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音这次回府,就是密报王凤:京兆尹王章以王凤专权跋扈、凌驾朝廷为由,已经向皇帝递上弹劾王凤的奏章。王凤平时得罪人不少,跳出一两个王章,还不能动摇王凤的地位。这次最要命的是,皇帝刘骜居然同意了王章的弹劾,准备对大娘舅下手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尘封旧事(16)
王凤对他的苦主王章并不陌生,和前任京兆尹王尊一样,这京师官场有名的“二王”,实际上都是王凤一手提拔起来的。但二王却从来不领王凤的人情,他们坚持认为自己的职务是朝廷任命的,和王凤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们上台后,就没少给王凤绊马腿,历来与王大将军过不去。
王凤当初用王尊,本来是想给王氏家族的政治安全保驾护航的,没想到王尊半点面子不给,王凤恼羞成怒,很快就把王尊拿掉了,换上了他自认为可靠的王章。谁料王章比王尊还不靠谱,王大人可没少在公开场合抨击王凤专权误国,甚至公开斥骂王凤兄弟为国之大蠹!
连续提拔了两个人都是如此,王凤心中除了懊悔之外,更多的是愤怒:“好一个王章,你娃有种!”可气愤归气愤,虽说王凤现在再拿掉王章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刚刚举荐了王章,却又要赶走他,道理上如何说得过去?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王大将军的威信何存?无奈之下,王凤只好忍气吞声,把这口恶气硬生生咽进了肚子里。
王凤虽然暂时没敢动王章,可他没料到对方竟然把矛头再度指向了他!王章为人一向正直不阿,他最不看惯王凤的“二皇帝”做派,须知天下姓刘不姓王!王章不甘心大汉帝国二百年天下就这样毁在王氏外戚的手上,心情悲愤的他决定向王凤宣战。
阳朔元年(公元前26年)冬天,王章亲手拉响了攻击王凤的导火索。当时,定陶王刘康在王凤的威逼利诱下,强行被遣送归国。王章觉得王凤的手越伸越长,再不拿掉他的话,大汉帝国可能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王家的私物!
王章攻击王凤的罪状主要有三条:一、王凤擅权乱政才是导致阴阳失谐、日食出现的主要原因。王凤却将此归咎于定陶王刘康,显然是离间皇家骨肉,绝非国家忠臣;二、王凤以诡计诬陷害死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朝野内外民愤极大;三、王凤的小姨子张氏已经嫁过人了,却被王凤以“宜生男孩”之名强行送入宫中,秽乱宫闱,有辱皇家体面。最后王章请求皇帝罢黜王凤,将王凤赶出朝廷,归家养老!
当刘骜看完王章的奏本后,长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有人跳出来要弹劾大娘舅了。这些年来王凤从来没有尊重过刘骜,让这位外甥皇帝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但满朝公卿都投到了王凤的门下,没有人会傻到骑在虎头上拔毛,刘骜也一直没有机会向王凤发难。
现在王章的适时出现,让刘骜大为振奋,也许王章就是上天赐给他夺回最高权力的最佳武器。搞不掉王凤,他永远是个高级囚徒。对权力的渴望,让刘骜决定对大娘舅动真格的,自己已经成年,也该到了主政天下的时候了。
王章对王凤的指责,刘骜完全认同,他早就受不了这个飞扬跋扈的舅舅了。只是有一个问题刘骜必须要趁早解决:拿掉王凤后,由谁来接班?这个人选必须政治可靠、能力出众,现在还很难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刘骜决定先缓一下,等找到合适人选后,立刻开掉王凤。
刘骜做事不可谓不周密,可百密之下,终有一疏。刘骜忘了他身边早就被王凤安插了一个耳目,这就是侍中王音。王音也是在偶然中偷听到了刘骜和王章的谈话,吓得差点瘫倒在地。
王音在官场上也算是老人了,他深知树倒猢狲散的道理。王凤要是倒了台,他们这帮狗腿子都不会有好饼吃的。王音连夜窜至大将军府,将他偷听到的内容一字不漏地都告诉了王凤。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尘封旧事(17)
王凤万没想到表面上呆头呆脑的外甥,居然真的敢在自己头上开刀。虽然王凤很自信,但毕竟这是掉脑袋的大事,他心慌意乱,顿时有些乱了方寸。怎么办?一招不慎的话,也许当年霍家的下场就是他王家的榜样!
