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易中天中华史卷七:秦并天下-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叫“第一帝国”。1
  帝国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据的分量很重。它历时长达两千一百三十二年,是三千七百年的大约十分之六。之前的战国,是邦国向帝国的转变阶段。战国之前,西周、东周、春秋,是邦国时代。西周之前,是早期国家时代,其中商是部落国家联盟,夏是部落国家。再往前追溯,所谓“三皇五帝”是在史前史,不在文明史。
  因此,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可以统称为“前帝国时代”。夏以前,则是“前国家时代”。
  前帝国时代和前国家时代的故事,构成了本中华史的第一部“中华根”。这是一段艰难而迷人的旅行。《祖先》是破冰之旅,《国家》是巡航之旅,《奠基者》是寻根之旅,《青春志》是心灵之旅,《从春秋到战国》是高手过招,《百家争鸣》是头脑风暴。百家争鸣之后,秦并天下。
  进入帝国时代,海面便变得开阔。
  是的。本中华史第二部六卷将要展现的,是八百年的历史。这里面,有两个短命的王朝(秦和晋),一个或两个长命的王朝(西汉和东汉),还有天下三分(三国)和南北对峙(南北朝),内容足够丰富,视野足够开阔。
  但,开阔未必是好事,因为容易迷失方向。
  把握方向的唯一办法是看清目标。目标是什么呢?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因此,当我们走到秦并天下的历史关头时,不禁要问:有选择吗?
  好像没有。
  没错,我们确实选择过,也探索过,实践过,西周创立的封建制度或邦国制度就是。是啊,三级所有,层层分权,各自为政,包产到户,处处都与帝国制度相反。这种制度如果试验成功,岂非可以走上另一条路?
  可惜,并无可能。
  为什么没有可能,本卷已经作了解释:通过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是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不同的是,我们民族在帝国之前还有过邦国。
  邦国制度是中国人的独创,正如城邦制度是希腊人的发明。邦国与城邦的明显区别,也包括东周列国与印度列国的区别,以及与西亚的区别,就在于各邦国之上,还有一个“天下共主”,这就是周王国和周天子。
  这样一个“莫非王土”的天下,以及“奉天承运”的天子,是世界其他民族在“前帝国时代”所没有的,更是城邦制度的希腊没有的,堪称独一无二。
  结果是什么呢?
  与亚述帝国、波斯帝国、孔雀帝国等等相比,中华帝国更具有法理上和心理上的正当性。是的,天子原本就有,也必须有。战国无天子,天下就争战不休,乱作一团。帝国的诞生,无非是把天子从周天子变成了秦始皇,或者汉高祖,有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看起来处处相反的邦国制度,反倒成了帝国的奠基石和铺路石。中华帝国,也因此而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帝国都要成熟,都要更像帝国。
  这是幸呢,还是不幸?
  这是命运,还是选择?
  也许,只有驶进开阔的海面,回过头才能看清楚。此前,却不妨回忆一下刘邦与英布的阵前对话。
  刘邦问:你何苦要造反?
  英布答:老子想当皇帝!
  呵呵!

  附录

  本卷大事年表

  前770年,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许以岐山西面之地,秦建国。
  前750年,秦文公攻西戎,收复周之失地,岐山以东归周,以西归秦。
  前714年,秦宁公迁都平阳。
  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
  前359年,商鞅变法。
  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
  前343年,周显王封秦孝公为西伯。
  前325年,秦惠王称王。
  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都郢,楚迁都陈。
  前276年,楚顷襄王收复失地十五城。
  前256年,楚考烈王灭鲁。
  前253年,楚迁都钜阳。
  前247年,秦庄襄王卒,嬴政继位,年十三,国事皆决于文信侯吕不韦。
  前246年,嬴政元年,凿郑国渠,秦益富。
  前243年,秦蝗灾,令民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中国历史上买卖官爵从此开始。
  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联军合纵攻秦,秦人开函谷关迎敌,联军不战而走。楚迁都寿春。
  前240年,《吕氏春秋》问世。
  前237年,吕不韦罢相,秦下逐客令,李斯上书后收回成命。
  前235年,吕不韦自杀。
  前233年,韩非入秦,被杀。
  前230年,秦灭韩。
  前228年,秦灭赵。
  前225年,秦灭魏。
  前223年,秦灭楚。
  前222年,秦灭燕。
  前221年,秦灭齐。秦始皇称帝,大秦帝国建立,帝国时代开始。
  前219年,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长生不死之药。
  前218年,张良刺秦未遂。
  前214年,任李斯为丞相。
  前213年,焚书。
  前212年,坑儒。
  前210年,秦始皇卒,秦二世继位,杀扶苏、蒙恬。
  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群雄纷纷响应。刘邦起兵于沛县,项梁起兵于吴县。
  前208年,秦二世诬杀李斯,任赵高为相。陈胜被杀。项梁立楚怀王心。秦将章邯攻楚,杀项梁。楚怀王心令刘邦攻秦关中。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章邯降楚。赵高杀秦二世,立子婴,去帝号,称秦王。
  前206年,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项羽坑秦降卒二十万人,屠咸阳,自称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将,叛西楚。
  前203年,刘项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
  前202年,刘邦越界与项羽战于垓下,项羽兵败自杀,刘邦称帝,大汉帝国建立。
  前201年,韩信被贬为淮阴侯。韩王信反。
  前200年,叔孙通制朝仪。
  前199年,汉朝廷令商人不得衣锦骑马。
  前196年,刘邦杀陈豨。吕后杀韩信。刘邦杀彭越。淮南王英布反。
  前195年,刘邦杀英布。刘邦卒,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前193年,相国萧何卒。
  前189年,留侯张良卒。
  前188年,吕后临朝。
  前187年,诸吕封王。
  前180年,吕后卒。太尉周勃灭诸吕,立刘恒,是为汉文帝。
  前157年,汉文帝卒,汉景帝立。
  前154年,七国之乱。

