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玩机械-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雷婶,我还是以前一样的阿飞,你们两老就当我是你们请的伙计就行。”

雷叔有点小心翼翼地说道:“这哪行,你现在已是朝廷命官了,听说你的官比番山墟的府尹还要大,我们刚才见了你都没行礼……”

“雷叔、雷婶,我说了,你们就当我是以前的阿飞就好,哪用行什么礼。”雷晓飞连忙打断了雷叔的话,他对两老说道:“我这段时间会在番山墟,有什么事两老直接找我就行。”

雷晓飞沉吟了一会,又对两老说道:“雷叔、雷婶,我现在有两套方案,可以改变你们的处境。一是我趁在这里的这段时间,尽力把‘果然好味’的经营重新搞上去;二是两老跟我到穗城去。你们考虑考虑那套方案好,我再为你们安排。”

雷叔、雷婶见雷晓飞这样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打算,禁不住又流下了泪水来。

雷晓飞从“果然好味”出来后,就直接回到墟里。伍府尹晚上要在家中设宴给他洗尘,顺便商议推行新生产模式的事。

参加伍府尹家宴的人,还有林先生和周守备,几人见面后自是一番欣喜,宴上自然是觥筹交错了,几人边喝边各自述说分别后的经历。几人中当然就以雷晓飞的经历最为引人入胜啦,他只好客串了一次说书人,把自己在穗城开荒建筑、结交奇人、文争武斗的事,给桌上的人说上一回,满足了在座的听客。

家宴完毕后,几人移师伍府尹的书房,展开推行新生产模式的商议。

第269章全民动员

回到番山墟的第二天,雷晓飞就开始尽力协助伍府尹在番山墟管辖的地区内,偷步推广他的“互助生产模式”。

为了掩人耳目,雷晓飞和伍府尹商议后,把这个生产模式改了个名堂推行,对外宣称是借鉴“深发展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对下面的农村进行试点推广。

其实,“深发展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和“互助生产模式”,无论是在成立的初衷上,还是在运作上,都是基本雷同的,不同的是规模的大小和运作的项目而已。既然番山墟已有过“深发展合作社”的前科,那在本地区推行“互助生产模式”,也是无可厚非的事,不会引起什么非议。

要推行项目,首要的工作当然是调查了。雷晓飞早些天给林先生们探病时,就曾让伍府尹派人对番山墟辖区下面的农村做过调查,所以,伍府尹手头上已经有了一部分资料。这几天,雷晓飞就根据这第一手资料,和着伍府尹马不停蹄地走遍了番山墟附近的村庄,准备在这些离墟里近的村子,先推行新生产模式。

番山墟附近的村庄,都比李村的条件优越多了。一是这一带的田地肥沃,几乎所有的田地,都是那种黑得发亮、肥得流油的沃土。二是这里的田地地处平原,水资源地分充足。三是这里的荒地特别多,可能是没有劳力开发之故。

单是这三项的有利条件,这番山墟附近的村庄,推行新生产模式就容易多了,起码已经省了不用改造土壤和运水灌溉,就算是开荒造田也要比李村容易多了,平地当然要比山岗容易操作啦。

经过了这一番调查后,雷晓飞清楚地了解到,困扰这一带村庄生产的,还是农具和劳力的问题。基本上,每条村子里加起来的农具都少得可怜,几乎平均每户都摊不上一件,而且所有的农具,年龄上都要比雷晓飞还老。至于劳力嘛,也和李村差不离,每个村子里面,大多是老弱病残,年轻劳力的比例少得可怜。

雷晓飞在番山墟附近的村庄进行调查时,看到农民们都用一些原始的工具从事耕种时,心中不禁发酸。雷晓飞按他所见所闻的现状,对当前的社会进行评估,这里的很多技术都已经相当于古中国宋代的水平,比如已经有造纸术,又比如那丝绸、瓷器的制造技术等等。但这里的农耕,却只是相当于古中国战国时的水平,很多的农户还在用石制品、木制品的农具,而且全部都是纯人力耕作。

在雷晓飞的记忆中,他见过最落后的也是用牛来耕种,但他在这里走了这么多地方,还没有见过用牲口来从事耕种的。不过也难怪,人们的生活水平这样低下,农民谁买得起牛,而且铁资源这么少,要打造犁、耙等农具也力有不逮。

