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爷爷陈永贵-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理穆赫辛?艾哈迈德?艾尼。(1972年7月20日)
  赞比亚共和国副总统迈因扎?乔纳。(1972年9月21日)
  墨西哥总统路易斯?埃切维里亚?阿尔瓦雷斯。(1973年4月23日)
  马里共和国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穆萨?特拉奥雷上校。(1973年6月25日)
  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1974年5月10日)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主席萨莫拉。(1975年2月25日)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理伯纳姆。(1975年3月15日)
  柬埔寨首相宾努。(1975年5月15日)
  新加坡共和国总理李光耀。(1976年5月14日)
  柬埔寨共产党中央副书记、国家主席团第一副主席索平。(1976年7月29日)
  洪都拉斯总书记阿加皮托?罗夫荣。(1976年12月14日)
  挪威工人共产党主席保尔?斯泰根。(1977年2月2日)
  意大利马列主义共产党主席沃斯瓦尔多?贝契。(1977年2月13日)
  缅甸总统吴奈温。(1977年5月2日)
  荷兰王储贝娅特丽克丝(即后来的女王)。(1977年5月7日)
  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维拉尔。(1977年5月15日)
  马来西亚共产党总书记洪涛。(1977年5月23日)
  佛得角共和国议长兼外长阿比利奥?杜亚尔特。(1977年6月5日)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1977年8月7日)
  新西兰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海外贸易部长布赖思?托尔博伊斯。(1977年10月29日)
  哥伦比亚卡米洛运动(马列)总书记奥尔兰多?利斯。(1977年10月30日)
  北加里曼丹共产党书记文铭权。(1978年4月2日)
  乍得共和国总统费利克斯?马卢姆。(1978年9月24日)
  国际友人看到一派丰收的景象,亲身感受着大寨精神,发自内心地留下了许多评价。
  马达加斯加新闻代表团把大寨誉为“全世界农民的首都”。
  泰国学者格桑认为:“大寨人创造的奇迹,可以和世界上七大奇迹并列。”
  南斯拉夫学者维达索维奇参观后说:“大寨是一所共产主义学校,不仅中国人要学大寨,世界人民也应学大寨,大寨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意义。”

农业学大寨(7)
墨西哥总统埃切维利亚说:“陈永贵的有机战略,对我们很有启示。”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感慨地说:“大寨是中国的骄傲。”
  日本学者在精心研究和分析后说:“我们国家从你们开山造梯田建设小平原的实践中受到了启发,进行围海造田。海绵田对日本的农业改革是有意义的。”
  这些评价不是客套话,因为农业问题几乎让各国的领导人感到头疼。农民问题也是学者不断探索的课题,更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关人士在苦苦地找寻着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他们在大寨受到了启发。
  有些来自发达国家的人说:“我们学不了,我们国家没那么紧张,不靠那么多人去拼。”即便这样,参观后他们也被大寨人拧成一股绳,团结起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8)周总理三次到大寨
  周恩来总理三次到大寨,大寨人对周总理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
  第一次是1965年5月21日,周总理、李先念、罗瑞卿陪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副主席科列加一行到大寨参观。遵照事先总理在北京发出的“要吃大寨饭”的指示,大寨人这天中午就准备了一顿地地道道的家常便饭。四菜一汤,主食是玉米面窝窝头和小米稀饭,饺子和油糕。总理边吃边说:“这个饭很好吃。”饭后,总理走进了大寨洪灾后新修起的窑洞里,一边拿起村民端上的瓜子,一边和大家嘘寒问暖。他感慨地对李先念副总理说:“大寨人不多,办的事情可不少,是改天换地啊!”
