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康国殇纪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是天祚帝大老远来游玩,一路心情不错,再说自己是大国天子,古语说得好“大人不记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怎么能跟这种蛮夷一般见识呢?看见这个黑乎乎的傻大个一脸憨直,也就挥挥手作罢。这下可好,不仅仅是放虎归山,简直就是给自己留了一个掘墓人。
  阿骨打不肯向辽人低头的倔强性格以及大智大勇的聪明才干,很快赢得了女真各个部落的信任。这时候,辽国也发觉了女真部落的崛起,担心女真部落不服从辽国的统治,更加紧了对其的压制以及###,阿骨打心中渐渐有了反辽的想法。
  这时候,未来灭辽和北宋的英雄宗翰,也就是《说岳全传》中的粘罕,看出了阿骨打的心思,乘机向阿骨打谏言:“撑船的时候要迎着风向走,在大土坡上运送石头,这样离祸患就不远了。我们现在不如乘辽国不备,把士兵们集合起来,等待机会建立国家。”阿骨打接受了宗翰的建议,立即着手组织女真族的人力物力,积极准备起兵反辽。
  公元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集合周围女真部落,召集到二千五百兵马。阿骨打率领士兵祭告天地,执梃誓师,也就是现在的战前动员。他意气风发地说:“你们同心协力,有功者奴婢可以成为平民,平民可以做官。原来有官职的,可以按功劳大小晋升。倘若违反誓言,身死梃下,家属也不可以赦免。”这些女真人打起仗来如下山猛虎,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勇气,打败了辽国的军队,一举攻下辽国的宁江州(今吉林扶余)。
  不久,女真人又在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靠着突然袭来的大风以三千七百人大破辽国万余正规军。此次大捷的意义重大,从此女真的军队突破了一万人。“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女真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了。
  公元1115年正月初一,完颜阿骨打在阿什河畔登基,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史称金太祖。阿骨打在决定建国后曾经解释国号为何为金:“辽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辽天祚帝听到女真建国后又惊又怒,本来以为阿骨打在深山老林里面折腾折腾也就算了,最多再给你一点地方归你管我也忍了,竟然还敢立国,于是自率十几万大军御驾亲征,心里想着不###膀子还打不过你了呢。

第 一 回 生女真崛起黑白水 腐辽国溃败失五京(4)
阿骨打心里也没有多大的把握,看到天祚帝要跟他玩儿命,也很害怕。他召集部将开会,眼泪哗哗地说:“今日之战事均由我起,我愿意把自己绑起来向辽国谢罪,你们把我送去,免得有刀兵之苦。”诸部将一闻此言群情激愤,纷纷表示要努力杀敌,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这一招,我估计阿骨打肯定看过了《三国演义》,不过在那时候,《三国演义》还没有写出来,但是也领会了刘备的意图,打仗实在不行的话,我就哭给你们看!金国当时满打满算只有两万兵,两军相会,女真战士以一当百,锐气正盛,竟把辽军杀得尸横遍野。辽国的军队主力溃散,从此难以立国了。
  天祚帝亏得多年打猎练得一身好骑术,一天一夜竟能狂逃五百里,由此看来掌握一门核心的技术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关键时刻还可以救命。
  从此以后,金国不断地进兵,辽国不断地失败,天祚帝不断地逃跑,幸好辽国有五个京城,他可以轮流地去避难。
  如果翻开十一世纪辽国的行政区划图,就会看到辽国是“五京制”,一京管辖一道,五座“京城”分别控制不同的地域。上京临潢府管理契丹本部与属部;中京大定府管理奚族地区;东京辽阳府管理渤海女真;南京析津府与西京大同府管理燕云汉地。
  辽国“五京”大概就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直辖市”。辽国在首都上京建有皇宫,而在中京、东京、南京、西京分别建有行宫。辽国的皇帝们都有“四季纳钵”的习惯,每一年从正月上旬开始,统治着长城以北诸多游猎民族的契丹皇帝,便收拾起了金色帐篷,率领着众多贵族与营卫骑军,来往于“五京”之间,游走在大辽帝国茂密的森林与青翠的草海之上,开始了他们快乐的打猎生活。春赏花、夏纳凉、秋猎鹿、冬捕鱼,日子过得不错,只是女真人的崛起打破了他们的梦幻生活。
  1120年金兵攻击辽上京,天祚帝从辽上京逃往西京,后又到了中京。1122年金兵攻下中京,他逃往鸳鸯泊。天祚帝临行前,命人打点珠玉、珍玩五百余囊,选择骏马二千余匹,做逃跑之用,还恬不知耻地对臣下说:“若女真追来,我有日行五百里的宝马良驹若干,宋朝天子与我结为兄弟,夏国国主是我的外甥,我若投奔两国,仍不失一生富贵。”堂堂的大国天子竟然如此说话,真是无耻之极呀!
