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弟何罪之有?朕赏你空白圣旨,就是让你委任官员。你为国选贤,功劳不小。”皇上嘴里称赞,心里可不痛快。好嘛,你一下子就任命了八大令公,除了杨继业,都握重兵。将来,他们只听你的不听我的,那还得了?不该给他那道空白圣旨,现在后悔也晚了。还有那个杨继业,康平公主说他狡诈。他从守备跳到令公,果然有些手段。对这个人,当年虽有盟约,今后也绝不能重用!“依朕之意,‘八大令公’改称‘八令工’,只管守令工作,不列公爵之位!”
“是。”赵光义何等聪明,“公”与“工:”只一字之差,悬殊千里。他这是嫌我封重了,我得回敬他几句。“陛下,边关八将,文武全才,重封他们,为让他们拼死效力。尤其是那个杨继业,堪称一代名将,不能让他久困佘塘关,应该上调京师……”这话可是有软有硬。
“再说吧!”皇帝更加不悦。
皇太后也是个明白人。她一见两个儿子“玩心眼儿”,深恐造成误会,连忙笑道:“光义,你哥哥传你进宫,你知道为什么吗?”
“儿臣不知。”
“你皇嫂贺氏皇后就要临盆生产了。唉,我生了你们三个儿子,却不见一个孙子。头些天我在观音大士面前许了愿,皇后若产龙子,犬宋江山后继有人,那幺,我将带领全体皇族共同祭天,这里边当然不能少了你。你回来的很及时,再过三五天,就有消息了。”
赵光义表面高兴.连连称贺。心里却说:皇太后多此一举,如果真的诞生龙子,我还能有称帝的希望吗?但愿皇嫂生个公主,那才叫称心如意呢!
结果是贺皇后生下龙子,赵匡胤喜从天降,手舞足蹈。为太子取名赵德芳。又陪同皇太后,率领全体皇族共同祭天。你想,赵匡胤已经四十多岁。在位近十年,初得太子;怎能不惊天动地。他首先传旨大赦天下,又将四品以上的官品晋升一级,并开恩科取进士、免税赋减徭役。好,犯罪的,当官的、读书的、种地的无不高兴,苦只苦了赵光义一人。这位野心勃勃的襄理王愁眉不展。
赞理王赵光美倒没有什么大志:“二哥,何必自寻烦恼呢?皇上若无太子,将来咱俩轮流做庄。如今有了太子,咱争也没用。当叔叔的,总不能抢侄儿的江山。还是忍了吧。”
“忍,忍,嘿嘿,我忍不下这口气。当今皇上就是从他侄儿手中夺下的江山,我们为什么不能?”
“瞎,柴宗训是盟侄,德芳是亲侄,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来。”
“你容我想想,以后见机行事吧。”
又过了几天,赵光义递上病折,从此不上朝了。他在家里可没闲着,找来一大堆古书,尤其是历代皇帝篡位的故事,篇篇细读,想从中问学习经验。这些经验真是五花八门,样样俱全。用得最多的是逼宫,可是得掌握势力。自己的势力在哪里?边关有八大令公,一来身份不够,二来也来必肯干这种事。除了他们,自己一无所有。难呀!
眨眼就是五年。太子赵德芳渐渐长成。这孩子聪明过人,心地善良。赵匡胤与贺皇后将他当成掌上明珠。老夫妻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把恩科状元、翰林院大学士吕蒙正传入养心殿,加封太保衔,钦命太子师,让他教授德芳读书。古代的太子师可非同一般,光有学问不行,更重品德。将来太子即位后,他使是“帝师”,大多数“帝师”都能封侯拜相。为此,这个职位是令人羡慕的。吕蒙正祖籍洛阳,既为状元公,可见学识渊博。至于品德,那就更好了。他教太子读书,兢兢业业,半点不敢松懈。再加上太子聪明、刻苦,所以进步很快。
这天清晨,吕蒙正来到东宫学舍。他把文具、书本摆放整齐,又喝了一杯热茶。平常素日,太子该来了,今日却迟迟不见太子身影。直到近午时分,太子才怏怏不快地走进书房。吕蒙正连忙起身:“参拜殿下。”说拜,并不施礼,这是太子师的特殊地位。
“老师请坐。”太子仍是捕面愁容,
“请问殿下,莫非身体不适吗?”
“身体很好,绝无病症。”
“那么………太子,为人君者,勤奋当头。既无病症,就该按时受课。下次不能再来晚了。”
“是。不过,不过……”
“殿下,你定有什么心事吧?’
