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河集-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则”就是很正的原则,如果把“则”字当动词,“正则”就是要向最正的方向培养和努力。我理解,这包括做人和从艺两个方面,做人要走正路,从艺也要走正路。吕凤子先生用这个校名告诉我们,你们将来要做一个在人品上和艺术上都很正的画家。人品正好理解,什么叫艺术正呢?艺术不是各种风格流派都可以吗?我想,艺术正,就是真正的艺术,不管有什么创新,即使显得很怪,只要是真正的艺术,都可以。创新本来就是艺术的生命。但东方西方的艺术,有时都会有离开艺术原则的现象,所以在艺术上提出一个“正”字,就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

  主持人:噢,原来“正则”二字有这样深的意思,吕凤子先生真了不起。

  李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教育家,他本身就是我们的“正则”。

  主持人:有这样一位校长,是老师和学生终身的幸福。

  李先生:的确是这样。

  主持人:难怪你要把这张照片放在你的画集的前面。这张照片好像是回访母校时拍的?

  李先生:(谈这次到母校的旧地重游,感慨和思考)

  主持人: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总是会在我们心中激荡,不断催人奋进。李先生,你出版这本画集之后,还想做些什么事呢?

  李先生:(谈创作打算,要把“吴陵乡风”继续画下去,展示几幅最近的创作)

  主持人:我们祝愿你画得更多更好,作为泰州人,你的画我们特别喜爱。李先生,听说你最近到澳大利亚举办了个人画展,还登上讲台,给澳大利亚的同行和美术爱好者讲解了你的水彩画艺术。他们喜爱水彩画吗?他们能听懂你讲的绘画艺术吗?他们的水彩画状况怎么样?他们想购买你的作品吗?请你能给我们谈谈。

  李先生:(谈澳洲之行,考虑谈几个方面,展示照片或录像资料)

  主持人:啊,太好了,这样说来,我们的“吴陵乡风”飘洋过海介绍到澳洲去了,他们很喜欢你的画上描绘的泰州地域风情吗?(李先生回答:很喜欢,他们买去收藏的,都是最能表现这种“吴陵乡风”的,只可惜我带去的画并不多。可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有道理。)李先生,祝贺你,这趟艺术出访应当说是很成功的。希望我们的画家更多地画我们的家乡,也更多地与世界交流自己的艺术。李先生,耽搁了你这么多的时间,你今天还要到少年宫去吧?

  李先生:要去的。未来的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我首先是一个普通的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我的创作在数量上在艺术上都是很不够的,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宣传,我一定继续努力。

  主持人:谢谢李先生,再见。(镜头扫描画室,摄下李先生送别的身影,特写他的笑容和白发)。

  
  记贾广慧

  在泰州书画界,充耳都是泰州本地口音,唯有一位操着徐州口音的人,他就是贾广慧。中等身材,豹头环眼,黑炭似的脸,雄狮一样乱乱的头发。他从部队转业至泰州已经数十年了,先前见他在梅兰芳纪念馆当馆长,后来他转到了另一个部门,给了他一间大屋子,就让他在里面作画,算是他的工作。但这部门不是专业艺术的,只是愿意这样供养一个画家。做这样好事情的这样的部门,在泰州并不是只此一家,可算是有“好士”之风了。其实,包容着许多平平之人的地方太多太多,像这样供养一位杰出画家,不但一点也不能算是负担,还应当说是很经济的一件事情,何况确实是很文化的呢?

  贾广慧的画,属于功力扎实、才气横溢、境界非凡的一类,一出手就那样儿,好比那种杰出歌手,一张口,声音就不一样,就把人给“磁”住了。大家都说贾广慧的松鼠好,就像说俞振林的猴子好,但俞振林在他的画集里偏不收猴子,贾广慧也并不到处画松鼠,他最喜欢作的却是山水,气势很大的山水,大约是觉得这才合乎他的性情。

  贾广慧的书法也大气,让人看了长精神、养眼睛,其在雄豪中伴以灵秀之笔,有神出鬼没之机,我是极欣赏的。然而这篇短文并不是要作他的书画评,只是想说说他这个人,于是兼及其艺。

  贾广慧是个“粗人”,他不喜欢那种鬼鬼魅魅或心胸狭窄的事情。他说话喜欢直,比如在书画讨论会上,他连应景地送人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总是力求宏观地要纠正某种不好的艺术倾向,说话急急的,好像立即就要纠正过来,于是他的话就不是说出来的,是把那批评的言词一个一个地掼出来的,豹眼环睁,黑脸上起了一层红色,这时你也不要想听得很清楚了,你就当作一回“人的欣赏”吧。

  总之他是一个不愿意模模糊糊马马虎虎的人,他对问题力求有自己的正确的看法,他不愿意被“瞒”与“骗”,他也不会去“瞒”与“骗”别人,他的炯炯目光追求真情、真理、真实。这是真正的艺术家的眼,愿世界充满的是美,所以不愿意看到假、恶、丑。

  贾广慧见我似也喜欢书法,就极愿我的字也写得好,希望我马上成为一个书法家,一幅大字,我请他写,他却偏要我自己写,并且就领我骑车跟他走,好远的路,于是我第一回进了他的画室。他为我糊纸、调墨,三张“四尺宣”糊成一个长幅,让我取笔大胆地写。结果他糊了四回纸,我写了四回,他极赞第四回所写的,连说“成了成了”,我要不相信他也不行,但我还是留下了一句话,说,挂上墙若是不好,你得写来换下它。

