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移葬清西陵,永佑殿改名“神御殿”。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院改为喇嘛庙。乾隆帝之所以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正如他在《喇嘛说》碑文中所述:“盖因蒙古奉佛,最信喇嘛教,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并以喇嘛教来保全“大清基业万年盘石之安”。正因如此,雍和宫在神御殿供奉雍正皇帝的影像,使寺院具有奉佛和供奉清帝祖先的双重职能。此后,乾隆皇帝大兴土木,增建许多寺庙殿堂,从而使雍和宫规模宏伟,巍峨壮观。
然而雍和宫兴建之初和现在或许有所不同,在诸多文献中都显示其内部曾建有花园。金梁编着的《雍和宫志略》中也说:“在太和斋的西边,有一座花木扶疏的小花园,园里面的大小树木,全都是西府海棠,并没有别种杂树。这座小花园,名叫‘香红雨’,俗名叫‘海棠院’。海棠院四周,都有回廊相通。在北部回廊的前面,有殿房两层,前殿叫‘?##褪摇蠛肜拿小###陀槿恕:蟮罱小托恼蠛肜拿小咴魄纭U饬讲愕钭笥遥加信浞俊U飧龅胤绞怯呵淄跏贝返谋鹗揖幼〉牡胤健薄G迦寺狻⒄鹁凇短戾肱嘉拧分忻栊吹溃骸坝汉凸诠蛹嘀乇臼雷谇臂。奈拢锷又5钣畛绾辏嗌杵胬觥A鼻彖螅煊曷又ǎ哒山鹑荩死衿焯粗瘛7筛蟾吹溃薹蔷惑郏阼猓即钍帧9袒仆贾坠郏ぴ分懔忠病9樵海宋糁匠兀朊盼桨簿印⑷缫馐摇⑹偕交分U以惶驼笪L脑海趾笱勇ヒ淮魇栽印薄?/p》
第十章雍亲王府(3)
当时,京城没有传播藏传佛教经典、仪轨的场所,乾隆皇帝为纪念他这位笃信佛教的父亲,也为国家稳定考虑,向章嘉活佛详细询问了佛教在雪域是如何弘传的、讲论佛法的寺院是如何建立的等问题。章嘉活佛陈述之后,乾隆皇帝认为,“皇祖先帝在位时,广弘佛法,现在我们若在皇城宫中创建寺院,定会使佛教复兴。”章嘉活佛闻后,表示愿竭力协助圣上,改建寺院。乾隆帝十分欢喜。关于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的事,就这样由乾隆帝倡导,并与章嘉活佛商议决定了下来。
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皇帝在征询三世章嘉活佛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这里成为皇家寺院,俗称喇嘛庙,也成为清政府管理全国喇嘛教事务的中心。由于雍和宫的前身为王府,所以它的建筑格局异于其它的寺庙,宛若一座简缩了的王宫。宫门面南,由南至北在长约480米的中轴线上,排列着牌楼、昭泰门、天王殿、雍和宫大殿、永佑殿、###殿、万福阁、绥成楼等殿堂楼阁。宫东西宽近120米,在主要建筑的两翼,两两对称地建有钟鼓楼和碑亭、密宗殿和讲经殿、数学殿和药师殿、班禅楼和戒台楼、照佛楼和雅木达嘎楼、永康阁和延绥阁,以及东、西顺山楼,东、西配殿。
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寺院原因有四:一、此处出过两位皇帝,乾隆皇帝认为此处是潜龙宝地,只有改为寺院最为合适。二、雍正在位时施行残酷的特务政治,杀人太多,犯下罪孽,乾隆为其父忏悔超脱。三、乾隆的母亲虔诚信佛,将雍和宫改建成寺庙可以满足母亲信佛的心愿。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乾隆出于国家稳定统一的政治目的,为了巩固国土的安宁,必须加强与信奉喇嘛教的蒙、藏民族的关系,故把雍和宫改为喇嘛寺院。乾隆皇帝就是要通过雍和宫而加强清朝朝廷与蒙古和藏族地区的佛教界人士的关系,扩大清朝朝廷对藏传佛教的影响力,逐步强化对藏传佛教的管理,以达到他笼络安抚蒙藏两大民族的目的。
现在雍和宫中部有一座御碑亭,亭内有一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立的四体文碑。碑文是乾隆皇帝所撰的《喇嘛说》,记述了喇嘛教的来源和清朝政府对喇嘛教的政策,即“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辑藏安边”,“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碑文用汉、满、蒙、藏四种文体书写,汉文部分系乾隆御笔。
东八角碑亭。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内有汉白玉石碑一座,碑文用满文和汉文书写,记述了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的缘起
四体文碑亭与亭前香炉
4。世界之最——白檀巨木弥勒大佛
