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战全景纪实-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1902年生于河南固始县。
早在1924年他就跟随了冯玉祥,后编入第29军。
他参加过喜峰口战役,因作战勇敢,受到师部嘉奖。
1936年任营长,奉命防守卢沟桥及宛平城。
为保卫卢沟桥,他提出“宁为战时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
1937年7月7日夜11时许,宛平城东门外传来数响枪声。
此时,驻丰台日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正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在卢沟桥以北地区进行军事演习。
他以城中枪响,引起演习部队混乱,造成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并由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郎向冀察政委会外交委员会提出交涉。
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当即请示了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
秦下令宛平驻军代为搜寻,但拒绝日军入城。
宛平驻军经过查寻,由第219团吉星文团长正式回答日军:“时值深夜,日军入城足以引起地方不安与误会,且我军官兵正在睡觉。
经查,城内并无日军失踪人员。

………………………………………
16。卢沟夜月月色昏(3)
………………………………………

关于开枪之事,枪声是从城外传来,我军每人所带子弹一枚不少。”
日军对此回答十分不满。
秦德纯便派宛平县长王冷斋同外交委员会主席魏宗翰等前往日本特务机关部与松井交涉。
此时,所谓失踪之日军士兵业已归队,日军已无理由进城搜寻。
松井却说:“必须查明如何失踪,以便谈判。”
要求双方派员进城调查。
王冷斋同意调查。
遂由王冷斋、林耕宇、冀察绥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承业与日军代表寺平、樱井和通译斋藤茂六人前往宛平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组刚刚组成,驻丰台日军一大队约500余人携带大炮6门,由大队长一木清直率领向卢沟桥进发,事态十分严重。
日军联队长牟田口找到宛平县县长、调查组成员王冷斋说:“现在事态紧迫,应即迅速处理。
阁下身为地方行政长官,应负当地处理的全责,以免延误扩大。”
王冷斋当即回答说:“刚才在你们特务机关部商定,先调查后处理,现在我所负的只是调查的使命,还谈不到处理。”
牟田口再三要求,王冷斋坚决予以拒绝。
于是中日双方调查团分乘两辆车前往宛平城。
我方外交专员林耕宇、县长王冷斋和日辅佐官寺平乘一辆车;日方樱井顾问、斋藤秘书和我方周永业交通处长乘坐另一辆车。
当车行至离宛平县城约两里的地方,已见公路右侧及铁路涵洞一带都被日军占据,枪炮已摆列好了,正准备战斗。
日本辅佐官寺平让车停好后,请王冷斋下车,并拿出一张地图说:“事态已十分严重,现已等不及调查谈判了。
只有请你速令城内驻军向西门撤出,让日军进入东门城内数十米地带再商量解决办法,以免冲突。”
王冷斋一听日军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就气不打一处来,他严肃地说:“此来只负责调查。
适才牟田口要求我负责处理,我已回拒。
你所提我军撤出,你军进城的要求太无理,离题太远,更谈不到。”
寺平带着欺骗和威胁的口气说:“平日日军演习都可以穿城而过,为何今日不能进城?”王冷斋驳斥说:“你接事不久,不了解情况,我在这里从未允许你们的部队穿城而过。
你说的情况发生在何年何月?有何证明?”寺平原以为这位县长也是一个官僚,不了解情况,便拿大话吓他,不知他对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一时被问得张口结舌。
这时,当地日军指挥官森田联队副上前为寺平解围,并胁迫王冷斋和同车的林耕宇行至战线,以武力进行恐吓,并做出绑架的姿态。
王冷斋仍坚持调查原议,斥责他们做法前后矛盾不一,万一事态扩大,他们二人当负全责。
双方相持十多分钟,森田见威胁不成,便示意寺平进城“调查”。
双方代表进城不到5分钟,日军即以枪炮猛烈攻击宛平城,攻占了宛平城东北方的沙岗。
我驻军吉星文团长忍无可忍,下令还击。
举世震惊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7日夜间,日军继续开枪开炮射击,双方展开激战。
而樱井则说开枪或出误会,一边要求会谈,一边加紧调兵。
8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向宛平城发动大举进攻,连续进攻3次,均被我守军打退。
何基沣旅长激励战士说:“弟兄们,国家多难,民族多难,我们是受人民养育的军人,在关键时刻,当以死报国,笑卧沙场,何惧马革裹尸?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战斗开始不久,由于日军已做了充分准备,我平汉线铁路桥及龙王庙等处,很快被日军攻占。
为夺回这些重要据点,7月8日下午,29军从长辛店以北至八宝山以南,一齐向敌开战,并与敌展开了白刃战。
我220团团长谢世全大刀一挥,率团猛冲。
这个团每人只带三大件:大刀、枪和手榴弹,他们喊声震天,冲入敌阵。
孙连长最先冲上去,一口气砍死6个鬼子,自己身上7处负伤。
谢世全团在观音庙歼敌近一个连,并在铁路桥与卢沟桥地区反复拼杀,击毙日军指挥官松游。
铁路桥与龙王庙被我夺回。
29军在卢沟桥的抗日行动立即得到全国人民的颂赞和支持。
战争的第二天,北平中共地下组织即组织北平各界抗日后援会援助29军。
人民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参加救护,送水送饭,搬运弹药。
长辛店的铁路工人为了我军固守宛平城,很快在城墙上做好了枪眼和防空洞。
北平城内大街小巷到处有宣传队、劳军队、募捐队在活动。
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杀敌勇气。
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立即向全国发表了号召抗战的宣言。
宣言说:“全国同胞们!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抵抗,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
全国上下应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打算……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

