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优秀到卓越-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一种,再是另一种,反反复复,重心不定。每一位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
都有新的展望,新的重整。他们终止以前的增长态势,在新的方向重新启动
飞轮。公司也曾试图通过大胆收购,努力创造突破性进展,但是都以失败而



。txtsk。
告终,最终损失达上亿美元。结果,在多年前后不相承的计划之后,它最终
倒在了辉瑞公司的怀抱,把一个独立公司的动荡命运交付给了他人。 

间接对照公司 

宝来公司 

在其上升期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即一位才华横溢但辱骂成性的领导
人,进行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全面策划。但是由于削减成本而引发了士气危机,
人才流失严重。随后公司选择了一位软弱的继任者。他也失败了,之后被一
位“有才华的、傲气十足、进取心极强”的首席执行官替代。他谴责前任的
工作,将公司带入了新的方向。在一次大型重组中,4 0 0名行政人员同时
散去。鼓吹新方案的海报贴满了公司的四壁。公司再次进行调整。后来另一
位首席执行官试图进行另一次重整,开辟一个新的方向。结果只是更严重的
衰退以及又一位首席执行官的上任。 

克莱斯勒公司 

在5年的辉煌业绩之后,公司陷入衰退危机。一位业内人士写道:“就
像许多患有心脏病的病人一样,几年前他们在急诊手术中死里逃生,结果只
是回到从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去。”公司把注意力转向意大利跑车,继而
激发了许多新生意,增强了防御力。在2 0世纪9 0年代,又一次转移使公
司得以复苏,但是终难逃厄运,最后被戴姆勒公司收购。 

哈里斯公司 

公司的上升史是与一位首席执行官紧密相连的。他心怀刺猬理念,创造
了最初的飞轮效应。但是他未能将这一理念灌输到他的决策层中。后来在他
退休后,决策层用增长理念代替了刺猬理念。公司先是倾注力量搞办公自动
化,这后来被证明是一场灾难;接着又进行了几次毫无关联的并购;最后是
患了“雷声大,雨点小”综合征,飞轮停止了旋转。 

孩之宝公司 

孩之宝是一家差点就符合标准的对照公司。他通过给著名玩具品牌,如
GI Joe,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始终如一地追求刺猬理念,从而创下了不凡业
绩。不幸的是,实现最初转变的建筑师英年早逝。他的接班人更像是第3
级领导人(称职的领导人),而决不是第5级领导人。因此,飞轮旋转的速



。txtsk。
度变慢。这位首席执行官用重整机构来应付,最后的结果是不得不从外部聘
用人才来重建公司的增长契机。 

乐佰美公司 

如果有哪家公司跨越了起飞阶段,那就是乐佰美公司。其转变期的首席
执行官领导公司实行全面重整,这是一项富于戏剧性,杀伤力极强的事业。
他甚至不惜牺牲飞轮的长期推进势头,将增长视为最终发展目标。在这位首
席执行官卸任后,人们才清楚地看到他是整个飞轮的原始动力,而决不是一
个由系统的刺猬理念引导的强有力的团队。飞轮开始减速,公司不得已而屈
从于重整旧疾,并且一无所获的卖掉了自己的前程。乐佰美公司从《财富》
首位跌落,在5年内被觊觎已久的涅瓦公司收购。 

特力得公司 

特力得公司伴随人称“斯芬克斯”的亨利·辛格尔顿这位天才人物而起
起伏伏。公司的刺猬理念本质上就是:追随亨利。辛格尔顿实现了1 0 0多
次并购,范围涉及电子业、稀有金属业等多个领域。随着亨利的退任,他的
智慧也随之而去,公司滋长出许多问题。从此,特力得公司陷入下旋的漩涡
之中,最终与艾勒格尼公司合并。 

 

