
说话的人是顾家的顶梁柱,现在顾家家族中最老的人顾览,人虽老,精气神十足,再活个十多年没问题。他有一个儿子叫顾胤,现在已经到朝廷做官去了,据说混的还不错,封了个县男,做到了国史加朝散大夫。
“顾兄此言差矣,依某愚见,此人还颇有几分本事。他到吴州,居然未曾上门拜访过,再怎么说,我们也是江南有头有脸的人物,巡察使若肯拉下脸来求我们,大家还是能行个方便,出钱出粮出人力帮忙解决问题。但是,他居然不声不响硬是要凭借一己之力,将吴州的水灾给挺过去,还建立了一个叫安置营让灾民免吃面住,这等大手笔行径,实在是可笑,现在,想必是挺不过了,然后搞出一个募捐,就是要等着我等拿银子出来缓解,呵呵,银子老夫倒是可以出个三万五万,但咽不下去这口气,捐个三五几百就够了!”陆家的家主陆审言说话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是身强体富说话财大气粗的年龄。陆家虽然不是教育世家,家里做官的人自隋唐两代出仕者少,但陆家家族产业在江南足有半城之称,家大业大,说话的口气自然就大。就好像他们陆家在江南只要跺一脚,都能让江南垮掉一半!
“陆兄说的对,捐多捐少,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朝廷又没明确规定,三五百贯铜钱,已经足够!”张家家主和陆审言站在一条战线上。
剩下最后一家朱家的家主:“我看,还是捐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朝廷要钱,就让他痛痛快快拿去,总好比抄家杀头被充公拿的痛快!”
朱家是吴郡四大家族中,势力最小的一家,家族早已在隋唐两朝没落,说话没什么底气,他能屈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余三家的家主,分别看了眼神情颓靡的朱家家主,顿时沉默不语。
朱家以前甚至是吴郡第一家,不过因为得罪了当权者,杀的杀,流放的流放,朱家这百年大家族,早已人丁稀少不复兴旺。要是再经历几次动荡,朱家就要灭门了。
不知道是兔死狐悲,还是有预感似地感觉背后一阵凉悠悠的寒意,三家的家主都不在谈论捐款多少一事。
四家家主,聚在他们的小圈子,讨论关于朝廷征集募捐一事。有赞成捐款的朱家,也有不愿意捐款的陆家和张家,顾家没有明确说捐和不捐,四大家族都在想,他们还得观风江南其他士族捐款情况,才能做最后的决定。
不过,几大世家,传承至今,谁也不愿意让家族败在自己手里。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算盘,就像他们探到的风声一样,江南最大的萧氏一族,居然有脱离他们世家利益圈子的趋势。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各大家族不得不慎重考虑!
第二十章 灾情得到控制 '本章字数:2831 最新更新时间:2013…07…09 22:09:08。0'
吴郡四大家族的人;算是在他们这个小圈子里面开了个短会;讨论了关于朝廷倡导的募捐一事;大家各抒己见;最后事情还是没彻底解决;他们在观望整个江南贵族的反应;才决定下一步棋该怎么走。
募捐少了,要落人话柄,募捐多了,他们还不至于那么傻,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银子拱手送给老李填充国库。老李是全天下最大的贵族不错,但全大唐,大大小小贵族,随便抓都是一打,不拿皇命当回事儿很常见,分封制把土地分给了贵族,贵族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耕种;不缴租不纳税;种多少收多少都是自家用;让自己拿一分东西出来孝敬皇帝也肉痛啊。
四家家主各怀心思地回到本家;朝廷的巡察使大人就在吴郡;不过他们也没有打算去拜访;井水不犯河水;你救你的灾;我过我的土豪生活;封闭自大;让江南士族的人;走那儿都觉得高人一等。
药材和大米不见降价;反而被哄抬到令人诅咒的高价。唐朝没有发改委,货物价格,完全是一群人说了算,朝廷的律法也管不到上面,江南受灾,江南所有的吃穿用品物价上涨,市价高,受苦的只有那些最底层的百姓。于是,又有一大批人,因为物价太高,不得不投机地住到官府设立的安置营里面。
免吃、免住的便宜事,谁听到不想去懒上。
吴郡受灾,没想到吴郡旁边郡县的人,都跑来吃免费。
灾民立刻成倍数增长,让安置营超负荷运作。
这是一个危险的讯号,必须严肃处理。安置营的设立,是陈华一手倡导,他没想到却成了一个让人产生不劳而获的依赖。
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在安置营里面赶那些并不是灾民的人。而是让江南的市场彻底进入冬天。至少,不能让他们在这个时候投机倒把!
