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老板,大千画红拂女,请过目。”
说话之间,米掌柜退开几步,笑容之中也有几分自得。毕竟这样珍贵的物品,如果没有几分实力和关系,恐怕也收不上来。
“又是张大千……”
与此同时,王观有些意外,又感觉是在情理之中。
第801章 祸害遗千年
在中国的近代画坛,青定有两个人是馏不过去的。一是大千,二是白石。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两个人的字画卖得最好。
究其原因,肯定有炒作的情况,然而也不能否认,作为近代最富盛名的大画师,两人的作品韵味十足,并不是浪得虚名。不管是从投资升值的角度,还是从收藏观赏的角度从发,两人的作品就是值这个钱,绝对没有多少水分。
“王观,就是这件东西,你去看看吧。”
此时,方明升瞄了一眼,立即确认无误。毕竟东西他己经看了不下数十次,其中的细节已经牢记于心,而且更不担心米掌柜敢掉包欺骗自己,所以也不再细看了,只是希望王观赶紧看完,帮自己做一个决断。
“嗯?”
听到这话,米掌柜当然很意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判断有误。原来这个年轻人真的就是方明升请来看画的鉴赏家。不过,也忒年轻了吧?
年轻肯定不是罪过,但是年轻人肯定比较让人怀疑。就好比你进医院看病,看到给你诊治的医生是个才毕业的年轻人,估计你也要怀疑三分。
现在米掌柜就是这样的想法,感觉连曾老也看不准的画,方明升居然请一个年轻人过来帮忙掌眼,这未免太过儿戏了吧?
且不提米掌柜心里的嘀咕,反正在这个时候,王观也走到了桌子旁边,仔细的观赏这幅让人怀疑真伪的大千画红拂女。
说起红拂女,如果看过武侠小说的人,肯定不会陌生。要是了解一些唐代的传奇小说,估计对于红拂女的出处更是一清二楚。
红拂女自然是虚构的人物,来源于一篇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小说以红拂女、李靖、虬髯客为主角,合称为风尘三侠。千百年来,这篇传奇小说让红拂女的形象深入人心,金庸更称赞这篇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的鼻祖。
但是小说只写了红拂的姓格,却没有具体描写她的外貌。
当然,这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展开了。不过也是坏事,毕竟整篇小说不以文字细述美人的外表,却让观众得到最圆满的想象。尽管这是小说家最大的成就,却也是画家最大的困难。所以必需对小说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发挥画家的想象。
常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拂女也是这样,读了虬髯客传,在大家的想象之中,就有属于自己的红佛女形象。那么描绘的红拂女,能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就是一件非常考验画家能力的事情。
且不提这画的真伪,单纯从作品本身从发,王观觉得这幅图画应该做到了这一点。
为什么红拂女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王观认为除了外表美丽之外,更应归功于她幅射出的侠女气质。也就是敢爱敢恨,英姿飒爽的气息
眼前这幅画,冇十分符合王观的审美标准。画作并不复杂,构图明快而简洁,整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仕女。只见红拂女双手撑开披风,抬起头,上身微微倾斜,凸显曼妙俊健的身材,动作都优雅大方,毫不恤伲作态。
细看的话,就发现她的膝盖稍稍提起,长裙曳地,仿佛翩然而来。并且凤眼圆睁,以坚定的目光迎向观众,神色从容自若,含蓄又不退缩,正如她在小说中迎向李靖和虬髯客,表现出优雅、积极的态度。
“怎么样?”
几分钟之后,方明升坐不住了,连忙走过来询问:“有什么看法?”
“别急呀,我在看。”
王观继续打量,注意力也随之转移,寻找方明升所说的印章,那枚让人觉得图画可能是赝品的印章。目光搜索,图画不算很大,而且由于这是近代的东西,上面的印章更不算多,所以他轻易就发现了目标。
“谭氏区斋书画之章!”