万福阁是雍和宫内最高的建筑,在雍和宫的地位也最为重要。万福阁殿内的弥勒大佛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木雕佛像,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雍和宫弥勒大佛见证了一段清乾隆皇帝与西藏七世###喇嘛友好的佳话。据清理藩院档案记载,乾隆十五年(1750年),七世###因得乾隆派兵平定了西藏境内的一场叛乱,对乾隆十分感激。当时他得知乾隆欲为其家庙雍和宫建高阁,供大佛做寺后的压轴,遂在西藏内外广泛搜罗佛像,以求报答皇恩。恰好当时尼泊尔刚从印度运回一棵白檀巨木,###获悉这个消息后,立即以重金将白檀树换了过来。白檀木由尼泊尔经四川,历时三年方始运抵雍和宫。
乾隆见到这棵巨檀,十分欢喜,马上任命京师的察罕活佛负责造像的设计和指挥,令养心殿造办处的广木作、漆作、木作、雕銮作、如意馆五处匠师会同中正殿造办佛像的喇嘛工匠共同雕造。因佛像太高太大,所以当时是先砌佛座,安置佛像,待佛像定位稳妥,再建万福阁。因此雍和宫有“先建大佛,后建宫殿”的说法,后讹传为“先建大佛,后有雍和宫”。大佛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雕刻成功,到现在已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雕成的弥勒大佛通高26米,有8米埋入地下。佛像头戴天冠,上身袒露,下着长裙,全身璎珞珠宝严饰,雍容华贵。这尊大佛面部庄严肃穆,头戴五佛冠,其微垂的双目、紧闭的嘴唇,给人以万般慈祥之感。其左右肩上各有一花篮,篮内之花含苞欲放,花上有法物,左肩为净瓶,右肩为###。双手做“扶天盖地”式,象征着弥勒继承释迦牟尼佛在未来世界讲经说法,普度众生。
第十章雍亲王府(4)
万福阁楼上原悬挂一串周长12米的上等料器佛珠,称“宝石官料大佛珠”,每粒珠子直径有10厘米,为清乾隆年间制,现此佛珠藏于宫内。当人们立于这尊大佛前,要看清其面部,必须仰视,这表达了弥勒佛在兜率天宫高深莫测的意境。佛像的胸部正当楼阁的二层,面部在楼阁的三层之上。1992年,雍和宫对这尊大佛进行修缮并重新贴金,耗资50万元。1993年10月,雍和宫举行了隆重的弥勒大佛开光
庆典。
5。破坏与保护
在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日伪政权统治下,雍和宫遭受极大破坏,许多艺术品和珍贵文物被侵略军和反动官僚窃取。到建国前夕,雍和宫已是杂草丛生,殿堂残破。建国后,新中国政府对雍和宫的修缮极为重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雍和宫视察。1950-1953年,国家拨巨款对寺院全面修缮,雕梁画栋,金装绣裹,使它再现往日的庄严和华美。1953年,印度、缅甸等七国僧侣代表团在这里举行隆重###。1954年,###和班禅都来到雍和宫讲经说法。印度的尼赫鲁、缅甸的吴努、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来此朝拜。国内外游人香客参观、朝拜者络绎不绝。
雍和宫结构图
昭泰门
辇道
天王殿正中供弥勒菩萨像(又称布袋和尚)
雍和门。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为雍亲王府正门。乾隆九年(1744年)改庙后称天王殿。正中供弥勒菩萨像(又称布袋和尚)。两侧为四大天王像:持琵琶者为持国天王、持宝剑者为增长天王、持水蛇者为广目天王、持宝伞者为多闻天王。后面供韦驮护法像
雍和宫大殿
雍和宫大殿前的须弥山。这是一件极富有宗教色彩的物品。在一个雕满神像的石座上,有一汉白玉莲瓣形水池,池中有一座由古铜铸成的须弥山。它代表了佛教徒们想象中的小千世界,分上、中、下三部分即风轮、水轮、金轮。金轮为地面,地上有九山八海,山顶上有一城关式建筑,内有三重檐殿宇一座,象征极乐世界。此物原先由明万历朝的司礼掌印太监冯保所供奉,后移此
雍和宫内所有匾额均为乾隆皇帝亲笔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
永佑殿。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原为和硕雍亲王胤禛的寝殿。乾隆九年(1744年)改庙后更名永佑殿
###殿
万福阁
雍正像
从辇道向北穿过200米的辇道便进入了寺庙的大门“昭泰门”,各殿门楣上的匾额都是乾隆皇帝亲笔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昭”意为显扬,“泰”指平安、安定,也解释为参拜天子之威仪。所以昭泰门实际是国家统一安定之门。
