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大传-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能救一人是一人。可是献帝发现死人并不减少,便怀疑侯汶等一干组织救济的官员舞弊,于是在御座前亲自命人做粥,来计算一斗米可煮多少粥,可救多少人。知道其中肯定有问题后,便派侍中刘其去责问有关部门。这一下负责此事的衙门人员都来到献帝前谢罪,汇报说已将侯汶逮捕一一核实,确实有弊。可是这汉献帝又发了慈悲心肠,说:“放了他吧,我不忍心让他为此入狱。可以打他五十棍作为惩罚。”从此以后,没人敢再作弊,把官仓中取出的粮食全部如实地救济灾民了,因而救下了许多人命。
  就是这样一个囚徒皇帝,他还能做什么呢?至少他还存有常人的同情心、怜悯心、善恶心,而且从不虚张声势,得理不饶人。好人未必做得好皇帝,但以汉献帝之本质,如果真能坐临天下,至少不会荼毒天下苍生。这也许正是连史官都为他鸣冤叫屈之处。
  在他没有理政能力时被立为帝;在他想要理政时,他已被剥夺了理政的权力。其实即使给了他权力,这天下之乱他也未必拨得过来;那些百年积弊他也未必能反得了正。所以史官说他生不逢时,且又生不逢人。这就是命运。
  汉献帝生有四男两女。两女在曹丕即位后广征宫女时,将献帝二女征入宫中为嫔妃。长子立为太子后早亡,伏后所生二子为曹操毒死。后来又立长孙刘康为太子。还有后人刘瑾、刘秋等人到了晋朝仍保有封号,直到两晋末年的“永嘉之乱”,献帝的子孙后代基本都死于战乱之中,献帝子孙们的封号也从此取消了。观汉献帝一生不能不说史官对他的评价和为他辩护不是没有道理的。“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献生不辰,身播回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其词何其伤悯,如闻史人叹息。列宁曾经讲过大约这样一段话: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被迫成为领袖人物的人注定了只能是悲剧人物。汉献帝正是这样的一个悲剧人物。
   。 想看书来

刘虞(1)
东汉末年与三国前的地方军阀也许不下数十名,但最有名的除了曹操、刘备、孙权外,要数先后割据华北的刘虞、公孙瓒、袁绍;割据淮南一带的袁术;割据徐州一带的陶谦;割据南方的刘表;割据西南的刘焉父子;割据东北的公孙氏家族等八大军阀,还有数不清的昙花一现的流寇式的地方小军阀。正是这些军阀间的混战打造了后来的三国,为三国的鼎立之势的形成献上了奠基礼。如果说从东汉献帝年间的一些朝臣身上可以看出朝廷的腐败混乱与无能,而从这些军阀身上则可以看到汉末的尾大不掉、枝大披心的政治混乱与天下如何饱受战乱的荼毒。而且可以从中体悟出许多人生的道理。
  刘虞 —— 与公孙瓒先后统治割据燕赵齐辽二十余年的华北大军阀;历任三公两任幽州牧忠君爱民的皇室宗族 —— 拒受伪帝号政德翘楚于时代却因怒一人而兴兵十万遇害于军中 —— 人生为争一口气不知枉死了多少英雄豪杰 —— 政治军事既需“阴谋”更需“诡计”
  刘虞是灵献年间的朝中重臣,地方大员,更是很难得的边防重将。统军作战指挥有方,牧守地方遍施仁政,克己奉公为一时表率。因而既受朝廷翘望,又受黎民百姓歌功爱戴。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之前,最大的北方军阀为袁绍;袁绍统一青、幽、并、冀四州之前,北方最大的军阀要属刘虞与公孙瓒,二人先后统治割据幽州之地长达约二十余年。
  刘虞字伯安,是东海郡剡县即今天的山东剡城人氏。是汉宗室东海王刘恭之后人。祖父刘嘉曾在朝任光禄勋,负责侍奉保卫皇帝的重任,是掌管宫殿门户和宫内的大总管,为九卿之一,权力很大。整个光禄勋衙门居于宫城内。下属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数十人,负责朝政议论,是皇帝的高参阶层;各类郎官多至千人,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平时守卫门户,皇帝出宫时便为驾车与随从侍卫之人。