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宋朝人-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随章惇、蔡京那一批以推行“新法”为名,谋求实惠的小人是对立的。赵佶上台之初,本想调和旧党###共同治国,并不偏袒一方,但是不久之后就一头倒向###,把一切反对###的正人君子一律打成“奸党”,榜示朝堂,引起了老百姓极大的反感。师师出身于市井小民,自幼就经历过艰苦与屈辱的生活,对于那些底层百姓,弱势群体,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对于那些达官贵人,虎狼胥吏,有一种天然的仇恨。她成名之后,做人慷慨,仗义疏财,有大丈夫气概。被称为“江湖女侠”、“飞将军”、“白牡丹”。她重乡情,重友情,重爱情,却不以富贵、钱财为念。赵佶和她往来,佩服得五体投地,多次和她谋划,希望带她进宫,都被她谢绝了。她既然已沦落风尘,也就不在乎什么身份、名位,不愿意一头钻进深宫,当一辈子的宫庭奴隶。只想常在民间,日子过得富裕一点,节俭一点,皆无不可。就想当个自由人。她不愿进宫的想法是真实的,绝不是故作姿态。
  赵佶的光顾,对于李师师来说,究竟是福是祸,还很难说。在赵佶被向太后全力推向皇帝的宝座之时,这个18岁的小皇帝将来会成为什么角色,是个大有作为的中兴圣主,还是败乱天下的亡国之君,谁也猜不准。除了###章惇一人一口咬定,说是“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之外,满朝大臣都看不准赵佶日后究竟会干出些什么事来,更不要说一个风尘女子李师师了。到了赵佶初见师师之时,这位花花公子皇帝的许多毛病都已暴露出来。他满口说的都是漂亮话,要继承先帝(神宗)的遗志推行新法,力争富国强兵,让老百姓过太平日子,实际上是在重用小人,打击君子,奢侈腐化,一掷万金。师师的一些情人,先后都被“奸党”牵连,有的罢官,有的流放。从他们的嘴里,师师听到了不少实情,朝政日非,民变蜂起,赵佶自己全无主意,对内对外许多大事,全由蔡京、童贯等小人做主,闹得四海翻腾,民不聊生。师师一开头就对赵佶有了不好的印象,以后接触越多,就越看出他的许多短处。赵佶初次来访,对于这种旷古未闻之事,师师不免有所震动,产生几分激情;已知这位皇帝并非圣君,这种激情也就有限。双方的文化素养相当,生活情趣也有相同之处,这就会产生一些友情;但是其程度绝对比不上与师师相交多年的老情人秦观、周邦彦之流。在了解赵佶这个皇帝既任性妄为又为人所左右诸事都不顺心的情况之后,师师对他还出现了几分同情,并且还产生了在可能范围之内争取帮他一把的几分热情。但是,这份爱情的基础是不牢靠的,无结果的,只不过在一时之间,李师师的身份起了戏剧性的变化,从色艺双绝的东京上厅行首李师师一下子转变为东京天字第1号情妇李师师。
  这时的李师师已经很难说是“东京上厅行首”了,因为知道内情的人已经不敢再来拜访她了。如老情人晁冲之从此不敢登门。不管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或者拿现在的情况来比喻,都应该说师师已经是赵佶的情妇。是不是能说,师师已经成了赵佶所包养的二奶呢?也不能。赵佶还包不了她。因为在和赵佶往来的同时,她还在和老情人周邦彦交往,赵佶也奈何不了她。师师是个多才多艺而又感情丰富的人,赵佶虽也多才多艺,但是感情并不丰富,他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处处自以为聪明却一再败坏了国家大事。他的父兄的确是真心推行变法,要想富国强兵,他却被蔡京等小人所作弄,借推行新法之名在民间搜刮了五千万两财富大搞恶性腐败,结果是钱财挥霍完了,军政机构都因腐败的侵蚀而一片混乱,自己招来了敌国外患而造成北宋覆亡。李师师绝对够条件称为绝代佳人,但是赵佶与李师师的交往绝对构不成女人祸水的说法。在北宋覆亡这件大事中间,要追究责任,赵佶自己才是祸水,李师师不仅没有败坏他的国家大事,而且很想从旁帮忙,力挽狂澜。可惜赵佶和杨广一样,什么人的话都听不进。赵佶对李师师发生兴趣,那是因为“朝饭选来不喜餐,御厨空费八珍盘;人间有味俱尝遍,只许江梅一点酸”,享尽了人间富贵温柔,突然对李师师这个异味女人产生痴迷而已,热情一过,情分也就淡漠了。在国家大难将来的时候,赵佶这个大皇帝措置乖谬,祸国殃民,把自己也赔在里面。上厅行首李师师却慷慨献出家财十万,以助军饷,大义凛然。皇帝不如妓女,这是千秋定论,谁也改变不了。
  李师师的故事是太离奇了。茶余饭后,可资谈助。所以民间编出来的故事,比真实的记载要多得多。但是品位都不高。例如《宣和遗事》中所录的那一首《南乡子》,就不可能是李师师的作品,因为:“慷慨有大丈夫气”的李师师根本不会有这种软弱女人的想法: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类仙。暗想圣情浑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怜。    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到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靖康乱后,李师师下落不明,没有人能拿出确证来说明她以后的去向,因此就给那些稗官野史、小说传奇留下了极大的编造空间。既然是野史,怎么编都可以,但是总的来说,其结局不外乎两大类。
  一是殉节说,如《李师师外传》中说,金人久闻李师师是“上厅行首”,“必欲生得之”。汉奸张邦昌抓到了她,献给金人。师师在金营慷慨陈词,曰“吾以贱妓蒙皇帝眷,宁一死无他志”。最后取下头上金簪,吞金而死。鲁迅先生把此文编入《唐宋传奇集》,认为是南宋说书人所编造。宋史专家邓广铭则认为是明末文人所为,不可轻信。
  二是南渡说,认为师师后来随逃难人群流落江南。但也只是传说,只能举出一些诗句作为证明,并无确据。例如刘子翚的《汴京纪事诗》有:“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南宋杂事诗》中厉鹗也有诗曰:“筑球吹笛其流离,中瓦勾栏又此时,檀板一声双泪落,无人知是李师师。”看来,李师师的真正下落的确是无人能知,一切说法,都不过是传说。我们既然无法深究,也不必深究了。'EN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