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传。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为北平地下党完成了以下任务:
输送革命知识分子去抗日根据地
何先生介绍去晋察冀城工委的有王西徵及其一家:夫人潘郁彬,子女王恂、王悦、王惕。何先生同艺文中学教师于澄宇相识,通过于澄宇认识了在燕京、辅仁两校兼课的国文系教授王西徵。1942年,何万生向我介绍了王西徵的情况和追求革命的愿望,我派戈原进入北平,将王西徵接到晋察冀根据地。王西徵来根据地之后,何万生时常照顾潘郁彬及其子女。王西徵从根据地带回的信件、生活费用,也都由何万生转交。
1943年夏,何万生联系送走潘郁彬母子四人来到根据地,还联系送走辅仁大学学生高一光、艺文中学学生于爽仁及教师于澄宇来根据地。
何万生对党交给的任务高度负责,在送人离京之前,他不仅把接头时间、地点、联络暗号及应注意事项交代得一清二楚,还嘱咐再三,生怕出事。时值上个世纪末,90高龄的潘郁彬夫人仍念念不忘何先生的关照和为了联络、护送她们母子而跑前跑后累得大汗淋漓的情景。
团结革命知识分子
何万生开展地下工作,首先以李谷诒家为活动点,团结了李德媛、李志媛、李采。其次以思想左倾的廉孔彰先生家为活动点,团结了康明(廉骥)、方程(廉骕)。每逢星期六晚上或星期天,何先生不是同李家就是同廉家相聚。他常把《晋察冀日报》、《晋察冀画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革命文艺作品带给大家看,向他们宣传###主义基本原理,介绍苏联的情况、中国抗战的前途、共产党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英勇杀敌的斗争故事,往往谈到深夜。康明有时还从地安门步行送何万生回家,在路上依依不舍地倾听何万生的谈论。上个世纪末,历经50年的革命生涯之后,大家相聚在一起,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深受何大叔的影响,他是我们的革命引路人。”
遵照何万生要团结抗日青年的教导,1945年日本投降前,康明、方程在北平和他们的家乡秦皇岛团结了魏玉珍、王健、李瀛、李常荣、韦木(韩西文)、廉家训、廉隅(廉宜民)等进步青年。从1946年到北平解放前,李德媛、康明等十几个青年有的入了党,有的奔赴解放区。他们走上革命道路,都与何万生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四、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根据何万生先生积极从事抗日工作的出色表现,1944年4月,我和安捷曾商议发展何万生先生入党。安捷正准备同何万生长谈一次,并请他撰写自传。不料,何万生于5月初被日本宪兵逮捕,关押在东珠市口“1420部队”。得此消息后,我们焦急万分,千方百计探听情况,想方设法筹划营救。日寇对何万生先生进行秘密审讯、逼供。当时我们间接得知,何万生先生在狱中受尽了拷打与折磨。但是,无论日本法西斯施以什么样惨无人道的酷刑——过电、灌凉水、坐老虎凳、压杠子、用烧红的烙铁烫他那瘦弱的身躯,都没能动摇他钢铁般坚强的革命意志。他坚守“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革命气节,咬紧牙关,只字不吐,直至最后壮烈牺牲。何万生先生以他宝贵的生命保护了党的机密,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歌。
何万生先生在不到两年的地下斗争中,表现出他对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高度热忱和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被捕后坚贞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高尚气节和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高贵品质,不愧是一名从思想到行动完全入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何万生年逾四十还未成家,曾毅然表示:“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不结婚。”
五、意志坚强的何老妈妈
何万生的母亲何老妈妈,自丈夫死后茹苦含辛数十载,支持她活下来的精神支柱就是她那贤德孝顺的独生子。何万生被捕后,每到黄昏,何老妈妈就拄着拐杖依门而望。她多么盼望儿子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啊!
