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轻轻敲了敲桌案,就算没有押运官说明,他也知道真实的情况——六路发运司每天都有报告送抵中书门下,而薛向也都有将内容更为详尽的私函送到他的手中——如果不是薛向特意安排,抵京的粮食数量绝不会有今天这么多。
今天能一下有几百列雪橇车抵达京师,是因为薛向刻意要引起朝野的轰动,故意调整了运送的时间,使得这些车辆归并在同一天抵京。如果时间推移下去,每日抵京的雪橇车数量,就会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大约一日八十辆到一百辆左右。
“以一车额定一百五十石的运载量算过来,也就一万二到一万五千石上下。”押运官说着自己所掌握的数字。
虽然比起今天的几乎是打了个对折,但一万两千到一万五千这个数字,也已经让王安石喜出望外。不但是王安石,吕惠卿、曾布,以及闻讯而来的吕嘉问都是欣喜难耐。
吕嘉问笑着,对着王安石:“自此之后,汴河的冬天不会再冷清了。”
“自是如此。”王安石笑着点头,又对押运官道:“再说说薛师正究竟是怎么安排你们运输粮纲的。”
押运官立刻回道:“小人等出来时,都受了学士的严令。在路上一刻也不得停,就算其中有一节损坏,就直接将卸下来,留下人看管和修理,而车子继续上路。到了每一天的落脚点后,也会将各车重新编组,恢复到一列四丈长、载重一百五十石的定额上。”
听说薛向的一番举措,吕惠卿半开玩笑的说道:“薛师正如今的龙图阁直学士做不久了。”
王安石连连颔首,薛向的确是没让他失望:“当奏禀天子以奖誉之。”接着他又问道,“一路上可有什么阻碍,道路的情况如何?”
“回相公,如今汴河水都已经冻透了底,比起最好的官道还要平整,一点麻烦都没有,跑起来轻快得很。就算冰道上有坑洞,以橇板的长度直接就跨过去了,很少会像车轮一样陷下去。”
汴河中的渠水正常的当是在六尺深,作为运河,河中的水源当然来自途经的各条河流。南段是长江来补水,过了洪泽后的中段是靠淮河,而过了宿州后的北段便是黄河。这几段由于地势高低不一,中间是靠着斗门【注1】来调节水深。到了冬天,连着黄河的河口为防冰凌,惯例都是要堵上。只要黄河河口不放水,从宿州到东京的这一段,残留的底水就只有一尺到两尺来深。
今年冬天还特别的冷——冬天的时候,越晴的天往往就越冷——南方传回来的灾情报告说,洞庭湖都上了冻,没法儿走船,在湖中东西二岛上种橘的百姓,甚至因为粮食送不上去已经有人饿死。故而到了汴河这边,更是早就给冻透了底。
天时害人,有时也能助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聃的话自有至理在其中。
王安石闻言放松了一些,靠着椅背,笑着问道:“第一次走这条路应该很难吧?”
“禀相公,今次领头的都是老把式,虽然从来没有在冰上走过,也只花了一两天工夫就习惯了。其实跟路上走也差不多,稳着点就行了。”
“这一路过来,雪橇车究竟坏了多少?”吕嘉问跟着发问。
押运官道:“这新打造的雪橇车的确容易坏,坏得还不少。可这玩意儿也容易修,坏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在支脚和雪橇上。就算不是木匠,换根木条也不过就是敲着钉子而已,不算多难,只是将粮食搬上搬下要耗费人工罢了。”
王安石一下坐直了身子:“那纲粮又有多少损耗?”