  金兵两路进兵鸳鸯泊,他逃往西京。后西京失陷,他又逃往夹山。金太祖对受命捉拿天祚帝的宗翰、宗望等人不满,认为他们打仗还不错,追杀人实在不行,于是亲自出马,于1122年6月从上京出发追击天祚帝,把天祚帝追到了大鱼泊,这次他打鱼就方便了,还是没有抓到他。
  同年12月,金太祖领兵在北宋的协助之下攻破了辽燕京,第二年8月在返回上京的途中病死。我估计他死的时候也闭不上眼睛,为没有抓到天祚帝而苦恼。估计天祚帝得到这个消息肯定很高兴,我打仗打不过你,但是长期的逃跑生活,经常做有氧运动,身体肯定比你好,到你死也休想抓到我。
  女真人自起兵以来,不管是现在的对辽国作战,还是将来的灭亡北宋,常常都是以少胜多,势不可当。女真人为什么有如此强的战斗力?毫无疑问,这与女真人颇具特色的猛安谋克军事组织有直接的关系。猛安谋克军事组织有如下特点: 。 想看书来

第 一 回 生女真崛起黑白水 腐辽国溃败失五京(5)
第一,官兵平等,上下一心。
  女真军队具有浓厚的军事###的作风,这一点和我们解放军具有同样的特点。女真人的军队是一万户统辖十猛安,一猛安统辖十谋克,一谋克统辖两蒲辇。自上面的万户,到下面的蒲辇,虽然有不同的阶梯,但是大家吃饭穿衣基本一样,官兵之间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
  如果战斗时出现了问题,上下一起商量解决,类似于我国很多电影中描述的那样,解放军指战员遇到困难,例如华山之险、长江之阔、碉堡之难等问题时,立即召开“诸葛亮会”,听听大家的意见,最后往往是一个特别没有文化的提出建议,军事主官一听很好,立即采纳意见。
  史料记载,即使像宗翰、宗望这两个灭辽以及灭北宋的元帅,在东京城下的谈判中也只是穿着褐衫,也就是粗布没有染色的衣服。自宗翰、宗望以下官兵,大家吃饭也就是喝喝小米粥,吃吃烧猪肉,没有别的东西。
  第二,平战结合,全民皆兵。
  全民皆兵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军事组织的一个共同特点,匈奴、蒙古、突厥、鲜卑还有清朝的八旗制度等和猛安谋克制度都有相同的特点。这种军事组织规定,所有的成年男子,只要不是老弱病残,都有当兵作战的义务。
  这些人平时都是该干什么干什么,一旦发生战争,每个人必须放下锄头拿起武器参加战斗,并且武器和战马以及吃饭的粮食都要自己准备。出征的时候要有两匹马,一匹自己乘用,另外一匹驮东西。
  为了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勇敢的战士,女真的男人必须从小就自觉地练习武艺以及进行军事训练。女真人由于地理条件较差,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坚强性格,“民俗勇悍,耐饥渴,骑马上下崖如飞,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渡”,官兵的素质较好,因而军队的战斗力就强。
  粗犷的金国男子可没有细腻的宋朝男子那样文弱,他们都是大傻老爷们儿,自己生产不了的全部靠抢。女真族是被长白山与大小兴安岭锤炼过的最优秀的渔猎民族,敢于“与天斗”“与地斗”“与兽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他们野性未驯,不避风霜雨雪,坚韧耐战,且服从纪律,有令下则九死不回。
  金军精骑射,善长驱直入连续作战,千里追袭,疾似流星,迅如闪电。另外,这样的军事组织常常是父子兄弟或者是血缘关系较近的编在一个战斗单位里面,父死子继,兄死弟继,前仆后继,战斗作风顽强,可以产生特殊的作战效果。
  第三,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女真的军队纪律严格,赏罚分明,军令统一。在战斗中不管是谁,只要是违反了军纪,就要受惩罚,绝不姑息迁就。女真军队上下同属关系明确,在战斗中各司其职。
  史料记载:“队伍之法,伍、什、百皆有长。伍长击柝,什长执旗,百长挟鼓,千长则旗帜金鼓悉备。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
  在实战中,女真将士按照军纪军法行事,没有丝毫的马虎。1122年太祖领兵攻打燕京,正好赶上宋军刘延庆部兵败卢沟河,便问宋朝使者马扩:“像这样统帅军队逃跑的人,你们会有什么处罚?”