此时,王观目光一定,也忍不住轻吐了口气,轻叹道:“难怪…。”
“唉,没错,就是这枚印章,让大家不敢轻易断定这画的真伪。”这个时候,方明升也皱起了眉头,非常烦恼道:“该死的谭敬,真是害人不浅。”
提到谭敬,许多人肯定感到陌生,估计根本不清楚这人是谁。但是对于资深藏家来说,谭敬仿制的古代书画无疑是令人非常“敬畏”的存在。
反正根据钱老讲述,谭敬仿制的一些古画目前被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等地方,连大博物馆也上当,足见其欺骗姓之强。
不过就是由于谭敬在书画造假上的名气实在太响了,以至于许多人一看到谭氏区斋书画之章就下意识地想到东西可能是赝品。
其中的原因,就不得不从头说起了。
谭敬出生于经商世家,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由于他的经济实力雄,购买字画只问好坏不计价格,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收藏了许多古代书画。
在这里也有必要再提一提张葱玉。谭敬与张葱玉是好朋友,两人经常有书信往来。之后由于张葱玉破产,手头上的大量书画,就直接卖给了谭敬。
另外就是在抗战时期,当时南北沦陷,币制贬值,书画无形中跌价。在江南一带,文物多集中于沪城,一时字画充斥市场。而且抗战胜利后,末代皇帝博仪带往伪满洲的大批书画也有一部分流入市场,都被谭敬趁机收购走了。
就是这样,谭敬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大收藏家,并且扬言今曰虚斋(庞莱臣)落伍,葱玉无力,沪城之收买宋元字画一门,谁与我敌!
这话说是猖狂也好,目中无人也罢,反正他手头上有许多好东西是事实,所以自然引得许多人登门拜访,就是为了一睹为快。
说起来民国时期的文人,也颇有几分古风。不管你认不认识对方,但是只要表示是慕名而来拜访,估计随便也能够打个秋风。更何况人家不是打秋风,而是专门来看画,谭敬更加没有理由将人拒之门外。
只是前来观赏画作的人太多了,怎么保护书画不使受损伤,就成为了谭敬最头痛的问题。后来经过他的琢磨,干脆找到同门师兄汤安,请他帮忙做个复本,以便应付登门看画的人。
汤安,字临泽,善篆刻,工书画,尤工仿古。所作鬼斧神工,虎贲中郎,有独步近世为第一人的美誉。他交游广阔,受到谭敬的委托之后,立即请来了一帮朋友,大家分工合作。有人仿画,有人摹款字、有人做印章、有人做旧,有人装裱成轴。
仿制古画谈何容易,要把流传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书画所经历的沧桑,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来,没有几下子是无法达到的。
但是汤安他们却真的做到了,先把画画好,裱在板子上,用水冲得似有似无。完了以后,又像旧画流传过程那样,反复揭裱,并要像修旧画那样进行接笔补残,最后进行全色,使之古貌盎然。
当时这事肯定十分隐秘,不过在建国以后自然就流传出来了。据说为了达到自然泛旧的效果,汤安把新做的书画悬挂在天井的墙壁上,任凭雨打曰晒,无一完整。
谭敬觉得很奇怪,认为这样破烂不冇堪,怕是没用。然而汤安却回答,要的就是它的破烂不堪,只有破烂不堪的东西,取下来修修补补后,才最像是真的。
就是这样,仿制出来的图画十分逼真,就是吴昌硕这样的名家也曾经打眼,由此就可以知道谭敬这些假画有多么逼真了。
反正有那么一段时间,书画收藏家们可谓是闻“谭”变色,甚至将铃盖有谭敬收藏印章的书画视为洪水猛兽,根本不敢沾手。
值得一提的是,谭敬和张大千也是朋友,那么手头上有大千的书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这画到底是真迹,还是复制品,那就很难说了。
“看到了吧,这是这枚印章,搞得大家都不能安心。”
这个时候,方明升咬牙切齿道:“那个家伙,真是祸害遗干年啊。”
这话也对,毕竟只要一天不能证明图画的真伪,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估计就越弄不清楚了。之后再代代相传下去,可谓是遗害无穷。
“嗯。”
王观点了点头,想了想之后,忽然伸手把那枚印章按住,然后笑道:“印章什么的先不去管它,如果东西是真的,印章根本不代表什么。如果东西本身就有假,那么有没有印章也无所谓了。”
这话说得倒是不差,但是想到谭敬、汤安的仿制手段,叫方明升怎么敢等闲视之。除非有铁证能够证明东西就是真迹,不然的话,谭敬的印章就是一根卡在喉★咙的尖刺,让他不上不下,十分的难受。
不仅是方明升这样想,旁边的米掌柜更是觉得王观在说废话。这枚印章本来就是疑点,现在却要忽略疑点,那岂不是本末倒置?
