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8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人、设备。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我们的工业已基本是德式血统了,要是德国人记恨我们。战后并不乐意帮我们进行工业建设,那事情就难办了!
  这还是远的,我们要是对德国开战,那身处德国的几千技术工人该怎么办?全部撤回来了?还有那些留学生和研究员,这可是一万多人呐,这些人又该怎么办?还有正在研发的那些科研项目怎么办,都要中止吗?中止之后以后还能继续吗?
  我是觉得,英法两国把我们拉到欧洲却打战,那是没安好心。他们的人已经快死光了,钱也快花光了。美国和我们如果不去,俄国又真如之前所预料的那样退出战争,那这场仗说不定谁输谁赢呢。一直保持中立,让洋人自己打生打死不好吗?”
  徐华封说完是秋瑾,她道:“日本身为英国盟友都不向欧洲派一兵一卒,我们又何必做冤大头,让复兴军去欧洲送死。报纸上、简报上都说过,欧洲战争极为惨烈,一天死伤几万人非常平常,我们如果去,那等到战事结束,又要死多少人?再则是军费,一旦赴欧参战,几十亿的军费是免不了的,可西北我们又打算和新俄国开战,这两场战打下来,这几年挣的钱还能剩下多少?”
  杨锐通知开会的时候,只是说讨论加入协约国阵营、赴欧参战问题。张实那边则只是介绍了下事件背景,他这边还没有说具体细节,徐华封和秋瑾就表示了反对意见。徐华封和秋瑾的问题杨锐都没有回答,他只是问其他三人,“你们又是怎么的看的?大家都说出来吧,这样我们才好讨论啊。”
  “如果各国能满足我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派兵赴欧参战我没有意见。”蔡元培道。
  他说完杜亚泉也道:“我也同意孑民的观点,但是,真要是派兵那就不是几万几万了,必定是几十万上百万,仅仅废除不平等条约是不够的,英法等国还必须答应给予我们其他一些好处,要不然,这事情真是太亏本了。”
  杜亚泉不愧是商部部长,算盘打的极精明,杨锐笑过再问徐贯田,“你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不要拘谨。”
  将徐贯田选入常委会是上一届常委会的决议,其实杨锐最想的是蔡元培退出去,但当时开口退出的却是虞辉祖。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徐贯田对自己能入常委会还是心中忐忑,他第一不是复兴会早期会员,又没有参与打江山,能到这个位置完全是杨锐抬举。而他本人,既然身为全国总农会会长,那便是在其位谋其政,本就该考虑农会利益。一边是杨锐的赏识,一边是本职工作,所以他对常委会的诸多讨论都不太好开口。
  这一次见杨锐问过来。他只好道:“国际局势如何,还是得听重安先生介绍吧。我认为这参战与否还是得看利弊得失。利又是何种利,弊又有何种弊。这些我都还不知道啊。”
  徐贯田先听后断的态度让杨锐点头,徐华封反对参战,是因为以后国家工业建设、科技研发需要德国的帮助,而工业和科技又是整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即使中国参战因此获得不得了的利益,可结怨德国对国家长远的发展很不利。
  而秋瑾的反对,可能则多一些民族气节上的考量。英法本是最早侵略中国的国家,中国根本没有必要为他们流血牺牲。至于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英法如果输了战争,那可直接与其谈判;如果英法赢了。谈判不成就直接开战,当初中国是在什么形势下签订的条约,现在就在什么形势下废除。
  反对者如此,支持者中蔡元培的理由是参战换废约,杜亚泉则是参战不止换废约,还需英法给予其他额外的好处,这买卖才公平。
  反对者支持者都有自己的理由,大家说完之后,杨锐看了谢缵泰一眼。而后开始说话:“其实讨论参战不参战之前,我们还需讨论另外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所有洋人都退出去,中国回到鴉片战争前的模样。自力更生,自己发展,咱们这个国家是不是能建设好?”
