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仰天长叹道:“信义之名?有时候孤还真想把这些事置于一边而不顾……可惜不能啊!也罢,云长去就让他去吧,至少孤还有你与一众贤才在身边……”
陆仁想了一会儿道:“主公可是有想过强留关羽?”
曹操道:“确有此念,只是不愿违誓。”
陆仁道:“那……主公当差人送一道通行公文交给关羽,不然关羽这一路上少不了一番厮杀。若沿途关隘守将身死于主公人才有损,若死的是关羽……旁人不明之下则主公地声誉有损。”
曹操低头沉思许久,点头道:“不错,孤心烦意乱之下到是有失计较了,多亏有义浩你的提点……回府!还有你,速去寻张辽来府中,就说孤有要事!”
陆仁暗中松了一口气,正打算打马动身,却听见曹操向他问道:“义浩,你日后……又会不会像云长一样离我而去?”
陆仁刚放下的心又再次提到嗓子眼,急忙回应道:“陆仁不敢!”
曹操眯起眼看了他好一会儿,似乎是自言自语的道:“你陆仁……还有什么不敢做的事吗?”
——————
关羽走后的第二天,陆仁正在府中准备赶回官渡的事,急然有人在门外急叫道:“陆仆射,请火速前往相府!主公急召!”
陆仁手一打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急事,赶紧放下手边杂事赶去丞相府。等他赶到时曹操的一众幕僚都已到齐,曹操则铁青着脸道:“方才细作来报,袁绍回城之后又调集了数万兵马,眼下他地兵马总计近二十万,正在前往黎阳,相信不久就会兵临官渡……义浩!你马上回府准备起程,先行赶往官渡助元让打理好军需诸事,数日后孤即带领大队赶到。”
陆仁连忙应命道:“诺!”
曹操满意地点点头,挥手道:“事不宜迟,你马上动身吧……你的亲兵尽没,身边又不可无人护卫,孤与你三百虎贲精兵权作护卫,少时可在南门领去!”
陆仁道:“谢主公!”
正要转身出门,曹操忽然又叫住他道:“义浩,千万记得不要再自作主张,只需打理好军中的一应所需即可!但有军兵之事,全听元让差遣!”
“陆仁尊命!”
大声地回应后,陆仁想起了隘口那一战,心中叹道:“不用你说,我是再也不想上战场了……”
第一卷
第一百一十回 … 意外收获
边才刚刚出现一丝曙光,陆仁领着三百多疲惫不堪士大营。在营门前跳下马,陆仁活动了一下几乎快散架的体身心道:“靠……这几天下来赶路赶的,连帐篷都没支过,全是露宿!还好天气热,不然肯定感冒……感冒是没患上,就是被蚊子叮得一身是包!”
喘了几口气唤过营中小校问道:“夏候将军现在何处?”
“正在中军大帐议事。”
陆仁让小校去安置一下他带来的三百人,自己赶去中军帐报到。最早的时候陆仁与夏候敦之间关系并不怎么样,确切的说是夏候敦有些看不起陆仁,不过后来发生过几场事,陆仁又阴差阳错的帮夏候敦种过稻,一来二去的到令两人之间的关系有所改善。私底下的几次见面夏候敦也都直呼陆仁为“陆老弟”。
现在夏候敦一见到他就急问道:“陆老弟一路辛苦了!不知孟德何时能到?”
陆仁扭了扭还在发酸的肩膀道:“主公还要七天左右才能到这里吧,我是奉命先赶回来帮你打理好营中杂务的。”
夏候敦道:“七天吗……差不多,袁绍兵马计也要十天才能到官渡。”
陆仁坐下来喝了几口水,问道:“细作来报,说是袁绍回城后又调集了数万兵马,现在集结在黎阳、阳武一带的兵马总计有二十万之多?会不会是虚张声势?”
夏候敦黑着脸道:“不是虚张声势!袁绍在白马一役损失了约有三万人马后一回城就大肆征兵,连南皮、平原一带的守军都让他调了一些来。据说是如果不是黑山贼张燕作怪。他可以集中地兵马不下三十万!”
“三、三十万!?唬人的吧?好像曹操在打下冀州的时候,清点户籍也才三十万户而已啊!”
陆仁一张脸也黑了下来道:“袁本初可真舍得下血本啊!只是现在临近秋收,他一下子又调走这么多的青壮男丁,冀州地里的粮食不用收了吗?”
