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兴衰录-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长梦多,真是一点都不错。
  孙可望能安安心心在贵州当他的土皇帝,自然是要在朱由榔身边放两个棋子的。
  他的棋子就是主动投靠自己的马屁精马吉翔。
  作为一个马屁精,马吉翔向来不受科班出生的吴贞毓等人待见。
  所以马吉翔很不服气,大家都是靠逃跑活到现在,你们凭啥看不起人。
  为了打击报复吴贞毓等人,再加上马吉翔也是有追求的:快速上位,所以马吉翔赶紧向孙可望报告了永历王朝的动向。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反了你们了,竟然敢在我的势力范围里面整这种阴谋。
  孙可望很生气,生气了,自然是要找朱由榔的,说的客气点,是了解情况,说的不客气一点,就是兴师问罪。朱由榔没把李定国召来,倒先把孙可望给招了过来。
  孙可望既然找到了朱由榔,就要给个说法,不给个说法,是过不了孙可望这一关的。
  朱由榔虽然胆子小,但是他也很了解,这种事情,是不能随便认的,所以他打死不认。
  朱由榔好歹也是名义上的老大,孙可望暂时也不敢把他怎么样。
  但是对于同党,孙可望就没那么客气了,抓起来就打,这十八个人被打的遍体鳞伤。
  问题是,事情还是没有解决,看来不解决这个事情,孙可望是不会罢休的。
  这个时候,终于有人耗不下去了了,倒不是他们怕死,主要是,要这么下去,迟早要查到朱由榔的头上,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弃车保帅,主动承担密谋责任。
  这种“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的罪行,自然只有一个下场:1654年三月这十八个人全部被处死。史称十八先生之狱。
  结案!
  出了这档子事情,在孙可望看来,自己的事情办得合情合理,顺利平定了一次内讧,但是在李定国看来,孙可望简直是无法无天,擅自杀害朝廷命官。广东之战结束之后,李定国损失比较大,基本失去了战略进攻的能力。既然暂时打不了仗,所以李定国决定先把朱由榔从水深火热中捞出来。
  所以1655年,李定国率领大军从广西出发,直奔安龙。
  孙可望不是傻子,就算自己暂时当不了皇帝,也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朱由榔这个香饽饽怎么能落到你李定国的手里。
  所以一方面孙可望派人去狙击李定国,一方面他派了部将白文选去给永历帝“搬家”。
  狙击李定国的目的主要是拖延时间,“搬家”才是孙可望的目的。
  孙可望计谋很正确,不过用人很有问题,事情就坏在这个白文选的手里。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孙可望聪明,朱由榔可也不是傻子,要不他也不能活到现在了。
  面对孙可望的搬家要求,朱由榔开始耍无赖。他祭出了他除逃跑之外的又一绝招:哭,而且是怂恿全体家眷(对朱由榔来说,称之为后宫)集体哭。
  白文选傻了眼里了,作为一员武将,他平常遇到的都是腥风血雨的战场,啥时候遇到这种场面。
  而且白文选这个人,恰恰是良心的。虽然他听命于孙可望,但这个人倒也还是比较尊重朱由榔的。
  不管怎么说,朱由榔也是自己名义上的老大,朱由榔既然赖着不走,白文选倒也没有用强。
  事情一直拖啊拖,一直拖到了李定国过来。孙可望的如意算盘这下是彻底落空了。
  李定国和永历帝碰面之后,他也认为永历帝应该“搬家”——不过是搬往昆明方向。
