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斯福死啦!
星象图上早已载明四月下半月是我们决定性的时刻。
现在恰恰是4月13日零点。
命运已把您最大的敌人置于死地。
上帝并没有抛弃我们,他已两次把我们从野蛮的杀人犯中拯救出来。
1939年和1944年,您的敌人用来威胁您的死神已降在我们最危险的敌人头上。
这简直是奇迹!
”史书没有记载希特勒接到这个电话后的兴奋状。
施佩尔这天晚上在没有暖气的音乐厅里听音乐,第一曲就是《众神的末日》。
这是施佩尔亲自安排的。
回到办公室,施佩尔见到希特勒副官的留话条,让他立刻回电话。
“您到底上哪儿了?元首早就在等您了。”
一个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希特勒一见施佩尔,立刻以几个月来没有的活跃劲头迎上前,手里挥舞着一份剪报,说:“这儿,念吧!
这儿!
您是从来也不愿相信的。
就在这儿!
我一向预言的奇迹就在这儿!
是谁正确?战争没有输!
您念吧!
罗斯福死了!
”罗斯福总统虽去世,但盟军并未停止前进,仍旧像洪水般地向纳粹老巢冲去。
几天后,希特勒的地下室里就再也没人说奇迹了。
………………………………………
19。百万盟军:前进!(6)
………………………………………
这些纳粹元凶们不知道,英国、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确出现了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从未有过的磨擦。
虽远没有纳粹们想像的那么严重,但却给战后历史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磨擦的起因还是雅尔塔会议时最棘手的问题——波兰政府问题。
1945年2月8日,三巨头终于在波兰政府问题上达成妥协:英美两国不再坚持波兰流亡政府是波兰的惟一合法政府;苏联同意在卢布林政府的基础上吸收波兰流亡政府的成员。
三国外长达成了这样一个关于波兰政府问题的协议:红军全部解放了波兰,一种新的形势在波兰业已形成,必须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波兰临时政府。
不久前,即波兰西部获得解放之前,这样的政府是不可能建立的。
因此,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民主基础上改组,以把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包括进去……
莫洛托夫先生、哈里曼先生和克拉克·克尔爵士(英国驻苏大使)受命以一个委员会的资格,首先在莫斯科与现今临时政府的成员并与波兰国内外其他波兰民主领袖进行会谈,以便根据上述方针改组政府。
罗斯福总统的顾问、密友李海军上将读罢这个协议,皱起眉头,对总统说:“这个文件的弹性太大,俄国人能把它从雅尔塔扯到华盛顿;也不会扯断。”
苏联人果然在会议结束后不久,就发现英国人和美国人的疏漏,开始扯这根弹性大得惊人的橡皮筋。
英美的疏漏在“首先”一词。
根据雅尔塔协定英文本,整句条文应理解为:第一次会议应在莫斯科举行,参加者除英苏美三大国外还有波兰的两方。
但俄文本则可以理解和解释为:在莫斯科的谈判只应由卢布林政府参加。
雅尔塔会谈结束已经几个星期了,莫洛托夫根据自己对协议俄文本的解释,拒绝让英美二国提出的波兰人参加会议,拒绝英美两国派观察员到波兰监督普选。
在波兰的苏联人找到波兰国家军的领导人、波兰的右翼组织领导人共15人,把他们骗上一架飞机,然后绑架到莫斯科,关进监狱。
丘吉尔对苏联在波兰政府问题上采取的行动极为不安,联想到苏联在罗马尼亚的行动。
在雅尔塔会议结束后,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突然出现在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王宫,命令国王解散多党联合政府。
罗马尼亚国王在外交部长的支持下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第二天维辛斯基又来到王宫。
国王央求至少让他和各党领袖商量一下。
维辛斯基用拳头敲着桌子,咆哮着命令国王立刻答应,言罢就摔门而去。
这时,苏军坦克布满布加勒斯特的大街。
3月6日,一个由苏联指定的罗马尼亚政府成立了。
丘吉尔设法就罗马尼亚政府问题议论苏联的所做所为,斯大林完全是根据与自己取得的谅解行事。
