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古帝国史-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始的突厥人民族。第六至第八世纪的“突厥” 帝国,以及第八至第九世纪的回纥帝国,显然是突厥人的统治而对于原始蒙古人的各部落发号施令。成吉思汗的帝国起而代之——我们相信已曾说明— —是一个高悬蒙古旗帜的帝国,而聚集了四分之三的突厥、突厥蛮和通古斯民族。
  总之,上述各种情形都是关于政权的彼此更迭,关于某一个统治部落的轮流出现,有时是突厥种,有时是蒙古种,并不能因此说有大群人口的移动。大多数场合,领土上的变迁似乎只限于上鄂尔浑地区是由哪个统治人民来占领,这是在哈剌…八剌哈孙和哈剌和林的周围,建立帝国的佳地,匈奴的单于们大多在这里驻扎,而突厥的、回纥的和成吉思汗系的合罕们也驻扎于此地。为了结束这里所说诸端,我们可以举一个突出的虚假“迁移”例子,这就是当公元1120 年之际从北京到达突厥斯坦的哈剌契丹人。这里所谓一部分人民的迁移,其实不过是耶律大石带着一百人左右的轻率举动。丝毫没有人民的波动。这只是个人的业绩卓著的冒险行动。
  
第五章 对蒙古征服的总结

  第十节 残破地方的再繁殖
  这是不是说上亚细亚的政治波澜一点都不变更中国北方、突厥斯坦和西亚细亚的人口分布呢?这样认为是不符合事实的。德库朗热虽然主张日耳曼人的大举入侵并没有怎样更改高卢…罗马的演变途程,但是他从来不否认五世纪时候高卢的东北方有日耳曼人渗入。同样可以确定,中国的皇帝们当势力达到高峰时期和在内战时期,好几次在北方诸省,诸如陕西、河北等地,建置许多突厥…蒙古人的垦田,为的是补满由内战或由外族侵掠而挖成的一些空隙,这种事实在公元五世纪至六世纪时候特别明显,当无疑属于突厥种的塔拔哈失人或拓跋人统治这个整个地方,最初是直达黄河,嗣后是直达扬子江流域的时候,他们在这里置身是这样的持久,和成吉思汗系人以及满洲人不同,他们从来没有被驱逐出去,他们结果是完全中国化并混融在中国群众里面。他们被别称为远东的法兰克人,因为他们的榜样使人联想到我们在高卢的法兰克祖先。从查理曼大帝的时候起,在纽斯特里亚无疑是再也分别不出一个高卢…罗马人和一个法兰克人。同样情形,在唐朝的中国,只有当我们看到一个军官的名字例如冠以慕容的族姓时候,这是从前原始蒙古氏族鲜卑人氏族的特征,才能据此料想这个中国贵人是鞑靼人的后裔。
  当四世纪时候,西方的各个大规模入侵,至少是由佛兰芒人开端,曾鲜明地变更了语言的分界线。而在中国,人们似乎完全不能看出这种情形,说中国话的地方和说阿尔泰系语言的地方沿着长城分界无疑和汉代曾经存在的情形并无二致。但是这并不阻碍中国的北方人在形体上因为不断吸收突厥… 蒙古以及通古斯的成份而多少有所改变。就象纽斯特里亚人在形体上曾经因为北方的移民而改变,在今天,讲法语的人民中还普遍存在这种情形。
  突厥…蒙古的侵入者在中国终于同化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定居者。游牧人变成了定居者之后就不会再回到游牧的生涯。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突厥…畏吾儿人。从八世纪中叶迄于九世纪中叶,这个民族曾占有草原帝国,以鄂尔浑河上游的哈剌八剌哈孙地区为其中心。在九世纪中叶,他们被乞儿吉思人从这里驱逐出去后,移居中国的甘肃,后来又移至中戈壁的绿洲别失八里(济木萨)、哈喇沙尔和库车,在这些地方,他们采取了定居生活。
  当十世纪时候,契丹人于把乞儿吉思人从鄂尔浑驱逐出去之后,向畏吾儿人建议再回返蒙古高原,但是畏吾儿人辞不接受这个礼物。已变成为定居者, 生活于丝绸商队经过的绿洲,他们不想再去大北方重过草原的冒险生涯。同样的理由,忽必烈的子孙子十四世纪末被明朝人从中国驱逐出去之后,重操荒疏已久的旧业时是如此拙劣,如此不知所措。他们对游牧生活方式已经不复了解了。不能再适应于祖先的草原,他们只是于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初, 在达延汗和阿勒坛汗时候,才在鄂尔多斯和在察哈尔地区恢复了一点这样的生活,这是在中国的边沿和邻境,他们对于中国常常怀抱乡土之思。
  草原可能通过移垦者的入侵而造成定居的农耕人,但是定居国家的人民从来不会变为游牧者。这种转变的方向是单方面的,从来没有变化的可逆性。
  
