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军迅猛向西推进,大纵深突破,使德军统帅部惊恐不安,因为第三帝国本身已受到了威胁。
德军指挥部紧急调兵遣将,加强“中央”集团军群,并巩在反攻中,苏兵把一个躲在地洞中的小女孩拉了出来。
固它同“北方”集团军群的联系。
他们被迫向白俄罗斯调去46个师和4个旅。
这就削弱了苏德战场上其他地段德军的兵力。
同时,东线危急,西线美英军队也在法国大举进攻。
希特勒尝到了两线作战的苦果,顾此失彼,处境越来越困难了。
7月31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莫德尔元帅在命令中惊恐地写道,苏联军队已到了东普鲁士国境线,“后面已没有可退的地方”。
苏军越接近东普鲁士,德军的抵抗就越顽强,战斗日益激烈。
由于德军的疯狂反突击,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未能切断德“北方”集团军群同东普鲁士的交通线。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进展较为顺利。
8月17日,该方面军的一个营首先攻入东普鲁士。
营长古勃金大尉指挥有方,表现了大无畏的气概和勇敢精神,因而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德尔菲诺少校指挥的法国“诺曼底”歼击航空兵团也在这个重要方向上作战。
他们同苏联飞行员一起,痛击德国侵略军。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继续发展进攻,于9月份在奥斯特罗温卡方向上将敌人击退到那累夫河岸。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进抵华沙附近,遭到德军强大的反突击。
但经过激烈的战斗,苏军还是在维斯瓦河上占领了两个登陆场。
不过由于战线太长,弹药极端缺乏,部队十分疲劳,方面军暂时无法继续扩大战果。
1944年8月底,苏军先后到达波兰东部的耶尔瓦加、多贝莱、奥古斯托夫、那累夫河和维斯瓦河,白俄罗斯战役到此结束。
此一战役,苏军击溃敌“中央”集团军群,并使敌“北方”和“北乌克兰”两个集团军群遭到重创。
在此期间,苏军彻底歼灭德寇17个师和3个旅,并使另外50个师损失过半。
经过白俄罗斯战役,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立陶宛共和国以及拉脱维亚的一部分,解放了波兰东部地区。
这样便使盘踞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德“北方”集团军群陷于孤立,同时也解除了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承受的威胁。
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苏军在宽达1100多公里的正面上实施进攻,向西推进了550至600公里。
这就为利沃夫—散多梅希战役和东普鲁士战役以及尔后向华沙—柏林实施大规模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此时,在西线,美、英经过充分准备,已于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1942年8月,在法国迪耶普袭击战中,加、英联军激战9小时,4900名加军中有3363人死伤或失踪。
此战虽惨败但为之后的诺曼底登陆吸取了大量经验。
………………………………………
14。隐蔽之下的紧锣密鼓(1)
………………………………………
在意大利的盟军在血战中迎来生机盎然的1944年春天时,整个英国已变成大兵营,四处漾溢着希望和紧张。
上百万美国士兵源源不断登上这个岛国。
他们唱着怪里怪气的战歌,带来了新大陆的文化:可口可乐、驼骆牌香烟。
他们白天不见踪影,只有每天早晨才见着他们起飞去轰炸德国。
晚上,满街都是美国大兵。
英国人注意到,这些美国人走路时两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嚼着口香糖,见了上司不敬礼,个个富得出奇。
食堂里还供应冰淇淋,好像所有闲暇时间都在妓院门口同女人鬼混。
不久,牢骚就出来了:“这里的美国兵钱发得太多,饭太好,性生活太盛,可能就是不应该到这儿来。”
怪话归怪话,没有人怀疑美国人的目的。
美国人来此就是要同自己一起并肩踏平恶浪翻滚的英吉利海峡,重返欧洲大陆,打败不共戴天的敌人。
但知道盟军要在法国西北部科汤坦半岛诺曼底海滩登陆的人只有几个。
登陆代号是“霸王”。
英国人对诺曼底并不陌生。