“这……父皇本来不让声张。您既是尊师.我便实言奉告。近几天来,皇太后患病不起,今日尤为加重。从早到午,昏迷不醒。我是皇长孙,奉命守在祖母身边,所以读书来迟。”
“这……请殿下练习大楷吧。”吕蒙正再不敢多问。
原来,杜皇太后与历朝皇太后不同,她出身名门,母亲又是丞相女,所以知书识礼,很有文墨。尤其在五代动乱时,她领着儿子千里寻夫,曾为赵宋江山做过很大贡献。儿子当了开国皇帝。感激母亲,自然又对她十分敬重。为此,杜皇太后恃才恃功,常常参预国政。皇帝的一些重大决策,甚至由她来制定。这些内幕,朝廷重臣是知道的。她的生死,会直接影响到国政.吕蒙正是个明白人,这么大的事体,自己还是少问为妙。
第二天,圣旨传下:皇太后殡夭,全国举哀。并要求王公大臣为皇太后参灵吊孝。
大臣自不必说,凡是一品以上的,多数聚集在京都。至于王爵,全国只有五位:东平王高怀德虽在抱病。仍来参加岳母的丧礼。汝南王郑印更没说的了,年轻力壮,几乎夜夜守灵。襄理王赵光义,赞理王赵光美是皇太后的亲儿子,再加金鞭公呼延赞,虽是公爵不是王,也算皇太后的干儿殿下,这三位理所当然的要尽人子之劳。至于皇太后的长兄、宝国公杜天松,虽说年过七旬,也挣扎着来吊孝。唯一缺席的只有云南王柴宗训了。据赵匡胤估计,他未必能来参灵。
其实,柴宗训已经接到了哀旨。他今年十八岁了,脾气暴躁.性情刚烈;“哼,江山本来是我们老柴家的。你们老赵家趁我年幼,谋权篡位,如今还让我去吊孝!做梦呢!孤王偏偏不去,看他赵匡胤敢把我如何?”
旗牌禀报:“王爷,侯爷求见。”
“快请。”柴宗训起身相迎。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柴宗训的亲叔父、摄政侯柴华。
前文书曾经交代过,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将先帝遗孤柴宗训贬为云南王。当时,宗训刚刚七岁,难理政务,皇帝又加封他的叔父柴华为摄政侯,同赴云南,辅佐侄儿。那时,柴华也刚满二十岁,虽然年轻,确深明大义。他曾经认为:侄儿年淤太小,如即皇位,天下势必又要大乱,百姓一定再陷水火。与其刀光血影,不如让赵匡胤称帝。他的这种观念,深受赵匡胤赞赏,所以才把云南的军政大权交付与他。柴华果然不负圣恩,来到昆明后,他一面教养侄儿宗训,另一面以摄政侯的身分颁布新令。团结了当地土著、兴修了水利工程、开发了荒山、拓殖了良田、减轻了徭赋、编建了军队,经过几年休养生息,使云南很快富足起来。他摄政十年,可以说立下汗马功劳。
柴宗训在这棵大树的荫凉下,渐渐长大成人。他对叔父的恩德万分感戴,同时又埋怨叔父太老实。唁们柴家本来应该当皇帝,如今当个云南王,你就知足了吗?柴华屡屡劝导侄儿,按当时的背景,你若七岁称帝,天下势必大乱,别说江山保不住,咱们的性命都很难保。柴宗训还是不服:“叔父,我年龄幼小,不懂事务,您当皇上还不行吗?终究是咱们柴家人呀!”
“噜,”柴华摇头。“叔父还有自知之明,当个摄政侯,辅佐你治理一方还算勉强。如当皇帝,清理一国,叔父就无能为力了。”
“还是那句话,叔父您太老实了!”
大宋皇帝赵匡胤远见卓识,他坐镇京都,却暗中派出大批亲信察访全国政情。因而对各省形势了如指掌。对云南王柴宗训、摄政侯柴华的政治态度更是一清二楚。去年秋天,他传下一道密旨,命令柴华废掉柴宗训,自立云南王。柴华读罢密旨,一声苦笑,立刻去见侄儿。柴宗训看了密旨,并不在意:“叔父,云南这块地盘,本来是您治理的。何必秘密废掉我,我立刻脱袍让位。”
“宗训,大宋皇帝这是往火堆里推我呀,想把个不仁不义的名声扣在我的头上。唉,你七岁封王,眨眼就是十年。如今十七岁,长大成人,该亲自议政了。明日辰时,叔父决定攀行归政大典。从今以后,云南军政大事由你去掌管,叔父告老,回家颐养天年。”
“那可不行。您才三十多岁,云南可以没有我,却离不开您,再者说,皇带还有这道密旨……”
“宗训,你莫非起了疑心?”