刘骜要对付大娘舅的事情,让王凤急火攻心,顿时旧病复发,倒在榻上起不来了。要说他这几年为了王氏家族的兴旺,也挺不容易的,可他那几个不成器的弟弟侄子们没一个让王凤省心的,他在病榻上越想越伤心。
好在王凤身边还有个孝顺可人的侄子王莽,每日里衣不解带地在榻前伺候大伯父,让王凤很是感动。平时自己对这个侄子向来不在意,没想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对他这么好,心里感到很欣慰:“还是巨君贴心,比那几个畜生儿子强多了!”
有了王莽的贴身侍候,王凤的身体日渐好转,几日后就可下床走动了。身体虽然好了些,可他一点也不开心。他还必须面对眼前棘手的局面:如何对付刘骜和王章的联手攻击?
本来王凤是有些担心外甥变心,起初他觉得是不是自己平时手伸得太长了,毕竟外甥也长大了,可能是想亲政吧。他心里憋屈:既然你这没良心的兔崽子要赶你老舅走,那老子就不干!想到这里,他遂准备上疏自解职务。就在他吩咐王莽代笔写奏章的时候,却被他的心腹谋士杜钦给拦住了。
杜钦费尽口舌,苦口婆心地劝王凤不要这么着急向皇帝撇清关系:这样做,简直是太掉身价了!现在最安稳的办法就是继续把持朝廷,以不变应万变,大权一失,恐怕就再也捞不回来了!
为了打消王凤的顾虑,杜钦告诉他:“虽说皇帝想亲政,毕竟皇太后还健在呢,大将军不妨从长信宫那里想办法,让皇太后出面施压。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皇太后和大将军什么关系?即使皇帝不同意,好歹主动权还落在咱们手上!”王凤闻言,顿觉杜钦说得有几分道理。他这下有招了,心气也上来了:就按杜钦的主意上疏朝廷,说是请皇帝看在他辅政多年的分上,宽恕他曾经犯下的一些错误。
按下王凤不表,咱们再说王章。王章现在的任务是寻找打倒王凤之后的接班人,这是个很头疼的问题。选谁好呢?按照本朝制度,要做大将军,首先必须是具有相当声望的外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权力的平衡运转。
现在除了王氏家族,唯一有资格入选的只有宣帝朝的名将冯奉世的儿子、琅琊太守冯野王,也就是信都王刘兴的舅舅。冯野王的妹妹就是元帝刘姡г某桢弧腈兼ァA蹑裉炅送跽鹿赜谘≡穹胍巴醯幕惚ǎ醯梅胍巴醮痈鞣矫胬春饬浚际且桓龊芎鲜实娜搜 7胍巴踉谧约翰恢赖那榭鱿拢鸵丫荒诙ǔ闪私犹嫱醴锏娜搜 �
刘骜和王章显然是太小看王凤的能量了,他们以为王凤现在不过是条离开水的鱼,哪知道王大将军根本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王章离开皇宫回到府上,静静地等待皇帝下达逮捕王凤的命令时,却一直没了动静。
王章的夫人听说丈夫要弹劾天下头号权臣王凤,吓了一跳。她苦劝王章早点回头,王凤是什么样的人物,你能扳得倒他么?也不看看人家与皇上是什么关系!王章对夫人的担心嗤之以鼻,笑话她头发长见识短,并说了大话:“过几天你就瞧好吧,朝廷自然会派人收拾王凤的。”夫人冷冷道:“只怕你要下大狱!不信咱们走着瞧!”
尘封旧事(18)
几天后,王章果然等来了皇帝派来的使者,不过这些人不是来捉王凤的,而是请王章蹲大牢的。一头雾水的王章连同妻小一起被送进大牢,随后刘骜下诏,由廷尉严查王章的罪行。
稀里糊涂的王章听完了廷尉对自己的控诉后,这才明白一夜之间发生了什么。原来在王章等消息的这几天中,朝中的尚书们突然集中上疏,攻击王章引荐冯野王代任大将军完全是出于私心,想拍兴都王的马屁,图谋不轨!
最让王章惊讶的是,审他的廷尉也跟着上了一本,弹劾王章阴险地将皇帝陛下比喻成夷狄蛮族,想让皇帝绝了龙种,其心可诛。廷尉还狞笑着劝王章:“早点招认罪行,不然你有好罪受的!”