到了东汉各类郎官分属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羽林左监、羽林右监等七个署来分管,但以前三署为主,因而前三署又合称“三署”。光禄勋下属的“谒者”也有数十人,负责迎请礼宾,其官长为谒者仆射。光禄勋下属的“期门”,都是选拔各地善骑射者按期轮守各殿门,所以称期门,人数多至千人,是皇宫的警卫部队,负责人先称期门仆射,后称虎贲中郎将。光禄勋下属还有羽林军,是保卫皇宫的精锐健骑,其中优勇者可以升入期门。羽林骑兵主要负责迎从皇驾,分别由羽林中郎将、羽林左监、羽林右监掌管。由此可见,光禄勋一职不仅权力很大,而且关系到宫廷安全保卫和皇帝自身的安全,因此这一职务除非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是不可能担任的。刘虞的祖父能够担任此职肯定与他的皇室身份有关。
  刘虞在青年时代由孝廉出身,不久便迁任幽州刺史,这大概在公元180年以前。在任期间,政绩十分突出,很有行政能力,史称这一期间幽州管辖的河北北部与辽南地区“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元184年黄巾乱起,攻破冀州诸郡,朝廷又调任他为甘陵侯王国的行政长官,来收拾安抚这些变乱之地。他自身很俭朴,业绩也很突出。不久便调回朝中任宗正之职,负责处理皇族事务及王室司法工作。公元187年前后任山东泰山(山东泰安)太守、中山王国相(河北定县)。北方小军阀张纯张举二人与辽东乌桓首领三人联盟形成五部联军起兵叛变,在北方攻城掠地,先后杀掉了乌桓郡护羌校尉、右北平(河北丰润一带)郡太守、辽东郡(辽阳北)太守等人,聚众至十余万。驻扎在辽西郡(辽宁义县西一带)的肥如县。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号安定王,并移书各州郡称天子逊位,命令公卿来迎他为天子。不久,又派乌桓王率领步骑兵五万攻入青冀二州,攻城破县、烧杀掠夺,而朝廷不能制。公元188年,朝廷认为刘虞在任幽州刺史期间很得边地民望,而且很受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戴,便又一次派他出任幽州刺史。刘虞来到州府蓟城(北京市西南)后,一面整顿政务,一面加强兵备、推恩广信。并派出使者到乌桓王处安抚赦免,分化叛军联盟,同时悬赏通缉捉拿张举、张纯两个叛首。这两个家伙竟吓得逃跑到塞外,部众降的降、散的散,一场称王称帝的变乱就这样被兵不血刃的瓦解平息了。张纯在逃跑途中被部下所杀,并把他的人头送给了刘虞。刘虞因功被灵帝拜为太尉封容丘侯,仍留任幽州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刘虞(2)
灵帝去世后,董卓乱政时代,朝廷又派使者授予刘虞大司马的头衔,进封?##诤睢9?90年也就是刘协当上了汉献帝的第二年,很想引刘虞入朝辅政,便征召刘虞为太傅。但因为中原战乱迭起、交通阻塞,诏命竟然中途遗失,没有送到幽州。刘虞便继续在幽州任上任职。
  由于幽州地处荒漠的边地,很是贫穷,平时不能实行地方自给,每年都要从青、冀二州调入二亿钱的赋税补给,才能得以生存。但由于战乱不断,各地都拥兵自立割据一方,所以幽州就再也得不到中央从山东、河南等地调集的“财政补贴”了。但刘虞则能够实行仁德宽政,劝督士兵开荒种地,发展农牧业;并在北部的边地上谷郡开辟与北方各少数民族交易的市场,用渔阳一带的盐铁换取胡民的牲畜等畜牧产品。由此,不但幽州百姓竟得以自活自足,而且连青州徐州所统辖的山东东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安徽东部的民众为了逃避战乱,竟然先后来到幽州百万余口,刘虞都一一安抚下来,为他们“安生立业,流民皆忘其迁徙”。此时的刘虞虽然不止于牧守,且贵为三公,但“天性节约”,素食旧衣绳鞋,“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在那个变乱时期,刘虞称得上难得的好官了。