夏候敦摇摇头道:“袁本初一向自视甚高,又哪里会去理会这些?或许他现在就是一门心思的要在此间生擒孟德吧。真要说起来,听说平时袁绍手下的士卒都是以桑为主食,粮粮全部集中到了城,那么他这几年在城屯积的粮草绝不会少。”
陆仁跟着摇头道:“他这样不是在杀鸠止渴吗……罢了不提这些。官渡这里留守地兵马大概只有两万。主公从许都赶回地话最多也就是能带回两万来。这不足四万地人马和袁绍打很吃亏啊。”
夏候敦道:“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不过官渡一带地势险要。只要布置得当挡住袁绍大军也不是什么难事,就是这粮草方面得劳你费心了。”
陆仁道:“这是我份内的事……任峻任都尉呢?怎么没见着他?”
夏候敦道:“这几日许都来的粮队屡屡遭劫,阴沟水旁的两处屯点又被袁绍游骑给破坏掉,他放心不下就亲自安排粮队与屯点的护卫诸事去了。”
陆仁回想了一下路上碰到的几个粮队都是两重军兵保护,骂道:“靠!袁绍只会玩这些小花样吗?官渡大营这里有没有过战事?”
夏候敦道:“那到还没有过。袁绍地主力还没有从黎阳出发,目前也只有少量兵马驻扎在白马。”
陆仁道:“运粮诸事有任峻办你我都放心……那我先去休息一下,晚一些我就开始打理营中军需诸事。如果有时间。我看能不能在营寨一带布下些防御工事来。”
夏候敦奇道:“防御工事?你想搞什么啊?”
——————
官渡的军需调度陆仁在回许昌之前就有调过几个人过来,任峻接上手之后也没出过什么差错,现在陆仁再换回手也很快就全部理顺。接下来嘛……
“你,拿着我的手令速去南面百余里处的屯点,把那里的铁木工匠给我调过来!我有急用!”
“营中工匠呢?拿着这份清单着他们速去准备!”
接着陆仁又找到夏候敦,向他请教寨墙内侧是否可以布置下一些东西。
夏候敦莫明其妙的问道:“在寨墙内侧布置东西?陆老弟你想干嘛?”
陆仁道:“现在我也说不清楚……这样吧,明天先拿一样东西给你看!”
不得不承认,曹营中工匠的水平是很高的。仅仅在一夜之间就按陆仁地要求做出了一个高三米有余。有效投臂近五米地发石车……确切的说,应该是发石架。
为什么说是发石架?
早先陆仁向刘讨要发石车的图样未果,一气之下自己去试制。因为手艺不过关只是做出一个小型地发石架样品,试投的时候还差点打伤刘备。后来陆仁是想对发石架进行车化,只是因为乱七八糟的事太多没能完成。现在陆仁想抓紧时间在曹营内侧布置一批发石架作为防御工事,手头上的也只有早先发石架的资料。另外这个发石架实在是简陋得够可以的,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底部一个方框,两侧是两个三角架,中间是滚动投臂。不过简陋归简陋,工匠们做出来的发石架到比陆仁预想的要结实得多。
第二天一大早陆仁就把夏候敦给拉出帐来,叫上五个力气比较大的士卒作炮手,又选了一块约百斤重的大石头放在投勺中。向炮手们大致的解释了一番后一声令下,这块百余斤的大石就被投出去三百余步的距离!对于这一数值陆仁自己都大吃一惊,因为按他的推算最多也就两百步左右。
一旁的夏候敦可就傻了眼,呐呐自语道:“乖乖!三百多步!这一石头砸下去还不得把人砸成肉泥吗……”
陆仁叫了半晌夏候敦才回过神来。急忙下令按这发石车的式样在营寨内侧开始布置,一时间整个曹营都忙得不可开交。等到第五天头上曹操带领人马赶到时,曹营内侧已经布置下了前后三排数百架这种简陋地发石架。
前后三排是陆仁特别要求的,因为这种发石架转向相对比较困难,如果固定在一处那么
去的石块基本上就有一个固定点,仅是一排的话一但来那就没什么用了。前后三排的话则可以形成一个打击面,用来防守的话用处就大了许多。特别是几处要道,陆仁先进行了几次试射。算好了打击点才让工匠们进行初步固定。基本上是整条道路完全可以打击到。
曹操见到这番情形先是有些不解。等看到发石架的威力之后又抓紧时间对一些炮位进行了调整,末了少不了对陆仁夸奖一番。这时陆仁偷眼看了一下刘,却见刘皱紧了眉头……
——————
入夜,陆仁正在帐中清算军需,守门卫兵忽然来报:“陆仆射,行军长史刘求见。”
陆仁一怔,怎么刘会突然跑来找他?
