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将军率部突围,退入泰、缅老边区原始森林地带野人山,无衣无食,以野草杂菜充饥,爬山越岭70余日,备极艰苦。
敌军据险阻击,5月16日大雨滂沱,戴将军在一个小平山坡上指挥夺取敌军阵地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血流如注,当时又无医无药,伤口发炎溃烂。
进军至茅邦时,流尽最后一滴血,于5月26日下午5时40分与世长辞。年仅37岁。全军闻之,无不泪下。
当时缅境无木棺,将军马革裹尸回国。途经保山,由于戴将军驻军保山年余,军纪严明,深受人民群众之爱戴,因之保山家家户户门前设祭。
复经昆明、贵阳、柳州等地,至全州,将遗体安放于湘山寺内,沿途民众,隆重奠祭,无不怆然泪下,哀叹痛失英豪!
他的精神和业绩,在当时曾得到包括国共两党和美英盟国在内的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称他是近代以来中**人中“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第三战区最高司令长官郑永亲笔撰写挽联:
“将军奋勇战异域,缅境尽显中华英姿;壮士百战虽身死,乾坤俱知民族魂魄!”
同时郑永下令,第三战区全军戴孝寄托哀思。
不管是在自己国家,还是在异域沙场,只有有中**队地地方,他们就从来没有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丢过脸。
不管是孙立人还是戴安澜,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为了自己身后的国家,浴血奋战。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他们的职责,对于他们来说,战死疆场或许是他们最大的光荣。
这是1942年,在这一年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在发生。
南京被光复了,远征军奋战于海外。
郑永的个人声望,到达了一个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地步。
有的人衷心为他喝彩,有地人带着妒忌的眼神在暗处冷冷地注视着他。
这些人一直都在寻找着一个机会,可以在这位民族英雄地背后扎上一刀。
他们不会去考虑什么国家民族,不会去考虑什么抗战胜利。
他们要的只是自己地利益,只是拔除自己的眼中钉。
谁都可以看出,抗战胜利已经不远了。
现在,是该为未来顺利地争权夺利除掉那些自己认为是敌人的时候了。。。。。。
第二部燃烧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六百八十五章 “联合”??
943年的春天悄悄到了。
万物复苏的季节,春苗悄悄吐出新芽,几只布谷鸟欢快飞过,发出了“快快播种”的声音。
两条人影从田埂那头悠闲走来,走在前面的一人身材魁梧,手离拿着一支烟,偶尔会停下来,看一眼田野里的景象,接着回头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
“恩来,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是的,主席。”周恩来走了上来,也是同样的笑容满面:“好年景好心情,就和抗战的整体走势是一样的。”
“是啊,抗战局势一片大好。”***主席扔掉了烟头,随即又点着了一根烟:
“日寇的巅峰期已经过了,正在走上下坡路。之前发生的南京之战,就是一个很好例子。曾几何时,骄狂的不可一世的日寇怎么会如此被动挨打?”
周恩来点了点头,深有同感:
“是啊,南京之战无论是发生之前,还是发生之后,**下的决心之大,攻击之凶猛果决,都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
“一战成功,古往今来,历史上的名将,与郑永相比也不过如此而已吧。
”***饶有兴趣地重复了几遍郑永这个名字,忽然问道:
“恩来,你和郑永,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你对这个人有些什么看法?”
周恩来稍稍沉吟了会,说道:“这个人很能打仗,而且为人谦和,当初在重庆的时候,还和他一起吃过面条呢”
“不错,不错,这个事情我知道,当时报纸上都报道过了,说你们堂堂两个高官,弄了半天结果就弄了两碗面条出来。”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起来。
“是啊,现在想起来还好像就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周恩来嘴角也露出微笑,旋即收起笑容微微露出沉思之色:
“这个人好像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一样,在九一八事变之前,全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可申马通电之后简直就是路人皆知啊。
军事上此人是个奇才,从他掌管111师开始,一直到大权在握,他所指挥的部队从来也都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我党我军之中,有些将领对郑永不太服气,认为之前他的部队,全副德式装备,之后的战斗又有运气成分在内,要和我们地部队遇上了还不定谁胜谁败。”
“一派胡言,一派胡言。”***明显有些不太高兴,两根手指夹着烟一动不动:
“我们中的一些干部,将领,思想上很有问题,好像国民党的将领只能打败仗,不能打胜仗,一打胜仗,那就是对方运气好,什么逻辑?
郑永指挥的111师的确是全部德械装备,可那些装备还不及真正德国装备的一半,郑永所取得地胜利,那是拿命换回来的。
让我们的那些看不起国民党将领的干部将领扮着手指算一算,八一三沪抗战、南京保卫战,还有安庆之战,南京光复战,哪一场战斗不是人家拿命换来的?
我知道一些和郑永有关的事情,他从东北一起突围出来的那些老部下,为了抗击倭寇,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我们地同志那,往往都看不到这一点,把以前的那些仇恨,一笔一笔都放在了心里。恨不得他们眼里的国民党反动派,每次打仗都吃败仗才好。
要纠正他们地这一思路,现在国民党打的不是我**,打的是日本侵略者,打的是那些侵入我们国土的强盗!”