………………………………………
16。卢沟夜月月色昏(4)
………………………………………

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
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共中央的号召极大地激励了全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一个新的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在全国展开。
面对这一形势,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于7月11日召开了紧急内阁全议。
一方面责成在华日军通过谈判夺取平津和整个华北,一方面调动10万陆军来华。
17日,东京“五相会议”又决定实行战时动员,要求40万在华日军倾巢出动,扩大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爆发的当天晚上,庐山大礼堂蒋介石大宴各国使节。
宴会刚刚结束,豪华的舞会宣告开场,宋美龄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挽着高鼻子洋人翩翩起舞。
几乎就在乐队的铜鼓声敲起的同时,卢沟桥的枪炮声也响了起来。
舞会结束后,天已很晚。
已感疲劳的宋美龄与蒋介石刚刚休息,侍从室电台收到南京急报,说卢沟桥出了岔子,29军同日军发生冲突,情况不明。
侍从室主任陈布雷刚刚睡着,就被侍从叫醒。
他揉了揉充血的眼睛,对着那电文发呆。
他太太关心地说:“睡吧,反正是冲突,明天再说,深更半夜,你把委员长叫醒也办不了什么事。”
陈布雷叹了一口气说:“好吧,睡吧!
这大概又是日军惹事生非。
在委员长眼里,延安的一举一动,要比日军的挑衅重要得多。”
7月8日早晨,蒋介石在办公桌上看到有关卢沟桥事变的报告后,大为震惊。
“西安事变”后,他就中国形势的发展问题征求过周恩来的意见。
周恩来警告说:“战争迫在眉睫。”
他虽然不太相信,但他很佩服周恩来的见识,所以把汪精卫、张群、孔祥熙请上庐山商讨国策。
在第一次商讨会上,汪精卫认为:“现在连英美各国都对日本惧怕三分。
我们冒险用兵则孤立无援,眼巴巴地打死仗。
以兄弟之见,在当前形势下,力主镇静,警告国人,不可逞一时意气,置国家于万劫不复之地!