“有请!”
刘默然进帐。二人互施一礼却都不说话,气氛有点怪怪的。
许久,刘终于先开了口:“陆仆射,营中地发石架真是你所创?”
陆仁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刘又沉默了一会儿,从怀中取出一卷帛束道:“记得早先陆仆射曾向我讨要发石车图样,我一时心忌未曾给与,想不到陆仆射竟能自行参悟出这种发石架……虽然简陋,但威力不减半分。我刘真是枉做小人了。想我对机关之术仅通皮毛。而陆仆射却你远比我精通机关之道,此物留在我身上也没什么大用,今日就赠于陆仆射吧。”
陆仁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刘见状也不说什么,轻轻地把帛束放在陆仁的几面上。过了半晌陆仁回过神来,急忙打开帛束细看,惊道:“墨氏秘录!”
刘道:“不错,这是早年求学时得来之物,参研多年却并不甚解……也许以陆仆射之才方能参透吧。”
陆仁放下帛束,疑惑不解的问道:“刘长史,此物可称之为绝世之宝,你为何要转赠于我?”
刘一脸落没的站起身,长叹道:“空有此宝而不得其用,岂不可惜?”
陆仁看看刘的落没像,心中突然有了些明悟,问道:“刘长史……可是在借物喻人?”
刘微微一惊,随即笑道:“陆仆射果然心思过人……也罢,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亦自问从未过负主公礼遇,计不得从又有何妨?有你陆仆射知我,足矣!”说完转身离去。
“刘吗……”陆仁开始回想书中的记载以及自己对刘的评价。
说起曹营地谋臣,一般人都会先想起郭嘉、荀彧、贾诩等人,很少有人会提及刘。其实刘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之臣,他与郭嘉诸人各有千秋。
作为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刘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身为曹氏三代元老,献过许多妙计,最后官至魏国太中大夫。料事如神、屡献奇策,用之则吉、违之则凶,但终刘一生其才未尽其用,这种情况到像及了演义中的徐庶!
陆仁在看书时仔细的留意过有关刘的事迹,发觉刘献的计策除了官渡中的发石车与庐江讨伐山贼这两策被采纳之外,其余地不管你说得再对再好都一概不用,百般不解之下曾一度怀疑是不是曹操忌讳刘地身世才会如此。再想想荀彧与崔,前者阻止曹操称公未果服毒自杀,后者仅是在曹操称王后说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就被曹操弄死,而这两者不过对汉室有些感情的外姓都这样,那刘这个有着汉室旁支血统的人又会如何?曹氏又岂能不疑,岂能不防备?如果真是如此,那刘终生不得志就好解释了。
想起刘那张落没地脸,陆仁拿起帛束再次展开细看不由得摇头心道:“看来我以前的推断是对的,刘很可能知道当时汉室终不可扶,本想安心在曹操手下效力却因为身世的关系不得重用,一直仅仅是尽一尽自己一个谋士的本份而已。他最后是什么官来着……太中大夫还是大鸿胪?好像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务,太中大夫的俸禄是比千石,大鸿胪也只是中两千石,前者是掌议论,后者就是一个礼议官,与他的才干不符……降将身份的贾诩最后可是混到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哦!
“是人总希望自己能才有所用进而得到旁人的重视与欣赏,而像刘这样才华过人的人心底更是如此吧?可惜他投奔错了人,如果他是投在其他的人帐下会如何……靠,我想这些干什么?”
自嘲了一下接着心道:“那这么看来刘把这墨氏秘录交给我,是不是想由我去一展他胸中所长?相比之下曹操对我远比对他重视得多,有些时候由我说出来的话曹操会听得进去吧……搞不清楚了,感觉这些皇族都不怎么好打交道,不过多个朋友总是件好事,以后找机会多向他讨教一下也不错。”
拨亮了一些油灯,陆仁先在墨氏秘录上找到发石车的图样,愕然道:“绞盘氏结构?完全是利用绳索的弹性产生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