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江山美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南军可以称之为皇室的近卫军,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是九卿之一的光禄勋所统管的七署。分别是五官郎署,左、右郎署,虎贲左、右署和羽林左、右署。另外一部则由九卿之一的卫尉所统管,包括南、北宫卫士和左,右都侯旗下的剑戟士以及诸宫门司马的守门卫士。”
    “此外,城门校尉手下也有一支守城军队!而且,中尉寺虽然在东汉后期已经将大部分权利都移交给了卫尉,但手中还是有两百余人的缇骑和五百余人的持戟士。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些就是目前在洛阳城内的全部近卫军。”
    听到王旭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名字,徐淑觉得自己的头有些发晕,当即摇了摇自己的小脑袋,抱怨道:“怎么这么多编制?太繁杂了,让人头疼!”
    但沉默了良久后,又实在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不由叹了口气,再次开口问道:“既然编制这么多,为什么军队还很少呢?”
    看到徐淑满脸的纠结,王旭不由咧嘴笑了出来。就知道以这妮子的xing子,没有刨根问到底是绝不可能罢休的!“其实,这个问题我也不能确定。但就我当初从《后汉书百官志》上看的记载来说。虎贲中郎将率领虎贲甲士千五百人,而羽林中郎将掌管羽林郎,大概有一百多人。而羽林左,右监分掌羽林左右骑,羽林左骑有八百多人,羽林右骑有九百多人。”
    “此外,卫尉手下的南宫卫士有五百多人,北宫卫士四百多人。左都侯手下有近四百人,右都侯有四百多人,各宫门司马手下则是几十人到一百多人不等。至于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射声四校尉帐下是七百多人,长水校尉最多,在千人上下。至于城门校尉的部曲,大概是三千人左右吧!”
    “没了?”看到王旭没有继续说下去,徐淑有些茫然地问道。
    “嗯!所有的兵力都说完了。”王旭肯定地点了点头。
    但他话音刚落,徐淑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顿时一睁,难以置信地惊呼道:“有没有搞错,才这么点人?那五官郎署和左右郎署呢?而且好像还有东南西北四中郎将呢?他们没有部下吗?”
    “我脑袋又不是电脑,怎么可能全部记下来嘛!”面对徐淑层出不穷的问题,王旭头疼地挠了挠后脑勺,略带不满瞥了她一眼。
    说完却还是认真地回忆起自己看过的所有典籍。良久,才迟疑着接道:“我只记得五官郎署的五官郎都是年过五十而有特殊才华的人,编制里并不是很多。他们也只负责轮流守护皇宫,保护皇室安全和等待皇帝的派用。至于左右郎署的士兵有多少,我确实不知道,估计也就和其它郎署差不多吧!而东南西北四中郎将是不经常任命的,根本就没有直属部队,只在出征的时候临时任命,比如卢植征讨黄巾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北中郎将。”
    “原来是这样啊!”听到王旭的回答,徐淑不由失望地叹了口气。但片刻之后,眼睛一转,又突然笑道:“那按照我们现在的状况来说,五官郎署那些年过五十的老头子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大内高手’呢?”
    “大内高手?”王旭张了张嘴,对于徐淑的脑袋也有点无法理解了。不由摇头苦笑道:“这个我也不敢确定,反正以前我认为是一些很聪明又有经验的人,而且很可能有特殊才能。比如说精通毒药,机关,阵法等等。但按照现在连内力都存在的诡异情况来看,五官郎署里的人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高手护卫吧!而且还应该精通不少奇门异术才对。”
    其实五官郎署的问题也一直是王旭心中的疑惑,实在想不通一群五十多岁的老兵养来干什么?现在总算是找到了一个比较靠谱的答案,虽然这个答案实在有些离奇,但内力的出现本就已经推翻他以往的认知……
    “这么说来,朝廷中央的部队最多也就两万人左右。这真是太离谱了,这么大一个王朝怎么就这么一点主力部队呢?真不知道那些将军究竟能带多少兵打仗。小小的校尉和中郎将就已经足够带这些兵了。”说到最后,徐淑小巧可爱的脸上也露出了感概的神色。
    但王旭却立刻惊讶地打断了她的臆想。“老婆,你竟然连常识都不知道?跟我这个历史迷这么久,不会一点皮毛都没学到吧!”
