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百天-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接下来的三十六个小时里,欧文无情地催促着他的部下;终于,他们在3月22日天黑之前到达了莱茵河畔的奥本海姆。晚上十点,他们开始悄悄地乘坐突击船过河。第一批部队到达对岸时,惊慌的德国人甚至都没来得及组成一道防线;到了天亮时,欧文已有六个营过了河。没有炮火准备,没有空军轰炸,也没有空投部队,巴顿自拿破仑以来,第一个率部乘船渡过了莱茵河——而且只有二十八人伤亡。
  胜利的消息立即送往了第三军总部,但是,巴顿的代理参谋长保罗·哈金斯上校却建议说,到23日傍晚,蒙哥马利宣布他已经过河之前,再把这个消息告诉布雷德利。巴顿最喜欢听这种建议。
  保卫德国另一侧的河流,奥得河,也被攻破了。朱可夫在距柏林仅五十英里处建立了三个桥头堡,但是,曼施泰因出人意料地发动了攻势,迫使苏联人在向德国首都开始最后进攻之前重组了队伍。
  自从温克出了车祸以后,古德里安就再没有收到希姆莱的任何一份报告,而希姆莱的任务正是顶住朱可夫。3月中旬,灰心丧气的东线总司令驱车来到了维斯杜拉河集团军总部。希姆莱的参谋长、党卫队准将海因茨·拉麦丁在总部的门口碰到了古德里安,他说:“您难道不能给我们换一位司令吗?”
  “这完全是党卫队的事情。”古德里安回答。接着,他问帝国元首在哪里。
  “他得了流感,现在正在霍亨里亨让格布哈特医生治疗。”
  在附近的疗养院里,古德里安找到了希姆莱。从外表上看,他的身体还不错。古德里安力劝他辞去维斯杜拉河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他提醒帝国元首,他还是党卫队总队长、德国警察的头子、内务部长和后备军总司令。一个人怎么可能完成所有这些岗位上的工作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九章 两河之间(3)
这个主意吸引了希姆莱,不过,他还是有所保留。“我不能自己去找元首说这件事。他不会喜欢我提这样的建议。”
  “那么,您是否授权我去替您说?”古德里安立刻问道。
  希姆莱赞成地点了点头。当天晚上,古德里安向元首建议,找人代替劳累过度的帝国元首。希特勒肯定也意识到需要换人了,因为他问应该由谁来接管维斯杜拉河集团军。
  古德里安推荐戈特哈德·海因里希将军,第一装甲军司令,目前他正支撑着舍尔纳的右翼。
  “我不同意。”希特勒说,然后,他提出了其他一些人的名字。
  “他对付苏联人经验很丰富,”古德里安强调说,“他们从未战胜过他。”这一点打动了希特勒;3月20日,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海因里希总部收到了一封电报,海因里希被任命为维斯杜拉河集团军司令。
  第二天,古德里安遇到了正在总理府花园散步的希姆莱和希特勒。古德里安想知道,他是否可以和希姆莱单独谈谈;希特勒善解人意地走开了。
  “战争再也打不赢了,”古德里安开门见山地说,“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要找到一个最快的解决办法,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屠杀和狂轰滥炸。除了里宾特洛甫,您是唯一一个在中立国家有关系的人。外交部长不愿请求希特勒进行谈判,因此,您应该和我一起去找希特勒,敦促他安排停战。”
  有那么一阵子,希姆莱无法答话。“我亲爱的将军,”他终于开了口,“现在还为时太早。”
  “我不明白。现在不是最后一分钟了,而是已经过了一分钟。要是我们再不谈判的话,便将永远无法这样做了。难道您没意识到我们的局面有多危急吗?”但是希姆莱拒绝参与谈判;他更喜欢以他自己的秘密方式进行会谈。
  晚上的会议之后,希特勒要求古德里安留下来。“我明白,您的心脏病恶化了。”他说。古德里安对东线末日的预言让他越来越讨厌。他希望找一个非失败主义者接替古德里安的工作。“您应该立刻休息四个星期。”
  古德里安知道希特勒这番话意味着什么。“在这种时刻,我不能离开我的岗位,因为我没有副手。”接替温克工作的汉斯·克莱勃将军最近在盟军对措森总部的一次轰炸中负了伤。“我会试着尽快物色一个人,”他说,尽管他并没有这个打算。“到那时,我就去休假。”
  一个副官打断了他们。战时生产部长施佩尔想和元首私下谈谈。“我现在不能见他——三天以内都不行。”希特勒激动地说。然后,他又转向古德里安,“这些天来,每当有人要求同我单独会面时,都是因为他有些令人不快的消息要告诉我。我再也无法忍受这些总是给我增加痛苦的安慰者。他(施佩尔)的备忘录总是以这样的话开头:‘战争已经打输了!’而他现在想跟我说的还是这个。我总是把他的备忘录放在保险箱里,从来不看。”