这次调查,唯一让雷晓飞感到奇怪的是,他走了这么多农村,却没有见过地主,这也是和古中国完全不同的地方。

古中国一直都是个封建、半封建的国家,靠屯田地雇农户耕种而富裕的地主,在古中国的哪个朝代都是富人的主流。而在这里,竟然没有见到这种现象。

雷晓飞沉思之下,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只有两个原因。

一是国家限制了土地的使用权,不许私屯田地。但雷晓飞从丹枫中了解到的,当朝不但没有这方面的限制,还鼓励人们多开发种地,并且开发的种地还可以廉价自用。由这点,就足以说明了国家没有限制了土地的使用。

那剩下的唯一解释就是干农业这一行没钱赚了。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没名没利的行业,谁沾?由此就可想而知,当代农业的艰难境况了。

雷晓飞决定先着手解决农具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解决农具是提高生产力的根本,现在就要先走好这一步再说。

雷晓飞把自己的分析和决定告诉了伍府尹,伍府尹听后,不禁眉头大皱,要解决农具问题就要铁,铁可是朝廷控制的东西,不是他这个五品官所能够解决的。所以当雷晓飞问道,番山墟有多少铁库存时,他告诉雷晓飞,番山墟一共只有五百斤的铁库存,而且还是朝廷特批下来,准备用来更新军备的。

这次轮到雷晓飞皱眉了,他知道铁资源的紧张,但却想不到紧张到这个地步。一个南方最重要的关卡,才配五百斤铁来更新军备。五百斤铁能做得了什么,就是打厚背大刀,也打不到一百把,换句话说,就是番山墟的两千军队,只有二十分之一能换上新装备。

更新军备的资源可是不能挪用的,否则,那是大罪呀。而且就是挪用了这五百斤铁,也做不了多少农具。

无米之炊又让雷晓飞搔头了。雷晓飞不由陷入了苦思中。

雷晓飞猛翻脑子里的存货,想看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东西,能解决面前的困扰。他把自己前世从书中看的,听人说人,自己经历的,都搜罗了出来,逐一梳理,希望能从中理出一条思路。

最后,雷晓飞把思路集中到他前世的“人民公社”这段时期中,因为那时的背景与现在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实,雷晓飞前世也只是经历过“人民公社”的后期,而且,那个时候他还很小,关于“人民公社”的大部分记忆,他还是从书中和大人的口中听说的。由于“人民公社”的大部分阶段他都没有经历过,所以很多诸如大锅饭、备战备荒、大炼钢、浮夸风等等的名词,他都是道听途说而来。

大炼钢,想到了这个特定时代的特有名词后,雷晓飞心中一动,这当中有东西可以借鉴呀。

大炼钢最终是以失败告终,雷晓飞当然不会蠢到也来一次大炼钢,他始终是学机械的人,他虽然不会炼钢,但他却知道要炼成有用的钢不是这么简单,如果杂七杂八的东西都能炼成钢的话,铁哪还用这么紧张。他想借鉴的是那事件中,全民收集钢铁的方式。

据有书记载,大炼钢时全民热情高涨,户户都把家中的多余的铁捐出来炼钢。雷晓飞现在想的就是让这里的人也把多余的铁捐出来,不是让他炼钢,面是让他制造农具。

雷晓飞把这个他意图告诉了伍府尹。

伍府尹沉吟了一下后,认为此法可行,就同意了马上以番山墟衙门的名义出公告,告之于辖区的子民,回收所有民间的废铁,用于制造农具。

同时,伍府尹不禁心中佩服这个年轻的小弟加上级,才这么一下子的工夫,就能想出了解决这道超级难题的应对方案。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动员人民,利用人民的力量,这样的例子很多,雷晓飞只不过是从其中之一借用而已。

伍府尹问雷晓飞,他要制作什么农具?用怎样的模式来制作?

