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拣宝-第6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年轻人呢。”
    与此同时,孔老先生看向王观,好奇道:“也是令希的晚辈。”
    “差不多。”
    周老笑着说道:“不过像是他的徒弟多一点。”
    “徒弟?”孔老先生一怔,立即笑道:“所谓名师出高徒,能让钱兄看重的,鉴赏能力肯定不凡。”
    这话倒是不假,在比较传统的行业之中,不仅是学生挑老师,老师也在挑学生。学生想拜名师学习,名师也想找个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学生教导。说起来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久而久之才铸造了名师出高徒这个词语。
    “确实不错,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与此同时,常老的声音之中也有几分羡慕之色。他也带了几个徒弟,最早的一个已经跟了他二十年了,现在自己开店经营,在潘家园中也算是小有名气。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徒弟一生估计止步于此了,没有超过他的可能姓。
    对于真正的师徒来说,悉心教导的徒弟不能超过自己,怎么看也是一种遗憾。所以对于钱老轻轻松松收了一个能够继承衣钵,并且有可能超越自己的徒弟,常老还是很羡慕嫉妒的,总是暗叹自己怎么没有这样的机缘……
    “常老说笑了,我还差得很远。”
    此时,王观谦虚一笑,目光也随之朝桌子看去,乍看之下也有几分失神。
    “怎么,发现好东西了?”
    注意到王观的神态,周老顿时笑道:“眼睛贼尖,堪比孙猴子的火眼金睛。”
    “什么好东西?”
    俞飞白闻声眼睛一亮,自然凝神观察起来,只见茶几上摆放着一些茶具。以他的眼力自然能够看出这些茶具尽管不错,但也不过是不错的工艺品而已。
    等等,不对……
    忽然,俞飞白发现在七八个茶杯之中,暗藏了一个白瓷小碗。他连忙打量,感觉小碗在茶杯之中十分明显,仿佛鹤立鸡群,而且在阳光下散光出幽淡隽永、典雅含蓄的雪润光泽,看起来非常美观精致。
    “这么净白……难道是德化白瓷?”
    看了一眼,俞飞白猜测起来,目光充满了见猎心喜之色。首先他不认为钱老等人在喝茶的时候会多此一举拿个不相干的小碗来碍眼,其次是周老也说了,茶几上有好东西。基于这两个理由,他自然能够判断,这个白瓷小碗绝对不简单。
    可惜不能上手,不过单单是看小碗釉水莹润,犹如羊脂美玉般的光华,就足够让俞飞白有几分迫不及待,升起想要捧起来研究观赏的冲动。
    “不是德化白瓷。”
    与此同时,王观却摇头反驳起来,脸上若有所思道:“这种净白的程度,与德化白瓷有些细微的差别。类似这种小碗我没有见过,但是曾经在德叔的收藏之中看过一个杯子。”
    “那个杯子的釉色晶莹洁白,色泽温润如玉,胎体薄如蛋壳,极为轻盈。无论是胎釉还是颜色,都与这个小碗相当,所以我觉得它们应该是同一个品种。”
    说话之间,王观轻声笑道:“永乐甜白!”
    “啊!真是永乐甜白?”
    俞飞白一怔之后,脸上浮现出惊喜交集的表情。要知道瓷器也分档次的,古玩行内人都知道,中国官窑瓷器以明清御窑厂器物为贵,而明代御窑瓷又以“永白(永乐甜白)、宣青(宣德青花)、成彩(成化斗彩)”为上。
    中国白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或者更早。不过真正形成规模,而且把瓷器烧成雪白颜色的,还是在唐代年间。这个时期,唐代刑窑烧造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
    接下来白瓷又继续发展,经过了五代、北宋的定窑白瓷,还有元代的枢府釉瓷,最后到了明代永乐年间,白瓷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顶峰,然后开创姓地烧造出一种半脱胎白瓷来。这种白瓷胎体较薄,釉面柔和,釉色似棉白糖,所以才有甜白之称。
    不过也需要注意,甜白只是形象称呼,实际上甜白瓷也称为填白瓷,填白釉是一种制作瓷器的工艺,两者之间也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真的是永乐甜白瓷?”