去年10月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时,与斯大林达成著名的“百分比谅解”,即苏联在罗马尼亚有90%的发言权,英国在希腊有90%的发言权。
斯大林完全遵守了这个谅解,听任英国军队在希腊屠杀共产党游击队。
但波兰不是罗马尼亚。
为了让英国议员批准雅尔塔协定,丘吉尔在议会把苏联和斯大林着实赞美了一番:“我从克里米亚和其他一切接触中带回来的印象是,斯大林元帅和苏联领袖们愿意跟西方民主国家在光荣、友谊、平等的关系中共处。
我也觉得他们言而有信……
如果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发生可怕的分裂,人类的命运必然变得黯淡。”
英国议会在战时一般都支持丘吉尔,但这一次有人开始抨击。
议会虽最终以压倒多数批准通过了雅尔塔协定,但有25名议员投了反对票、11名政府阁员弃权、2名副部长辞职。
丘吉尔不能坐视斯大林在波兰为所欲为,就亲自出马同斯大林交涉,同时要求罗斯福干预。
但罗斯福此时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给丘吉尔回信都是别人起草的。
3月27日,丘吉尔连续向罗斯福发出长电,说明波兰局势的后果和盟国的对策。
他写道:“我们断不可以受人操纵,成为把俄国版的民主强加给波兰——还要强加给其他东欧国家的参与者……
如果(三国)在波兰问题上不一致……
我们可以问一下:新的世界组织的成功前景是什么呢?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显然将在沙滩上建立世界和平的大厦。”
英国首相的呼吁和波兰局势,终于在罗斯福垂危的躯体中引起震动。
3月29日,罗斯福向斯大林发出长电,指出:“……我们在雅尔塔所达成的协议中,最引人注目而最迫切的就是关于波兰的那部分……
我必须向您说清楚:任何解决办法,如其结果是华沙现政权在薄薄的伪装下的继续,是不能被接受的。
美国人民将认为这是雅尔塔协议的失败。
“……“我希望能够向你表明,这个波兰问题的公正而迅速的解决,对于我们国际协作计划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我们达成克里米亚协议之前,种种不利盟国团结的困难和危险,使我们忧心忡忡。
………………………………………
19。百万盟军:前进!(7)
………………………………………
如今,波兰问题若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些困难和危险必将尖锐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4月1日,丘吉尔也向斯大林直接发电:“……如果我们寻求波兰问题达成协议的努力注定归于失败,那么议会在复活节后复会时,我将不得不向议会承认这个事实。
没有人曾像我这样热心、有信心地为俄国的事业辩护过。
1941年6月22日,第一个大声疾呼的就是我。
一年多前,我向全世界宣布寇松线是公正的,举世皆惊。
英国议会和美国国会都接受了这条边界。
我作为俄国真诚的朋友,向您和您的同事们提出个人呼吁,要求你们就波兰问题跟西方民主国家达成良好的谅解,而不要打落我们为了指导世界未来而伸出的友谊之手。”
一星期后,斯大林给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回电。
斯大林把僵局的原因推到了英美驻莫斯科的大使身上。
说是两位大使把会谈引到了死胡同里,说他们违反了雅尔塔协定,不是要扩大卢布林政府的基础,而是取消卢布林政府,建立一个全新的新政府。
斯大林说:波兰政府的成员必须是真正希望同苏联保持友好关系的人,因为“苏联士兵为解放波兰而流了不少血,并且由于过去的三十年间,敌人曾两次利用波兰领土来侵犯俄国”。
斯大林接着提出打破僵局的办法:只邀请8个波兰人参加协商,其中5人来自卢布林政府,3人来自流亡政府。
斯大林同时还发给丘吉尔一封电报,说如果英美两国政府接受这个建议,他就可以向卢布林政府施加影响。
斯大林略做了一点让步,总算给打破僵局带来了希望。
但波兰政府问题已给英美与苏联的关系带来影响甚大的阴影。
丘吉尔这位谙熟欧洲历史的英国首相,看到了他最不愿看到的前景:一个军事上极其强大的苏联,控制了东欧和德国东部,会在战后利用一切机会向西推进。
更让丘吉尔不安的是罗斯福总统在雅尔塔做出的保证:美国军队将在2年内撤出欧洲。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丘吉尔知道,罗斯福总统是怎样带领这个远离欧洲的国家克服了孤立主义卷入欧洲事务的。
如果欧洲再次爆发战争,除了美国没有任何国家能遏制苏联。
可谁能保证美国人会重返欧洲?
