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大黑道帮主-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岣唬还竦橙耸孔鸪莆疤稀薄N馓怯攵旁麦纤揭晟躞疲找簧先危旁麦媳憬矢窳质ㄗ哟罂诘氖绿甯嫠呶馓恰5笔惫裾娼荆弧霸⒔谡鳌保导适前颜魇昭黄厮白魑匾圃础N馓前颜庖徽呓哺旁麦咸旁麦夏怨虾蔚攘楣猓⒖堂靼琢宋馓堑囊馑肌�
  “既然这样,不如把土行、烟馆统统搬到华界,一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二来给甘格林一个下马威。”杜月笙立刻提议。
  “好!”吴铁城立刻表示赞成。
  “既然这样,就要做得彻底,让甘格林不得翻身。”杜月笙兴趣盎然。
  “这话怎讲?”吴铁城一时没有明白杜月笙指的什么。
  “就是要出其不意。我和老板、大帅的土档好说,勃兰西地界那帮‘土朋友’都要事先联络好,大家一起行动,给甘格林个措手不及。”  
  杜月笙兴致勃勃,知会了黄老板,然后把打点烟土生意的弟兄、门生弟子们喊来,包括金廷荪、苏嘉善、马祥生、顾嘉棠、芮庆荣等等,如此这般的交代一番,然后大家分头行动。
  当天晚间,法租界烟土档上各路朋友聚集杜公馆,杜月笙把和吴铁城商议的决定对大家讲了一遍,大厅里一片哗然:
  “华界可以公开开土行么?”
  “国民政府也允许公开贩毒吸毒?”
  “连北洋政府都喊禁烟,怎么国民政府连喊都不喊?”
  其实,有疑问的朋友不过说说而已,国民政府不禁烟正对他们心思,管他什么“寓禁于征”,哪个不晓得华界的房地价格便宜,有的赚就好!当下,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搬家,烟土统统入华界!   。 想看书来

跟潮流进身金融工商(6)
几天工夫,法租界满世界的土行、烟馆一廓而空。土商们纷纷涌向华界,仗着华界房地价格便宜,一家家店铺大事装修,有的爽性制作当时颇为稀罕的霓虹灯来装点门面,“福寿宫”“凌烟阁”之类的招牌,遍布南市、闸北的里弄之中。一时间,南市、闸北热闹起来了,白天晚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正所谓“六十年风水轮流转”,如今租界上的“黑粮朋友”反倒要到华界掼钞票了。重要的是,烟土一档的朋友生意照样有得做,洋钿照样大赚特赚,原先奉献给洋人的“红包”、“俸禄”变成了政府的法定税目,政府也获得了数额惊人的财政收入,特别是巨额投资从法界移到华界,也带动了这一带的繁荣……  
  甘格林稳坐钓鱼台,咬牢每月40万不松口,他以为“三大亨”离了法租界没法活,杜月笙迟早要上门负荆请罪。可是越等越没动静,派出手下到大街上一巡查,这才发现情况不妙。再到华界一看,不得了,租界原先与鸦片烟有关的店铺全都搬到了华界!
  甘格林傻眼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杜月笙竟会如此神通广大,几天工夫便把租界最值钱的生意搬了家。要知道,烟土生意可是法国人分润最大的生意,这个生意一走,仅剩下租界的赌台,就算全部开禁,能有多大油水?何况烟赌不分家,鸦片烟一走,人气全无。杜月笙这一手断魂枪,实实在在给了甘格林一个下马威,害得甘格林肠子都悔青了,不但他自家的财香白白溜掉,连他手底下人的额外收入也都泡了汤。法租界官家的收入本来就有限,如今这笔额外的进项化了泡影,领事馆、巡捕房里没有一个人不在埋怨甘格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受到连累的还有张啸林的“一八一号”大赌台,杜月笙一声不响撤走了烟土一档,留下赌档只好彻底歇业,张啸林恨得大骂山门。
  三、自家开一爿银行
  杜月笙进身金融界,自家开银行,始于1929年。
  1929年新春到来之际,一位在杜月笙转型期间起着重要作用的人物,走进了华格臬路杜公馆,这位重要人物便是上海金融巨头之一钱新之。
  钱新之,字永铭,浙江吴兴人,出身工商世家,留学法国,可谓新派知识分子成功者的典型代表。这位黄浦滩头上流社会新派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对杜月笙等白相人出身的大亨的看法,刻薄一点讲,说“嫉恶如仇,避之有如蛇蝎”怕是并不为过。 
