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这天下会人人有饭吃,有钱赚,不受欺负。”
“让所有人有饭吃,有钱赚,不受欺负”,郭璞红着眼睛看着武安国,除了
这次之外,以前一直不知道不在乎功名的武兄弟赚那么多钱做什么。怎么看他都
不像贪财之人啊。此刻,他终于明白了武安国的抱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
济天下”,武兄弟的境界,比这还高得多呢。
而此刻的武安国也没想到,自己顺口说的一句话,改变的郭璞、张正心以及
姜烨等人的一生。大明朝从此走上了另一个历史分支,与原来的那个,竟如此的
不同。
正文第七章广陵散洪武十一年冬,狂捐县令郭璞又做了一件让所有人同僚刮
目相看的事,竟然在年终向府衙缴纳捐税时,缴了一叠宝钞。更让人惊讶的是知
府大人不但不怒,而且把他大大褒奖了一番。众县令过后一打听,才知道郭璞私
下给知府大人送了一套水晶琉璃杯,据说晶莹剔透,比回回商人从波斯带回来的
还好上几分。反正税银是国家的,又不是给知府个人,他得了如此大好处,自然
要通融通融。
大伙私下也认为郭璞当的起知府如此赞赏,各县移民都有冻饿而死的,只有
怀柔县,竟然没死一人,如此施政手段,着实让人佩服。
“还不是那个武典史,奇人啊,据说郭璞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这回他想了
三天三夜,悟透了波斯人烧制水晶琉璃的做法,这怀柔县移民的米粮,我看全出
在这上面了”。宛平县令程安平赞叹说。
“也不全是,这武典史炼铁,开矿,烧石灰,造水泥,竟是个百工俱会的人
才,这次运气好到开山得金,听说那金矿每日能出十几两呢。我那边的移民好多
都跑到怀柔县去了,那边好活,我也不忍看他们饿死,就由他们去了,如果朝廷
追究此事,我还真不好交差”密云县令摇摇头,叹息着说。
半晌大家都无话,各县移民都有逃走的,很多都到怀柔找事做。他们现在最
怕的其实是郭璞动了真格的,把流民一一给遣送回来,让百姓饿死在自己的地头
上,他们心里也不忍。但芝麻大的小官,月俸就那么几两银子,不纳贿已经是青
天老爷,怎么能顾得了那么多。怪就怪自己没有郭璞那个运气,不知从哪捡来一
位财神爷,点石成金。
见知府亲自把郭璞送出府们外,大家都迎了上去,这位郭璞大人,说不定改
日就升了府丞,此时不赶紧套套近乎,更待何时呢。
年关刚过,武安国收到了一个沉甸甸的包裹,里边全是雪花白银。这白银是
山西人陈星送的,秋天时武安国用银子换了他手中的千两宝钞,这次他全部还了
回来。陈家是洪桐县的大户人家,这次被官府弄得几乎家破人亡。到了怀柔,从
武安国手中兑了银子,陈家没有去务农,而是在城里租了铺面,做了买卖。陈星
见怀柔县鼓励实业,自己就开了一个烟花作坊,雇了些寄居在城里的山西巧匠,
做出的烟花远近闻名,直卖到南京,据说能在天空中绽出不同颜色来。过年了,
谁家不想图个吉庆,加上地面上富庶,当年陈星就回了本。他不愿欠别人人情,
特地上门来还钱。
“其实你不欠我的,我不是用银子换的你的宝钞吗”。武安国不想收,推脱
说。
“典史大人不要讲笑话了,宝钞值几个钱,我陈星心里明镜似的,大恩不言
谢,陈家一家性命都是你所救,以后风里火里,只要典史大人吩咐,我陈家有一
人皱眉头,就不是陈家子孙”!陈星深施一礼,放下包裹,告辞去了。类似的报
