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村子里不动,自己领着一群小伙伴冲了出去。这些小伙伴都只有十六七岁,可是从小就开始练武,现在每人都有一身好功夫。冯婉贞把大多数的伙伴带进了一片树林,让他们都在树上藏好。她自己领着几个人去袭击法国兵。

法国兵一个个气势汹汹地正往村子里闯。冯婉贞突然领人从路边的草丛中冲了出来。法国兵们还没来得及准备,就被砍倒了两个。等法国兵明白过来举枪要打时,冯婉贞已经跑进了不远处的树林。法国兵气急败坏地追了上去,大炮也被丢在路边不管了。

冲进树林以后,法国兵怎么也找不到冯婉贞他们的影子。正当他们纳闷儿的时候,忽然听见头上响起一声口哨。紧接着,从树上跳下来一群少年。少年们挥刀向法国兵的头上猛砍。洋枪现在根本发挥不出威力,法国兵只好抱着脑袋连躲带逃,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时候,冯婉贞趁机领人把法军的大炮都给缴获了。最后,活着的法兵只好连滚带爬地逃了回去。

侵略者被人民群众打得整天提心吊胆的,不敢单独出来。老百姓不好惹,他们就找清政府出气。英、法两国都威胁说,如果中国不赶快答应他们的条件,他们就要烧毁紫禁城。这时候,俄国人也出来吓唬清政府。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吓坏了,连忙让奕忻和洋人讲和。不久,中国和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英、法两国又从中得到他们想要的很多好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发动的,可实际上得到好处最多的国家却是俄国。

70。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亦称北京政变、祺祥政变,是1861年发生在清朝最高统治集团间的宫廷政变,政变的结果是原辅政大臣肃顺等人手中的权力转移到慈禧太后和议政王奕䜣手中。慈禧开始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垂帘听政。

咸丰帝在位时,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咸丰帝与其弟恭亲王奕䜣因皇位继承问题而彼此不和,奕䜣被罢斥后肃顺逐渐受到皇帝的重用。肃顺虽然办事干练,极有成效,但性格骄狂、锋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满朝亲贵,唯独对恭亲王奕䜣不敢掉以轻心。奕䜣地位显赫,精明强干,对肃顺是个极大的威胁,两人之间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携妃后子臣逃往热河,留下奕䜣在北京负责与联军议和。通过签订《北京条约》以及处理一系列善后事项,奕䜣渐渐笼络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并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英法撤军后,奕䜣等一再奏请皇上回京,肃顺等人却极力阻挠。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咸丰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总摄朝玫,辅佐幼帝。咸丰帝将奕䜣摒于辅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䜣与肃顺的矛盾。

叶赫那拉氏因生载淳而被封为懿贵妃,载淳继位后被尊为慈禧太后。时年26岁的慈禧有着极强的权势欲,很想个人把持朝政大权。咸丰在位时,那拉氏曾帮咸丰帝批阅奏折,这给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按照清朝家法,太后可以垂询国事,此所谓“听政”。慈禧利用此规矩,在先帝驾崩后就向东宫慈安太后提出应废除“顾命体制”,而改为垂帘听政之制。慈安太后宽厚平和,不懂朝政,一切听慈禧的安排。慈禧贸然提出垂帘主张,必然会招致大臣的反对,于是开始拉拢恭亲王奕䜣共商计策,两人一拍即合。

1861年10月,皇室护送咸丰灵柩回京,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先到北京。11月2日,慈禧发动政变,以幼帝之命发布上谕,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的职务,并处以死刑。同时宣布两太后垂帘听政,命奕䜣为议政王,入军机处,改年号为“同治”。虽然垂帘听政的是两个皇太后,但实际上实权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

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株连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这次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后,政府改变了道咸两朝战和不定、疑惧重重的对外政策,实行以和为主,对外国侵略者妥协,与其勾结,共同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慈禧执掌政权达半世纪之久,专制腐朽,使中国蒙受了更多的灾难和屈辱。

71。洋务运动

洋务又称夷务,泛指包括通商、传教、外交等在内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物。洋务运动指清政府一批具有买办性质的官僚军阀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挽救统治危机,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侍郎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辛酉政变后他们握有实权,可以左右清朝的政局。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比西方好得多,只是火器比不上西方列强,只要清政府掌握了西方的近代军事技术和装备,就可以强盛起来。洋务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60年代为第一阶段,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办法制造新式枪炮和船舰,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企业。70年代到90年代是第二阶段,以“求富”为口号,洋务派开始举办民用工业企业。

在第一阶段洋务派建立的军工厂中规模较大的有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李鸿章在曾国藩支持下在上海创产江南制造总局,创办经费为54万余两自银,工人2000余人,主要生产枪炮、弹药和小型船舰,还附设译书馆来翻译西方书籍,这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企业。这些军工企业全部都是官办企业,由清政府和湘、淮系军阀控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同时对外国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从设计施工、购置机器设备、生产技术直到原料供应完全依赖于外国,并长期受外国人控制,但这些近代企业毕竟也具备了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

由于在创办军工企业的实践中遇到资金、原料、运输等困难,洋务派认识到必先求富才能自强,所以决定发展民用企业以积累资金,有了雄厚经济基础后才能制造洋枪炮以自强御侮。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到90年代就已创办了大约20多家民用企业,包括交通运输、采矿、纺织、冶炼等各个行业。规模较大的有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电报总局、铁路交通运输业等。在这些企业中,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最有成就的一个,它是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这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屡遭英美轮船公司的排挤,但并没有被挤垮,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