第五章 对蒙古征服的总结

  第十一节 中国农人的侵入草莽之原
  到目前为止,我所说的不过都是草原人侵入务农国家,随着他们的行动, 农田变为草原。相反的移动同样存在,这就是中国人对草莽之原的拓垦,随之而发生的是垦田的伸延和草地的后缩。从汉代起,在公元元年前后,中国政府刻意在长城之北的阿拉善、鄂尔多斯、绥远和察哈尔等地成立了若干军事殖民地,即屯田军士的中心,因此横贯无边无际的草原之海造成若干垦荒的小岛。这一种业绩,和罗马人从莱因河至阿特拉斯所成立的军事殖民地相似,但是它的继续为时远为长久,因为它至今还在那里进行。
  清帝国最后征服了蒙古人,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农民既全面又点滴地推进,这许多农民不断地使蒙古草原后退,就象他们使满洲的森林后退一样, 在这里铲去森林,在那里开拓荒地,在这样造成的农垦小岛里面,到处建立起来中国式的小型农场。这是和平的和无名的侵入,在这种侵入的面前,蒙古的牧人或通古斯的林居者一直向北愈退愈远,正如美洲的红种人在美国农民的面前一直向西愈退愈远一样。
  
第五章 对蒙古征服的总结

  第十二节 草原文化的历史边界
  我在它处曾说到草原特殊形式的兽形艺术,这是这一地区一切游牧人民的特点,在欧洲的西徐亚人和萨尔马希安人如同在亚洲的匈奴人、原始突厥人和原始蒙古人一样;在北方的伊兰游牧人如同阿尔泰系人一样。我并不想在这里再做这个研究。我只是想提出问题中一个最奇特的方面,我很奇怪从没有人对这个问题注意过,虽然它足供文化史以有益的启发。
  事实是这样的:我们刚刚说过,草原的兽形艺术是游牧人的艺术,他们带着它一起转移,自克里米亚至中国的长城,自鄂尔多斯至匈牙利。然而住在东伊兰和印度西北的游牧人向来没有介绍过这种艺术,那末,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公元前二世纪,月氏人从鄂尔多斯和甘肃的边境迁徒至于河中, 再从那里推进至于大夏,到了公元元年左右,占据了高附和旁遮普。他们的后裔,就是贵霜王朝的“印度…西徐亚”诸王,他们当公元第一世纪和第二世纪的时候,君临这整个地区。我们关于他们的艺术掌握有很多材料。它一部分是希腊一佛教派的艺术,一部分是马图拉的印度艺术。在这两派艺术之中, 我们找不出草原艺术的踪影,而人们期待印度一西徐亚人会带着这种艺术从甘肃到印度伊兰的边界。
  和人们所期待的相反,这里只有希腊的、印度的和伊兰的艺术。同样的情形,见于……哒的匈人。这一种原始蒙古人,蠕蠕人的兄弟,大约是和蠕蠕人一样来自蒙古利亚,先后占据河中、阿富汗以及旁遮普,当五世纪和六世纪的上半叶,他们是这些地方的霸主。人们期待跟随着他们的行踪在他们停留过的地区能找到一种艺术,这种艺术与明努辛斯克艺术的最终形式以及与匈牙利的阿瓦尔艺术相类似。然而从他们所得到的一切,包括钱币在内,完全是受印度影响的,尤其是受伊兰人的影响的。
  对于这种颇不调和的证据,应该如何下结论呢?北方草原的特殊形式艺术无疑只能在北方草原有它的成就,也可以在凯尔特…日耳曼人的地方取得成功,因为在这个地方,从哈尔希塔特和特埃纳时期以来,在形式化方面和在几何学方面,已经存在一种建立起来的与之相适应的情况,一种准备好了的条件。至于在某些地方则相反,草原艺术的天然传播者所遇到的是已经建立起来的,主要是印度…伊兰的塑像和人形的艺术,草原的形式不能夺取,它只在地理观点上征服了这个地方。
  相反地,在这些地方它的统治是继续的。如果要究问草原艺术在这些地方是从西到东或是从相反方向传播,那是属于徒然。自从安阳的“象形坟墓” 发现,使我们看到草原的影响及于大约公无前十四世纪的商朝艺术,它在远东的家乡似乎和它在高加索的家乡一样悠久。我们现在暂不推论,在不久就要出版的一部书里面,我们再来指出相继相承的各种中国形式,从悠久的时期开始,就和相继相承的草原艺术形式不断地彼此具有共同之点:中国在“战国”时代的形式,一方面相同于最初发现的鄂尔多斯的艺术,另一方面又相同于西徐亚的艺术;中国汉代的形式相同于诺音乌拉的匈奴人的艺术、巴西里克的阿尔泰系的艺术和萨尔马特的艺术;中国六朝的艺术相同于我们的蛮族大举入侵时期的艺术;最后,唐朝的艺术相同于明努辛斯基的后期铜器和匈牙利的阿瓦尔艺术。
  我在这里仅仅想和读者预约,我的合作者和我本人已经在塞尼希博物馆鸠集材料,准备发表有关这些形式上相互关系的论著。
  