日本投降后,安捷又被派回北平做地下工作。1946年初,安捷第一次去看望何老妈妈前,心里盘算,老人一定很悲痛,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安慰老人家。没想到,见面时何老妈妈仍然像何万生在家时那样,端坐在客房八仙桌下首的太师椅上,沉着、冷静、安详,看问题、谈话还是那么头脑清晰和要言不烦。不知道是亲友们为了不使她悲伤而将何万生牺牲的事瞒着她呢,还是老妈妈已经知情但不愿说破,给自己留有一线精神寄托?她对安捷说:“我儿子被日本人抓走,押到东北当劳工去了,他会回来的!”此言此情多么令人心酸!但是老人家却没掉一滴眼泪。
从1944年下半年起,我几次去看望何老妈妈,并通过艾友兰、沈汎等同志送一些钱给老人家。后来安捷、李谷诒、廉孔彰也给她送过钱。这些接济断断续续,不可能都很及时。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这位意志刚强的老妈妈却从来不叫苦,不向地下党组织提任何要求,而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却异常关心和充满信心。在全面内战爆发的1946年初冬,尽管心爱的儿子生死茫茫音信杳然,可老人家还是立场坚定,说出话来掷地有声。她对安捷说:“蒋介石国民党贪污###,压迫老百姓,不搞和平打内战,不得人心,肯定失败。共产党毛泽东代表穷苦人民的利益,老百姓真心实意地拥护,一定会胜利!”全国解放后,何老妈妈的邻居反映:何老妈妈曾经勇敢地走上街头痛斥国民党当局:“你们贪污###,风雨飘摇!”
1947年冬天,何老妈妈身上起了许多水疱儿,艾友兰和安捷先后带她到同仁医院和北大附属医院,分别托地下党员孙振洲、彭瑞聪请医生治疗。不幸的是两位医生都遗憾地说:“她得的是天疱儿疮,这种病没法治……”我们得到这个消息真是心如刀绞。1948年初,这位对共产党感情深厚、革命意志坚如磐石的老妈妈,没能等到天亮,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北平解放前夕,和我们永别了。
何万生先生和他的老妈妈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气节却值得我们永远地学习与铭记!
一、一个自发组织的演剧团体
北京剧社成立于1938年5月,是一个民间艺术团体,由一群热爱话剧艺术的青年自发地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富有爱国思想,追求进步,在浑浊的北平文艺界保持着一块艺术的净土。
1939年至1943年与北京剧社保持联系的是晋察冀北方分局社会部的陈叔亮,全国解放后,陈叔亮曾任中国驻柬埔寨王国大使、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
据当时任北京剧社社长的刘景毅(刘祎)撰写的一些回忆文章记述,北京剧社是由当时滞留在北平的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职业演员和爱好戏剧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首任社长是宋若狂,继而由魏石凡主持社务。1938年夏,北京剧社在新新大戏院(今首都电影院)和哈尔飞戏院(解放后为西单剧场)上演《天罗地网》、《雷雨》、《日出》、《原野》、《茶花女》等剧目。
按照北京剧社同仁的本意,打算由业余团体走向职业剧社。因此,大家艰苦奋斗,不要报酬,无偿地参加排练和演出。但是在当时沦陷的环境下,经济凋敝,文化市场枯萎,演出往往入不敷出,加之不少艺术骨干陆续奔赴抗日根据地、国统区或者去上海参加职业剧团,在1940年间,剧社一度陷于停顿。
1941年春,刘祎、陆续(陆柏年)从魏石凡手中接办北京剧社,社址从绒线胡同迁至西四北沟沿,恢复了剧社的活动,两年中先后排演了《群莺乱飞》、《沉渊》等剧目。但由于经费拮据,入不敷出,再度陷入困境。1943年夏,陈叔亮伸出援助之手,资助并担任导演排出了《云彩霞》,在新新大戏院上演。陈叔亮回晋察冀后,北京剧社坚持活动,一方面在大中中学开展戏剧普及工作,一方面相继排演了《钗头凤》、《原野》、《日出》等话剧。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复排演出了《日出》、《雷雨》,排演的《狂欢之夜》(《钦差大臣》)被国民党当局禁演,经过不屈的斗争,终于得以演出。