附录8。2 

实现跨越的公司和对照公司 

收购分析概况 

公司名称 考察期 1 9 9 8年 考察期 1 9 9 8年 收购 

收购 平均收购 出盘 平均出盘 策略 

总数 金额(美元) 总数 金额(美元) 成功率 

雅培公司 2 1 169 818 207 5 137 217 603 + 2 

普强公司 2 5 28 138 169 7 345 320 294 不详 

电器城 1 6 600 000 0 0 + 3 

赛罗公司 4 11 424 141 0 0 …1 

联邦国民抵 0 0 0 0 + 3 

押协会 



。txtsk。
大西部金融 2 1 97 094 394 3 235 285 336 …1 

公司 

吉列公司 3 9 348 882 434 2 0 106 594 043 + 3 

华纳…兰伯特 3 2 337 860 155 1 4 174 589 830 …1 

公司 

金佰利… 2 2 1 171 873 946 1 8 338 404 045 + 2 

克拉克公司 

斯科特纸业 1 8 218 599 634 2 4 324 508 613 …2 

克罗格公司 11 3 732 984 720 9 254 232 923 + 2 

大西洋… 1 4 154 907 076 4 缺 …3 

太平洋茶叶公司 

纳科尔公司 2 22 322 080 3 109 744 379 + 3 

伯利恒钢铁 1 0 189 013 588 2 3 143 005 128 …3 

公司 

菲利普· 5 5 1 723 276 274 1 9 6 997 069 169 + 1 

莫里斯公司 

雷诺烟草公司 3 6 955 695 029 2 9 603 549 096 …3 

皮特尼·鲍斯 1 7 97 233 030 8 209 682 701 + 1 

公司 

信件和文件 1 9 94 309 099 9 162 484 305 …3 

复印机公司 

沃尔格林公司 11 26 013 766 8 15 534 739 + 3 

爱克德公司 2 2 84 842 102 9 103 450 742 …1 

富国银行 1 7 1 448 694 030 6 157 643 123 + 3 

美洲银行 2 2 670 808 773 1 3 440 239 849 + 1 

宝来公司 2 2 648 232 383 7 264 428 815 …2 

克莱斯勒公司 1 4 381 361 879 1 5 388 240 170 …1 

哈里斯公司 4 2 123 867 786 7 125 718 587 …1 

孩之宝公司 1 4 174 390 164 0 0 + 1 



乐佰美公司 2 0 153 344 542 5 152 718 587 + 3 

特力得公司 8 5 64 609 576 3 38 853 138 …2 

注:为了制作这幅表格,我们首先测定出每家公司在转变前1 0年至1 9 
9 8年间的收购总数。然后根据融资分析和定性分析对每次收购进行了评估,
并给出在+ 3至… 3间的一个分值。最后基于这些分值得出一个平均分。至于
普强公司,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未能作一次彻底的分析研究,因此没能给
出一个分值。 



。txtsk。
1。12 后记—答疑篇 
问:你最初鉴定的符合实现跨越的公司是否不止这11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又是如何挑选样本进行研究的呢? 

答:在首批《财富》5 0 0强公司中,惟有这11家完全符合列入《从优秀到
卓越》研究的所有标准,它们并不是什么样本。事实上,我们研究了所有符合标
准的公司,这令我们对研究结果信心倍增。我们无需担心会有另一组《财富》5 0 
0强按照其他方式,而不是我们的标准从优秀走向卓越。 

问:为什么只有这11家公司符合标准呢? 

答: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我们采用了一个相当残酷的标准来衡量公司的
业绩,那就是1 5年中股票价格的上涨速度是整个股市的3倍。第二,要达到1 5
年持续发展这一要求是相当困难的。许多公司凭借一种主打产品或一位极具魅力
的领导人在5到1 0年中业绩猛增,但极少有公司能设法维持1 5年之久。第三,
我们寻求的是一种相当特殊的模式:在持续的卓越业绩出现之前,要有一段业绩
平平甚至偏差的时期。卓越的公司并不难找,但是实现跨越的公司实为罕见。在
你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之后,看到我们仅鉴定出11家公司这个事实,也就不足
为怪了。 

然而,我想强调一点:虽然结果只有11家公司,但这并不会令人气馁。我
们必须作一次筛选,而且我们的筛选又是相当残酷的。如果我们设置一个稍低一
点的屏障,比如说股票价格是股市价格的2 。 5倍或者持续期限是1 0年,那么会
有更多的公司符合要求。在这项研究结束后,我深信许多组织倘若运用本书中的
经验,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问题并不在统计数据的差异,而是人们正在不适当
的地方挥霍他们的时间和资源。 

问:假如只有11家实现跨越的公司,而整个研究范围是2 8家公司(含列
入对照的公司),那么统计的意义何在? 