  尽管朱可夫已在奥得河以西建立了三个桥头堡——一个在法兰克福的南边,一个在屈斯特林的北面,还有一个在这两座城市中间——德国人还是在东岸有两个据点,屈斯特林和法兰克福。这两个地区将成为朱可夫向柏林发起总攻时的明显目标,因为高速公路从这两个城市一直通到首都。
  守卫屈斯特林桥头堡的是党卫队高级军官海因茨·赖因内法特,一位对军事战术了解甚少的警方官员。不过,法兰克福的指挥官埃内斯特·比勒尔虽然只是个上校,却是一位坚定能干的军官。他把他出生的这座城市变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1944年底,比勒尔的腿在东线战场上受了伤,被送进了法兰克福的一所医院。当苏联人在1月底向奥得河方向冲来时,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出医院,率领一支由恢复期病人、掉队士兵、人民冲锋队队员以及三千名炮兵学员组成的临时队伍,去阻止苏联人的进攻。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两河之间(4)
2月初的一天,比勒尔正在同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一起喝茶,这时,有人叫他去接电话。回来后,他说:“要把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变成一座堡垒,让我来干。”
  五个星期之后,他有了三万名手下。其中的一半安置在河东的山头上,另一半则留在奥得河西岸继续进行训练。比勒尔的炮兵是七拼八凑来的:南斯拉夫和苏联的大炮、法国的75式,还有德国迫击炮。当大本营给他派来二十五辆装甲车作为增援时,他把它们全埋在战备地点,只露出炮塔。他唯一可以移动的武器是二十二辆装甲车,是非常精巧地用车辆残骸重新装配起来的。尽管比勒尔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他的心中仍充满了疑团。“在这个缺口里,我究竟有什么真正的作用呢?”戈培尔博士最近来前线视察时,他问道:
  “我们需要这座跨在奥得河上的桥头堡,因为我们计划把苏联人一路赶到波森去。”比勒尔看上去并不相信。“我们在考虑同西方议和,”戈培尔解释说,“那样,英国人和美国人便将帮助我们去打苏联人。或者至少,他们会让我们把部队从西线拉到东线。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发起进攻,夺回波森。”戈培尔急切地凝视着他。“您肯定明白为什么要守住这个缺口了!这是通向未来的桥头堡。”
  比勒尔安心了。他从一个部队来到另一个部队,对他的手下说:“如果你们后退的话,俄国人将抢占你们的祖国——你们的妻子和儿女!我们必须守住这里!”
  被选来代替希姆莱的人身材矮小,已届中年。戈特哈德·海因里希是一个牧师的儿子,但是他母亲那一系的男人们自12世纪以来便都是军人。他办事有方,效率很高,值得信任。他正是接管这条混乱前线最适合的人。两年多以来,他的第四军在莫斯科地区打得非常出色,但是,由于他固执地坚持让盖世太保停止干预他的指挥,所以迟迟没有获得将军的头衔。不过,在最近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抗击苏联人的防御战之后,他终于得到了提拔,并被授予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3月22日,他前来向古德里安报到。古德里安是他信赖的一位老朋友。措森的街道仍因一次空袭而混乱不堪。古德里安首先热情地问候了他,然后说道:“我亲自把你叫到了这里。要是希姆莱的话,那是绝不可能的。他从不执行我的命令,他从不递交恰当的报告。我告诉过希特勒,他毫无能力,他从未让哪怕是一个排的人渡过河。”
  海因里希要求了解全局的情况。古德里安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形势非常艰巨。也许唯一的解决办法可以在西线找到。”
  海因里希想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不过,他把这个话题从脑子里赶走了,开始询问古德里安有关战术方面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他还要守卫库尔兰?古德里安激动起来。他细述了希特勒如何“疯狂”地坚决说,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库尔兰。“我一再地被召回柏林!”他高声叫道,并且一一列举了希特勒作为最高统帅所犯下的诸多错误。
  海因里希越听越不耐烦。最后,他终于插嘴说:“奥得河沿线的情况怎么样?”