1946年3月间,北京剧社在党的领导下,作为核心力量,团结大多数话剧团体,组建北平市戏剧团体联合会,展开了团结戏剧界广大群众,争取演剧###、演剧自由、减免捐税等工作,有力地配合了学生爱国###运动。因而北平剧联于1946年6月被国民党当局取缔,北京剧社也被勒令停止活动。北京剧社的成员分别转入其他进步革命艺术团体。北京剧社从1938年成立到1946年被迫停止活动,经历了八年的奋斗历史,先后参加的成员近400人。在北京剧社的八年历史中,先是受党的影响,以后又在党的领导下活动。在敌伪统治时期,对外故意标榜自己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纯艺术”、“纯学术”的团体,多次排除了日伪的利诱,洁身自好。在物质上一直处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完全依靠剧社成员对于演剧事业的憧憬和热爱,克服各种困难,展开各种活动,坚持演出正派、严肃、进步的戏剧,赢得了社会承认,人民的信任。抗战胜利后,又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为争取###、自由、和平而奋斗。
二、一块洁身自好的艺术净土
据刘景毅、徐锋等同志的文章忆述,1941年北京剧社演出《原野》时,演员阎麓彬(苏蔓)有意把布景中路边一个标有“”的“哩石”(里程碑)改写为“”,意在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这个细节被日本特务发现,剧目当场被禁演。陆续十分愤慨,当即在他打印的《原野》脚本上写下了“可悲的一页!”在场的魏石凡、韩焱等演员都在上面签了名。
在被日寇蹂躏的国土上,剧社要保持政治上的清白,走职业化的道路,谈何容易。当时有的文人因投靠日伪,就再也不愁经济问题。北京剧社决不这样做。1938年,魏石凡主持北京剧社社务时,经济非常困难,排演《雷雨》准备公演,伪新民会一个姓刘的头目提出要把北京剧社纳入伪新民会的下属团体,他承诺如果这样北京剧社就有了靠山有了经费,今后再也不必为经费犯愁了。但是北京剧社回应的却是拒绝,大家表示:“我们是搞艺术的,宁可不演戏,也不能跑到新民会去!”他们克服困难演出了《雷雨》。1942年演出《群莺乱飞》后,一个自称是戏剧博士的日本人河合信雄称赞戏演得好,提出请北京剧社与他合作,演出他编写的“中日亲善”内容的戏,他会给与丰厚的经济资助。北京剧社明确地拒绝了他。
北京剧社在没有经济来源的困难条件下坚持艺术活动,他们在政治上保持民族气节,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在艺术上追求高雅。献身艺术,不求回报。
北京剧社难能可贵的表现,是由于始终有一个爱国进步的核心力量在发挥作用。在北京剧社的骨干中,先后有许多爱国的进步人士和共产党员。如创始人中的马进、王抱素早在抗战前就参加过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王抱素后来找到地下党,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王珏和韩冰在北京剧社首演《天罗地网》后一同找到关系,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刘祎曾参加山东第五抗敌演剧队,因失掉联系来到北京剧社,后担任北京剧社社长。陈琰和姐姐陈琪,一二·九运动后都参加了“民先”,陈琰还担任北平###执委。她在《茶花女》中担任女主角玛格丽特。北京剧社的顾问朱肇洛(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经常叮嘱社长刘祎:“千万不要上贼船,要保持民族气节。”北京剧社成员苏荫轩是冀东抗日根据地派到北平的地下工作者,他经常鼓励刘袆掌握好剧社的政治方向。
政治上、艺术上以及物质上给予北京剧社大力支持的当属陈叔亮。陈叔亮是1939年为完成其他方面的任务被派遣到北平戏剧领域活动的。虽然和他的任务没有直接联系,可是由于他的两个妹妹陈琪、陈琰都是北京剧社的成员,他自然了解到剧社的一些情况,加之对戏剧演出早有历史渊源,接触到北京剧社的一些朋友。其中陆续、陆桐年兄弟与陈叔亮家是世交,成为陈家的常客,陆续和剧社的一些青年不断接受陈叔亮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据陈叔亮讲,陆续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当谈到抗日前途时,陆续明确表示,只有共产党、八路军才是领导人民抗日的真正力量。另外常到陈叔亮家的还有张天璞(张真)、阎麓彬、贾肇和(贾克)、刘祎、董士祁等。他们不断地从陈叔亮那里接受抗日救国的道理,提高了革命觉悟,认识到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建立###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