  这次永历皇帝仿佛换了个人似的,不再磨磨蹭蹭,立马决定跟着李定国走。
  相比孙可望催他搬了几个月没成功,这次朱由榔只用五天时间,就从安龙暂时搬到了曲靖,再往前走一点就到昆明了。
  不过在进昆明之前,还是要先去打点打点的,毕竟昆明是孙可望的势力范围,想进昆明,还得问过孙可望留守昆明的元老。
  朱由榔运气不错,留守昆明的两个人都是老熟人:刘文秀和沐天波。
  刘文秀就不用多介绍了,被孙可望送到昆明养老,在大后方养鸟。他本来是大西的三把手,和孙可望是有矛盾的。
  至于沐天波,本来就是明王朝的死忠份子,虽然孙可望给他报了仇,但是这还不足以让身份本就高贵的沐天波给孙可望当马仔。
  所以他们两个人对于朱由榔的到来那是相当欢迎的。所以朱由榔进入昆明受到了从来未有过的高级待遇。
  朱由榔同志老泪纵横:奔波了一辈子,总算活出点人样了。
  永历迁往昆明后,最不高兴的应该就是孙可望了。
  不过永历帝虽然不想跟孙可望混,但是他也不想撕破脸,毕竟孙可望还有20万部队,国家大事还要靠他。
  朱由榔也知道孙可望很生气,后果比较严重。所以他一迁都,立马就对给孙可望和他的部将加官进爵,又派使者赴贵阳表示倚重之意。
  在李定国奏请下,还把孙可望的家人送回贵阳,表示自己并不是想把孙可望赶下台,更不想搞什么阴谋。面对永历帝及李定国的主动示好,孙可望一时倒也很犹豫,不过他也仅仅犹豫了一个小时。
  然而前面已说过,孙可望性格里头有个很大的缺点: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
  在做了多年实际上的一把手之后,有个名义上的领导他已经很不爽了,现在李定国显然将要骑在他头上。在他看来,是绝对无法接受的奇耻大辱。
  李定国上位,除了孙可望的地位受到影响,跟着孙可望混的亲信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让他们从权位上退下来,简直是打脸啊。
  大家都过的都是刀尖上打滚的日子,平常行事本来也不讲太多的道理。
  所以孙可望的亲信十分生气,大家一起哄,情绪都非常激动。
  面对“众望所归”(其实主要就是说的上话的孙可望的亲信),孙可望决定一面大规模封侯拜将以鼓舞士气,一面集结兵力,悍然准备以武力来解决问题了。###第66章 叛变
  1657年,孙可望在贵阳举行誓师大会,决定与李定国他们火拼。
  面对李定国,孙可望是有自信的,自己有20万兵马。李定国、刘文秀总共也就三四万兵马,大家都是知根知底,李定国虽然很牛,但孙可望也不是个菜鸟。一对一李定国可能能搞定孙可望,但是孙可望绝对不相信自己5:1李定国,李定国还能翻出什么泡泡。
  面对来势汹汹的孙可望大军,李定国、刘文秀决定破釜沉舟与孙可望一搏(实力悬殊过大,不破釜沉舟也没办法)。
  孙可望的自信是有根据的,他对于云南十分熟悉,实力也远在李定国之上,正常来说,孙可望一定可以大破李定国。
  历史告诉我们,太过于迷信实力是愚蠢的。
  不说别的,打仗得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像这种争权夺利这种事情,可以私底下做做,但是拿不上台面。
  一般来说,如果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动手,正常的来说,会打出“清君侧”的口号,当年左良玉就是这么干的。
  但是,孙可望这次可能是被永历气晕了,想着连永历一起收拾一下,所以孙可望这次的口号十分嚣张:讨逆。
  老大,你能不能找个好点的理由,讨逆?人家永历是名义上的老大,皇帝也能造反?你忽悠谁呢?