  登上虎头山后,周总理和爷爷俩人坐在一个大石头上促膝交谈了将近4个小时。爷爷对周总理非常尊敬,愿意掏心窝子说话。总理在肯定大寨成绩的同时,要求大寨多种树,控制水土流失;要针对三年大旱搞水利设施建设,保证稳产高产;要多储备粮食;办粮食加工厂,发展畜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还要办半耕半读的学校,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下午,总理要离开大寨了,行前他依依不舍地说:“我们只看了三分之一,可惜时间太短了。”
  这次来访,把大寨精神提到了世界性的高度。3天后,山西省省长卫恒在昔阳县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学大寨的问题,现在已不是全省全国的问题,而是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第二次是1967年4月23日,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陪同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理范文同及副总理武元甲来大寨访问。这时,周总理第一次到大寨的指示,大寨人都已照办了。此次总理来后看了高兴地说:“大寨变化真快呀,与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大不相同了!”周总理照例又吃大寨饭,饭后把自己吃剩下的半个窝窝头用手帕包起来,装在衣兜里带了回去。
  第三次是1973年4月23日,周总理陪同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和夫人来大寨参观访问。周总理走下车,敏捷地扫视了大寨新建的一排排石窑洞。仅隔6年,再次踏上大寨的土地,看到大寨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理兴奋不已,热情地抓住爷爷的手说:“永贵,我不敢认大寨了,变化真大啊,你们老一辈、小一辈干得真好啊!”总理接着向外宾介绍道,“前两次来大寨时房子还没有这么多,树还没有长大,今天大寨人是在新农村欢迎我们!”总理又对省、地的领导同志说:“天大旱,人大干,我将你们一军,你们要学昔阳、学大寨呀!要给你们些压力,没有压力不行。我们都有压力嘛!”
  在与一个男子握过手后,周总理说:“你不是大寨人。”那人说:“我是县农科所的。”大家奇怪地问总理如何知道他不是大寨人,总理笑着说:“大寨人的手没有他这么软的嘛。”大家明白后都笑了起来。
  周总理在大寨旅行社稍歇后,就兴致勃勃地提出要陪外宾参观虎头山。爷爷说:“总理,我们把路修好了,可以坐车上山了。”总理意味深长地说:“大寨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寨社员每天挑着重担上山,我要用大寨精神参观大寨,自己走!”他们路过枝繁叶茂的“乐人树”,穿过后底沟的弯曲小路往山上走去,到了绿油油的麦田边,总理还嘱咐身边的同志走路不要踏坏庄稼。路上,总理看见康家岭变成了苹果园,就问:“我第一次来,没见这里有树呀?”爷爷说:“这几年新栽的,总理你上次来,嘱咐我们要多种果树哩!”

农业学大寨(8)
山路越走越陡,爷爷因为每天爬山,走得很快,可当时总理已经是75岁高龄了,看见他走路如风,和蔼地说:“永贵同志,走慢些,总理不是10年前的总理了。”到了小石坡,要迈过一个尺把高的石坎。总理试着抬起右腿,努努力却没有跨过去。于是,他回过头来喊:“永贵,来,扶我一把!”爷爷紧跨一步,扶着总理的胳膊登上了石坎。
  那天,红日当空,热风拂面,大寨接待站预备了草帽,总理执意不戴。总理陪同外宾一步一步登上虎头山,来到“军民池”旁边,周总理指着七沟八梁一面坡,给外宾介绍大寨的工程和变化,他说:“我1965年来时,山上没有树,今日树木成林,又种了这么多果树,梯田修得这么漂亮,又修了蓄水池,我说的,大寨人都做了,干了这么多事。”正在这个时候,邓颖超在一旁风趣地说:“你让永贵介绍吧,你们看,总理成了大寨的说明员了!”周总理高兴地说:“我来大寨三次了,对大寨的情况还是了解的。我说的有不对的地方,请永贵同志补充嘛!”总理的话逗得大家笑了起来。埃切维里亚总统接着说:“我们今天来到大寨,看到了你们这样巨大的成绩,看到了精神力量。大寨不仅是你们新中国的榜样,而且是墨西哥的榜样,也是第三世界的榜样。”
  总理环顾山下,看到了邻村武家坪的土地,便问那里的情况。爷爷说:“武家坪经过5年苦干进步很大,大寨如果不注意就要被超过了。”总理听了十分高兴,说:“超过了,那我就高兴了。我很喜欢有很多地方超过大寨,你们再努力赶上去。全国都像大寨就好啦,但需要很长时间。”