张群认为:“今天国策的基本精神,在于消弭战祸。
日本如果进攻,中国必败。
因此,仗是万万打不得的。
我以为今天的问题不在日本,而在延安。
但根据目前人心向背,举国一致要求抗日的民气来说,要避免战争是困难的。
既然延安方面胆大妄为,日本的军事行动也势在必行,那么就让日本同延安打吧。
无论谁打败,对我们毫无损伤,这是上上之策。”
孔祥熙不同意张群关于美国惧怕日本的意见,拿出一大堆文件说明美国之强大和对中国的援助。
为此与张群发生了争执。
蒋介石以大局为重,提议下次再议。
第二次商讨会上,孔祥熙发表了“抗战不如参战,参战不如观战”的谬论。
意思是:“引诱日本与苏联和美国打,中国袖手旁观,了不起是参加战争。”
张群则提出了“和必乱,战必败,败而言和,和而后安”的十四字方针。
蒋介石并不太懂,便说:“岳军你说的好像和尚庙里求签,请讲详细些。”
张群便做了解释,他说:“我讲的第一句‘和必乱’,就是说,如果我们反对延安抗战,不准老百姓吵着收复失地,那我们的处境非常不利。
即使东京不再大举进攻,而我们内部也必发生哗变。
而这个变化,对我们无论如何是不利的。
大家想想:万一局势胶着,中日之间没有战争,但延安方面必定扬言抗战,到那时候老百姓当然拥护延安,中国不是大乱么?对蒋先生和我们的处境不是非常不利吗?”接着张群伸出第二个指头:“我讲的第二句是‘战必败’。
就是说万一同日本开战,我们必败无疑。
这不是兄弟的意思,是委员长的高瞻远瞩,同时也是军政部长何应钦的知己知彼之论。
如果我们同日本打仗,我们输定了。
三日亡国论,七日亡国论,这是不容置辩的名言!”“第三句叫‘败而言和’。
兄弟的意思是说,在目前同日本和谈,不但引起国际间的诧异,而且延安方面以及全国民众也不会答应。
延安可以向全国民众叫道:你们瞧啊,蒋委员长还没打,就吓得同敌人讲和了!
可是同日本打过一两仗之后,吃了亏,遭到惨败,那就没话说了,大家认输了,认错了。
全中国民众到那时候才明白过来,他们觉悟到幸而委员长不做抗战准备,幸而委员长不决心同日本打,否则亡国灭种不堪设想!”张群侃侃而说,眉飞色舞,汪精卫火上加油插话说:“日本是拥有强大陆海空三军的国家,我们算什么?我们什么准备都没有,凭什么打?”张群继续说;“所以,败而言和,没有人敢讲一句反对的话。
如果共产党反对,他们再主张抗战,那就让日本收拾他们好了!

………………………………………
16。卢沟夜月月色昏(5)
………………………………………


“我的最后一句叫做‘和而后安’。
这是最重要的一句。”
张群透过玻璃窗望了望烟雨中苍茫的庐山峰峦,进一步演义起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同日本打过几仗了,我们败了,我们和谈成功了,到那时,我们同日本不再是敌人,而是朋友。
好!
主张收复失地、全面抗战的是共产党,那我们就可以收拾这个冤家对头了。
共产党一解决,国家不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吗?”“妙哉!
妙哉!

汪精卫拍手喝彩,孔祥熙则似听新版的《天方夜谭》,挺着个大肚子,只顾吸烟,一言不发。
蒋介石一边听张群发表宏论,一边闭目思索。
待张群讲完,他大叫道:“好!
好!
好!
‘和必乱,战必败,败而言和,和而后安’。
好好好,这简直是十四字真言!

这两次讨论后,蒋介石得了“十四字真言”,好像吃了灵丹妙药,精神大振,便在得意之余,大宴宾客。
谁知宾客未走,卢沟桥事变就发生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被周恩来言中了,来得这么快。
不过,他还希望这不过是个冲突。
于是急忙叫陈布雷拟个电稿,要前方把情况详细呈报上来。
同时大声说:“我命令,29军除非奉命,不得还击。
你赶快把这个命令发出去,迟了或许有变。”
29军代军长、北平市市长秦德纯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经多方活动,于7月9日清晨与日方订了三条妥协办法,然后用电话通知了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和第29军第110旅旅长何基沣。
他说:“日松井队长来称,失踪日兵业已找到,现在可以和平解决。
双方已经商定三项停战办法:一是双方立即停止射击;二是日军撤退至丰台,我军撤向卢沟桥以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