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纳粹德国史-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们,人们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得出来,高兴极了。他们像大家一样,对此也是感到意外的,因为前些日子一直呆在伯希特斯加登山间别墅里的希特勒,没有把他的想法告诉他们。据冯·曼施但因将军后来在纽伦堡的作证表明,他和他的上司、柏林第三军区司令冯·维茨勒本将军,是3 月16日从收音机中才第一次听到希特勒的决定的。参谋总部原来是想在开始时先搞一支规模比较小的军队的。

[曼施坦因作证说]如果问到参谋总部的话,它是会建议21个师的??36个师的数目是希特勒的一种自发的决定。于是其他国家向希特勒发出了一连串空洞的警告。英国、法国和意大利于4 月11日在施特莱沙会谈,谴责德国的行动并重申'285'它们支持奥地利独立和洛迦诺公约。日内瓦的国际联盟理事会也表示了对希特勒的鲁莽行动的不满,当即委任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防止他下次再犯这类行动的步骤。法国看出德国永远不会加入东方洛迦诺公约,赶忙同俄国签订了一个互助协定,莫斯科也跟捷克斯洛伐克订立了这样一个协定。

从报上的标题来看,这种联合起来对付德国的姿态多少有些不吉的兆头,甚至使德国外交部和军方的若干人士也有些感到不安,但是显然没有使希特勒受到影响。毕竟,他冒了一下险而结果安然无事。不过,这仍然不能使他安于已得成就。他认定,现在又该来弹弹他爱好和平的调子,看看是否能在团结起来对付他的大国中间钻个空子而破坏这种团结。

5 月21日晚上* ,他又在国会发表了一篇“和平”演说。作者在国会里听过希特勒的大部分演说,这次大概是我所听到的他的最动听的,而且无疑是最巧妙的、最能迷惑人的演说之一。希特勒当时显得心情舒畅,流露出一种不仅是自信的,而且是使他的听众感到意外的宽容与和解的精神。演说词中没有对谴责他废弃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的国家表示不满或蔑视。倒是有着许多保证,说他所要的只是在对大家都公正的基础上的和平和谅解。他不要战争;说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用处的,而且是令人极端嫌恶的。

过去300 年中欧洲大陆上所流的血,跟这些事件对各国所产生的后果,颇不相称。到头来法国仍旧是法国,德国仍旧是德国,波兰仍旧是波兰,而意大利仍旧是意大利。帝王野心、政治欲望、爱国偏见,造成了大量流血,但在能够看到的深远政治变化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就民族情绪方面来说,只不过做到触及各国的皮毛而已,它并没有在实际上改变它们的根本性格。如果这些国家仅仅把它们的牺牲的一小部分用在比较明智的目的上,成就无疑会更大而且更永久。

希特勒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286 ]我们的种族理论认为,每一个企图征服和统治一个外国民族的战争,是一种迟早要使胜利者内部发生变化和削弱,最后使他遭到失败的事情??由于欧洲已不再有未被占领的空间,所以每一个胜利??充其量只能造成一个国家居民人数的增多。但是,如果各国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的话,它们可以用一种更简单和更自然的方法不流一滴泪而做到这一点——' 用' 一种健全的社会政策,用使一国人民更愿意增添子女的方法。

不!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要和平,是由于它的基本信念。它要和平还由于它认识到这样一个简单而朴素的事实:没有一个战争可能在本质上改变欧洲的苦恼??每一次战争的主要后果是摧毁国家的精华??

德国需要和平,希望和平!

他继续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到最后,他还提出了维护和平的13点具体建议,这些建议看来非常冠冕堂皇,因此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欧洲都造成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他在这些建议之前却有一段提醒人们注意的话:德国已向法国庄严地承认和保证了它在萨尔公民投票后决定的边界??我们从而最后放弃了对阿尔萨斯一格林的一切要求,为了这块土地,我们曾经进行了两次大战??在不咎既往的情况下,德国已和波兰缔结了一个互不侵犯协定??我们将无条件地信守这个协定??我们承认波兰是一个伟大而具有民族意识的民族的国土。