也是时候,该见一见江南的士族了。这个虽然没有山东士族老牌,关陇士族势大,但却是文化底蕴深厚,颇具江南偏那一隅天不怕地不怕富得流油的大集团。纵横江南数朝,连山东士族都垮台了,还依旧活的滋润的老牌世家。
江南士族,也总有他们牵头的人。就像关陇士族,牵头人是老李的李氏一族,全天下最大的一家;至于江南士族牵头的家族是谁,陈华自然而然找到了萧翼。
萧翼是兰陵萧氏一族的人;萧氏一族的人;曾经在江南称王称帝;时过境迁;关陇士族的异军突起;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士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压;以往的兴盛渐渐衰败;走向二流贵族层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歹曾经有过辉煌;萧氏一族;不敢说是江南士族中最大的一家;但比起那第一大家族;无论是人才还是底蕴;都不遑多让。
“江南最大的士族,是谢氏一族!”陈华找萧翼解惑,萧翼给陈华的回答不容置疑。谢氏是传自六朝时江南的名门望族;隋唐两代崭露头角的族人甚少;但他在江南的地位;依旧无法撼动;就算是吴郡的顾氏一族;不敢在谢氏一族的面前称教育世家。谢家高宅门第;很少参与江南士族的利益争夺;家族的子弟;个个饱读诗书;却不入仕;谢家门风;是整个江南士族中最干净;但最不能惹的一个家族。
萧翼简单地介绍了谢氏一族的情况,并且连谢氏一族现任的家主也一并告诉了陈华。巡察使和江南士族拜访走动,是常见的事,但萧翼不那么认为,陈华仅仅是去拜见谢氏,他从不小看这个二十多岁就能封侯的家伙。,因为他有一张,仅仅说几句话,就能让全国贵族都掏腰包募捐的嘴,大智若妖啊!
把拜见江南最大的士族谢氏的日程安排好,陈华再次用心投入吴郡救灾的工作中。钱塘和富阳两县,他还没时间抽身去负责两县的灾情,吴郡这里都够他喝一壶。由他执行的先救人,再堵缺口治理河工的方法,的确比以往任何一位救灾的巡察使做出的成绩要傲人。但救灾的人也确实累的够呛;若不是工部每天都制造出小船;吴郡那么大的地儿;何事才能所有受灾的人都救出来。
发动府兵;地方兵;以及义务兵;在吴郡全郡范围内;开展地毯式地搜索;只管救人;救出来后;全送安置营里面;由官府统一管理。在陈华抵达吴州半月之后,吴郡的灾情得到控制,尤其在人员伤亡方面,比起以往的水灾,人员伤亡居然减少了一半之多。
这是一个奇迹,萧翼是如此评价吴郡的救灾情况。只怪蓝田侯的反应太迅速了,安置营的建立,工部督促日夜赶造小船,发动州府的军民,大范围地毯式搜救,不管损失财产,只管救人,才能取得伤亡减半的效果。
这几乎就是靠一己之力,完成的救灾前期的过程。萧翼终于明白,为什么人家能够年轻封侯,完全是个人能力问题,换做别人来处理吴州的水灾,不见得能取得如此效果。
吴郡的救灾,已经进入了良性阶段,但还不让陈华感到满意。黄金七十二小时,是最佳救援时间,半个月才见效果,也只能怪这个时代救援物质不能空运过来,为此,他又想到了李恪李泰发明的超级孔明灯,他希望自己离开长安之后,两人能继续在此技术上改进,争取有一天能派上用场。
吴郡的灾情得到缓解,同样传来好消息的,钱塘和富阳两县的灾情,也有很大的进展,尤其是安置营在两县的建立,官府强有力地保护执行力度,不允许灾情扩大,不允许灾民闹事,更不允许灾情后爆发大规模传染病,将受灾的灾民集中在一起管理,每天派发食物水源,按时服用预防瘟疫的药物。受灾较轻的钱塘富阳两县,灾情已经得到彻底控制。
而且,除了吴州之外,沿江南运河周边,出现小范围水灾的州县,也相继的采取了蓝田侯的建议,设立安置营,将灾民集中管理,江南水灾算是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接下来,等所有灾民都安顿好之后,就是彻底治理河工一事。
如此大好消息,上表朝廷是必要的。萧翼执笔,洋洋洒洒数千字,字字真切,将吴州受灾情况,以及前期救灾的情况,都向朝廷一字不差表述。奏章中肯定了吴州受灾是历年最严重的事,但相反,死亡人数下降了,灾民也通过控制没出现暴乱现象,瘟疫更是与吴州绝缘,总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