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字者中除了自己不会写对联的人以外,就连那些通晓文墨书法的人也来买,尤其是刘文炳生前的学友们,更是争着来买。
写就一副,就被买走一副。
刘伯承累是累,但是心里暗暗称喜:总算找到过好年关的通道。
写呀写,一直写到下午才收笔,刘伯承将今天卖对联的钱,付还红纸本钱后,赶在场上买了肉、米之类的年货,带着三弟明昌洋洋得意地回家过大年去了,兄弟俩像打了胜仗的士兵,迈开大步,赶回家去,母亲一定会喜笑颜开地动手做几个好菜,全家过一个有肉有干饭吃的除夕!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1)
好男要当兵因穷困所迫,未到成年的刘伯承只得辍学,他不能在正规中学就读,只好利用农活空隙、晚睡早起抱起书本、字典,温故而知新,极力避免荒废学业,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尽管他身子高大,毕竟没有干过像远距离肩挑运煤这样的重活,虽然十分吃力,但他还是像个短工一样咬牙干着。
刘伯承的志向并没有被生计所束缚。
四川正处于民族民主革命大风暴前夕,省内逐渐形成了推翻清政府的救国热潮。
刘伯承受到了这股巨大热潮的感染。
1911年,清政府宣布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5月,清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出卖铁路修筑权,换取借款600万英镑。
川、鄂、湘、粤四省已集股兴工,纷起反对,掀起保路运动,四川尤为激烈。
6月,成都首先成立以“保路废约”为宗旨的保路同志会,入会者达数十万人,声势浩大。
清政府下令镇压,同盟会龙鸣剑、王天杰和会党首领组织保路同志军,准备武装起义。
7月15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军9位领导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的愤怒。
保路同志军趁机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围攻成都。
8月4日,同盟会吴玉章、王天杰在荣县宣布独立,彭山、眉州(今眉山)等十多个州县也先后独立。
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政府垮台,民国成立。
四川省内革命形势喜人:革命军占了重庆城,蜀军政府成立了;资州起义成功;内江起义成立了内江军政府,吴玉章被选举为行政部长,吴庶咸为军政部长,人民群众大大地扬眉吐气。
万县、开县的革命浪潮滚滚,到处是剪了辫子、臂扎白布标记的同志军、“学生军”在巡逻,万县募兵的消息传到开县,刘伯承当天晚上请剃头师傅剃去了辫子,把决心当学生军的道理向母亲讲个明白:“妈,您莫哭嘛,爸爸在世时,不是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先国后家。
明书、明昌他俩一年小两年大,也能够做些活路了。
只要世道变了,我们家里也会慢慢变好的。
再说,我圈在家里也不好活下去。
当兵是一条出路。”
他耐心地帮助母亲破除“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旧观念,母亲虽然舍不得让儿子去当兵,但见到孝生态度坚决,动机正当,她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刘伯承起了个大早,翻山越岭,顺利地到了万县,参加了学生军。
在队伍中,刘伯承不论学习、执勤、纪律等各方面,都严格自律,他在离家前有人劝他经商致富,认为他有知识、有胆略,一定会发财的。
刘伯承的意志非常坚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他按照自己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履行“拯民”的神圣职责,所以很快就适应了军队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刘伯承立志做大丈夫、好男儿,生活态度严格到苛刻的地步,他自觉地不吸烟不喝酒,不耍脾气,惟一的嗜好是读书,博览群书。
在操练上动如脱兔,潜心求知静如处子。
重庆蜀军政府的代表吴玉章办的《四川》刊物,给刘伯承以启蒙启迪的先进思想,如今吴玉章又在辛亥革命中奔波呼号,为推翻清政府建立了显著功绩。
虽然不曾见到这位比自己大14岁的革命家,但是由于吴玉章的威望,刘伯承对重庆军政府产生了信任感。
当得知重庆都督张培爵等办的蜀军政府陆军将校学堂发出告示,准备招收学员的消息后。
他相信自己能考上,于是在万县报名后,连夜赶回开县张家坝家里,报告母亲,筹备路费,再奔赴重庆投考。
母亲见到儿子要求上进,心中当然高兴,可是要拿钱置一两件衣服,加上一小笔路费,她却皱起眉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2)
钱没借到,她听到不少风言风语:“刘氏家族良家子弟,应该谨遵祖训,耕读为本,让孝生去吃粮当兵不是丢我们刘家的人吗?”