    此时此刻,知道东西的珍贵之后,俞飞白不淡定了,搓手问道:“能让我们看看吗?”
    “不要这样急,让人笑话。”钱老轻笑摇头,示意道:“这是孔兄的珍藏,也要问问人家的意见。”
    俞飞白从善如流,立即转头问道:“孔老先生,不介意让我们观赏吧?”
    “当然没问题。”孔老先生爽快点头,微笑道:“这是馆藏,迟早要摆出去让大家观赏的。现在就是请几位大行家帮忙掌眼,确定真伪而已。免得拿仿品赝品当成宝贝,贻笑大方之家。”
    “孔兄多虑了。”
    常老摇头道:“这样的珍宝,能够完好无损地流传下来,也算是难能可贵,凤毛麟角。有一件算一件,真的假不了。”
    “常老,我们还没看呢,你别剧透啊。”俞飞白稍微有些不满,随即小心翼翼捧起永乐甜白小碗仔细观赏起来。
    只见小碗口外撇,胎壁薄极,典型的永乐官窑碗器型。最重要的是晶莹雪亮的胎壁能够光影照人,釉白细润恰似新鲜之蔗糖,让人看了就产生丝丝甜意。
    “永乐甜白瓷,果然名不虚传啊。也难怪当年永乐皇帝对甜白瓷情有独钟,就算是西北地区觐献的和田玉碗也不喜欢,偏爱甜白瓷碗。”俞飞白感叹道,反复打量,爱不释手。
    俞飞白这话也是有出处的,根据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
    永乐皇帝觉得相对甜白瓷来说,晶莹温润的美玉器物都显得俗气。由此可见,在永乐皇帝的心目中,甜白瓷的价值比金银珠玉珍贵多了,属于难得的宝贝。
    东西在明代就是这样珍贵,那么流传到现代更加不用多说了,反正就是历代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名瓷……(未完待续。)


第893章 价值连城的孤品
    “你也看看。”
    观赏许久之后,俞飞白有几分依依不舍地把甜白瓷小碗轻轻搁了下来,示意王观打量,同时赞叹不已:“釉质洁白,肥厚如脂,迎光透视,根本看不到任何瑕疵,完全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了。”
    “嗯。”
    王观轻轻点头,如果东西是真品,那么俞飞白这话绝对不夸张。
    古代官窑瓷器之所以价比黄金,那是由于烧造的成本,本来就是用真金白银堆砌起来的。大家只顾看到现在流传下来的珍品瓷器完美无暇,却很容易忽略古代皇帝对御用瓷质量的要求十分苛刻,瓷器稍有任何瑕痴,便被打碎深埋。而遗留下来的完整永乐甜白器,本身就是万里挑一的珍宝,怎么可能不弥足珍贵?
    此时,王观也小心翼翼捧起小碗,一上手他就感觉东西的分量很轻巧。
    这是十分正常的情况,毕竟永乐甜白瓷是半脱胎瓷,制作时在瓷胎中增加高岭土的用量,以巩固形制。淘洗原料时去粗存精,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从成型、刻画到烧成,都需要精益求精,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了。
    一件精品甜白瓷,别的不多说,首先胎质肯定要做到薄如纸的地步,这才算是勉强合格。拿起东西迎光打量的时候,薄薄的胎体呈透明状,仿佛没有胎壁似的,这才是半脱胎工艺。而且工艺说起来简单,真正要成功烧制出来,却是几千年来历代陶瓷工匠的心血智慧结晶。
    “漂亮吧。”
    与此同时,俞飞白也不甘寂寞,凑过来观赏道:“另外在碗壁上,还有暗花纹刻。”
    “看到了。”
    说话之间,王观摸出了小巧玲珑的手电筒,打开强光一照。只见在灯光下映出碗壁繁而不乱的缠枝花,在甜白釉的遮掩下,若隐若现,极美极娇嫩可人。而且透过透明状的碗壁,他执拿小碗的指纹清晰可见,充满表明了小碗的通透姓。
    缠枝莲暗花纹刻,那就是用白釉填成,就是先微刻了轮廓,再填入白釉料,最终送到窑中烧制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填白工艺了。所以才说甜白,实际上就是填白。
    填白工艺的精致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甜白脱胎瓷那特有的淡淡肉红色,宛若婴孩之肌肤,指不忍弹。又似刚刚剥出壳的鸡蛋,莹润无比。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
    然而在强光映照下,又透出微微的粉红光晕。此情此景,就好像是甜白小碗具有了人类生命似的,净白中流露似有若无的浅红,分明就是最健康的气色嘛。
    “珍品,绝对是精品中的名珍。”
    俞飞白有些兴奋,眼中透出一种想要占为己有的渴望。
    “孔老先生。”
    一瞬间,俞飞白秉承本心,直接问道:“你这件东西有出手的打算吗?”