至于奥地利:德国既不打算也不希望干涉奥地利的内政,并吞奥地利,或者来一次合并。

希特勒的13点建议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德国不能在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以前重回日内瓦。他暗示悦,如果国联废除凡尔赛和约,各国的充分平等得到承认的话,那未德国将重新参加国联。但是,德国将“无条件地尊重”凡尔赛和约的非军事条款,“包括关于领土的规定在内。特别是它将支持和履行由于洛迦诺公约而产生的一切义务”。希特勒还保证德国将遵守莱因兰的非军事化。虽然德国“随时”都愿意参加一种集体安全体系,但是它却更喜欢双边协定,愿意和它的邻邦签订互不侵犯协定。它还准备同意英'287' 法为洛迦诺公约补充一个空军协定的建议。

至于裁减军备,希特勒更是准备无所不允的:德国政府愿意同意能导致取消最重型武器的任何限制,特别是适用于侵略的武器,如像最重型的大炮和最重型的坦克的任何限制??德国表明愿意同意对大炮口径、战舰、巡洋舰和鱼雷艇的任何限制。同样,德国政府愿意同意对潜水艇吨位的限制,或者完全取消潜水艇??

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向大不列颠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诱饵。他愿意把德国的新海军限制为只有英国海军力量的35%;他又说,这将使德国在海军吨位上仍比法国低15%。国外有人提出反对,说这不过是德国的要求的开始而已;对这种反对意见,希特勒答复说,“对德国来说,这个要求是最后的和不变的”。

在晚上10点过后不久,希特勒的演说到了结束部分:不论是谁,要是在欧洲点起战火,除了混乱外不能希望得到别的任何东西。但是,我们坚决相信,在我们的时代里实现的将是西方的复兴,而不是西方的衰亡。德国可能对这项伟大的工作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希望和不可动摇的信念。

这些话都是和平、理智与和解的甜言蜜语。欧洲的西方民主国家的人民和政府迫切希望能在任何合理的基础上,几乎可以说是在任何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平。因此这些话正是他们所爱听的话。不列颠群岛的最有影响的报纸伦敦《泰晤士报》,几乎以欣喜若狂的态度来欢迎这些话。??这篇演说结果证明是合理的、直爽的和全面的。凡是本着公正态度来看这篇演说的人,谁也不能怀疑,希特勒先生所提出的一些政策主张完全可以构成彻底解决德国问题的基础——一个自由、平等和强大的德国,来代替16年前强迫它接受和平的战败的德国??

我们希望,这篇演说将在各地都被认为是一篇诚挚而经过周密考虑的由衷之言。这家大报是英国新闻界之光,它却要像张伯伦政府一样,在英国对希特勒的贻害无穷的姑息政策中扮演一个令人难以相信的角色。但是至少在作者本人看来,该报比政府还要难以原谅,因'288' 为,在该报驻柏林记者诺曼·埃布特于1937年8 月16日被逐出以前,该报一直从他那里获得关于希特勒的作为和目的的报道,这些报道远较其他外国记者或者——包括英国在内的——外国外交人员所提供的报道更能显示端倪。虽然他在那些日子里从柏林发给《泰晤士报》的报道有很多都没有发表*(这是他常常向本作者抱怨的,而且是后来得到证实的),但是《泰晤士报》的编辑们一定是看过他的全部报道的,一定能够知道纳粹德国的真实情况和希特勒的堂皇诺言多么空洞。

英国政府跟《泰晤士报》一样愿意和切望把希特勒的建议当作“诚挚的”

和“经过周密考虑的”,特别是关于德国同意使它的海军只及英国海军力量的35%那一项建议。

当约翰·西蒙爵士和艾登在3 月底对希特勒进行推迟了的访问时,希特勒曾狡猾地向这位英国外交大臣发出暗示,使对方觉得两国可能很容易商定一个能保证英国优势的海军协定。现在在5 月21日,他公开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建议,同意德国舰队只及英国海军吨位的35%,另外在演说中还说了些对英国特别友好的话。他说,“德国既没有打算,也没有必要,更没有办法参加海军方面的新竞争”。所谓竞争是暗指1914年以前铁比茨在威廉二世的热烈支持下建立一个远洋舰队同英国舰队相匹敌的事,对这层意思,英国显然是不会不懂的。希特勒接着说,“英帝国需要在海上有一支优势的保护力量,德国政府了解这一点极其重要,也了解其理由??德国政府真诚地希望能够同英国人民和国家建立并保持一种将能永远防止再度发生两国之间曾发生过的这个唯一竞争的关系”。希特勒曾在《我的奋斗》中表示过同样的心情,他在书中着重指出,德皇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与英国为敌和妄想在海军力量方面同英国竞争。