正在困难关头,刘伯承的好友杨秀仕知道后,出面找了几位早年同学,凑足了30两银子,才勉强解决了路费的难题。
刘伯承生怕耽误了考期,当天就急冲冲地赶到万县,他的一双腿走山路犹如走平地,六七十公里的路程居然没有休息。
投考将校学堂的青年人,一道去招商局买了轮船票,晚上登上船。
本以为可以平平安安地准时开往重庆。
哪知天有不测风云,江上浓雾重重,轮船启不了航,重雾何日会消逝,谁也无从预测,假若继续呆在港口傻等,必然赶不上考期。
大家为此忧心忡忡:有的主张雾散后再到重庆,向学堂当局呈述延误考期的情由,请求补考;有的主张返回开县,下期再去投考。
他们各执一词,刘伯承不为所动,他主张步行去重庆,没有人听他的,于是他独自退了船票下船,背起小包袱,由梁山经垫江、长寿,直奔重庆。
300华里的路程,在他心目中不算一件多大的难事,可是一步一步走起来,的的确确够艰难的。
20岁的青年刘伯承已经懂得:要想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军人,首先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在困难面前有所作为,怯懦者绝无出息。
他怀着这种渴求真知的愿望,终于在考期前一天赶到了重庆。
考试结果,刘伯承学、术各科成绩都是优秀,被录取的同时,引起学堂当局对他的关注:刘明昭的才干真是不同凡响。
速成为讨袁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面胁迫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职位,一面挟制清帝让位,这个窃国大盗的复辟称帝的野心被革命党人所洞察。
因此讨袁的呼声响遍全国。
为了准备###袁世凯,老同盟会员熊克武在宜昌用川汉铁路款购置武器,组织了第五师,熊克武任师长,但懋辛任参谋长。
第五师因官佐不足,熊克武向张培爵求援,张培爵同意,选一批将校学堂的优等生,成立速成班,限半年毕业,以补充部队官佐。
刘伯承的各门功课成绩优异,他理所当然地进了速成班。
速成班的学制缩短了,但是课程不能减少。
须在半年内,学完《步兵操典》、《野外勤务令》、《射击教范》、《兵器学》、《地形学》、《战术学》以及《筑城学》等课程。
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国文和数学等必修课程的考试。
当时,由于外国军事教材已传入中国,速成班又增添了国外的若干军事课目。
繁重的课业并没有压垮刘伯承,他在合理安排学习各项课目的同时,还挤出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此外他的书法习练也没有中断。
善于运用时间,极大地促进了他的学业发展。
这个好习惯,令刘伯承的学习自修即使在漫长的战争岁月里也从来不曾间断。
1912年底,刘伯承以各科全优的成绩,在将校学堂毕业,被派到蜀军第五师见习,任司务长。
不多久,他改任排长。
在川东綦江打土匪,是他生平第一次在战场上实践自己“拯民”的誓言。
刘伯承没有打好这一仗,他很清醒地总结了教训,后来他回忆当年的情景:“当时,我是有勇无谋,只管一个人冲在前面,没有组织好一排人,就已经和敌人接上火了,后面的士兵还没跟上来。
这一仗打得不好。”
其实,他从中受到很深的教益。
刘伯承担任高级指挥员后,曾明确指出:指挥员不掌握好部队,不发挥整体的力量,简单地表现个人勇敢,对于战斗任务的完成是极为不利的。
从此,他养成了每战后必定总结经验的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3)