答:我们聘请了两位知名教授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其中一位是统计学家,另一位是应用数学家。统计学家杰弗里·T·拉夫蒂
格就职于科罗拉多大学,在看到我们的困境后,他断定我们并不存在什么统计问
题。他指出只有在抽样检查数据时,统计的意义才适用。他说:“看,你并没有



拿公司作样本,你们所做的是一次目的性极强的挑选,最终发现《财富》5 0 0
强中只有11家公司符合你们的标准。当你拿这11家公司与其他1 7家公司相比
时,你们框架中的观点随机出现的可能性理论上为零。”我们还请应用数学家威
廉·P·布里格斯检测了我们的研究方法,他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偶然发现这样
一组11家公司的可能性有多大,它们每一家都要具备你们发现的那些基本特征,
而进行直接对照的公司却并不具备这些。他推断这种概率低于1/1 700万。实际
上,要偶然发现11家恰巧显示我们寻求的从优秀到卓越模式的公司是根本不可
能的。因此,我们信心十足地认为,我们发现的特征与从优秀到卓越的过渡是紧
密相连的。 

问:你为何将研究范围界定在公开上市公司? 

答:公开上市的公司有两大研究优势:一个广为认同的对业绩的定义(这使
我们能够严密地挑选一组研究对象)和富余的易获信息。未上市公司的可利用信
息是有限的,这对对照公司而言尤为麻烦。上市公司的好处就在于,我们无需它
们的合作便可获得信息。无论它们喜欢与否,有关这些的大量信息都已是公开记
录。 

问:你为何将研究局限在美国公司呢? 

答:我们认为严格挑选本身,要比将国际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所带来的好处
更为重要。把各个公司在美国股市以外的股票收益信息排除在外,可能会削弱我
们选拔过程的连贯性。但是对照研究消除了不同情况下的“噪音”(相似的公司、
产业、规模、历史等等),增强了我们对研究结果的本质的信心。这种信心决不
是一组地域上多样化的研究对象所能带来的。然而我认为我们的发现会跨越地理
上的界限,证明是普遍适用的。 

我们研究的公司有许多是全球性企业,无论它们在哪里做生意,同样的理念
都是适用的。况且我相信对于我们的研究发现,如第5级经理人和飞轮模式,美
国人比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更难于接受。 

问:为什么在研究对象组中没有高科技公司? 

答:大多数科技公司未被纳入考虑之中,因为它们历史不够持久,不足以显
示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我们要求公司至少应有3 0年的历史才值得考虑(1 5
年的优秀业绩之后,有1 5年的卓越表现)。那些确有3 0年历史的科技公司中,



没有一个显示出我们寻求的从优秀到卓越的特殊模式。例如英特尔公司一直都是
卓越的,没有一段时间是表现平平的。倘若在1 0年或2 0年之后再进行这样一
项研究,我完全有理由指望名单上会出现高科技公司。 

问:《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如何适用于已经非常卓越的公司? 

答:我建议他们运用《从优秀到卓越》和《基业长青》这两本书,更好地去
理解它们杰出的原因,那样它们才能保持不做错事。正如我最敬仰的斯坦福商学
院教授罗伯特·伯格尔曼多年前教我的那样,“工作和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并不是
彻底失败,而是成功了却全然不知成功的原因”。 

问:你如何解释近来某些实现卓越的公司面临的困境? 

答:每个公司无论有多么杰出,都会面临困境的。根本没有哪家公司会长盛
不衰,保持完美无瑕的记录。它们都要经历起起伏伏。关键并不是不会陷入困境,
而是要有走出困境再创辉煌的能力。而且,倘若哪家公司没有按研究结果显示的
去做,它必将走下坡路。孤立的任何一个变量都不会使公司走向卓越,只有将所
有变量综合成一个整体,并使它们长期协调一致地起作用,公司才会完成从优秀
到卓越的飞跃。下面两个现行的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个相关的例子是吉列公司。它在1 9 8 0年至1 9 9 8年这1 8年内创下了
非凡业绩,股票价格上涨速度是整个股市的9倍多,但在1 9 9 9年却跌入低谷。
我们认为它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