900多年前,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曾从这里扬帆启航,率兵在英格兰南部登陆,在黑斯廷斯大败英军,打死英王哈罗德,征服了英伦。
如今,200万盟军欲沿着诺曼底公爵相反的道路渡过海峡,解放法国,去征服德国。
这不是件易事。
当年耀武扬威、横扫欧洲无敌手的德国军队,已今非昔比,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但谁都不敢低估德国军队和德国工业的实力。
德国虽不断遭到盟国空军的轰炸,原材料、劳动力短缺,但军火产量却直线上升。
1940年,德国生产了865万吨军火,1943年上升到225万吨;1940年德国生产了5500门大炮,1943年达27万门;1940年德国生产了1359辆坦克,1943年达11897辆;1940年德国飞机产量是8070架,1943年达22050架。
德国的地面武器质量胜于盟国;德国新型远程通气管潜艇正在生产;喷气式飞机也投入生产。
除此之外,德国还研制出V—1、V—2导弹,可以将英国南部港口夷为平地。
德国还有整个欧洲的工业、农业做后盾。
德国陆军则更不容轻视。
1944年1月,德国陆军有302个作战师,其中179个在苏联;26个在巴尔干,22个在意大利,16个在挪威和丹麦,59个在法国。
德国陆军的大脑——德国总参谋部是有史以来效率最高、最有经验的机构。
德国军人吃苦耐劳、斗志顽强、遵守纪律、身体强健,是欧洲最好的战士。
更令人生畏的是德国装甲部队。
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反应迅速,机动能力极强。
在法国,德国部署了7个装甲师,准备随时趁盟军立足未稳,就碾平登陆滩,把盟军赶下大海去。
盟军虽有强大的海空军,牢牢控制着海洋,对德国进行越来越猛的战略轰炸,但没有人敢肯定盟军能登陆成功,并横扫法国,直捣纳粹德国首都柏林。
加利波里、第厄普、西西里、萨勒诺血战的惨景历历在目,更不用说生死未卜的安齐奥之战了。
希特勒一直在苦心营建“大西洋壁垒”。
盟军会不会在这个“大西洋壁垒”上撞得头破血流,被凶猛的德国装甲部队赶下大海,重演1940年敦刻尔克那可怕的一幕?
若出现这种结果,其后果不堪设想。
同德国苦战已达5年之久的英国已是人穷财尽。
为了准备这个名为“霸王”的登陆作战行动,动用了全国的力量。
为了保密,英国政府把整个英格兰南部划为军事禁区,取消了所有非军事运输。
除此之外,英国政府还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取消外交特权,禁止外交人员和信使进出英国;逼使爱尔兰政府关闭德日驻爱尔兰的使馆,没收其无线电设备。
为了向英格兰调集物资和军队,英国政府进一步削减了居民的配给口粮和民用运输量。
英国人民没有抱怨,他们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默默忍受着一切痛苦和磨难,静静排队购买配给食品,等候削减到最低程度的公共汽车和火车,毫不犹豫地把儿子、丈夫送上前线。
没有人敢想像,如果“霸王”计划失败,英国公众能否再忍受战争的煎熬。
人们也不敢想像,失败会在美国公众中引起何种反响,会在苏联引起何种后果……
这些没有发生的情况正是希特勒所盼望的。
这位进行种族清洗,疯狂屠杀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的纳粹元凶,从心眼儿里没把美国当回事儿,认为美国人是群杂种,没有军事传统和经验。
德国战时经济部长斯佩尔供认:“希特勒总是说,美国人不能吃苦耐劳,不是欧洲人认为的那种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民族。
在战场上,他们肯定是些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可希特勒很敬重英国军人,非常尊重这个奇怪、坚韧的岛民。
他知道英国人决不会善罢甘休,肯定要在欧洲大陆大规模登陆。
毫无疑问,这将是决定性的一仗。
………………………………………
14。隐蔽之下的紧锣密鼓(2)
………………………………………
1944年3月20日,希特勒对西线德军将领发出动员令,说:“英美对西线的进攻即将到来……
敌人一旦被打败,就决不会企图再发动第二次进攻。
姑且不说他们遭受的重大损失,要组织另一次进攻起码也得几个月的时间。
进攻失败对英美部队的士气也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譬如,罗斯福将因进攻失败而不能蝉联美国下届总统。
要是运气好,他会死在某个地方的监狱里!从另一方面看,英国人很快就会产生厌战情绪。
而丘吉尔已是一个病魔缠身的老头儿,影响已江河日下,没有能力组织新的进攻了。”