雍和宫大殿是第二进殿堂,相当于禅寺的大雄宝殿,供奉的也是汉族寺庙中的竖三世佛,即过去世佛——燃灯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佛——弥勒佛。
但两侧山墙下的十八罗汉却改为与汉族寺庙中服饰、表情、肤色都很相近的塑法,有意塑造了几尊肤色不同、饰物不一的罗汉像。他们有的面色黝黑、耳系金环;有的肤色赤红,须发卷曲。永佑殿是第三进殿堂,正中供奉的是无量寿佛,相当于汉族寺庙中的阿弥陀佛。
第四进殿堂###殿正中供奉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师宗喀巴像;他头戴黄色尖顶僧帽;身披黄色僧袍;手中捻的是两只缠绕的莲花;显示出的是藏传佛教大师独有的风采。
在雍和宫两侧的配殿中,还有许多愤怒狰狞、威慑邪恶的密宗尊神的“法像”,他们与中路殿堂慈眉善目、超度众生的显宗尊神的“本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雍和宫中还有许多藏传佛教所独有的文物,如男女身佛、唐卡画、度母像、坛城等。
第十一章怡亲王府(1)
怡亲王府小档案
出生时间:雍正年间
出生地点: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
始王:允祥
末王:载垣
今日作用:无存
怡亲王府为什么被改建为贤良寺?答案在始王允祥的一生中能找到。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历史真相,允祥和他四哥胤(后来的雍正皇帝)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十三弟”为“四哥”的即位着实尽心竭力。胤最终披上龙袍成了雍正皇帝,把这位忠诚的弟弟封为和硕怡亲王,但允祥也没把王府扩建得更宏伟,装修得更豪华。他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多次拒绝了因功增加的仪仗和侍卫,拒绝了给自己儿子的郡王加封。同时,他勤政爱民,请减江南赋税浮粮,对京郊水系进行了彻底的治理,反对严刑逼供。在清朝王爷乃至历朝历代的王爷中,允祥俨然是个不平凡的人物。
1。始王允祥——贤王“老十三”
允祥(1686…1730年)是康熙第十三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十月初一生。母亲是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玄烨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怡亲王允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从小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从玄烨谒陵,自此出游皆从”,每次康熙谒陵,巡幸都带他前往。
康熙末年,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在皇位的争夺过程中,他始终站在四阿哥胤(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边。暗中帮助四阿哥,跟八阿哥的阿哥党、原###、长子党等政敌作殊死斗争。为此,他失宠于皇父,削爵圈禁,在皇父去世前,他一直生活在灰暗和痛苦之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去世,胤即位为雍正皇帝,云开日出,允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成为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最为皇兄信赖,并为他在如今的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今帅府园)营建了怡亲王府。王府面积很大,据绘于乾隆年间的地图,除王府井东边临街的一些地方外,校尉胡同以西,金鱼胡同以南,帅府园胡同以北,包括原中央美术学院都属怡亲
王府。
雍正重用允祥,命他总理户部三库,允祥自此即全力辅佐雍正皇帝治理国家。允祥在财务管理上有所建树,雍正亦对其十分信任,并让他主管钱粮奏销的会考府事务。对于封建国家来说,掌管钱粮就是掌管实权。允祥没有辜负皇兄期望,操纵财政大权,参与军国大事,日理万机,处理了许许多多繁重艰巨的政务,雍正夸他“事朕克殚忠诚”。为犒赏允祥的忠心和勤政,雍正依照先皇康熙帝时兄弟分封各赐钱粮23万两的成例,也照数赐给允祥。允祥坚拒不受,实在推辞不过,只好收下13万两。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