然而,王观也没空理会两人的想法,而是继续打量图画,慢慢分析道:“从题款来看,这画创作于1994年,应该是属于大千书画风格求变的转折时期……”
熟悉大千的人都知道,他一生的画风大抵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遍学五代以下诸位名家,表现清新俊逸的文人画风。第二期上追唐代风格,是大千艺术道路上最重要的转折。第三期则开创泼墨泼彩画风,达到苍浑渊穆的境界。
十分明显,这幅红拂女画,就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作品…”(未完待续)【本文字由启航更新组留香香571提供】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更新,欢迎您点顶或者回复十五字,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带上最萌最纯洁最有爱的小亦冷亦寒丨带上好基友@玄天小A@玄天小A@玄天小A@玄天小A@玄天小A@玄天小A@玄天小A。
亲……别忘了右上角的签到哦!既能加经验又能见证荣光!!——
推荐一本书。
末曰仙界之系统作者:苦海鬼涯
2012年12月21曰过去得很平静。
既没有发生我们恐惧的灾难,也没有发生我们期待的新生。
可是,地球人绝对想不到。真正的末曰,却在第七天,发生在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
丹田蛰伏着金丹、元婴的修仙者;武破虚空的武仙;肉身毁灭,元婴遭劫的散仙;以魂证道,没有实体的鬼仙;强横逆天的大妖精怪;引剑入体,姓命交修的剑仙……
林林种种的仙界强者,被邪魔入侵后,会变成什么样的丧尸?。
作为一个凡人的彭满,怎么在强横的仙界挣扎生存?系统又能给他带来什么?。
一切尽在末曰仙界之系统!!!
第802章 情义就是信仰
张大千在第二阶段,追求唐代风格,在这幅红拂女图画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仅是人物是唐代人物,连笔法也是唐代的笔法。这是工笔画,相对大千以后的泼墨画来说,自然更加讲究线条的流畅,以及对于人物细节的渲染。
“不管这画是真迹还是仿品,但是我们应该清楚,首先是有原本,才可能出现复制品。所以也可以肯定,大千肯定画过这样的画,而不是什么臆造品。”
看见方明升点头之后,王观才仔细评点起来:“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出来,大千在红拂女中,大量运用了唐代圆润劲健的铁线描,然后针对不同的物象,变化线条的粗细和色彩,以便传达不同的质感。”
“画中所有的轮廓线都经过至少二次的勾勒,例如人物肌肤是先勾墨线再迭红线,衣带、披风的花纹则先勾墨线再勾泥金等等。这种精致的线描法并不强调快捷奔放的技巧,却让各种物象更加立体与凸出,也让画面更有高古的气氛。”
需要感谢周老,如果不是他老人家的悉心指点,王观现在也不可能说得头头是道。
“脸型像一颗鹅卵,轮廓紧饬而圆润。肤色粉嫩匀净,眉毛修长弯曲,再加上樱桃般的小嘴,这分明就是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芙蓉如面柳如眉之美。当然,更是唐画的典型代表,一种十分丰腴的美感。说明当时社会十分富足,所以才有这样的气息。”
此时,王观继续说道:“不过,由于刻画的是侠女,自然不可能像是唐代画家笔下的贵妇人一样雍容华贵,充满了空虚寂寞冷的慵懒气质,而是显得英气勃发,十分矫健。”
“说起来,这也是一大突破。毕竟在清代以降。画家笔下的仕女,多半是病态林黛玉型的美人。到了民国以后,有识之士感觉这样不好,想要有所改变。所以大千大胆地突破其中的局限,成功塑造红拂女这样的形象。”
说话之间。王观也有几分感叹:“为什么人家会成为赫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