  注释

  第一章
  
  1。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本章所引凡未注明者,均同此。
  2。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古人以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为南楚,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3。这三个王国分别是雍、塞、翟。
  4。见《资治通鉴·卷六》。
  5。见《史记·秦本纪》及注,下同。
  
  6。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一卷《祖先》。
  
  7。请参看《古文字诂林》第九册第747-749页。
  8。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及注,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9。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99页。
  10。《左传·定公四年》称,晋国始祖唐叔虞的政策是“疆以戎索”,也就是按照游牧路线规划道路,或者按照戎狄习俗分配牧地,而非按照周法分配耕地。
  11。见《史记·秦本纪》。
  
  12。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13。《史记·秦本纪》在叙述商鞅变法时称:“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14。请参看《史记·商君列传》、张荫麟《中国史纲》。
  15。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张荫麟《中国史纲》。
  
  16。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17。商鞅规定秦的爵位为二十级,其中最低的一到五级用于奖励士卒。所谓杀敌一人晋爵一级,应该在这五级之内,不可能杀二十人晋级到彻侯。
  
  18。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一卷《祖先》。
  
  19。请参看拙著《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20。《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说法是“秦初并天下”,《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说法是“秦兼天下”,出土文物“秦始皇铜方升铭文”的说法是“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邱隆、丘光明等《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
  21。许慎《说文解字》。
  22。请参看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
  
  第二章
  
  1。据《史记·秦始皇本纪》。
  2。请参看柳宗元《封建论》。
  3。贾谊《过秦论》。
  4。以上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参见《史记·李斯列传》。其中“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一句,《秦始皇本纪》作“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5。杜牧《阿房宫赋》。
  6。见《史记·项羽本纪》。
  7。关于陈胜事迹均见《史记·陈涉世家》。
  8。请参看傅乐成《中国通史》,台湾弘扬图书公司。
  9。贾谊《过秦论》。
  10。秦代是否有陈郡,学术界有争议。本书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11。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同时参考《陈涉世家》,下同。
  12。据《资治通鉴》卷七,大泽乡起义是在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的下属武臣自称赵王是在八月,故可推算。
  13。以上均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4。见《史记》之《陈涉世家》与《田儋列传》。
  15。以上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16。见《史记·陈涉世家》。
  17。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8。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19。见《汉书·刑法志》。
  20。见《史记·陈涉世家》。
  21。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22。见《史记·陈涉世家》。
  23。见《史记·项羽本纪》。
  
  24。请参看本中华史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
  
  25。请参看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第三章
  
  1。请参看《史记·项羽本纪》。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2。关于这段史实的记载,中华书局版《史记》和王伯祥先生《史记选》均断句标点为“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不妥。似应断句标点为“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3。英布加盟在前,刘邦在后,然后立楚怀王。
  4。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唐)司马贞索隐。
  5。古人的排行,曰伯仲叔季。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或老小。刘邦的长兄名伯,次兄名仲,并无三兄名叔,故刘季即刘小。也因此,古人避讳,易邦为国,但不避讳季。
  6。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下引凡同此者,不另注。
  7。请参看《史记·淮阴侯列传》。
  8。《史记·高祖本纪》(唐)张守节正义称:亭长的职责是“民有讼争,吏留平辨,得成其政”。
  9。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10。本节述李斯、胡亥、赵高事,请交互参看《史记》之《李斯列传》和《秦始皇本纪》,下引相同者不另注。
  11。见《史记》之《秦始皇本纪》、《魏豹彭越列传》。
  12。以下无注者,均请参看《史记·项羽本纪》。
  13。从这个月起,《史记》等书均改称“汉元年”。
  14。以下无注者,均请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
  15。此处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16。此处请参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7。本节史实请交互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郦滕灌列传》。
  18。此处《项羽本纪》和《留侯世家》的记载不同,取《留侯世家》。
  19。关于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我在《品人录》一书中另有心理分析,这些分析也成立,请参看。
  20。此处请参看《史记·留侯世家》。
  21。刘邦原本是打算跟项羽一决雌雄的,但被萧何、樊哙、灌婴、周勃等人劝阻,见《汉书·萧何传》。
  
  第四章
  
  1。见《史记·项羽本纪》。
  2。见《资治通鉴》卷九。
  3。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4。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人并据此编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
  5。本书所述韩信故事均据《史记·淮阴侯列传》。
  6。本段请参看《史记·高祖本纪》。
  7。见《史记·萧相国世家》。
  8。以上时间表请参看《资治通鉴》卷九。
  9。请参看《史记》之《项羽本纪》、《留侯世家》。
  10。以上见《史记》之《项羽本纪》和《高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