  一位八十多岁的书法家看了这幅字,说,现在的年轻人胆子就是大。他说得对,我不是书家,却写这样大幅的字,题上我的名,公然地悬之酒肆,不是胆大又是什么呢?我这才相信,胆大没魂的事往往都是背后有人推动着做出来的。莽撞的贾广慧推着我这样的莽撞人做出这等莽撞的事来,是乃不足为怪。

  最近我才知道,贾广慧从部队转业至泰州时是“正科级”,数十年过去了,他现在仍是“正科级”,但是,众所周知他是画家,所以,这真是一件不值得介意的事。 txt小说上传分享

2
老子的“仁义”观

  “仁”字之意,贯穿一整部中国历史。下这样大的判语,也不用花多大力气,只从老子、孔子就可以知道。老子讨论过仁,孔子在这方面说得更多些;而孔子曾就“礼”这个纲领性的大问题求教于老子,“礼”的“核心精神”当然就是“仁”。孔子的学问是“祖述尧舜”,以至于夏商周的,所以,这就可以说,这个“仁”字,真是其来已久,以至老祖宗早就把玩不已的。

  不过,要具体说出“仁”是何时发明出来的,我们立即想到,可以去查甲骨文。据说,有认为甲骨文中无“仁”字的,有认为甲骨文中的“人”字有时就代表了“仁”字的。综此二者,则:甲骨文中确无“仁”字,但行文中已有此义。既然如此,“仁”字之意,至少在商周统治者就使用了,至于更早的年代情况如何,因无其文字,只能推测,可以认为这个意思是早就有的,只要社会是人统治着人、人领导着人的,作为统治者、领导者,面对人际关系,头脑中就一定会产生出这个意思来。

  商或周就有“仁”字之意,是从甲骨文得到证明了,那么,按孔子说法,周的一套是从商而来的,商的一套是从夏而来,再加上“祖述尧舜”,我们可以肯定,从人对人的统治、领导上说,我们也可以认为尧舜之时,就有“仁”字之意的存在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仁”字之意,贯穿一整部中国历史。

  《说文解字》说,古文“仁”从千心,上面一个“千”字,下面一个“心”字,这比“仁”字左边一个立人,右边一个“二”字,似又有不同。但这“古文”,是否比甲骨文更古?看来并不是的,它不能早于甲骨文,我们还是要认甲骨文说话。再说,千字下面一个心字,固然也表现了想象力,但人字旁边带个二字,就足以代表了千人万人亿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嘛,所以这个“古文”并不发明得更好,因此它被淘汰了,最终选定了“仁”字,“仁”字的发明可能在这个“千心”之后,更科学了些。“仁”者,不是单个人,是二人以上的事情,凡有二人以上的要处理的关系,就不可能单方面考虑,比如,手中只有一块饼,旁边却有两个孩子都饿了,你就只能掰成两半分给他们;如果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小奴隶主,一个是小奴隶,这饼怎么分,就会有所不同,这时候这“仁”字该是怎样的实行,可能就另有学问。

  《老子》五千言,一字何止值千金万金,其中说到“仁”字的,仅有几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老子》文中无“尧舜”字样,只有“圣人”一词用得较多,“圣人”词义是居高临下的治人者,当是包括了尧舜的,而尧舜不可能不为老子所知,但何以只字不提尧舜,大约是老子思想站得太高了,是特别超越而深广的,也就不必言尧舜,而只言“圣人”,指向从古往后的一切统治者、治人者、领导者,老子是与这所有的从古往后的治人者们对话,指点他们。

  从老子这寥寥数言,我们看到:

  第一,老子是对于“仁”,是肯定的,认为在人际关系中,是可能和可以有“仁”的状态的存在的,认为人是能做到“仁”的;而在一定情况下,能做到“仁”,也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于己有利的安全措施。这几层意思,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一句为证。“与善仁”,就是与人相处、对待别人时,要善于持“仁”的态度,这个“仁”字,当然就是友好、平等、同甘共苦这些意思。

  老子虽然这样对“仁”的存在有所肯定,但又将“与善仁”的作用,归结为“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就有阴柔与权谋之意,正是老子的特点,而我们由此可以判断,老子虽然没有正面议论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但他是从人性“恶”来立论的,这个“恶”,就是每个人皆有他起码的个人利益或*,你如果对人不能做到“仁”,一点儿“仁”也不给,你只能自取其辱、自找不安全。所以,真诚的“仁”当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则不能连一点假“仁”或不得已而给予的“仁”也没有。这些,当然是一切治人者所必须考虑的。

  老子对于“仁”的肯定,还可举他的另一句话来佐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信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样的仁慈之心(老子亦讲“慈”),立足于其对人际关系的统盘考虑,也立足于让自己能“无尤”,所以是真诚的,不虚伪的,老子最看不起的就是虚伪。

  第二,老子的“仁”,不但是真诚的,而且是最合情合理(最科学)的。对此,有他的这句话可以为证:“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其意是说,真正的“仁”虽然是“圣人”实行的,从实行这上头说,是有为的,但“圣人”的这一有为,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根据着人心人情而实行的,是尊重了人际关系而实行的,所以也不可能是逆反了人心人情,它只能这样顺着实行下去,以至于浑然而达到像是无为的程度,其实内里还是有为的,所以另一形容才是:“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样的圣人,怎样有为的呢?他如果仅仅称说自己是“仁”的,还不行,他得通过“义”的行为,“义”是具体的,能体现那内里的“仁”,是从“仁”出发的执行,而达到“仁”的实现。所以叫做“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我们日常用语中的“义举”一词,当从此来,而我们之所以要有“义举”,是为了实现我们很好很善的用心。“仁”心是看不见的,它是抽象的,“心捧出来给人看”是不现实的,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