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宋王朝:烽戎底定(第二部)-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枢密找曹某究竟何事?”
  柴禹锡又沉闷了好一会儿,才说:“曹大人,请你帮柴某完成一个心愿。”
  “柴大人尽管直言,只要曹某能办得到。”
  “柴某心知契丹必有南侵之想,所以想到河北去带兵,报效朝廷。”
  曹彬没想到柴禹锡说这样的话,第一感觉就是自己回朝,妨碍了他的利益。这事儿就难办了。回朝担任枢密使是皇上宣召,王命不能不从;可柴禹锡在这个位置上干了这么多年,尽管是个代理的,如果没有自己的回朝,和正式委任有什么区别?他有想法也是很正常的。自己和柴禹锡从来没闹过什么矛盾。他做部下时,对自己也是礼敬有加,如今都老了,曹彬更不想为此把柴禹锡得罪。想了想,说道:
  “柴大人何出此言?曹某病体缠身,本不该再据枢密大位,怎奈皇上宣召,不得不从命罢了。不过曹某一直在想,能与柴大人同力协谋,也算尽了我们这些老臣的心意……”
  “曹枢密,不用再说了!”柴禹锡打断曹彬的话,起身跪在曹彬面前。尽管曹彬连声请他起来,他还是继续跪地说道:“柴某今天是来向曹枢密请罪的!”
  “柴大人何罪之有?”曹彬将柴禹锡搀扶起来。
  柴禹锡已是老泪横流,哽咽着说道:
  “柴某本来就没有掌管枢密院的本事,叨居重位,时时战兢。曹枢密受了委屈贬到徐州,柴某本该极力劝谏先皇帝不要行此重责,可柴某一念之差,贪图禄位,竟然没有申救,致使曹枢密蒙受了这么多年的冤屈,柴某还敢心安理得地说自己没有罪吗?就算柴某没有触犯国法,但心里的负罪感,是永远也抹不掉的了。如今曹枢密重掌枢府,柴某如果再恬不知耻,还能算个君子吗?曹枢密若是不答应柴某的恳求,柴某就一直跪在你面前!”
  此事实在让曹彬为难,从柴禹锡的话里能听出,他的确有着深深的负疚和自责,但自己受贬又不是柴禹锡行的间言,与他无关啊!自己出京,枢密院总得有人来管,赵光义选上柴禹锡,这责任能由他来负吗?
  “柴大人,你只想到了你自己,就没有为曹某考虑考虑?倘若曹某一来就把柴大人放到河北去,朝廷百官会怎么看待曹某?”
  “柴某何曾没想到这一点?曹枢密放心,柴某会堂堂正正地给皇上递上一个奏折,还会光明正大地当着朝廷百官的面陈请罪责:柴某代行枢密期间,李顺乱蜀,李继迁搅乱西北,这不都是柴某该当的罪责吗?不过是先皇帝晚年神志不清,才没有及时降罪罢了。朝廷百官多以柴某是先皇帝的心腹大臣,没人敢于弹劾,可柴某心里自有一杆秤,和曹枢密兵败幽州的过失相比,柴某所犯更甚十倍!曹枢密如果帮我了此心愿,便是成全了柴某君子之德;倘若不愿帮我,柴某反倒以为是曹枢密要看我的笑话了!”
  曹彬听得动情,根据他对柴禹锡的了解,他这番话肯定是真心说出来的,不由感叹道:
  “柴大人,好兄弟!你我之间,再不必说给谁赔罪之类的话。曹某和柴大人同僚多年,还不知道柴大人是仁人君子吗?柴大人既然把话说到了绝处,曹某只能从命。过几天便向皇上奏请,你就到大名府总帅一路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七回 杨才人意外入宫(5)
“使不得!”柴禹锡当即表示不能接受。“从枢密院出为一路总帅,明降暗升,柴某能心安理得吗?柴某听说贝州现在正缺知州,意欲前往,望曹枢密不必再拦!”
  曹彬有些凄然,停了一会儿,说道:
  “柴大人也是六十岁的人了,真的要去冲冒锋镝吗?”
  “这更让柴某羞愧得无地自容。自从太祖年间打完荆南回到京城,多少次大仗,柴某都没有参加,算什么开国老臣!这一去如果能赶上契丹动武,柴某定当马革裹尸,壮烈一回!”