在希特勒这一诱饵的勾引下,英国政府上勾之快和态度之天真,令人难以相信。这时里宾特洛甫已经成了希特勒的外交使童,他应邀在6 月间到伦敦去进行海军谈判,里宾特洛甫是个要面子而又不懂策略的人,他告诉英国人说。希特勒的建议是不能谈判的:他们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结果英国人竟接受了。他们自以为对自己有好处,就着手取消凡尔赛和约的海军限制,事先既没有和施特莱沙阵线的盟国法国和意大利商量,尽管它们也是海军国家而且对德国的重整军备和无视凡尔赛和约军事条款感到很大不安,甚至也没有通知国际联盟,虽然从名义上来说,凡尔赛和约是归国际联盟来保障的。

即使柏林头脑最简单的人也都可以很容易地看得出来,伦敦政府同意让德国建立一支像英国海军1/3 那样大的海军,就是让希特勒放手去尽快地建立一支海军,这可以使他的造船厂和钢铁厂开足马力,忙上10年。因此这不是一种对德国重整军备的限制,而是鼓励德国在官能力范围之内设法尽快在海军方面重整军备。

英国政府对法国则雪上加霜,为了实现对希特勒的诺言,竟拒绝将它所同意的德国建造军舰的种类和数目告诉它的最亲密的盟国,而只说德国潜水艇吨数——德国建造潜水艇是为凡尔赛和约所明白禁止的——将为英国的60%,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则可能为英国的100 %。实际上英德协议准许德国建造5 艘战舰,它们的吨位和武装将比已在海上的任何英国军舰的吨位和武装还要大,虽然官方数字是假造出来欺骗伦敦的——21艘巡洋舰和64艘驱逐舰。这些军舰在战争爆发时并没有全部建造起来或者完成,但是其中已有足够数量的军舰和潜水艇准备就绪,使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几年受到重大的损失。

墨索里尼充分地注意到了“艾尔比恩* 的背信”。英国能姑息希特勒,他也可以利用。而且,英国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自私态度促使他相信,伦敦可能不会过于认真计较对国际联盟盟约的蔑视。

1935年10月3 日,他就公然不顾国际联盟盟约而派遣他的军队侵入古老的多山王国阿比西尼亚。国联在英国的带头下和法国的半心半意的支持下——后者认为从长远来说德国是个更大的危险——迅速表决要进行制裁。但是这只是局部制裁,而在实行时又缩手缩脚,因此并没有阻止墨索里尼征服埃塞俄比亚,倒是毁坏了法西斯意大利跟英法的友谊,校对付纳粹德国的施特莱沙阵线寿终正寝。

在这一连串事件中得到最大好处的,不是阿道夫·希特勒还有谁呢?在10月4 日,意大利开始侵略后的第二天,我整天在威廉街跟一些党和政府的官员们交谈。那天晚上的一则日记总结了德国对这种情况估计得多么快和多么恰当:威廉街感到高兴。墨索里尼可能处理不当,在非洲脱身不得,而削弱他在欧洲的地位,那么希特勒就可以攫取迄今受到这位意大利领袖保护的奥地'290' 利。也可能他将得胜,公然违抗法国和英国,那么同希特勒联合起来反对西方民主国家的时机就成熟了。两种情况中不论出现哪一种,希特勒都将得利。

这很快就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莱因兰奇袭

我们已经看到,希特勒1935年5 月21日在国会发表的“和平”演说,曾使全世界,尤其是英国,得到很深的印象,在这篇演说中,他曾提到,由于俄国和法国签订的互助协定而使洛迎诺公约有了“一个在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这个协定是3 月2 日在巴黎和3 月1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但是,直到这一年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