  因而,钱新之的到来,令杜月笙大吃一惊,甚至受宠若惊。能得到此等人物的认同,能与此等人物往来交游,是杜月笙莫大的荣幸。
  “杜先生是否想过开一爿银行?”钱新之落座之后,开门见山。
  “钱先生何出此言?”杜月笙略略一惊。
  “烟赌非正业。杜先生清党有功,已身价不同,以杜先生之精明,想必会有所长远打算。”钱新之一边吸着杜月笙递过来的红锡包,一边审视着杜月笙。
  “钱先生,了不起!”杜月笙听后哈哈大笑,然后说,“不瞒你说,杜某正有此意。可一来缺少资金,二来是地道的外行,正不知从哪里入手呢!请钱先生赐教。”
  “开一爿资本额为50万元的银行,凑足25万,银行就可以开张。”
  “哦?差着一半就可以开张?”杜月笙对办银行显然外行。
  “上海银行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凡有银行开张,其他银行都要在开业当天存一笔钱进去,表示祝贺。这笔钱叫做堆花。”钱新之分析说,“上海滩大小银行好几十家,凭杜先生在上海滩的势力和影响,这笔堆花洋钿,数额一定比别家大,存期也一定比别家长。仅这一笔,为数一定很可观。”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跟潮流进身金融工商(7)
杜月笙用心听着,连连点头。
  “还有,杜先生控制着烟赌两档,上海滩凡开烟土行、开赌场的,哪一个不是仰承你杜先生的鼻息?这两档恰恰都是银行的大客户。上海滩哪家银行不对这两档生意垂涎三尺?只要杜先生开了银行,这部分游资还有别家银行的份吗?”
  “这倒是。”杜月笙笑笑说。
  “同业的堆花,加上烟赌两档的游资,25万开爿银行,是完全可以运转自如的。”
  “谢谢钱先生指点迷津。只是,杜某有一事不明。”
  “请讲。”
  “杜某与钱先生素昧平生,又非同道中人。钱先生乃黄浦滩头屈指可数的金融巨子,而杜某对金融界一窍不通,钱先生如此提携杜某,敢问是何原因?”
  “哈……”钱新之爽朗地笑起来,“好,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杜先生在黄浦滩头可谓财势熏天,如今又深得蒋总司令器重;我钱某人在金融界也算执一牛耳,如今已奉总司令调令,前往南京政府就任财政部次长。倘若杜先生进军金融界,往后便可强强联手,共谋大业。”
  钱新之一番话,说得杜月笙热血沸腾,感慨万千。看来蒋介石这条船是上对了,连以往对自家这等白相人不屑一顾的金融巨子都来寻求联手,共谋大业,黄浦滩头还有什么事体杜某人兜不转呢?
  “好,我拍档了!”杜月笙开怀大笑,再三表示,“钱先生但凡有用得着杜某人的地方,言语一句!”  
  送走钱新之,杜月笙开始考虑25万股本从哪里凑、挖。由于杜月笙放出去的人情多,因此凑齐这笔钱并不难。比如黄浦滩头的不少富商大贾、金融巨头凡遇到家族内讧、桃色纠纷、流氓敲诈以及家曝丑闻,无不请杜月笙出面,或调停摆平,或请报界撤稿。如今杜月笙有用得着的地方,自然乐于帮忙。  
  经过一番筹备,1929年2月,在大英银行买办徐懋棠、时任通江信托银行经理的朱如山等众多朋友的帮助、捧场下,国民银行正式开张。杜月笙亲自任董事长,杜月笙的跑街先生、专门负责杜月笙与各银行业务往来的田鸿年任总经理,苏嘉善协助工作,地址设在爱多亚路九十七号。
  揭幕之日,爱多亚路九十七号车水马龙,贺客盈门。  
  国民银行开张,杜月笙终于在金融界插进一脚。但他志不在此,他的目标是进入并控制上海市银行公会,以在金融界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他竭力拉拢实力雄厚的金融界人士,以此增加竞争实力。
  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便是杜月笙看重并设法拉拢的金融界重量级人物之一。
  徐新六出身世家,曾留学英美,获得博士学位,对金融财经有广泛研究,若论见识与学问,上海银行家中非他莫属。徐新六精明能干,善于经营,在他主持之下的浙江兴业银行,基础稳固,发行审慎,财务和账务,全部无懈可击,成为银行界首屈一指的“新派人物”。
  为了接近徐新六,杜月笙先派出手下搜集徐新六的资料,了解徐新六的私生活。手下把得来的情报向杜月笙一汇报,杜月笙便心中有数了。