  刘虞当年敉平张纯等人变乱时,朝廷曾派在北方边地剿匪的中郎将公孙瓒率骑兵参战,命令他归刘虞指挥。刘虞主张和抚,而公孙瓒则主张杀伐,并纵兵侵扰百姓,两个人从此很不和。公元197年冀州刺史韩馥、渤海太守袁绍及山东各地郡守一致认为朝廷为董卓左右,不知存亡,而且与北方隔绝,便想拥立刘虞为帝,于是共同推荐渔阳太守张岐等人带着大家的“会议纪要”,去见刘虞,想为他加冕称帝。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则“厉色叱之”:“今天下大乱,主上蒙尘,我深受皇恩却不能清雪国耻,你们各据州郡,应该共同齐心合力,尽心王室,怎么能想出这等谋逆之事来误人误国呢?”韩馥等人见刘虞拒不称帝,便又派使者来请刘虞领尚书事,让他担任当时朝内最高的文职官员,统领朝政,以与董卓对抗。但刘虞仍不肯,并斩杀了来使以绝山东各郡守将领再生他念。刘虞由此思虑朝廷之内不知是何等艰难时日,便派了两名心腹得力部下从事为特使化装潜行,穿过战火连绵的中原大地,从北疆一直来到长安城中,向汉献帝见礼问候以表臣子之心。汉献帝正思东归,见刘虞的使者来到不胜欣喜。当时刘虞的儿子刘和正在献帝身边为侍中服侍皇上,献帝就派刘和偷出长安回幽州让刘虞率兵来迎接他回洛阳。可是在途经南阳时,却被从京师逃到南阳的袁术扣留,又派使者报刘虞,让他派兵和袁术一同去长安迎回献帝。刘虞连忙派出数千精骑来到南阳,但袁术并不去迎接献帝,只把骑兵留下来为自己所用,而是想自己当皇帝。有如此种乱臣贼子,怎能有好结局?也可惜刘虞与献帝无缘。先是献帝调他入朝的诏书竟在中途丢失;再次又有刘和中途被扣,迎帝东归不成。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的是不可勉强,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重逢,且由失之交臂而成千古遗恨的事又何止一二呢?更何况从幽州到长安之间不但关山迢递,关城阻隔,更是一片烽火从未曾熄灭的战场,连皇帝与臣子的交通都不能保障,可见天下混乱到何种程度。也可怜刘虞的一片耿耿丹心无由报送了。

刘虞(3)
在刘虞接到袁术的书信时,在侧的部将公孙瓒知道袁术为人奸诈无信,力劝刘虞不要派兵,刘虞不从。于是公孙瓒便派人到袁术处扣押刘和,夺他的兵权。但此事又为刘虞所知,二人从此更加仇恨。刘和寻机逃出北还,不巧又为袁绍截留。当时公孙瓒不断与袁绍交战,都被袁绍打败,但仍旧屡败屡战,攻杀不已。刘虞很讨厌他的穷兵黩武,更怕他一旦得志更不好管束,便不再让他出兵。但公孙瓒有自己的军队,是朝廷的中郎将,虽然朝廷命他归刘虞指挥,但他并不服从刘虞的调度。不但不断出兵而且还侵扰百姓,就连刘虞派人送给北方各少数民族百姓的赏赐也常常被公孙瓒中途劫掠。刘虞便上奏朝廷,公孙瓒不甘居下风也不断的上书攻击刘虞,朝廷并不给予裁断,二人积怨日增,仇恨愈结愈深。公孙瓒毕竟是下属,因而也很害怕刘虞害他,便在蓟城另筑一高地为营,称之为“京”,驻守在那里以防备刘虞的攻击。刘虞请他去议事,他就称病不出。刘虞很想攻杀他,但在部下的劝阻下,方才作罢。但公孙瓒仍不买他的账。
  公元193年,刘虞终于忍无可忍,便亲率10万大军去围攻公孙瓒。随征的从事程绪仍在出发前力劝他停止这次军事行动,但刘虞以动摇军心的罪名把他斩首,并命令士兵只杀公孙瓒一个就罢兵,而不要过分的屠戮。当时刘虞的一个从事叫公孙纪的,因与公孙瓒同姓,平时很受公孙瓒的厚待,知道了这次军事行动计划后,就连夜告诉了公孙瓒。公孙瓒预为准备,竟大败刘虞。刘虞率众避至居庸县城。公孙瓒围城三日攻破县城,活捉了刘虞和他的妻子回师首府蓟城。正好此时天子使者段训带着诏书来到,增封刘虞的封地,并授权刘虞总督北方六州;拜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并假节督幽、并、司(隶)、冀四州军事。公孙瓒以诬告刘虞与袁绍谋称天子的罪名,胁迫天子使者段训监斩,把刘虞斩首于蓟城刑场,并派人将刘虞的首级送往京师,被刘虞的旧部沿途劫下埋葬。公孙瓒表奏朝廷以段训为幽州刺史。刘虞在幽州很得民心,身死之日,百姓为之痛哭流涕,史称“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幽州,百姓流泪,莫不痛惜焉。”刘虞之子刘和此时正在袁绍营中,从此,死心塌地为袁绍卖命,以图消灭公孙瓒为父报仇。
  观刘虞一生,前后统治幽州十余年,不但保一境民生,又忠于朝廷,是东汉末年屈指可数忠君爱民的好官。所以史称刘虞“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