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原先的五个郡锐减为三个郡,实力大打折扣。
随着东汉军队在全国战场的节节胜利,刘秀开始将目光对准了匈奴人及卢芳伪政权。建武九年(33年),光武帝手下悍将、大司马吴汉率四位将军,共计五万人的大军,开始对卢芳伪政权发起强大的攻势。
伪汉皇帝派将领贾览、闵堪在高柳一带防御吴汉大军,匈奴单于紧急调集大批骑军南下参战,经过一番血战之后,吴汉大军抵挡不住,不得不撤退。看来匈奴人的军事力量绝不容低估,这一战的胜利,使得匈奴人更加不把东汉军队放在眼中,认为中国再也无法恢复到西汉强盛时代的军事水平。
然而吴汉很快便证明给匈奴人看了,建武十年(34年)正月,大司马吴汉再次率领六万大军,第二次征讨卢芳。匈奴人派遣数千骑兵南下参战,会合卢芳部将贾览,共同抵挡吴汉大军,双方在平城展开一番大战,东汉军队终于击溃匈奴人,赢得了遭遇战的胜利。
由于光武帝决心发动“平蜀战役”,吴汉大军被调往西南战场。建武十二年(36年),吴汉击破蜀地公孙述势力,至此,光武帝刘秀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使命,下一步,就是要解决北方卢芳伪政权并扼制匈奴势力的南下。
中国自王莽以来数十年的乱局,给匈奴重新崛起提供良机,匈奴骑兵既控制了卢芳伪政权,又频频南下,烧杀抢掠,掠夺了大量的人力与财物,使国家的实力大大增强,再次成为中国的劲敌。
平蜀之役结束后,刘秀派骠骑大将军杜茂统领大军,屯驻北方诸要塞,重新修建碉堡与烽火台,抵御匈奴与乌桓的入侵。杜茂的军队与匈奴、乌桓军队打了大大小小数百战,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建武十三年(37年),伪汉皇帝卢芳仗着匈奴人的支持,出兵攻打云中郡。云中郡本来是卢芳控制的五个郡之一,但是在六年前投降东汉政府,卢芳想要武力夺回云中郡。然而这次围攻战不仅旷日无功,反而后院起火。
留守伪汉政府首都的卢芳手下大将随昱,密谋投降东汉政府,显然随昱看出卢芳这个汉室宗亲的招牌是打不响了,只不过是匈奴人的一颗棋子罢了。随昱计划劫持卢芳,作为投降光武帝的见面礼,卢芳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仓惶带了十几名亲信出逃匈奴。随昱以五原郡降东汉政府,被光武帝刘秀封为五原太守。
匈奴单于大为震怒,出动骑兵南下,入侵河东地区。
面对匈奴人嚣张的气焰,北方州郡军民伤亡极重,久经战乱的百姓生活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建武十五年(39年),光武帝从怜恤百姓的角度考虑,将雁门、代郡、上谷等几个重兵灾区的军民共计六万余人,全部迁徒到居庸关、常山关(河北唐县西北)以东,以避开匈奴人的兵锋。如此一来,北方雁门等诸郡成为无人区,匈奴人遂越过长城,涌入塞内。
在匈奴军队的护送下,卢芳再次返回中国境内,在高柳(山西阳高)继续当他的傀儡皇帝。
东汉政府设高额赏金购求卢芳,此时中国内乱结束,匈奴单于越发觉得卢芳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便对东汉政府的高额赏金动了心,建武十六年(40年)便遣卢芳归降东汉政府。卢芳派出使节与光武政府取得联系,这次匈奴单于失算了。卢芳虽然是一个傀儡皇帝,但决不是一个傻子,他心里很明白,东汉政府北方面临匈奴人巨大的压力,他的归降不仅无罪,还有大功哩,所以他只字不提匈奴人遣他归降。果然,光武帝闻讯大喜,授卢芳为“代王”,用尽心机的匈奴单于结果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不禁恼羞成怒,对中国更是频频用兵。
卢芳准备入长安朝见光武帝,走到半途时,却接到命令,要他一年后朝见皇帝。又过了一年,朝见的日期不断被推迟,卢芳内中恐惧,深怕东汉政府反悔,心生叛意,建武十八年(42年)终于又逃亡入匈奴,十余年后在匈奴病死。
帝国的北疆仍然局势严峻。
除了匈奴之外,乌桓与鲜卑也侵扰中国边境。建武二十一年(45年),乌桓入侵代郡以东,马援率三千骑兵反击乌桓军队,无功而返;鲜卑入侵辽东,辽东太守祭肜率数千人迎战鲜卑一万多名骑兵,祭肜勇猛无比,鲜卑骑兵落荒而逃,结果在逃亡渡河过程,落水而死的超过五千人。经此一役,鲜卑军队不敢再近中国边塞。
运气不佳的匈奴人在此时遭遇到天灾(46年),连年旱蝗灾害,赤地数千里,全国又一次陷入大饥荒之中,人口与牲畜总数锐减一半以上。这次天灾对匈奴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匈奴趁中国内乱时再度崛起为军事大国,对东汉帝国频频用兵,在战略上居于主动地位,然而这次致命的天灾,将匈奴积累多年的优势统统消除了。在此之前,匈奴曾有过两次大饥荒,一次是前71年,饿死人口达三分之一;一次是前68年,饿死人口达三分之二;而46年的这次大饥荒,则达到二分之一。所以在评估匈奴兴衰史时,除了汉帝国的打击之外,一定得将这三次大灾难的因素考虑进去。