希特勒接着又道:“我们目前在西线被拴住的59个师对东线是生死攸关的。
一旦我们在西线获胜,就能把这些部队抽调到东线,彻底改变那里的局势。
因此,这次战争的结果取决于西线每个人的战斗。
这里的战斗关系到第三帝国的命运!”希特勒想用挫败盟军登陆来扭转德军一年来的颓势,然后集中兵力打败苏联,取得战争胜利。
英美两国领导人和将领们知道,这将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决定性大战。
盟军为了迎接这次历史上空前复杂、空前宏大的两栖作战,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秘密成立了由英国陆军中将摩根领导的“欧洲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参谋部”(英文缩写译音为“考萨克”),负责拟定“霸王”作战计划。
“考萨克”认为,作战计划的首要任务是选定登陆地域,而这些地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在以英国为基地的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2航渡距离应尽量短;3附近有大港。
这样登陆地域缩小到从荷兰到法国瑟堡之间48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
经反复比较,选出两个地带:一是从法国敦刻尔克到索姆河之间的加来地区;二是奥恩河畔的卡昂到科汤坦半岛底部的诺曼底地区。
“考萨克”对加来和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分析比较。
发现加来地区最大的优点是距离英国近,最近的距离仅33公里,也是通往德国心脏的捷径。
其缺点是德军也知道加来的战略地位,有重兵把守,且附近无大港。
诺曼底距英国较远,也无大港,但离良港瑟堡很近,德军兵力也相对薄弱。
“考萨克”选择了后者。
但无论是在加来还是在诺曼底登陆,盟军都必须解决登陆作战上棘手的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港口问题。
根据1942年第厄普袭击战的经验,登陆部队无法夺占完整的港口。
而在海滩登陆,即使有登陆舰艇也无法解决对庞大军队的供应问题。
1942年,英女王维多利亚的曾外孙蒙巴顿海军上将就这个难题出了一个主意。
他说:“如果没有可用的港口,我们可以制造配件,再把它们拖去装配成港。”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闻者哄堂大笑,大加嘲讽。
但两年后,英国人真的造出了两个名为“桑树”的人造港。
人造港的主要部件是146个巨大的混凝土沉箱。
每个沉箱根据海水深度而大小不一,长度都是61米。
最小的排水量为1772吨,最大的为6044吨。
这些沉箱先在英国造成,之后用拖轮拖到诺曼底的指定地点,注水后沉入海底,构成长达9000米防波堤。
防波堤内有数个码头,可以卸下各种物资。
英国用了15万人、4个多月的时间建成了两个人造码头。
“考萨克”第二个难题,是如何防止在登陆初始就遭德国装甲师的全力反击而被赶下大海。
还要防止德军迅速调兵,驰援诺曼底,像铁桶一样把盟军封锁在狭窄的滩头阵地,出现加利波里式的僵局,造成整个战役失利,导致“霸王”计划破产。
这是比港口问题更困难、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英吉利海峡适于登陆的季节、潮汐、海滩只有那几个,德国人和英国人一样清楚。
美国军队在源源不断开入英国,屯兵数百万,港口挤满登陆舰艇,机场挤满飞机。
这些情况显然无法瞒过德国人。
德国驻法国、比利时、荷兰的59个师,就是专门针对盟军登陆的。
一旦需要,德国人还可以把在挪威、丹麦、巴尔干地区的军队调到法国封锁盟军登陆场。
如果德国人能及时而正确地判断出盟军的主攻方向并迅速调兵,第二个加利波里就不可避免了。
季节、潮汐、登陆地点似乎都在德国的意料之中,像一个死结,紧紧缠着盟军计划制定人员和“考萨克”。
为了解开这个结,英国人使出几百年修炼出的看家本领——欺骗。
负责欺骗的人有专门从事欺骗的机构——伦敦监督处(处长比万)、盟军最高司令部负责欺骗的“特殊手段委员会”(主任怀尔德上校)。
比万是欺骗计划的总设计师。
此次欺骗是战略欺骗,其范围之大、构思之巧妙和复杂、难度之高,令人咋舌,使在西西里的欺骗伎俩黯然失色。
比万的战略欺骗总计划的代号是“卫士”,其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通过多种计谋,继续诱使希特勒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