    “学到什么?”
    看徐淑一脸的迷茫,王旭痛苦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苦笑着道:“亏你还即将和我一起上战场了,将来还要看到那些名震一方的官员。按你这样子,要是去乱说一通,还真得出大事!”
    说着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解释起来。“老婆啊!中郎将和我刚才提到的那种带称号的校尉在东汉时期可不是小官。可以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带兵将领。至于那些将军,是不经常有的,只在有战事的情况下才临时任命。”
    王旭话还没说完,徐淑立刻就疑惑地反驳道:“可我记得三国时期好像有很多将军名号啊?”
    “唉!那是之后的事情了,乱世一开始,天天打仗,立功的人多了,当然就缺职位。而且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现在这种军队编制根本就不够。如果曹操的百万大军没有将军的话,什么军令都下到每个校尉,那曹操还不累死?可现在朝廷的中央军就那么点人,任命一大串的将军出来,那这些将军往哪儿放?”
    “那这么说来,校尉就是大官了?”
    看到徐淑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王旭也只有耐心得解释道:“校尉不是什么大官,你要明白那种带名号的校尉和普通校尉之间的区别。这么说吧,在东汉各郡都有郡府兵,是吧?郡有郡尉,县有县尉。他们平常只负责协助太守或者县令维持治安,战时则听从上级调令投入战斗。这些尉官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校尉,但他们的官也很大吗?”
    王旭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最容易懂,因为汉朝的军制真的挺复杂,而且很容易错乱!当初他也研究了不少时间才勉强明白一些。
    因此,看到徐淑还是略有迷惑的样子,王旭皱着眉头思考了半晌,才组织语言继续解释道:“这么说吧,汉朝时期的军制基本上是部,曲,屯,队,什,伍的编制。五个人为一伍,设伍长。每十人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率。一百人为屯,设屯长。五百人为一曲,总长官是军候。两曲为一部,也就是一校,总长官是军司马,或者说直接任命一个校尉,然后军司马做他的副手。”
    “校尉比军司马的官要大,有时候校尉手下有好几个校的兵力,所以就有好几个军司马做属下。而且军队人数编制也不是确定的,有时候两百人就编成一曲,一部才四百人。总之,汉朝部队的编制几乎都是看实际需要来定,但基本上还是由二或五进制来编排。懂了吗?”

第二十八章 朝廷的中央军(下)
    听到这里,徐淑终于恍然地呼了一口气。“哦……懂了,也就是说校尉的直属手下其实只有一个校,也就是一部的兵力,但也可能带领着数校的兵马。他们具体统管的部曲不固定,而且连军队的基本编制也不固定,对吧!”
    “对!就是这个意思,汉朝时期的军制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分配,只有大概的官阶制度。实际统帅的兵力也不是固定的!”
    看到这点说通,王旭总算笑了起来。“所以,虽然可以称一些郡尉、县尉为校尉。但实际上他们只有一个四百人的小部,甚至一曲,一屯的兵都有可能。因此,这些所谓的校尉只能算是地方的治安官。”
    说着王旭话音一转,又立刻接道:“但中央任命的校尉就不同了。像长水校尉那种,虽然兵只有一千,但是地位很高。如果战事发生,他们出征很可能带着上万人。例如边塞地区的护羌校尉等,其部曲就有数千乃至上万的兵力。”
    “有些边疆地区的部曲因为屯,曲,部的编制仍然不满足要求,还增加了各种特殊的统属编制。比如在曲,部之间加上一个官职,以便于大规模部队的管理。这类事情在汉末诸侯混战的时候经常发生,各诸侯兵力动辄数万,数十万,所以必须增添一些编制,不然无法管理军队。”
    说完,王旭微笑着看了看嘟着嘴巴,长长的睫毛一眨一眨的徐淑。又补充道:“而且还有最特别的司隶校尉,它已经脱离了单纯的武职范畴,位高权重,比刺史、州牧的权利还大。并且是管理京城及其周围的司隶地区。所以,有名号的校尉和普通的校尉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哦!”明白地点了点头,徐淑那双明亮的大眼睛狡黠地转了转后,又转而问道:“那普通的中郎将呢!他们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那是介于将军和普通校尉之间的一个职位。有些中郎将的地位很高,有些却不如有名号的校尉。总之汉朝的军职高低不一定的,要看他具体的职权是什么。”解释了这么多,王旭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口水都说干了。
    可惜他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自己可怜的嘴巴,好奇宝宝徐淑却再次开口了。“老公,那汉朝的兵为什么会这么少啊?”