王章终于回过味了,这一幕丑剧的幕后导演,除了王凤,不会有第二个人!至于刘骜的态度为什么会出现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王章也想明白了,肯定是刘骜受到了来自王氏家族强大的政治压力。
王章知道得罪了王凤,已经不可能有任何活路了,也罢,人总有一死。几天后的夜里,王章在狱中自尽身亡。他的家小都被流放到遥远的交趾吃苦受罪。至于候任大将军的人选冯野王,也跟着王章倒了台,被贬为庶人,罢官归家。
其实王章只猜对了事情的一半原因,刘骜确实受到了王氏家族的巨大压力。皇太后王政君已经亲自出面对儿子施压,威胁刘骜,只要敢拿下王凤,她就当着天下人的面自杀。刘骜哪敢得罪老娘,在各方压力之下,刘骜决定抛弃王章,先稳住王凤,以后再做打算。
除了以上这条原因,刘骜还有另一层考虑。拿掉王凤并不算难,但问题是,冯野王一旦上了台,真的比王凤在台上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吗?王凤再强横跋扈,毕竟是他的亲娘舅,肥水不流外人田。冯野王要上了台,恐怕首先要抬高弟弟刘兴的地位,未来的大汉皇帝说不定是谁呢。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刘骜才决定舍卒保车,白白牺牲了直臣王章。
扳掉了王章,王凤连个面也没露,真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王莽作为王凤的贴身侍从,亲眼看到了王凤是如何耍手腕权术,让初出茅庐的王莽叹服不已:“这才是真正的高手所为!”
王凤举手之间便搞掉了王章,给年轻的王莽巨大的震撼。从这件事上,王莽总结出了几条经验:一、“以退为进”,再图后举。二、言多必失。出言一定要谨慎,做事要留有余地,轻易不要承诺什么。三、打击政敌,一定要“稳、准、狠”。不要轻易留下活口。
表面上来说,王莽的授意恩师是陈参。可实际上王莽的真正老师是大伯父王凤。正是王凤的所作所为,让跟在身边的王莽有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毕竟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社会上的东西才是活的。
王莽的从政经验就这样慢慢积累起来,为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九、 豪门内讧
先贤有言: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有道是“盛极必衰”,别看王氏家族在王凤这只“头羊”的带领下无比风光;要是一旦王凤的身体出了问题,王家内部潜伏的问题马上就暴露出来了:王凤之后,谁来接班?
王凤首先排除了他那几个不争气的弟弟,指望王谭、王商这几个饭桶草包?还是省省吧,老王家还不想被别人做馅包饺子!本来王凤有意提拔王莽,他也观察了王莽好几年,发现这孩子在政治上很有天赋,是个根正苗红的好料子。可他太年轻了,资历太浅,现在恐怕还不是他出头的时候!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尘封旧事(19)
王凤又想到了外甥淳于长,淳于长虽然和王莽一样年轻,但是比王莽在朝中更有人脉,皇帝皇太后包括百官那里都能趟得开。然而淳于长有个最大的缺陷:他不姓王!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淳于长心里想什么。而且如果要用淳于长,王氏家族里肯定通不过,最后淳于长也被他否定了。
想来想去,王凤只有一个选择,这就是堂弟王音。王音虽然和王凤不是一父所出,但好歹也是同一个祖父,在血缘上很亲近。最重要的是王音为人机警干练,性情忠厚,又对王凤百分之百忠诚。因为王凤实在别无选择,只得最终做出决定:让王音出头接班!
阳朔二年(公元前23年)三月,王凤的私党、御史大夫(副丞相)张忠病死在任上,随后王凤就让王音出来顶了张忠的缺。王凤深谙官场规则,不能让王音直接上位。饭要一口口地吃,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由于当时朝廷早就被王凤牢牢控制在手上,虽然台上还有一个丞相张禹,但油滑的张禹早就抱住了王凤的粗腿,完全成了王凤的应声虫。大丞相尚且做了王凤的狗,更不用说其他官儿了。他们都在跟着王凤混饭吃,自从王音当上了御史大夫后,他们就知道,这下辅政的位子可能要“改朝换代”了。
一年后,王凤的病越来越重了,眼看着没几口气了。到了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夏,王凤开始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在他病重的这段时间里,只有王音、王莽和淳于长三人能贴身在王凤身边轮流伺候。这三人表现得很积极,他们要么亲口尝药喂送,要么跑腿办事,要么干脆端屎送尿。这些孝行就连王凤的儿子都做不到,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