  大家都不傻,其实这个仗,为了就是你的个人利益。
  因此,孙可望手下有很多将领是不太愿意为孙可望的私利来卖命的。
  所以,当双方军队在云南曲靖相遇的时候,曾经和李定国等人并肩作战过的白文选、马宝等人临阵倒戈,孙可望军队大乱,李定国、刘文秀都是猴精似的人物,立马趁势挥军进击,手下纷纷大呼:“迎晋王!迎晋王!(晋王指李定国)”
  孙可望十几万大军一下子土崩瓦解。孙可望仅在少数兵马保护下,仓皇东窜,逃往贵阳。
  应该说,孙可望的部署还是比较严密的,虽然他很嚣张的带了十几万的部队,但是他还是在贵阳放了预备队,并任命深得自己信任的冯双礼为预备队老大,主要是防止万一失败,可以进行有效狙击,并以放炮为信号。(若文秀追兵至,可速放三炮。)
  看样子,现在预备队马上就要派上用场了。
  结果,刘文秀还没来,冯双礼就放了三炮。
  走火了?显然不是。
  主要还是孙可望这个事情干的实在不太地道,留守贵阳的大将冯双礼一看孙可望都成了这幅鸟样,要知道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船破再踹上一脚的人。
  因此冯双礼很配合地又踹了一脚。
  孙可望可不知道冯双礼是故意的,他现在基本上就是草木皆兵,一听到炮响,吓得带着妻儿与少数随从继续向东狂奔。一路上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各地南明守将均闭门不纳。
  威行一时的孙可望众叛亲离,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孙可望的教训告诉我们,做人要厚道。
  不过显然孙可望不这么想,受到了教训的孙可望,不仅没有接受教训,反而把责任都推给了李定国: “今为李定国辱孤至此,孤不惜此数茎头毛,行当投清师以报不世之仇耳。”
  所以孙可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投降了清朝,并且投降得振振有词:李定国坑我。
  著名大汉奸孙可望就这么诞生了。孙可望告诉大家: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虽然孙可望投降的时候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但是洪承畴依然如获至宝、喜出望外,他正为自己“以守为战”成果太小以致被政敌攻击而郁闷,再没成果估计就要被弹劾得回家养老了。
  就算孙可望是光杆司令一个,不过毕竟有名气——好交差啊!
  他激动地连忙派人接应孙可望入境。
  随即派人隆重护送孙可望进入北京。对于这位前南明最高领导人的归降,清方上下十分重视,不禁立即在湖南册封可望为义王,还派出多位亲王显贵出京郊迎以示敬重。
  孙可望当年坐拥三省二十万军队,想求一字亲王之封而不得,如今带数十人投奔清廷,却受到如此隆重待遇,毫不吝啬封为一字亲王(尽管没有实权),当孙可望回首往事的时候,不能不感慨,永历朝廷啊,当年请封秦王,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对清朝来说,?一点薪水,一顶帽子,换回一个“活地图”,一个绝佳广告,后面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生意,做的值!
  孙可望从此成了顺治的铁杆粉丝。
  孙可望投降之后,多次受到顺治帝的接见和赏赐,感激涕零之余,他表现出很高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痛骂李定国,刘文秀 “忘恩负义”“以奴叛主”的人(这两点从孙可望嘴里骂出来十分匪夷所思),一方面要求讨伐南明“大兵征滇,臣报效之日。滇南形势,臣所熟悉。或偕诸将进讨,或随大臣招抚诸境,庶少效奉国初心。”
  孙可望将南明各地形式,军事机密尽和盘托出。又亲自手书招降自己的旧部。一时忙得不亦乐乎,唯恐不够尽力。
  你大妈已经不是你当年的大妈了,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赵本山语。
  孙可望已经不是当年励精图治、志向高远的孙可望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厚颜无耻、利欲熏心、为了个人私利和仇恨不惜出卖战友的无耻之徒了。
  你孙可望和李定国刘文秀闹矛盾,最多只能算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家最多也就是认为你比较自私。
  但是,孙可望在个人并没有遇到什么危险,也不存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果断了为了一点心理上的不平衡,选择倒戈,这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这就是气节人品问题,在这么个时间节点尤其让人愤怒。
  气节和人品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孙可望之于南明,就如同汪精卫之于中华民国。
  孙可望为南明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点,不容置疑。对于孙可望治理云贵的功绩,我饱含深情,因为他是南明这个时代第一个给人带来曙光的人。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我也希望孙可望和李定国、郑成功一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哪怕在驱除鞑虏之后,他像朱元璋干掉韩林儿一样干掉朱由榔,登基为帝,我一样可以理解敬佩。朱由榔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本来就不应该有好的结局。
  但是,孙可望最终选择了一条不论让昨天、今天、明天的人都不能原谅的道路,而且是以南明第一臣的身份,做出了他这一生最为让人痛恨的选择。
  可以说,正是他的这一选择,他就永远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正是爱之深,我才责之以切。选择要小心,投降需谨慎啊!
  他也许有一点自己的苦衷,但其变节投敌充当叛徒的事实,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