    “oh!mygod!”面对徐淑层出不穷的尖锐问题,王旭悲惨的求饶道:“老婆,你就饶了我吧,还说啊!我口水都说干了!”
    “嘿嘿!没事,我带着水呢!”徐淑不怀好意地笑了笑,立刻从身后拿出了一个水壶。“为了行军途中方便,我准备了水壶,哈哈!没想到现在就用上了,喝吧!才装的新鲜水。”
    苦笑着接过了水壶,王旭闷闷地喝了几口,也懒得再和她争下去。
    “那我就简单说一下。不过,军事力量的减少不是一方面的原因,如果真要详细解释那牵涉的太多,简单的说来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认真地思考了片刻,王旭才根据自己的分析,缓缓说道:“首先你要知道,在西汉时期,朝廷的军力是非常强盛的。比如汉武帝时期的南北军就多达十万之众,各地还设有都尉,掌管地方军。再加上边防军,实力自然非常强劲。可当西汉灭亡,光武中兴之后,光武帝却开始实行精兵简政,大力缩减中央军和地方郡府兵。后来的东汉也一直奉行这样的政策,连郡都尉都裁撤了,只在边疆的郡县设置都尉,长吏等一些官职统领士兵防范入侵。”
    “其二,两汉交替之间的战乱与天灾**层出不穷,人口从西汉末年的六千多万锐减到两三千万。这个时候为了保证经济和生产,不可能再大量征召壮年男子,所以大量裁撤军队,兵力大幅下降。”
    “其三,西汉时期大力打击大地主势力,农民都能安稳在家种田,按照户籍征兵自然就成为可能。但东汉建立是因为依靠了西汉后期出现的豪强地主,所以东汉时候的豪强地主,势力不是一般的大。这样的庄园经济就使得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而依附于他们,而这些人是不用向国家服役的。因此,尽管随着休养生息,东汉人口已经超过了西汉时期,但国家可以直接控制和征召的人民却下降了。”
    “其四,正因为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变化,使得户口管理系统完全失调,无法执行普遍的义务兵役制,所以逐渐向募兵制转变,这样就使得国家越富越少人当兵,朝廷没有固定的兵员。当然,这些只是几个大趋势而已,还有很多的原因啦!甚至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情况,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可惜王旭自以为劳苦功高的解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徐淑等他一说完,立刻冒出一句让人气闷不已的话来。
    “哎呀!你提点一下不就行了吗?我又不是没学过历史,我自己也会思考啦!这种东西一般真要列出细致来,少说也有几十条,上百条的。”
    面对王旭目瞪口呆的样子,还没脸没皮地续道:“其实,这些我以前都在历史选修课上学过,只不过一时忘了而已!”
    王旭感觉自己在霎那间,身上的青筋全部暴露了出来。正想怎么“惩罚”一下徐淑的时候。她却聪明的一笑,娇声道:“好啦;老公!逗你玩的嘛!不说这个了,我问你,那皇甫嵩、朱儁和卢植他们是带的哪部兵马呢?按照你的说法,这点人根本不可能平定黄巾军吧!”
    这个问题倒是问到了王旭的心坎里,也懒得去计较之前徐淑的故意挑逗。反而有些忧心地回道:“按照《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记载,刚开始他们两人只带了北军五校的一部分以及三河骑士,也就是河东,河内,河南几处大营的骑兵。再加上新招募的精壮共计四万多人平定颍川郡的黄巾,二人各领一半人马。而卢植则是带了北军五校的另外一半,黄河以北的各大营主力以及沿途召集起来的郡府兵讨伐冀州黄巾。但是,现在的情况我也说不好,毕竟连爆发时间都变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