  古德里安概述了那里的部署情况:希姆莱在奥得河沿岸有两个军在保卫柏林——左面是曼特菲尔;右面,在法兰克福和屈斯特林后方,是特奥多尔·布赛将军的第九军。“具体细节我也不是很清楚,”他带着几分歉意说,并且将其归咎于希姆莱。对别人提出的直截了当的问题,希姆莱总是给予泛泛的回答,这已成了他的特点。“但是我知道,明天将在屈斯特林的南边发动一次总反攻。”古德里安继续说道。奥得河上苏军的三座桥头堡中,最危险的是位于法兰克福和屈斯特林之间的那个。它有将近二十五公里宽,五公里纵深,驻有一大批苏联炮兵。德国空军反复对其进行轰炸,但是收效甚微,因为苏军的防空火力很强。 。 想看书来

第九章 两河之间(5)
朱可夫准备从这个桥头堡出发,发动一次对柏林的进攻,古德里安继续说道,而希特勒则想粉碎这次进攻。元首的计划是派五个师渡过奥得河,进入比勒尔的桥头堡,然后向屈斯特林挺进;被切断和后方的联系之后,苏军在奥得河对岸的桥头堡便将萎缩并灭亡。
  海因里希大吃一惊。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军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门外汉的战术。首先,法兰克福只有一座桥。五个师的部队怎样才能及时渡过去发动一次进攻呢?
  “工兵正在建一座浮桥。”古德里安解释说。不过,很显然,他也反对这整个作战计划。
  “但是,这两座桥都将处在俄国人的炮火范围之内!”海因里希惊呼道,“这个计划太差劲了!”
  将军指出了这个方案的缺点,古德里安对其心知肚明。“您说得对。”他怯懦地承认了。布赛也不同意这个计划,他建议应直接进攻俄国人的桥头堡。但是,希特勒不喜欢布赛的建议,他派克莱勃斯将军到前线去看看,从奥得河对岸发动一次进攻是否可行。克莱勃斯报告说,可以试一试。于是,大家决定试试看。“现在我得去见阿道夫了。”古德里安讽刺地说。他建议海因里希跟他一起去向元首报告。
  然而,海因里希却说,他属于集团军。“我必须及时得知所发生的情况,但是却一点消息也没有。我的报告只是例行公事,而我却将为此浪费半天的时间。”
  古德里安叹了口气。帝国总理府一定会非常喜欢海因里希的实用主义态度。“我会告诉希特勒,您正在了解情况。”他说道。
  海因里希驱车前往普伦茨劳附近的维斯杜拉河集团军总部。这里位于柏林东北方向约一百英里处。当他走进希姆莱的指挥所时,天几乎已经黑下来了。这是一座木制的独层建筑。半个小时过去了,他还在这里等着见帝国元首。最终,他要求马上被接见。于是,他被带进了一个简单但很有品味的大房间。在对着门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希特勒半身像。希姆莱就坐在底下的一张大办公桌前。这是两人初次会面。希姆莱礼貌地站了起来,这时,海因里希说:“我来接替您的维斯杜拉河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希姆莱伸出一只手,海因里希握了握。那手就像婴儿的手一般柔软。
  “我来告诉您,为了推迟苏联人的进攻,我们进行了哪些重大战役。”帝国元首开口说道,“我已经告诉一个速记员来作记录,地图也会有人送来的。”他叫来了埃贝哈德·金策尔将军和汉斯·格尔克·埃斯曼上校,前者是事实上的参谋长,后者则是事实上的作战参谋。
  希姆莱开始叙述他所取得的成绩。但是,由于他过分纠结于细节问题,以至于失去了理性的思维。金策尔尴尬地站了起来。“我得去隔壁处理一项重要的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