押运官皱眉想了一下,道:“回相公的话,不算多,大概一成左右,跟均输法实行前纲运的损失差不了多少。”
王安石与吕惠卿对视一眼,各自都点了点头,的确比他们预计的要好多了。
均输法实施前,运载粮食的纲船经常会在只有六尺深的汴河中莫名‘遇浪翻沉’,或是‘水侵舟上’,然后船上的粮食就由此飘没。六百万石纲粮外,还要加拨六十万石。后来均输法实行,加上薛向的铁腕治理,路上的损失这才下降到百分之二、三。
现在利用雪橇车运送纲粮的损失,虽然与均输法实行前相等,但这一个新奇的运输方式,主要损坏的是车,不是马,更不是车上的粮食。薛向在六路发运司多年,等到他教训发运司上下官吏,逐渐适应这一运输方式,途中粮秣损失比例应该还会下降不少。
该问的都问了,心中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王安石抬手示意押运官离开,“好了!你下去先歇着去吧。今次尔等是辛苦了,改日朝廷必有封赏。”
宰相的赞许和许诺,让押运官大喜过望,磕了头后,连声谢着告退出去。
雪橇车的运力,今天到京城的数额不能作为依据。但这个冬天都能保持如今日一半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说,大约是纲船运力的一半左右。于此同时,付出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则是水运的三倍以上。只考虑成本,当然不合算,但如果加入政治方面的考量,这份代价就实在是太便宜了。
王安石安心的长舒了一口气,不枉他一直相信薛向的才能。
儿子王雱从白马县回来后曾说,韩冈出主意的时候,多次担心六路发运司无法组织起这样大规模的运输活动。但薛向从一个背景浅薄的荫补官——乃是靠着祖父的恩荫为官,其父寂寂无名——一路毫无阻绊的走到了三司使的位置上,让无数进士咬牙切齿却只能暗自饮恨,他在治事上的才能,朝中首屈一指。所谓‘计算无遗策,用心至到’。即便王安石拿自己来比较,也只能甘拜下风。
王安石当日就知道,若说朝中有人能将此事做好,除了薛师正再无第二个人选。就算调了韩冈过来,他也差了薛向在六路发运司中的威望。他那个女婿是太小瞧人了!……不过说起智术,韩冈却是绝不输于薛向——
“好了。”王安石双眼一扫他的几位得力下属,“下面就按着既定的策略来做!”
纲粮抵达京师的消息已经在开封府中传开,百万军民昂首企盼。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朝廷已经在城中开始平价发售运抵京城的粮食,可是能买到这些粮食的普通百姓却寥寥无几,第一批抵京的纲粮,几乎都被京城中的官宦人家给全数买走。
中书为此两天内连续发文六道,严令各处发售点,单人购粮的数额不许超过一斗。但这个命令却无济于事,京城的粮价并没有因此下降,甚至作为标志的米价,反而又涨了五文上去。
每天抵达京城的纲粮不断,可已经是腊月十九,剩下的时间中,即便发运司上下都不放年假,能在年节前运抵东京的粮食也是十分有限。而天子,是绝不会允许斗米一百三十五文的价格一直维持到年节时。
这一点,王安石知道、文武百官知道,粮商们也都清楚。虽然百姓们都在持币观望着,店中的粮食全都卖不出去,可粮商依然坚持将粮价维持在高位,定要逼迫王安石敞开常平仓!
粮价居高不下,散放纲粮亦是全无用处,今日的朝会上,便有人跳了出来。一名御史当着天子百官,高声质问着王安石,为什么还不敞开常平仓!
王安石容色平静,在朝会上直面着文武百官的质疑,眼神如同太行山上的花岗石一般坚硬。
当真他没有招数了吗?!
中书五房检正吕惠卿缓步出列,持笏向着赵顼一礼:“关于放粮平抑粮价一事,臣有一言请奏。”
注1:斗门,就是船闸的古称。在秦朝开凿的灵渠上便有使用,而在宋代沟通了三大水系的汴河上,蓄水隔水的斗门已经是保持运河通航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29章 百虑救灾伤(十)
“诸立,你可知现在白马县的粮价。”白马县衙的花厅中,韩冈问着垂手站在厅中央的衙中押司。
诸立腰更弯了一点,谦卑的答道:“小人知道。”
“眼下都已经是腊月十九,粮价却还是一百三十五文一斗。再这样下去,县中百姓的年节可就没法儿过了。”
诸立保持着沉默,并不接口,等着韩冈继续。