恩故事还有几家,山西人似乎有天生的经营头脑,县里面很多小本买卖,都是他
们开的。赚了钱,纷纷到买了自己宝钞的人家还债,古朴之风,和二十一世纪大
大不同。
义学里现在依武安国和副院长十三郎的建议,又开设了商学(管理与财会),
虞学(采矿),匠学(冶炼和制造)、武术和兵法,这些科视为选修,学生可以
随意学。老师大有部分是托过往商队从全国聘请的。学生中设了奖学金,凡任何
一科成绩受到全班师生一致认可的,皆可以享受每月五两的奖学金。如有学有所
得,或有所发明,可以得到更多。学校学风大涨。对于那些大家说不明白的问题,
学校规定谁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师生尊卑,因此学校竟有很浓的辩论之
风。
十三郎名字叫曹振,字子由。绰号十三郎,因为绰号太响亮,名字倒不大有
人记得。他本是海商的儿子,庶出,自幼拜名师习武,年少时喜游侠,曾手刃数
十海贼。后来因为和家里嫡亲哥哥不和,离家远游。曾做过商队保镖,随波斯人
到过西域金帐汗国以西,对西域一带地理,十分熟悉,本人因为做生意的需要,
了解各国律法。洪武十年随商队来怀柔买铁器,见县城的义学高薪聘请老师告示,
就留了下来。戏称这是东方的“佛罗伦撒大学”(注:1321年建立)。武安国和
他一见如故,称他为大明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对他颇为倚重,瀚源商
行的很多管理方案,均有他的功劳。后来武安国忙,就把学校的事全部交给他打
理,相信这个到过西方的年轻人,会给这里带来一些新东西,十三郎也果然不负
武安国所望。
十三朗认为:“富贵不习武,如一个孩子抱了金砖在大街上走,早晚都要被
人抢”,所以率先提出在学校开武科。得到了武安国的支持。后来又开了商、虞、
冶等科。那商科老师竟是十三郎从商队里拉来的一个大食人,叫穆罕默德,会说
一口流利的汉语。学校规模至此已经是去年的一倍,一些无意功名的读书人和名
落孙山者为了赚些钱养家,也选择来这里学习。通常是学上几个月,就能在各家
商行里谋上一份不错的差使。儒林中对此颇有微词,但手里拿着的武安国送的水
晶琉璃杯,屋里放着武安国送的家具,家里用着武安国低价给安的自来水,女人
穿着怀柔县新出的彩缎,每隔一段时间在武安国的产业里的投资,还能收到不少
分红,反对的声音也就小了,渐渐的变成了赞扬。“这些雕虫小技虽然比不上春
秋大义,但总得有人做吧,否则我们用什么”,儒林宿老们这么想。
姜烨和那几个山西的孤儿在学院里都安顿了下来,张正心按武安国的要求,
请了个好心的妇人照顾他们的起居。姜烨的父亲本来就是个秀才,所以给他们兄
妹打的基础很好,他在这学校里进步很快,十三朗对此子青眼有加,每天亲自教
他读书练武。没爹娘的孩子成熟得早,这孩子不过十二、三岁,居然做事很有大
人之风。他妹妹姜敏也到了缠足的年龄,照顾她的妇人要给他缠足,姜敏哭着不
让缠,作哥哥的姜烨居然命令姜敏必须遵守妇道。那天正巧武安国来到学校看望
他们,见此,就问姜烨为什么要妹妹必须缠足。姜烨很成熟的说:“这样将来她
才能嫁个好人家,我这做哥哥的才能放心,也给父母一个交代”。武安国摸着他
的小脑袋瓜,温和的问他“如果一个男人不看你妹妹的各种好处,只在乎她是否
缠足,把你妹妹交给这样的男人,你放心吗?”