“主席的这些话也是我所想的,我看有必要召开一个干部会议了。”周恩来频频点头,说道。
“郑永的确是个爱国将领,某些方面对我们**人也表现得非常友好,之前,他还慷慨给了粟裕二十万发子弹嘛。”
***重新把烟放到了嘴上,狠狠吸了两口:
“恩来,你看是不是找机会请他来我们这里作客,看看解放区的形势,也顺便让他知道一下我党一贯地主张和方针啊?”
“让他来这里看看可以,但要把他争取过来我看没有什么可能。”作为***的老战友,周恩来很快读懂了***话里的意思:
“他是他们的蒋校长一手提拔起来的,从我和他的交往来看,这个人对蒋校长非常忠心,他的表现也说明了这一切。”
“忠心好啊,但往往很多时候太忠诚了也会害了自己,我希望我们和他是朋友,而不是未来战场上的对手。”
***的眼神看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会发生什么。
“郑永在南京发表的讲话,全文我都已经让人抄录下来了。”周恩来地情严肃,若有所思:
“从郑永的讲话来看,他是非常不愿意看到在抗战胜利之后,内战全面爆
这在他的演讲中意思表达地非常清楚。
所以按照我的看法,即便将来内战真地爆发,郑永也会洁身自好,不会卷入到内战之中,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利的,起码能够减少一个大敌啊。。。。。”
“未必,我看未必。”***笑了一下,说道:
“这个人的想法有些古怪,他托那个,那个叫徐炎的,转来的口信好像在那隐隐意味着什么。还有,他让徐炎带来的那两封信,这个人真的很让人担心啊。。”
笑容从***的脸上收起,话语间带着一些担忧:
“我看了那封信,若说平生之劲敌,我看非他莫属,非他莫属。此人战略眼光极高,甚至已经想到了几年之后。
一些我党内部的秘密,在他的信中也同样清楚地写了出来,我很好奇以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他是怎么会知道这些的?”
“所以说这个人身上有很多事情,都是一个谜团。”周恩来向前走了几步,说道:“我们隐藏在国民党内部的一些同志,郑永居然也全部了若指掌。
熊向晖这些同志,只有我们高层才知道,但奇怪的是郑永不但清晰了解这些人是我们的人,而且居然始终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当徐炎第一次转达的时候,我心里是大吃一惊,当时想的就是命令这些同志立即撤离,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可冷静下来之后再仔细想了一想,如果郑永真的要出卖的话,这些隐藏在内部的同志早就已经被秘密逮捕了,郑永也没有必要再费这个力气告诉我们。”
“这个人究竟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的声音有些低沉,必须靠近才能够听的清楚:
“他知道我们很多秘密,但却又从来没有公布过。他是校长的得意门生,可一些事情上又帮了我们的大忙。
看起来他是我们的朋友,但从他些给我们的信里,看着却又不像,这个人心里在想是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抗战胜利以后,国内会出现什么样的局势,不光郑永关心,也是我党必须面对的事实。
”周恩来活动了下胳膊,说道:
“要么大家不发生兄弟之争,建立联合政府,要么大打出手,在战场之上决出个你死我活。
我个人希望看到的是前一种情况,毕竟好容易赶跑了侵略者,兄弟之间再大打出手,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国家伤筋动骨”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我们两个人在这里就能够决定的。”***重新笑了起来,指了指远处的田野说道:
“田里面种下了什么种子,就会长出什么样的庄稼,每个人都希望丰收,但有的时候干旱,有的时候大雨成灾,那得看老天爷的眼色啊。
咱们中国的情况也是这样,打败日本之后,还是存在着两个前途,那么,我们的工作又应当怎样去做?我们的任务是什么?
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这样几个条件。
有一个经验丰富和集合了一百二十一万党员的强大的中国**;
有一个强大的解放区,这个解放区包括九千五百五十万人口,九十一万军队,和二百二十万民兵;
有全国广大人民的援助;有全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苏联的援助。
一个强大的中国**,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在这些条件下,我们的希望能不能实现呢?
我们认为是能够实现的。
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多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条件,但是没有现在这样完备。
中国**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强大过,革命根据地也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多的人口和这样大的军队。
在这些条件下,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应当说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恩来,我看当战后建立联合政府,我们是具备这样条件的,当然这一切还只是停留在我们自己的构思之中,能不能实在就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这个脸喽”
第二部燃烧的大地——第三部刺刀1937 第六百八十六章 《开罗宣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之后,日本意图速战速决,投降,但这样的企图却在中**民的联手抗击之下化为乌有。
中国就像一块磁石,一个漩涡,将日军主力吸引到此地,厮杀数年之久,彼此都损失惨重。
战争最后如蒋介石等人设想的那样,逐渐陷入了旷日持久战的消耗战的泥淖。
这种没有尽头的战争是日本的噩梦,最终妨碍到日本军部的战争路线图的实施。对中国来说,虽然是战略上的必须,但也是一枚过于苦涩的果实。
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也因此被拖入到崩溃的边缘,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中国才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转机。
在中国长久以来独自对日之后,日本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军事基地,把美国拖入了战争。
这次轰炸是一次教科书式的战斗行动,在战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但在政治层面上,却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中日战事自此成了两大军事同盟之间决战的一部分。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
从1937年以来,中国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使中日战争国际化,以促成一个太平洋上反日同盟。这个同盟是中国存亡的关键所在,但它的形成如此缓慢,几乎耗尽了中国的资源。
作为同盟国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中国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际地位也随之快速上升。在美国对日宣战之后,中国正式对轴心国同盟宣战,同时宣告这些国家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一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