大饥荒使匈奴的实力遭到重创。乌桓与匈奴的关系本来就十分紧张,幸灾乐祸,趁机出兵,席卷匈奴漠南地区。饱一顿饥一顿的匈奴骑兵怎么敌得过身强力壮的乌桓骑兵,一溃千里,向北部与西部大撤退,一时间漠南地区成为真空地带。
此时呼都单于已经去世,新上台的是蒲奴单于,他十分害怕东汉政府会借此机会对匈奴发动报复性的打击,便派使节抵达中国,希望与中国政府和亲。其实光武帝刘秀无意在北方大打出手,刘秀有自己的打算,整个国家正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百废待兴,无意将国家重新拖入与强敌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
不能不说刘秀是一个非常幸运的皇帝,虽然东汉政府没有调遣大军进攻匈奴,但匈奴国内政局的发展,对东汉政府却是出人意料的有利。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爆发权力之争,统领匈奴南方八部的右奥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呼韩邪单于”(为了与前呼韩邪单于区分,称之为“小呼韩邪单于”),与蒲奴单于表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匈奴再度分裂为南匈奴、北匈奴两部分。
小呼韩邪单于采取了与老呼韩邪单于相同的作法,派出使节前往东汉帝国首都洛阳,表示愿意成为中国的藩属,为中国抵御北匈奴的敌人。
对于光武帝,这真是意外的惊喜,北疆最严重的匈奴入侵,竟然由于匈奴大饥荒、匈奴乌桓战争以及匈奴分裂、南匈奴归附而得以解决。
在南匈奴归附的前后,东汉政府又以大量的钱财招降了东北疆的劲敌乌桓与鲜卑。乌桓与鲜卑两大落部见钱眼开,愿意臣服于东汉帝国。乌桓与鲜卑两大部落的前身是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灭的东胡部落,与匈奴积怨甚深,所以时不时出兵攻打匈奴,中兴不久的匈奴帝国很快便走下坡路,国力一日不如一日了。
由于南匈奴的内附,使得北匈奴与中国之间有了一道屏障,中国的北疆在经历数十年腥风血雨之后,终于迎来了彩虹。受匈奴兵祸最重的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郡等八个郡因避战祸而迁移他地、背井离乡的百姓们,终于在建武二十六年(50年)回到了家乡故土,重建战争后的家园,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啊。
接下来看看西北的西域地区。
自从王莽天凤三年伐西域焉耆失利之后,西域实际上脱离了中国。正当中国陷于内乱时,匈奴却再度崛起,此时中国各方力量根本无暇顾及西域,匈奴正好借此良机重新控制了西域诸国。匈奴人对西域的统治是极其残酷的,诸国必须向匈奴缴交大量的苛捐杂税,这样一来,西域许多国家反倒怀念着汉帝国时的都护时代,那是一个安定的时代。
到了建武十四年(38年),此时中国的内乱基本上结束了,与中国关系一直良好的莎车国与鄯善国派遗使节到中国首都洛阳,请求东汉政府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然而光武帝刘秀拒绝了,他认为内乱甫定,国力仍然有待恢复,而西域过于遥远,要重新控制西域,势必要使满目疮痍的国家再遭战争之苦。
莎车国王并不死心。建武十七年(41年),莎车国王再度派遣使者抵中国,请求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光武帝刘秀左右为难,最后他想了一个折衷的方法,索性任命莎车国王为西域都护,授予东汉政府的印绶。
莎车国的使者满心欢喜,接受印绶准备返国,途经敦煌时,敦煌太守裴遵一面加以好生款待,以羁縻莎车国的使者,一面快马上书光武帝,反对将西域都护的头衔交给莎车王。光武帝幡然省悟,赶紧下令追回西域都护的大印,改颁“汉大将军”的大印。莎车使者哪里肯换啊,裴遵大怒:“你想换也得换,不想换也得换!”硬是把都护大印抢了回来。
这件事使原来最忠诚于汉室的莎车王开始对东汉帝国怀恨在心,不过他仍对西域诸国宣称自己被东汉政府任命为“西域都护”,西域诸小国不知真假,纷纷归附莎车国。