把自己数百万优秀青年派到这个充满是非的旧大陆?
丘吉尔希望盟军趁现在德国西大门洞开时尽量向东推进,占领柏林,以加强西方战后同苏联打交道时的地位。
然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却于3月28日在兰斯做出了一个在当时和现在一直为人们所争议的决定:蒙哥马利将率第21集团军群向吕贝克推进,切断德国与丹麦的联系;布莱德雷则指挥第12集团军群的第9、第1集团军沿卡塞尔—莱比锡—德累斯顿轴线推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把攻克柏林的任务让给苏军;巴顿的第3集团军将突入捷克西部和奥地利西部。
为了能与苏军顺利会师,艾森豪威尔把总计划直接送给斯大林。
艾森豪威尔的决定,与“霸王”计划把柏林作为总目标的原则是不一致的,也违背了丘吉尔的意愿,在盟国最高领导层引起轩然大波。
英军将领怒言四起。
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说艾森豪威尔根本无权直接同斯大林联系,纯属信口开河,违背了“霸王”计划的总目标。
英国的参谋长们在布鲁克的支持下,联名向美国陆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将军致电,先批评艾森豪威尔越权,然后攻击他的战略。
艾森豪威尔为何做出这一决定呢?
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远征欧陆》中这样解释这一决定的原因:“当3月最后一个星期我们占据莱茵河时,我们距离柏林300英里,中间还有距我们200英里的易北河。
“俄军在距柏林只有30英里的奥得河西岸建立了坚固的桥头堡。
我军的后勤部队可每日空运2000吨物资到前线,保证我军先锋冲进德国。
但如果仅仅为了试图包围柏林而强渡易北河,就会发生两种情况:首先,俄军可能在我军抵达柏林之前就包围了这个城市;其次,在离莱茵河我军主要基地如此遥远的地区保持一支强大的部队,将意味着我军其他部队将失去机动能力。
我认为……
这简直是愚蠢的。
“我希望先头部队迅速冲过德国与红军会合……
尽快攻克在北面的吕贝克……
再次缩短我们的交通线。
“……突入和摧毁所谓的‘民族堡垒’。
很多星期来,我们已得到报告说,纳粹在走投无路时打算把党卫军、盖世太保和狂热忠于希特勒的组织撤至巴伐利亚南部、奥地利西部和意大利北部山区,依托天险,与盟军顽抗到底……
如果德国建立起‘民族堡垒’,我们可能陷入旷日持久的游击战,或代价极高的围攻战。
“……“制止这个阴谋的办法,是在这个组织建立起来前就占领德国整个领土。”
丘吉尔得知艾森豪威尔的决定后,犹如挨了一闷棍,一方面向艾森豪威尔阐明攻克柏林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直接找罗斯福总统,反复重申自己的主张:”……我认为从政治立场出发,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向东推进,如果能拿下柏林的话,我们就应当占领柏林。”
………………………………………
19。百万盟军:前进!(8)
………………………………………
此时罗斯福总统距辞世只有12天,一切大权掌握在马歇尔手中。
艾森豪威尔是马歇尔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
面对英军将军们和英国首相的抱怨,马歇尔给艾森豪威尔发出一份私人电报,要求他解释英国人难民们通过易北河上一座被德军撤退时炸坏的铁路桥逃往俄国。
开列的一串指责。
艾森豪威尔给上司发出一份份电报,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但是他没有提他和英国人都心照不宣的原因:荣誉。
显然,如果集中兵力包围并攻克柏林,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势必要重归蒙哥马利指挥。
其结果则肯定是英国人出主意,美国人出力气,荣誉还是蒙哥马利的。
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理由充分、合理,得到马歇尔的肯定。
关于是否打柏林的争论持续了一星期。
4月5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说:“我跟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个人关系是再好不过的。
我把这件事情结束了。
为了证明我的诚意,引用我学过的拉丁成语:情人的争吵,恰是爱情的重生。”
丘吉尔不无遗憾地让步了。
他在回忆录中感慨地写道:“现在我们能够看到,在罗斯福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