  当周总理走到一块被水冲刷得非常光滑的大石头前面时,问身边的郭凤莲:“小郭,你说是人的力量大呀,还是水的力量大?”郭凤莲脱口而出:“人的力量大,人定胜天嘛。”总理故意说:“我看水的力量大,水能把石头冲成这个样子。”郭凤莲说:“那水几千年才把石头冲成这样,俺大寨人三次就把狼窝掌给治住了,还是人的力量大。”总理高兴地说:“这就对了,青年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毛主席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
  周总理视察狼窝掌,称赞了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的事迹后,又一次问郭凤莲:“小郭,你学不学毛主席著作?”凤莲说:“学哩。”总理说:“有了成绩应该怎么办?”凤莲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周总理听了很满意,说:“对了,要继续前进。”
  下午4点10分,周总理就要动身走了,全体支委来送行,一个个说,总理,有时间千万再来大寨看看。总理说,只要我身体好,一定还来大寨。临走前,他还一再告诫大寨的干部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教育后代永不变色。
  曾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高玉良说:“周总理走时叮嘱大寨人要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周总理走后,老陈带着我们没日没夜地干,开会时还讲,有树才有鸟,树多鸟才多,鸟多人快乐。如今梯田旱涝保收,山上绿树成阴,水土基本没什么流失。老陈是英雄,我们大寨是在他的带领下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我亲眼看见老一辈人付出的心血,老陈在大寨从肩扛、人抬、担挑、小平车推,到推土机搬山、填沟、造人造平原,那可是真干呀!”小辈人享受着老一辈造的福,那种由衷的感谢之情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诗写春秋唱太平”
  大寨人创造出了丰硕的物质成果,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的大寨文化。巴金、郭沫若、孙谦……众多文化名人都慕名而来,写下了不朽的诗文。在文化汇聚交流中,为大寨文化增添了活力,在虎头山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文学泰斗巴金先生是第一个来大寨采访的外地作家。他踏着山路观看了狼窝掌、合作沟等地,了解了大寨人的事迹。回到上海后写出了万字的纪实散文《大寨行》。在文中,他细致地描绘了大寨村的景象、人物和见闻,至今读起来仍然亲切感人。他笔下的大柳树、狼窝掌至今脍炙人口,现摘录如下:
  “在新社会,这里是人们称为‘饭场’的小广场和会议处,大寨人有大大小小的心事,都要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大柳树不知听了多少豪言、壮语,多少捷报、喜讯,多少笑声、歌声。‘苦人树’变成了‘乐人树’,它是大寨人最忠实的朋友,大寨人的精神面貌如何成长,它是最好的见证……我仔细地看着它,我走到树下摸摸它歪斜的树干,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好像它不是树,是我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我想见陈永贵一面也见不到,可是这棵树它不知道见了陈永贵多少面,一千次!一万次!……站在这棵树下,我有多少的感想。我羡慕它,我喜欢它,我看见它,仿佛读到大寨的历史,从旧大寨变成新大寨的一部斗争史。 txt小说上传分享

农业学大寨(9)
“著名的狼窝掌就在上面,坎高、坡陡、路滑,我那朋友已经去过两次,他劝我不要上去。但是到了合作沟,不上狼窝掌,总觉得好像不曾到过大寨似的。我说:‘上去罢!’靠着一位同志的帮忙,我还是上去了。多么壮的玉米苗!我顺着田边坎顶走到木牌前面,注意地看牌上三个红大字:狼窝掌。我只看了一眼,突然感到精神振奋,大寨人三战狼窝掌的英雄故事又来到我的心头……我们站在坡上往远处看,一道一道的坎,护着一块一块的梯田,顺着蜿蜒曲折的山势,一层一层地高上去。我知道坎一共有32条,可是我究竟看到了多少条,我没有数,我只有一种惊奇的感觉:多大的工程!多大的干劲!我不由自主地赞叹一声:‘大寨人!’在每一条石坎上,在每一块梯田上我都看见了大寨人的英雄气概!”
  遗憾的是,巴金来大寨时与在外开会的爷爷失之交臂。如果历史能够重演,“巴金笔下陈永贵”的形象定会栩栩如生。
  196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到大寨拍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