  不久,柴禹锡真的到河北贝州做了知州。宰相吕端向赵恒举荐王旦做曹彬的副手,曹彬没有异议,咸平元年,王旦由翰林学士升任枢密副使。转眼夏去秋来,天下无事。这一天赵恒又来到刘采苹宫中。自从去年那次射猎把杨莺莺带回宫中,一连闹了好几起小风波:先是参知政事李沆上书,批评赵恒做事过于草率,仅凭刘美人几句话,就把一个民女接进后宫,有违礼制,请皇上把杨莺莺撵出后宫,并约束后宫,严守规制。赵恒既没同意也没反对,对此事装聋作哑。不料李沆上书不已,还强调此事太后和皇后都不知晓,杨莺莺又无任何名分,不该居于后宫之内。随后是郭皇后和刘采苹怄了一通气,指责刘采苹不该如此轻率,把事情弄得不尴不尬。刘采苹虽然没太顶撞,心里老大不舒服。正巧有一次伺候郭皇后的太监周怀政来找蓝继宗,刘采苹让他给郭皇后带话,劝郭皇后放宽胸怀,多替皇上想想,多让皇上高兴。不想周怀政仗着郭皇后的势讥讽刘采苹说:“刘美人也该为皇后想想,让皇后高兴。”言外之意你刘采苹来路就不正,如今又拐进个来路更不正的人,皇后已经生气了。这口气刘采苹一直憋在心里,今天再也忍不住,她打算劝赵恒反击郭皇后了。
  刘采苹为什么要把杨莺莺弄进宫里呢?她当然有自己的打算,首先是想壮大自己的势力,因为后宫里郭皇后权势太大,当年她继潘蕾儿当了太子妃以后,也曾把自己拒于韩王府大门之外,一直到赵恒当了皇帝,执意要把自己接进宫,郭皇后才不得不从,这口气刘采苹也一直憋着呢。她在后宫孤立很久了,连一个帮着说话的人都没有,万一赵恒遇到点事迷了性子,自己岂不要遭受横祸?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就多一个替自己说话的人嘛。其次是因为自己没有生育,如果能让杨莺莺怀上龙种,也算是对赵恒的一个弥补,而杨莺莺又能被自己控制在手里,她一个小孩子家,还能跳出自己的手掌心吗?这样一来,自己在后宫的地位才能逐渐巩固,所以她才想方设法让杨莺莺进了宫。
  赵恒进了玉华宫,一屁股坐在刘采苹对面,问道:
  “听蓝继宗说你这几天心情不爽,想朕了吧?”
  “连皇后宫里的奴才都敢教训臣妾了,陛下还忍心拿臣妾寻开心!”刘采苹满腹委屈地说道。
  赵恒连忙劝慰:“皇后是先皇帝配的,立为皇后也是按礼法行事。朕真正喜欢的是你,你还怀疑朕的心意?”
  “臣妾一心爱护着陛下,谁也不曾招惹,为什么连李沆也上书辱骂臣妾?”
  “嗨,李沆是个腐儒,老夫子,他只知道礼呀法的,哪里知道朕对你的疼爱?”赵恒一副息事宁人的态度。
  “这不公平!”刘采苹愤愤不平地说。“臣妾以为宫里宫外,最和陛下一条心的就是臣妾和莺莺,可是郭皇后和李沆这些人居然合起伙儿来欺负我们,陛下,你也太软弱了!”
  “朕软弱?朕是皇帝,怎么会软弱?”
  刘采苹认为该对赵恒说的都点到了,不能说得太多,再多说就会犯一般女人最容易犯的毛病:絮叨。这毛病在绝大多数女人看来都是天经地义,而对于男人来说,则是最最无法容忍的。一个女人如果因为絮叨惹得男人心烦,她的好日子就不会太多了!可悲的是,这种女人至死也弄不明白,一个原本喜爱她的男人,为什么会变得再看见她就像看见一条蛆一样厌恶。自己不是总认为十分聪明吗?聪明人绝不能重复愚蠢女人的错误!刘采苹适时地改个话题,说道:
  “陛下,臣妾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莺莺有两个多月不见红,或许怀上龙种了!”
  “真的?”赵恒听罢,高兴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搓着两手,不住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趁着赵恒高兴,刘采苹接着说道:“臣妾可是为陛下立了大功的,陛下还忍心让别人欺负臣妾吗?”
  “嗨,爱说就让他们说去吧,朕心里有数就是了。爱妃说得不错,你的确是为朕立了大功,朕要进你为昭仪!”
  刘采苹听罢一阵高兴,却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来,又道:
  “莺莺都有了身孕,陛下总该让她有个名分吧?”
  赵恒沉浸在喜悦之中,听了刘采苹的话,略想了想,说道:
  “容朕和吕丞相商量商量,看能不能给她封个才人。”
  正说着,阎承翰匆匆跑进来奏道:“陛下,吕丞相突然病倒了!”
  “什么?”赵恒大吃一惊。“什么病?”
  “大概是中风!”
  赵恒愣了片刻,又问:“丞相现在在哪里?”