宋代诗人陆游的名句,可以用来概括他的思想方法。
蜀军第五师处于不利态势。
蜀军其余四个师,加上客居川地的滇军、黔军和陕军都为袁世凯所提升的四川都督胡景伊出力,构成了庞大的拥袁武装力量。
讨袁军公推熊克武为总司令,兵分四个支队,采用南北防御,中路进击的部署。
刘伯承所在的第一支队西趋泸州,担任主攻。
当面的敌人是川军第一师的主力旅,颇有战斗力。
战斗从1913年3月4日拂晓打响,刘伯承率全排随连队投入寒坡场战斗。
这次,他力求发挥全排的整体力量,组织工作做得很细,在战前动员时他讲道:“弟兄们,袁贼不除,国难不已。
我们要勇敢冲锋,为共和国而战!”士兵明白了作战任务,斗志昂扬。
他和另外一个排长协同配合,带头冲锋,经过几次拉锯,终于打下敌人阵地。
连长蒲剑鸣怕死,见到情况紧急,伤亡又大,就惊惶失措,跑到营部告“急”,说“一连人都打光了,赶快增援。”
刘伯承等两个排打了胜仗,却找不见蒲连长,只好越级向营长报捷。
这一下使李遐章营长愣住了:连长“报急”,排长“报捷”,太离奇了!当看到刘伯承送来的俘虏和战利品时,李营长才完全明白了真相。
于是他责骂了蒲剑鸣的怯战无能,撤职查办,同时,即命令刘伯承代理该连连长,并报请上级正式加委。
8月12日,敌方大量援兵疯狂反扑,讨袁军势孤受挫,被迫放弃经刘伯承等苦战攻下的寒坡场。
第五师重新组织进攻,夺回了附近的五里店阵地,形势有了改观。
刘伯承等部奉命追击退却之敌,至石洞镇与右翼部队会合,并绕道袭击敌人侧后,13日占领立石站,进据离泸州50华里的特凌铺。
左翼部队也沿长江左岸,取得进展。
正在战争顺利发展时,讨袁军南边防线被黔军突破,重庆大本营处于滇陕两军东西对进夹击之中。
熊克武急令攻泸部队立即回援,刘伯承随部队兼程东返,当到达重庆西南白市驿时,重庆已经失守,熊克武等讨袁军领导人出走。
历时50天的四川“癸丑讨袁之役”终于失败。
受挫志不挠刘伯承虽然在全战役的主要战斗中都有出色的作为,打了胜仗,但对整个战役的被动局面无法挽救。
从此,刘明昭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声誉在川军袍泽中广为流传。
1914年胡景伊所开列“勿使漏网”115人的黑名单中,刘伯承也赫然在列。
在战斗中他左脚负伤,撤退的组织工作是非常困难的,躲避追兵,保护本队人员,“左遇团练,右遇敌军”,处境十分艰险。
刘伯承只得把枪支交由当地居民保存,遣散随行人员各自谋求生路。
刘伯承带着伤,费了大劲,好不容易走了几十里路,乘着夜色,才摸到一座和尚庙躲避起来。
在庙里,刘伯承遇见了重庆将校学堂讲授地形课的老师,他恰好在此测绘地图,刘伯承求学时勤奋聪慧给他留下了好印象,讨袁的革命精神更为可敬,同时他也需要一位测绘地图的帮手。
于是刘伯承就这样被掩护下来。
后来风声平息了些,刘伯承才悄悄地潜回重庆。
袁世凯的死党胡景伊,为了巩固四川都督的反动统治,严令四川第二师刘存厚捉拿革命党人和讨袁军官兵,务求严密查拿。
刘伯承只好又离开重庆,极端秘密地潜回开县家乡。
开县知县余承宣的“附逆名册”中有刘明昭的名字,他遭到悬赏通缉。
小华山黎洪典、黎边石匠等亲友,平时就对刘伯承推翻清政府的正义事业表示赞成,热情接受这位21岁青年军官到家养伤,在保密保护方面做得极为周密。
刘伯承的脚伤同时得到治疗和护理,不多些日子,即痊愈了。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4)
本来,由于行动不便,他整天阅读《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偶尔也同亲友下几盘象棋。
如今,脚能行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