附录 成吉思汗系诸汗国

  '这一篇文字的作者是E。卡韦涅,他是这部《世界史》的主编。格鲁塞的《蒙古帝国史》是这部世界史的一种。卡韦涅在本书之末增加这篇文字以说明成吉思汗系诸汗国和世界史的关系。原来的标题,仅曰《附篇》,兹就内容,题为《成吉思汗系诸汗国》。卡韦涅这里所说的很概括,他的立场和观点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这篇文字有若干地名和人名,因为对音问题,没有将他译为中文,即照原文写入,希望读者原谅。——译者)
  本书的目的在于说明这个短期的“蒙古统一”如何产生,它是以什么方法达到,有哪些好的和坏的后果。其后果之中最有持久性的,已经在“伟大的发明”的标题之下载入西方的一切历史教科书之内。上面提到,这是一个重要途径(本书第278 页),确实曾传递了不止一端的技术进步。欧洲在中世纪的末期,在蒙古人侵入之后,约从1300 年开始所发生的技术突进,并不是偶然的:指南针、火药和破布制的纸以及由此而发明的印刷术。当这个时期,在技术的观点上,中国是无可否认地属于先进——在这种先进后面,说实话,并没有任何真正的科学精神。中世纪的欧洲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这时候没有条件来真正体会远东的哲学和艺术:但是技术,从它的本质说,是可以立即仿效和流传的。至于输入途径的详情,还有欠明瞭。人们注意到伊本·白图泰(阿剌伯人,旅行家,1304—1378),于十四世纪的上半叶,航行印度洋多次而丝毫没有提到指南针,然而在他沿海航行以前,指南针肯定是已经在这一带被知道许久了。当在中国的蒙古人和日本作战的时候,真正的火药武器曾否被使用?还是疑问。关于纸,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据我知道,这从来没有疑问。
  总之,这些事实是不容否认的,就象西方所惯常认为的“阿剌伯数字” 其实是源自印度一样。同样,西方对这些经由伊斯兰教世界的媒介自远方传来的技术进步,一般也不清楚其真正的来源。
  现在我们要说几句关于蒙古统一解体之后由此分出来的几个国家,但首先要提四个主要事实,这些事实创造了这些国家:
  (1)者别和速不台1219 年至1222 年的长途进兵。这时候西方人正忙于第五次的十字军在埃及的远征,这个进兵使西方人首次在耳朵里留有“鞑靼人”这个名字。将花剌子模沙的军队根本铲除并将他们抛到幼发拉底何方面,间接激起了埃及算端玛勒克凯末尔和弗里德里希二世结成了有名的联盟(1228—1229)。之后,这个军队导致了基督教徒终于丧失了耶路撒冷(1244 年),以及圣路易的首次十字军远征:儒安维尔的散文叙事,在西方文学里面取得了市民权。这个进兵的积极结果是蒙古人在里海沿岸和南高加索成立了稳固的据点:这样就为罗斯汗国和波斯汗国的建立做了准备。
  (2)拔都和速不台统率蒙古军直达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大举进兵(1237 年至1241 年)。此后蒙古军没有再到这样远。抵抗的力量虽然被击破,但曾经是顽强猛烈的。可注意的是,在利格尼茨的战役中,由于西里西亚大公亨利英勇地作战而牺牲了。就这个战役的本身来说,是惨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