  “在丞相府里得的病,现在已经送回他府第去了。”
  “不行,朕得去看看他,朕得去看看他!”赵恒在宫里来回走了几步,像丢了魂儿一样,突然瞪着阎承翰:“快去备马呀!”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十七回 杨才人意外入宫(6)
“遵旨!”阎承翰前脚跑出宫,赵恒后脚也跟出去了。
  望着赵恒的背影,刘采苹吩咐蓝继宗道:“你去叫杨莺莺到本宫这里来一趟。”她首先要把杨莺莺进位才人的喜讯告诉她,还得让她明白自己抬举栽培她到这一步是多么不容易。
  赵恒赶到吕端府第时,吕端刚刚苏醒过来,脸色苍白。见赵恒站在榻前,嘴巴张了几下,但没有发出声音。赵恒明白他是在向自己问安,顺势坐在他的榻前。
  “丞相!”
  吕端又张了张嘴巴,这一次出声了:
  “陛下,老臣大概不行了。”
  赵恒忍不住抹起泪来。自从吕端力荐他当了开封府尹之后这四五年,他几乎一直拿吕端当父亲,吕端经常哄得他十分高兴,偶尔发起怒来,他也会像儿子一样向吕端认错求情。做了皇帝以后,虽然有了君臣之分,但赵恒依旧敬他敬得五体投地。吕端也很知分寸,大事小事,一定要禀奏赵恒之后才去施行。近一年多吕端过于操劳,经常没日没夜泡在中书省里,事无巨细,件件落实。他经常对赵恒说:他年轻时因为小事糊涂,没少受责降贬斥,好在先皇帝认为他大事不糊涂,做了参政,又做了宰相,所以要改掉从前的毛病。
  “丞相,是朕把你累垮了!”
  “说这话没用,陛下,快安排李沆、吕蒙正。”吕端的声音很细弱。他之所以急于把这两个人托给赵恒,是怕赵恒把寇准召回来。不料赵恒是个死心眼儿的人,愣冲冲地对吕端说道:
  “老丞相放心,朕还会把寇准召回来的。”
  吕端皱起眉头:“寇准回来朝廷就乱了,陛下不能把安排宰臣当儿戏!”说罢,又闭上了眼睛。
  “哦,朕记下了!”赵恒这一次长了记性,决定按照吕端的嘱咐去做。看到吕端痛苦的样子,他不忍再待在这里,嘱咐一边伺候的两个御医说:“一定要把丞相的病治好,朕会给你们加官三等。如果丞相有个三好两歹,你们自己掂量吧!”说罢,抹干眼角的泪花,出了屋门。
  一路上他一直在琢磨吕端的安排:吕蒙正一直以忠厚大度闻于当朝,因为说话太直冲撞了父皇,贬到洛阳去了。如今把他重新召回来担任宰相,他肯定不会和自己作对;那个李沆虽然也是个老臣,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嘛,可是从雍熙初年就一直是知制诰、翰林学士,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迂劲儿像李昉,固执劲儿又像寇准,吕端为什么要推举他为相呢?他想先跟刘采苹商量商量,可刘采苹明摆着恨他,没什么可商量的,自己又拿不定主意,怎么办?他决定召李沆来和他交谈交谈,看他有什么治国大略。主意拿定,刚到偏殿坐下,便吩咐阎承翰宣李沆进宫。
  阎承翰答应一声出去了,殿里只剩下赵恒一个人,他等得不耐烦,猛然想起刘采苹告诉他莺莺怀孕的事,于是急匆匆回到后宫,直奔杨莺莺宫里而来。
  杨莺莺从刘采苹那里回来不久,听刘采苹说皇上要封她为才人,正高兴呢,一听皇上来了,连忙出宫迎接。看着杨莺莺婀娜如燕的身姿,赵恒越来越喜爱她了。杨莺莺陪着赵恒来到榻前,刚刚坐稳,赵恒便伸手去摸莺莺的小腹,又低着头直往莺莺小腹下边扎,把莺莺吓得尖叫了一声:
  “陛下,这是干什么呀?”
  “听听龙子闹腾了没有?”
  一句话把莺莺逗得格格笑了起来,她把赵恒的头一推,说道:
  “陛下真有趣,就算真的有龙子,也才一两个月,哪里就能听得见他哭闹!”
  “也是呢!朕糊涂了。”赵恒坐直,盯了莺莺半天,问道:“你怕朕吗?”
  杨莺莺忽闪着眼睛瞅着赵恒,答道:
  “初进宫的时候特别怕,现在不怕了!”
  “哦?这是为什么?难道朕几个月就变了?”赵恒像在逗小妹妹。
  “不是陛下变了,是臣妾自己变了。在臣妾心目中啊,皇帝一定是个特别让人畏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