  杨锐问题问完。停顿中环视之后才道:“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肯定,没有欧美的技术、设备、人才。我们闭门造车建设一百年也不如他们建设十年。西方进入工业化社会比我们早,所有的科技都诞生于西方而不是东方。我们必须要借助他们的科技积累才能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因为没有工业化,我们依然挺不起脊梁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交好欧美,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是必须的,更是必然的。
  虽然在欧美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或者在个别国家对华友好的时候,不在这个体系内我们也能获得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但这只是一种漏洞,终究会有一天,所有的国家都会联合起来,对我们实行封锁,我们如果不加入这个体系,就会越来越落后。即便我们能另搞一套,但这几乎等于要白手起家、自建一切,这是很不划算的,中国人虽多,但是经济容量,市场规模,还不如美国的几个州。
  像那些酸儒们想的那样,再现天朝上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求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一个比较好的位置。打个比方,如果说全世界是一间公司,那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另外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竞争,而是打算融入这间公司,并且从小二开始做起,一直升到主管、经理、总经理。这个过程是不会顺利的,甚至还将发生一些战争,但,这只是小二和小二之间、经理和经理之间的勾心斗角,不是要另开一间公司和原有公司的斗争。
  我们看日本就知道了,开始的时候他比满清还不如,甲午前他虽然频频从英国购买军舰,而满清则从德国购买军舰,但他还是不被英国所认可,因为那时候的日本和中国是没办法比的,这间公司的总经理英国根本不把日本当回事,只到他们打赢了甲午战争,总经理才注意到这个以前被忽视的小二。
  之后的庚子,再以后的日俄,他的地位是一步步往上提的,日英同盟的签订,等于说日本如果打赢了战争,那他就是东北亚地区经理,而且除了东北亚,这间公司的其他地区,比如南洋、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中东,许多许多地方,他都是可以染指的;而满清统治下的中国呢,主管瞬间变成了小二,德国人占了青岛,法国人占了广州、连意大利都要租借三都澳。
  甲午后留日的中国人极多,璇卿不是那时去日本留学了吗。”杨锐说道此,看了正在凝神细听的秋瑾一眼,嘴角带笑,“这些人去日本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学习日本,强盛中国吗。这条路是没错的,但,日本的强盛不是由日本人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这间公司的老板英国决定的。俄国这个不守规矩的地区经理,想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所以东亚必须任命一个新经理来阻止俄国南下,日本就是这个角色。而之前,这个角色是满清的。
  如果甲午满清未败。那我们的革命不可能成功;如果这一次欧洲大战,满清加入的是协约国,那革命还是难以成功。这一点连慈禧都有论断,十年前德国亲近中国,拉拢美国,想搞德中美三国结盟,慈禧当时 就反对,认为要结盟就应该和英国结盟,和德国结盟成什么事情啊?
  中国虽是大国。但他在这间公司的职位高低、权力多寡,决定了中国的国计民生,这不是以前那种垂拱而治的时代了,这已是春秋战国。我们的革命能够成功,就是利用了公司里各个经理间的矛盾,从不是小二变成了小二。现在这个小二很强悍,打败了日本,还驱赶了俄国,身份基本是主管了。可地位却还是没有被总经理还有其他地区分经理认可。
  现在总经理被德国人打的够惨,希望我们参战救驾,好处是升我们的职,让我们从主管升为地区经理。管辖的范围。除了东北亚,南洋和中亚也可以染指,世界其他地区。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也可以分一杯羹。”