洋务派在兴办军工、民用企业的同时,还进行了筹建海军、加强海防、设立外文学馆、派遣留学生等活动。1875年,两江总督沈葆桢、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人奏请筹建北洋、南洋、粤洋三支海军。1885年三洋海军已初具规模。1867年,奕䜣设立京师同文馆,以教习外语为主,同时兼习天文、历史和数理化。此后,各类学堂学馆在各地纷纷建立。1872年,中国首次派遣留学生到国外,30名学生由上海赴美留学。此后,政府还多次遣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

洋务派的活动旨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他们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洋务派为中国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新型的科技、军事和翻译人才,是近代最早觉醒的先行者。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尽管带有浓重的封建性和对外国的强烈依赖性,但其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72。中日甲午海战

1898年7月,中国和日本两国在朝鲜海域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法,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历史称这场战争为“中日甲午战争”。

黄海位于中国和朝鲜之间,是联系两国的重要通道。因此,黄海成了这次战争最主要的战场,发生在黄海的战斗也最激烈。

这场海战是自这里开始的……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着四艘中国的舰船。“高升”号和“操江”号两条运兵船,在“济远”号和“广乙”号两艘军舰的护卫下,正在把两千多名陆军送到朝鲜战场去。

突然,十来艘日本舰出现在海面上。它们一边朝这边冲过来,一边发射出密集的炮弹。其中有几发正好落在“广乙”号上。“广乙”号立即起了火,不得不撤离了战场。“济远”号的管带舰长方伯谦看到日军力量强大,就吓得双腿发软。这时候,几发炮弹落在了附近的水面,激起一层层波浪。方伯谦趁机命令舵手:“把船头调回,向天津撤退。”水手们看见方伯谦这么做,都非常气愤。他们大声朝方伯谦喊:“大人,不能跑!我们一逃,那两千多名陆军弟兄怎么办?”然后,水手们瞄准日本旗舰“吉野”号,连发几炮。随着“轰轰”几声巨响,“吉野”。

舰上也着了火。战士们都高兴地拍手叫好:“打中了!打中了”。

“不许胡来!”方伯谦大声叫嚷:“谁敢违抗命令,小心脑袋!现在撤回天津。”战士们没有办法,只好又将上膛的炮弹取出来,“济远”号丢下那两艘运兵船,头也不回地逃跑了。

这样,“高升”号和“操江”号失去了保护,被敌人包围起来。“操江”号很快就被日舰劫持了。然后,日本军舰把炮火一齐对准了“高升”号。日本兵趾高气扬地站在船头,朝“高升”。

号叫喊:“你们快投降吧!不然就把船炸沉。”“高升”号上的1000多名官兵觉得受了侮辱,一齐朝日本兵骂道:“别做梦啦!

我们宁可淹死,也决不投降。”日军看见“高升”号上的官兵这么坚决,就放炮威胁。几发炮弹在“高升”号附近爆炸了,弹片和浪花一齐溅到清兵的身上和脸上。可是这1000多名官员没有一个人惊慌,都拿起枪向日本兵还击。日本军舰见威胁没有成功,就一齐向“高升”号开火。密集的炮弹打穿了“高升”号,海水涌进了船舰。广大的官兵们眼看舰船在下沉,可仍没有一个投降。最后,海水淹没“高升”号。100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就在黄海上发生这悲壮的一幕时,北京城里也非常热闹。全城上下都在为慈禧的60岁生日忙碌着。自从圆明园被烧毁后,皇上的太后臣子们就失去了一个享受的乐园。于是慈禧决定扩建颐和园。没有钱,慈禧就把用来扩建北洋海军的白银都给花了。颐和园修好后,慈禧特意地来察看。正当她玩得高兴的时候,李鸿章突然赶来报告说:“北洋海军和日本人在黄海打起来了。”慈禧一听这个消息就急了。她倒不是为国家的安危着急,而是着急她的生日又因此过不好了。李鸿章也很着急。北洋海军是他多年苦心经营才建成的。他担心一旦和日本海军交起火来,北洋海军会受到损失。这样,他也就没有能给自己撑腰的力量。因此李鸿章命令北洋海军,绝对不能和日本人开战。但事情并不像这个卖国贼想得那么简单,黄海大海战终于爆发了。

在提督丁汝昌的带领下,北洋海军护送完运兵船后正返回港口。忽然水手报告说前面出现了一支舰队。丁汝昌急忙走上舰桥,举起远望镜朝远处看去。只见西南方向的烟雾里,果然有12艘军舰朝这边开来。再仔细一看,又发现这些军舰挂的都是美国星条旗。丁汝昌有些怪,美国军舰来干什么呢?正在他犹豫的时候,12艘军舰已经快接近中国舰队了。再一看,这些军舰都降下星旗,换上了日本的太阳旗。丁汝昌立刻明白自己上了当。他连忙命令各军舰做好准备。这时候,敌舰已经排好阵势猛扑过来。

丁汝昌下令向日本军舰开火。随着一阵阵炮声,海面上顿时升起黑色的浓烟、红色的火光和白色的水柱。丁汝昌指挥旗舰“定远”号冲在最前面。日本军舰看到“定远”号挂着帅旗,便把密集的炮弹一齐朝它打来。“定远”号的甲板和桅杆都被击中,帅旗也被打落了。丁汝昌站在舰桥上非常镇定。任凭炮火从身边飞来飞去,他仍然从容地进行指挥。

突然,又一颗炮弹飞来,正好落在了丁汝昌的身边。“轰”。

的一声巨响,舰桥被炸断了。丁汝昌一下子跌倒在甲板上。管带刘步蟾见他被打成了重伤,立刻爬上摇摇晃晃的舰桥,代替丁汝昌进行指挥。刘步蟾命令“济远”和“经远”两艘军舰向“致远”号靠拢,集中火力攻击日本最厉害的“吉野”号。

这时,“济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