  马扩比较委婉地回答:“如果刘延庆真的是率部逃跑,我方肯定要军法从事,如果是奉命而为,就另当别论了。”金太祖很自豪地说:“如果不军法从事,以后如何号令军队。过几天到居庸关,你看看我大金的军队有谁敢逃吗?”

第 一 回 生女真崛起黑白水 腐辽国溃败失五京(6)
金军这种严明的纪律,使参战者谁也不敢临阵脱逃,各级军官也身先士卒,所以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123年8月,金太祖完颜旻(阿骨打)攻打下燕京后,在返回上京的路上病死,他的弟弟完颜晟(吴乞买)继位,史称金太宗。
  说到此处,看官也有时候会觉得困惑,你一会一个阿骨打、吴乞买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什么完颜旻、完颜晟之类的,好不容易把前面的记住了,后面的就出来了,好糊涂。这里,不得不先说一下我国少数民族的姓名融合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以外仅占人口总数约的少数民族,却拥有国土面积的50%~60%。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事实上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冲突与交融的历史。
  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内涵,也使各自的人名系统形成了种种差异。但是,正如人不可能足不出户一样,文化也需要走出民族范围,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物质精髓,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通过继承、扬弃、同化、异化来丰富自身。
  人名作为文化的使者,忠实地记载着这种民族间的演化和发展。在秦汉时期,都是汉族把少数民族给打跑了,民族融合的状况不是很多。魏晋南北朝之三百年,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特别是所谓的“五胡乱华”之后,南北朝时北方十六国兴衰起迭,其中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所建。
  汉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常能同化与之接触的异族文化,并且按照汉族的模式来改造少数民族。汉族人对于改姓是很慎重的,不会轻易变动,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常会说“大爷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说出来吓你一跳,我就是……”之类的话,以体现自己的英雄气概。
  但是,少数民族可不管这个,有好的就不用差的。北魏时,鲜卑族的孝文帝在把首都从大同迁移到洛阳以后就曾下令鲜卑人改姓,并首先将自己的姓“拓跋”改为“元”。于是王公大臣们也不甘人后,纷纷改名。如达奚氏改为奚氏,贺類氏改为贺氏,独弧氏改为刘氏,步六孤为陆氏,一共将144个鲜卑姓改为汉姓。
  其他民族受“皇族”影响,也纷纷将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如改贺葛为葛,是类改为高,去斤改为艾,屈突改为屈,独孤浑改为杜等。所以现在看一个人的姓氏,未必能够看出先人的具体出身,尤其是大姓如刘、王等,早就不知道被多少少数民族的人用过了。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异族外邦争相来朝。此时姓名民族融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清一色的外族姓名汉化。如著名大诗人李白之父来自西域,本是鲜卑人;“安史之乱”的首领安禄山之父是胡人,母亲为突厥人;史思明亦是胡人;高仙芝为高句丽人,但他们的姓名已与汉人无异。
  类似的名人还有史大奈、李光弼等。受其影响,唐后五代十国中的少数民族国君,均将姓名逐渐汉化,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这些鼎鼎有名的少数民族人氏,单从姓名上已不见其“祖籍”了。
  到了金国建立以后,尤其是灭掉北宋后,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