  冗长的开场白说完。趁着大家还在沉思的时候,杨锐再道。“华封先生刚才提出的反对理由,我的看法是,德国如果战败,那身份马上会变成小二,而且是最悲惨的小二。要知道公司里是讲究身份的,一个最次的小二怎么能和经理作对?再则,德国人对我们做了什么,德国人自己心里明白的很,我们的参战对战局结果不是决定性的,美国人参战才是决定性的。所以只要战后多打一些友情牌,多给一些同情还有好处,德国人虽不说会对我们感恩戴德,但最少不会恨之入骨。
  再说那些技工、留学生、还有一些科研项目,人我们可以在开战前撤回来,就是撤不回来,他们也只是战俘身份,最多挨饿,性命大体上是无忧的。科研项目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但宁愿讨好德国,得罪战胜国英美法意,将对我们的以后科研更加不利。德国我们有研究所,在美国、在英国我们也有研究所啊,美国的研究所不必德国小多少。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胜利者那一边,旁观中立只会让我们无法升职,最终失去种种额外好处。
  就拿工业来说吧,国家投资那些工厂的产品,拖拉机、电动机、卡车、冰柜、空调,这些产品基本上是出口的。以我们现在的身份,在战后要想进占国际市场,根本不可能,但如果能成为东亚地区经理却又不同了,不说在战后重新开会讨论国际势力范围和贸易原则的时候,我们可以提出我们的意见,并可明确要求保障我们的商业利益;就凭借我们手中的东亚经济管辖权,其他国家都要给予我们一个较为公平的待遇。
  这个结果对我们而言是最好的,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必要依靠外在欧美市场才能支撑,只要我们不吃干占尽,常常注意分寸,欧美各国还是会容许我们的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的。这种待遇可是单纯和他们开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无法获得的。一旦和欧美开战,那些失去市场支撑的工厂马上要倒闭。
  对外,我们说工业化路径是振兴农业,以农业带动工业,这确实是我们的选择,但其实我们是两条腿走路的。我们另外一条路就是依托欧美高端市场,出口高科技产品来提升国家的工业实力,这两条路都很重要,并且缺一不可;并且,后一条路因为靠的是欧美市场,因此很危险,这需要良好的外交关系。而这两条路何时才能安全呢?这就要等我国国民解决了温饱,富裕后口袋里有了余钱,可以买拖拉机、三轮汽车、收音机、电风扇的时候,才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真正有所成就的时候。
  工业化之路很难走,国内的农业建设不是问题,但国际形势风云莫测,来几次经济危机,即便是高科技产业,也会大受影响,但纵然如此,出口这条路也不能断,我们要想尽办法坚持下去。只有这样,科技上我们才能跟上欧美的发展水平而不落伍。”
  杨锐话到这里就彻底结束了,他端起茶杯喝水时,徐贯田便举手道:“我支持派兵前往欧洲参战的提议。”
  徐贯田说完,秋瑾也道,“我也支持。”
  “我也收回反对意见。”徐华封笑着道,“不过以后德国人要是骂我,那我就全都推到竟成身上去。”
  他说完大家都笑,书房里原有的凝重气氛顿时轻松不少。杜亚泉笑着道:“我想知道英国为什么会把南洋交给我们?”
  “不是交给我们。”一直未说话的谢缵泰道:“英国人的意思是和我们结盟,这等于将南洋的商业利益对我们开放,只要我们做的不过分,不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那我们的行为他们是不会有太多干涉的。再有就是中亚地区,虽然英国人要求两国势力范围的界线是锡尔河,但我想如果坚持,还是能以之前的俄阿边界划界的,最后无非是我们不能独占中亚地区的棉花而言。再有波斯,我们可以接手之前俄国的部分利益,也就是波斯东北地区,英国人在乎的只是南部那几个有油田的省,北方他是不管的。
  可以说,我们的影响范围基本可以覆盖除印度、阿富汗、波斯湾、奥斯曼以外的亚洲所有地方。这些地方虽然穷,但只是对欧美而言,南洋对于我们来说,是以保护华侨的利益为重;中亚和波斯,以竟成的观点,是以保障通路、获取沿途矿产资源为重。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能获得平等于欧美各国的身份,这对于我们的工业品出口极为有利。
  我们和日本不一样,我们的产品,用竟成的话来说是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进入欧美各国市场,价格虽然昂贵却少有竞争者,这也就只有欧美各国能消费的起。能以较为平等的身份进入欧美市场,对国家工业发展是有大利的。”
  有什么好处,作为商部部长的杜亚泉都是知道的,中国的工业化,在杜亚泉看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为什么要这样?杨锐的回答是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