雷晓飞卖了个关子,对伍府尹说道:“伍大哥,恕我先卖个关子。因为我要制作的农具还要试验,我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请允许我试成功后再对您说。”

伍府尹对雷晓飞的技能多少有些了解,既然他现在还没有十足的把握,那说出来也是枉然。

雷晓飞接着又让伍府尹搜集收购成年的牛,他要一百只左右。伍府尹虽然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小弟要这么多牛干嘛,但这位小弟既然以天才著称,想法当然就与众不同了,所以他也没有多问,照办就是。

虽然,伍府尹也很想知道这位天才小弟的意图,但雷晓飞不说,他也没办法,只好等到事情揭晓的时候,就自然清楚。

第270章犁和烟具

雷晓飞把收集铁和牲畜的工作交给了伍府尹伍大哥负责后,他自己就一头扎进了“合作社”,与王木匠、张铁匠一起,着手做犁和耙。当然,做这样的粗重工夫,哪能少得了洪彪这个大力士?

雷晓飞决定先做的是犁,因为一是犁耗用的铁没有耙那么多;二是雷晓飞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犁要比耙有用。

犁的作用是把田里一定深度的泥土翻过来;而耙的作用是把翻过来的泥土耙松。相对来说,翻土的劳动强度可要比松土强多了,在现在青壮劳力奇缺的情况下,翻土这需要强劳力的活,当然就显得重要了,只要能把重劳力的泥土翻过来,就算没有耙,也可以组织老幼妇孺,来个人海战术,把泥土松了。

犁是一件铁木结合的农具。它大部分由木组成,只有犁头是铁的,做犁头用的铁只有铁铲那般大小,十多斤左右,制作的难度也不高。而木的组成部分,反而制作难度较高,因为这部分作为架子用,一是强度要求高,二是要合适驾驭的人用,三还要考虑受力角度。

雷晓飞就决定先从木的那部分做起,先啃下难的,后才吃易的。雷晓飞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就是因为当代的木资源丰富,你要多少有多少,就算你试验上多次都不怕没料。但铁资源奇缺,如果试验不成功的话,就会造成浪费。所以他先要把木的部分制好,才考虑做铁的部分。

雷晓飞从来没有做过农耕的工夫,更不用说是制造农具了。他只能凭着脑中那残留的一点印象,再根据自己的机械知识,边琢磨边画出了犁的草图,然后让王木匠去找木料。

犁的木制部分,最难做的是犁把。犁把是一根呈两个反向弓形的上小下大的整根木头。

王木匠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了根形状相似的硬木。雷晓飞和王木匠两人以这根硬木为基础,边琢磨边做,用了两天的工夫,终于算是将犁架子拿下了。

犁架子做好后,雷晓飞学着想象中,前世那农民的扶犁、起犁的动作,试操作了一下,感觉没有什么不妥,他才放下一半的心来。

犁架子做好了,只要安装上犁头就能使用,雷晓飞赶紧就叫上张铁匠,一起去做犁头。而王木匠呢,雷晓飞则安排他去做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头。

犁头,形状就像一把铁铲,区别是犁头窄些、尖些和厚些。打一个犁头不难,雷晓飞和张铁匠连开炉,也只堪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就把犁头打好。难的是如何把犁头固定在犁架子上,因犁头是整把犁中最受力的部分,固定不好的话,根本就没法操作。

雷晓飞想了好几套方案,都自己否决了,只因那时没有螺栓,很多需固定的东西就显得困难多了。雷晓飞在慨叹螺栓的大作用的同时,也只好徒呼奈何,总不能用手工制作一支螺栓出来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最后,雷晓飞思索了很久,才想出了一套将就的方案,就是用木做了一个与犁头形状吻合的托垫,再在犁头上开两个孔,打两根长的铁钉,把犁头和木托垫钉死,然后把木托垫与犁架子连接起来。

这样,可能是当世的第一张犁就诞生了。

而和犁配套使用的、套在牛脖子上的那段木头,也在王木匠的手中成型。这段木头,在雷晓飞前世的乡下叫“牛班颈”,是用一段呈一百多度角的弯曲木头做成。“牛班颈”的制作中,只是选材难点,加工起来并不费什么工夫,只要把棱角的地方修圆滑就行。“牛班颈”的用法是,把“牛班颈”的曲位向上,整个套在牛脖子上,然后用绳子接到犁架子上,让牛前行时,通过抵在牛肩膀上的“牛班颈”,把犁拖动。

做好了这些工夫后,整套犁田的农具已是完成。雷晓飞边让洪彪到伍府尹那里去拉一条牛回来,边自己详细地检查自己的杰作。

这时,王木匠和张铁匠两人,偷了一会闲,两人找了一个角落,蹲下后各自燃了锅旱烟,就相对吞云吐雾起来,也不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