  原来,徐新六重视名誉,讲求绅士风度,素以私生活严谨而著称于金融界。他一向与吃喝嫖赌无缘,对纳妾娶小也毫无兴趣,被银行界尊称为“圣人”。然而杜月笙得来的情报,揭开了另一个秘密——徐新六虽然没有纳妾,但却养有外室,而且育有两儿一女三个孩子,这件事家中太太子女以及亲朋好友无一人知晓。捂得严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随着三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徐新六也越来越烦恼,越来越担心,他担心自己万一发生个意外,有个三长两短,外室和孩子都得不到承认,没有资格分享他的财产,会落得生活无着。因此,他想找个有势力又可靠的人,在他万一发生意外的情况下,能够出面摆平这桩事体,为他的外室和孩子争得一部分财产。而他自家在有生之年是没有勇气揭开这个秘密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跟潮流进身金融工商(8)
这个情报对杜月笙来说太重要了。他非常想得到徐新六的信任,为他担当这个委托人。于是,千方百计找机会接近徐新六。他们的第一次邂逅是在1930年末,两人一度交谈,杜月笙的谦谦君子之风度使徐新六为之心折。此前虽不曾谋面,但徐新六对杜月笙大名自是如雷贯耳。如今相识,深感投缘,此后又对杜月笙做了多方面了解,已有心托付后事,只待时机成熟。  
  时机终于到来——
  每年夏天,黄浦滩头的金融巨头、商贾大亨都要去浙江杭州西北的莫干山避暑。徐新六和杜月笙也不例外。1933年夏季,他们在莫干山相遇。山风习习,长日漫漫,两人或在晨光中徜徉,或在落日霞光中漫步,每每尽兴长谈。
  一天傍晚,两人漫步山间,幽幽空谷,飒飒林涛,更唤起徐新六的柔肠百转,终于开口对杜月笙说:
  “我有一件心腹之事,想委托杜先生代劳。”
  “徐先生请讲。”
  “哎,说起来难以出口啊!”徐新六摇头嗟叹,“这人世间的事,以男女之情最难捉摸,即使圣人,也难免一时忘情。”
  于是,徐新六将外室之事向杜月笙一五一十道来。
  “我总算薄有财产,为防万一,我要对他们母子四人的生活做个安排。”
  “不过。”杜月笙担心地说,“就怕空口无凭,到时候没法服人啊!”
  “这个,我已经准备好了。”徐新六说完,从衣袋里掏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委托信。
  杜月笙接过委托信看看,上面有徐新六的亲笔签名,并盖有图章。
  5年后的1938年8月24日,徐新六自香港乘桂林号飞机到汉口,中途遇日机袭击,机毁人亡。杜月笙闻讯,亲自登门讲明徐新六外室一事,使徐新六的二太太和子女得到财产的同时,也得到家族的承认。
  徐新六在遇难之前,对杜月笙严守口风感激不尽,每每在人多的场合,总是对杜月笙大加溢美之词:
  “英雄不论出身,诚然诚然!譬如杜先生,就是一个例子。我简直不能想象,白相人地界里竟然也会出杜先生这样的人物!这实在是太难得了,太难得了!”
  徐新六的褒扬,对杜月笙在金融界的影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杜月笙还拉拢到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老板陈光甫以及交通银行总经理唐寿民,在他们的银行陷入危机之时,杜月笙出手救援,使其转危为安,从此引为知己。
  凭着费尽心机的结交、拉拢,出手救援,杜月笙渐渐在金融界打出一片天下。尽管他自家经营的银行谈不上怎么景气,但他本人却有了和金融巨子相提并论的资本。
  1934年,杜月笙斥资156万,在当时最热闹的爱多亚路143号建起一幢银行大楼,命名为中汇大楼,9月,国民银行正式更名为中汇银行,资本额提高到200万元,收足100万元,迁往中汇大楼,隆重开张。
  中汇银行新址落成不久,杜月笙被推为上海银行公会理事。到抗战前夕,请杜月笙出任董事、监事的银行、钱庄、信托公司多达20余家,杜月笙从此成为上海金融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更将银行公理会这一举足轻重的金融团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