“叔父,您能把密旨拿给我看,我再起疑心,还算柴家人吗?”
“既然这样,明日归政大典照常举行!”
大典开得十分隆重。柴宗训尊柴华为“王父”,赐黄金三千两。柴华将这些黄金转赠给河道,用来治理金沙江。云南百姓对摄政侯无限盛激,广建生祠,奉若神明。
柴华退隐之后,再不过问任何政事。甚至连王府都不去.他有三位夫人,却无子息。只有正室生了一女,取名柴眉春。现在刚刚四个半月。柴华每天逗女儿为乐,倒也悠然自得。今天,他突然来王府拜见,倒让云南王深感意外。
“叔父,快快请坐。近来身体可好?”
“很好。请问王爷——”柴华为了树立侄儿的威信,连称呼也改了。“我看邸报上说,皇太后殡天了,京都可曾传下哀旨?”
“哼,他让咱去参灵吊章,不必理他!”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所以才来进见.王爷,还是应该去呀。”
“我偏偏不去!”
“那就大错特错了。你想:皇帝对咱们放心吗?他肯定是不放心的。可是,若想治裁咱们,又出师无名。咱们不去为皇太后吊孝,这就叫‘大不敬’,恰恰使他有了借口……”
“有了借口,他又敢怎样?”
“云南虽富,比起全国来,终是弹丸之地。硬打硬碰,咱们绝非对手。再者说,朝廷只有五位王爵,十分显眼。缺少咱们一位,会举国瞩目。运就等于把柴,赵矛盾公开了,舆论必然大哗。那样一来,会对我家万分不利。王爷,知足长乐,容忍自安。你还是听我一句良言吧。”
“这……”柴宗训沉思良久。“叔父的教诲,侄儿不敢不听。但是,侄儿绝不去为他家吊孝。我想委派叔父为特使,替侄几辛苦一趟,不知叔父肯允否?”
“唉,只得如此了。”柴华无可奈何。
云南至京,万里迢迢。虽说皇太后停灵百天,也得紧急上路。柴荣次日登程,只带四个仆从,每日飞马扬颧,不顾旅途疲劳,这日赶到汴梁城。赵匡胤闻讯,不能慢怠柴华。他钦派御弟赵光义代表自己出城迎接。赵光义来到城外与柴华相会,不由得喜上届梢:嘿嘿,迩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012回 未央宫烛光摇斧影 金銮殿庆典演骂朝
襄理王赵光义野心勃勃,虽说皇太子赵德芳已经诞生了五年,他那称帝之心仍是有增无减。怎奈手中权势不足,更缺少有分量的人物支持,所以他一直不敢轻举妄动。今日一见摄政侯柴华,似觉猛醒:我怎么把他忘了?如今朝**有五王,除我之外,赞理王赵光美会支持我。如果云南王柴宗训再能支持我,我就取得了多数。剩下的东平王、汝南王一老一少,不足为惧。更何况云南王坐镇南疆,拥有重兵,他家又与当今皇上不和,我若利用得法,他们便是一支不可低竹的力量。眼前这个柴华,名义上是摄政侯,据说云南的军致大权都操纵在他的手中。对于这个人我要加紧拢络,千万不能交臂失之!主意拿定,老远就跳下战马,急步上前,含笑禀手:“王兄,小弟赵光义,奉旨接驾,一步来迟,望王兄莫怪。”
“啊?”柴毕一愣。“原来是襄理王爷千岁。臣, 大礼参拜。”
“王兄快快请起,千万不要这样。”
“对于王兄的称呼,臣万不敢当。”
“何必客气。您已先主的御弟,当今皇上与先主结盟,小弟称您王兄,理所当然。王兄请,小弟陪您金殿面君。”
赵匡胤一见柴华,也很敬重:“唉,日月穿棱,贬眼分手十余年。柴爰卿,你在云南摄政期间,政绩突出,功昭日月,这些事情,朕早已听说了。据朕原先估计,云南不会有人来吊孝。一定是你劝说了云南王,所以才替他进京吧?来了就好,也不必日日参灵,暂在金亭驿馆住下,朕慢慢还有话说。”
柴华心想:好厉害的皇上,云南诸事,他似乎亲眼目睹。自己别解释了,省得越描越黑。只好依照皇命,暂住驿馆。
皇太后的丧事已到尾声。过了百期,举办大殡。铺天盖地一片白,将皇太后的灵柩葬人陵寝。这些细节,也就不必多说了。
且说丧事过后,柴华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