莎车国的势力急剧膨胀,莎车王居然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他开始时打着“西域都护”的招牌,号令其他国家,后来这个假招牌还是露馅了,但“汉大将军”这个招牌可是货真价实。莎车王纠集喽啰国,对不听号令的其他西域国家不断地征讨,并要求这些国家缴交重赋。面对着日益强大的莎车国,西域诸国将希望寄托在东汉政府身上。
建武二十一年(45年),西域车师、鄯善、焉耆等十八个国家联合派遣太子入侍中国,恳请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以保护西域诸国。十八位太子声泪俱下,顿首痛哭,然而刘秀仍然认为中国内乱甫定,北方边境未宁,婉言拒绝。
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然而在西域问题上,不能不说在见识上要逊于汉武帝刘彻,西域对于抗击匈奴、斩断匈奴右臂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西域乃是丝绸之路重要的一段,对东汉帝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况且西域在西汉时代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汉帝国的影响力与根基十分的牢固,而从这次十八国联合请求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更可以看出东汉政府在稳定西域政局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以后班超经营西域的伟大成就来看,完全可以在西域采取以夷制夷的战略,并不会对东汉帝国产生重大的消耗。
光武帝刘秀在西域事务上的消极态度很快便有负面作用了。建武二十二年(46年),在得知东汉政府无意设立西域都护之后,莎车王更加肆无忌惮,向东击破鄯善,击杀龟兹国王。鄯善王再次上书光武帝:“愿再次遣送太子入侍,恳请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如果西域都护不来,我们只能被迫投靠匈奴了。”
光武帝的回复给鄯善王泼了一桶冷水,刘秀答道:“现在汉帝国的使者与军队都无法派遣,如果西域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任你们自择了。”光武帝这番话,无异将西域拱手让给了匈奴。收到回信后的鄯善王,从头到脚一片冰冷,只好投靠匈奴,不久之后,位于西域交通咽喉地带的车师国也被迫投降匈奴。
放弃西域是光武帝作为一个伟大军事统帅让人无法理解的一面,这个决策在当时背景下是对还是错,这个只能任人评说。二十七年后(73年),班超入西域,才重新书写了一段激动人心、光照青史的神话。
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王之一,他以不屈不挠的意志与非凡的才能,将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使大汉帝国的辉煌得以继续,他用最短的时间恢复了国家的强大,励精图治,使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无论武功还是文治的成就,在中国历代君王中,均是屈指可数。在四夷战争中,除了平定西南夷、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之外,光武一朝还平乱西羌、征伐交趾、平定南蛮,这些赫赫成就,与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以“马革裹尸”闻名于世的东汉名将马援。
【二、马革裹尸:马援在边疆的奋斗】
马援是一位充满个性与传奇的名将,其家族来头不小,他是战国时代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因为赵奢曾被封为“马服君”,所以后代便以“马”为姓。马援生于汉成帝永始三年(前14年),马援年轻时代的史料甚少,只知道他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世,之后三位兄长将他抚养成人。
长兄马况、次兄马余,三兄马员都很出色,在王莽时代时均担任过二千石的官职,反倒是马援表现平平。然而马援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志向高远,似乎他是为着某种使命而降临人世,这使得他的兄长们对他刮目相看。汉代与新莽时代,儒学十分兴盛,马援也曾学过一段时间的《诗》,但对于这种不能经世致用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