    “怎么,你想买?”听到这话,周老有点儿惊奇,好心提醒道:“东西的价格不菲,少说也在千万以上。”
    “一千两百万。”俞飞白豪爽道,也轮到他财大气粗一回。成为新晋亿万富翁之后,他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现在终于尝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了。
    一时之间,一些人目光闪烁,惊讶于俞飞白的财力。倒是王观和钱老了解情况,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更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毕竟永乐甜白瓷小碗,就是值这个价钱。既然俞飞白真心喜欢,他又不差买下来的钱,何必阻止?
    “恐怕要让小友失望了。”
    然而,在惊讶之余,孔老先生也回过神来,含笑摇头道:“这是镇馆之宝,而且收藏了十几年,也有几分感情了,不舍得转让,请你多见谅。”
    “这样呀,确实让人遗憾……”
    俞飞白有几分惋惜,摇了摇头之后,就不再出价了。一是孔老先生态度坚决,他也不好强求。二是东西尽管是珍品,却没有珍贵到让他不顾一切想要得到的地步。
    如果说,小碗暗花纹刻不是缠枝莲纹,而是龙凤纹,或者碗心有款,或者有青花纹饰,属于《事物绀珠》一书中提到的“永乐、宣德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记载中的宝物,那他才会考虑要不要拼掉一半身家买下来。
    “想要收藏这样的珍宝,也是需要一定机缘的。”
    适时,钱老巧妙转移话题,微笑问道:“孔兄,如果没有什么避讳,不妨给我们说说,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人也饶有兴趣地关注起来,毕竟收藏东西除了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外,东西的来历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情。不然的话,收藏圈里也没有诸多曲折离奇的捡漏故事了。
    “这事说来话长,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也陷入了回忆之中,脸上不自觉浮现笑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受到朋友的邀请,去到他的家里作客。然后在他的收藏室之中发现了这个杯子,乍看之下我就可以肯定,这是永乐甜白……”
    “在十五年前,中国的古董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太受到重视。我的朋友又是纯粹的外国人,自然不能理解我对于杯子的感观,看见我十分喜欢,就半卖半送让给我了。”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笑逐颜开道:“就是前几年,他无意中了解到永乐甜白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以后,一直为这事而后悔。”
    “真是幸运啊。”
    众人忍不住感叹,尤其是俞飞白,再次抱怨生不逢时,好东西都被钱老、孔老这代收藏家收刮得差不多了,轮到他们年轻一代,想要碰到好东西的几率微乎其乎。
    上世纪**十年代,简直就是收藏家们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只要藏家们不怕辛苦,勤快一些,多往乡下跑,总能掏到好东西。可是现在古玩市场,那是资本的时代了,没有雄厚的金钱财力,想买一件国宝级的东西,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你还年轻,着什么急,以后大把机会。”
    听到俞飞白的抱怨,常老摇头道:“我们也撑不了几年了,以后的世界终究是你们的,何必急于一时。等你到了我们现在的年纪,收藏的东西肯定也不会少。”
    “但是花的钱更多呢!”俞飞白无声嘀咕了下,却没敢让几位老人家听到,不然肯定又要斥责他态度不端正了。
    “你们两个也别站着。”
    此时,周老笑道:“自己找地方坐呀。”
    “搬两张椅子过来。”孔老先生闻声,立即挥手示意,自然有秘书在茶几旁边添加两个座位。幸好茶几比较长,倒也不显得拥挤。
    两人致谢之后,就顺势坐了下来,然后又有人取杯子过来给他们倒茶,并且为其他人添加茶水……中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