“想必你也听说了,如今南面的纲粮已经运抵东京城,不但在京中发卖,也会散给京畿诸县。白马县这边有一天三百石的定额。纲粮从东京运过来,也就接下来一两天的事情,可以说粮价很快就要跌下去了。”
“听说是多亏了正言的发明。”
“粮价既然要降,就不能让其再涨上来。本县有意发文,将白马县中的米价定为八十文一斗。为防有人为奸,一人一次只能购买一斗。诸立你是县中最大的一家米行东主,不知你能不能当先做出个表率?”韩冈顿了一顿,又道,“……本官也不占你便宜,只要你愿意打这个头,本官可以在你家明年的税赋加以减免。而且卖出多少,等纲粮抵达后,我就补还给你多少。”
诸立低下头去,掩起脸上的冷笑,不让韩冈和他的三位幕僚看到。
白马县离着东京城有一百多里地,但诸立他与行会联络得勤力的很,消息日日传递往来。东京城眼下是什么样的情况,他心里都有数。
韩冈担心县中百姓过不好年,几乎是强逼着自己给粮食降价。但诸立觉得这位年轻的白马知县,现在更要操心的应是他的岳父才是。
发运司辛苦从南边运来的粮食,大部分都给官户买走了。几处市易务卖粮的地方,都是排起了一里长的长队。排上一天,就只能买上一斗粮,百姓原本的期待都化成了怨气,可是眼见着就要爆发了。
不过就是因为王安石现在已经陷入绝境,诸立才不会蠢到跟韩冈硬顶。别看此时韩冈和颜悦色,好言好语。如果自己不点头,保不准王相公的好女婿就会用上强硬的手段,以维护自家的威信。要是在快成功的时候,被当成杀给猴子看的鸡,那未免就太冤了一点。
低头弯腰,拱手行礼,诸立毕恭毕敬、老老实实的说道:“正言说什么,小人就做什么。正言让小人将粮价降下来,小人回去后就就将水牌全改了,一陌一斗。”
一陌是七十八文,比起韩冈的要求还低了两文。诸立此举可谓是老实听话。
但将店里的存粮低价卖光又如何?诸立根本就不在意!
他早就将手头上的大多数粮食都存放在乡下的庄子上,以待明年开春——基本上粮商们都是将粮仓放在城外,要是全囤于城中,别的不说,这租地存粮的地皮钱就要吞吃很大的一部分利润——老实听命的卖光了店中的几百石米面,不信韩冈还能有借口去他庄子上抄家去!至于补还什么的,有最好,若是没有,看看韩冈还有脸再对自己要求什么。
而韩冈似乎没有看出来诸立的小心思,对他的回答很是满意:“如此最好,还望你尽快施行。”
诸立恭声答诺,告辞退了下去。
看着诸立离开的背影,方兴立刻转过身来:“正言,诸立答应得如此爽快,其中必然有诈!”
韩冈嘴角扯动了一下,像是在笑,但眼神冷得如同厅外池塘中的寒冰:“这一点我当然知道。”
阳奉阴违的事谁不会做,就算不违背自己的命令,韩冈也能为诸立想出许多变通的办法。
“看正言的样子已经是胸有成竹,想必对此局面早有所料,也做好了应对了吧?”魏平真微微一笑,问着韩冈,方兴和游醇都望了过来。
韩冈点头:“是有些措施,日前王元泽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就此商议过。”
现在京城粮价的问题很麻烦。在粮商们卖力的做着绊脚石的时候,想要赶在年节前将粮价降下去,就必须一口气放出大量存粮。
大灾还在延续,加上一直以来的徘徊在高位的粮价,哪家哪户不担心日后断粮,都想多买一些存在家里。虽然一天一万五千石的数额,用来供给百万军民其实勉强也够了,但架不住人人都想多买一点。
韩冈为此估算过——也让魏平真算过——想要用卖粮来平抑粮价,少说也要一下散出百万石储备粮,甚至两百万石,这样才能将高高在上的粮价一下打垮。如现在这般细水长流式的零卖,根本无济于事。东京军民百万,官户买一点、富户买一点,贫户再买一点,一天一两万石转眼就瓜分干净了。
所以有着宗室撑腰的粮商们,能稳如泰山的将粮价保持在高位上,就是在逼着王安石开常平仓。常平仓一旦敞开,他们立刻就会降价。
不过对于眼前的窘境,王安石、王雱、韩冈,还有新党一众,都不是没有预计过。相应的应对招数,皆有所准备。
官与商之间的争斗延续了几千年。官员遇上的并不一定都是没有后台背景的商人,官商才是最为普遍的情况。怎么化解有着宗室背景的商人们的攻击,新党自然有着未雨绸缪的计划。韩冈对诸立的一番话,也不过是计划中的一环罢了。
对上三对好奇的目光,韩冈笑了一笑,“这时候也不用瞒着你们了。办法很简单,就是将所有运抵京城的纲粮都平价卖给粮商,由他们转售。”
……好让绊脚石不再成为绊脚石。
……………………
“卖给粮商?!”
吕惠卿此言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