姜烨歪着脑袋想想,说:“这样有眼无珠的瞎子,我当然不会把妹妹嫁给她”。
话刚说完,已经明白武安国的用心,抱拳道:“谢谢先生指点”。转身跑开向妹
妹赔不是去了,缠足之事,就此作罢。怀柔县女儿不缠足之风,也从此开端,最
后蔓延开去,让老夫子们痛心疾首,那是后话,在此不提。
十三郎和武安国私下切磋过武艺,对武安国在二十一世纪在工人业余体育队
学得那些刀术,大加嘲讽,认为武安国如果不是力气大得惊人,根本不是自己十
招之敌。但凭了这把子力气,一般武师在武安国刀前,只有逃命的份。对武安国
的空手道,他又大为赞叹,认为:大开大合,自成一脉,乃武学奇葩。相识久了,
十三郎就丢给武安国一本刀法,说最适合武安国这样的天生蛮力的,武安国打开
一看,竟是“春秋刀法”。春秋刀法乃是唐代以来军队中最流行的马上刀法,讲
究的是腰部发力,人马合一。武安国是好武之人,闲时就经常练习,进境甚快,
轮起刀来,渐渐的十三年郎已不是他的对手。对他的悟性十分佩服,“可惜你没
遇过名师,否则绝对可开山立派”。十三郎在和武安国一次较量过后这样说。
洪武十一年春末,怀柔知县募各地无业流民四千余人,把怀柔县和省城相连
的马路及县里的几条街道修葺一新,铺了混凝土,从此客商风雨无阻,每天运货
的马车几乎首尾相连地从北平排过来。“钱不要放到库里烂了,要用之于民”,
郭璞对武安国的建议,向来是言听计从,他认为与其多缴银两邀功,不如藏富于
民,于是把钱大把的花在市政建设上。市井这样一来更加繁荣,水晶琉璃(玻璃)
器皿、钢材、铁器、木器、瓷器,染料纷纷从这里流出。很多产业已经不必武安
国亲自去管理,匠户营出来的年青人们都可以独挡一面了。那些五颜六色的染料
则是义学的学生在武安国的指导下从炼焦的废物——煤焦油中用白酒提炼出来的
(注:阿尼林紫,原来是1856年英国人潘琴无意中从煤焦油中提出,这次直接被
武安国的学生盗版)。一些本地士绅也在郭璞的劝说下放下了架子,亲自担任一
些部门的经理。这样武安国就轻松了许多,可以抽出更多时间来办他的学校,搞
他的发明(其实是对后世的剽窃)。所有新鲜东西也不再是武安国亲自布置生产,
而是在县衙前贴了告示竟拍,价高者得之。各地来的商人见了,胆大的就买下其
中一项,就近开了自己的产业,居然赚了个盆满钵圆。很快,县里边各种商行如
同雨后麦苗一样破土而出。这其中很多与武安国没有太多关系,比如徐州人徐志
辰的徐记当铺,居然一口气由省城到县城开了个五家连号,端的是大手笔。
不出五年,本县人口估计要到二十万,马上就可以升为中县了,衙役们这么
想。升成了中县,赚得未必多,但让人觉得有面子。
夏末的时候,正当郭璞核计着把从县里到各乡的小路也拓成马路,以便百姓
行走时,王浩前来通报,魏国公徐达派人下书来了。
魏国公徐达,是当今圣上的布衣兄弟,位列三公之首,总管北平、大同诸省
军民,平日在朝,战时才来北平。郭璞这芝麻大的小官,从来就没指望能得到这
当世人杰的垂青。不敢怠慢,匆忙请下书人进来。
那下书之人穿着旗主(十夫长)服色,眉宇间透着些英气,言谈十分有礼,
让郭璞甚有好感。接了书信,更为吃惊,这大将军徐达居然邀请县令和典史大人
到军中一叙。郭璞连忙应了,取出银子赠了下书人,提笔修书,告诉徐达明日到
军中拜见。然后派人请武安国、李善平回来商议。
武安国、李善平正在学校中和十三郎探讨大明律法一事,按武安国的观点,
法律并不是为了治理百姓,而是为了保护百姓。只有由百姓制定并且规定了百姓
权利的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否则不过是借法律之名,行执政者欺压百姓之
实,比如这次大移民。而今大明的法律,在上者只有发号施令的痛快,但没有对
百姓的爱,所以不能称之为法。真正的法律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没有拿
出确凿证据之前,所有嫌疑人都是无罪的。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大逆不道观点其他
两人怎接受得了,争了个面红耳赤。听说县令有急事相请,赶紧告辞出来。十三
郎却把武安国刚才的话记了,说要以西方法律为参照,仔细推敲一下,看这世上
是否真的有可能有武安国所说的法律,以便让武安国输得心服口服。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元嗣君爱猷识理达腊殂,子脱古思帖木儿嗣。其丞相驴
儿、蛮子哈剌章,国公脱火赤,平章完者不花、乃儿不花,枢密知院爱足等,拥
众于应昌、和林。大明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共同上书,请
朱元璋下令北征,封狼居胥,收服华夏故土。朱元璋允之。命徐达为帅,傅有德、
汤和副之,带三十万人马出塞。战事不问武将而听于文臣,宿将曹国公李文忠苦
劝不听,气得卧病不起。
“这怀柔武安国到底是何等人物,能把子由这孩子给收服,并且死心蹋地跟
着他,不简单哪”!魏国公徐达坐在北平行辕里,忍不住猜想,手边放着的是曹
子由写给他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