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辣妻-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话却不能这么说,“甜甜,别生气,除了你,我谁都不要。”

    林甜甜冷哼一声,“京都与江临府隔得这么远,你不会觉得深夜寂寞?需要美人在怀?”

    听到这句话,徐昌智更是觉得委屈,自己孤枕了十多年了,哪会到了京都就觉得寂寞了。

    “别胡说。”徐昌智加大搂着林甜甜的力道,把头凑近林甜甜的脸,轻轻开口,“你要是担心,那我就把你打包带走,让你时时刻刻都盯着我,怎么样?”

    “想得美。”林甜甜撇撇嘴,没有八抬大轿,休想让她进他的门。

    话虽这样说,徐昌智也知道自己是在做白日梦,但心中虽明白,却不代表就不郁闷,这样想着,徐昌智对远在京都的某人的怨念也越大。

    凭什么他一句话,就要让自己离开自己的亲亲小甜甜。

    幸好林甜甜不会读心术,不然,听到这个称呼,一定得恶心得直冒鸡皮疙瘩。

    两个小儿女腻腻歪歪了一阵,情绪也正常了不少。

    徐昌智嗅了嗅怀里小姑娘发间传来的清香,轻轻开口,“甜甜,等进了京,我就让皇上下旨赐婚。”

    林甜甜一愣,其实她等级观念并不严重,但是,并不代表她不清楚古代的等级森严。

    徐昌智此次进京,身份必将截然不同,而自己,不过是普通百姓之家,只怕高高在上的皇帝,会认为……自己配不上徐昌智。

    林甜甜不是软弱之人,既然决定了,也不会为了一个外人而轻易放弃与徐昌智之间的感情,即使那个人是皇帝。

    有了这样的担忧,她也没有隐瞒,刚刚的调侃不代表她不相信徐昌智,相反,她对徐昌智有信心,她不相信,当初那样艰难的时候,徐昌智都没有放弃自己,现在两人感情愈加深厚,他会背叛自己。

    听了林甜甜的话,徐昌智沉默了一会儿,“甜甜,虽然我不会介意你的身份,但是,我也不想让你被人轻视。”说到这里,徐昌智却是露出一丝轻笑,“甜甜,你似乎忘了,还有一个林清洛。”

    林甜甜一愣,瞬间反应过来,林清洛会参加今年的会试,只要林清洛中了进士,那林家不也是官宦之家了。

    虽说即使是状元,也不过区区六品翰林院学士,但至少也算是让林家大房改头换面了。

    这样一想,林甜甜倒放松不少,她对自己大哥有信心,不说状元,但一甲进士还是有希望的。

    这样想着,林甜甜突然两眼冒光,“昌智,大哥应该不久也会进京,而我……应该也会和清河一起进京。”

    “怎么回事?”徐昌智有些呆愣。

    林甜甜展颜一笑,“你忘了,今年六月,正是皇商选举的日子,我……也想参加。”

    徐昌智一喜,进而又叹气,“现在刚刚正月,离六月还远着呢。”

    林甜甜却是一改先前的烦闷,伸出双手,捧起徐昌智的脸,响亮的“啵”了一下,“你这一进京,肯定非常忙碌,等你差不多忙完,时间也就差不多了,那时,你不刚好有时间陪我了。”

    徐昌智想了想,似乎也对。

    三日后,徐家父子在林家大房众人的送别中,驾马离去,与宋照煦等人汇合后,才一起向着京都赶去。

    林甜甜盯着马蹄卷起的滚滚尘烟,半响,才转身往回走。

    快马加鞭近十天,徐昌智一行终于进了京都城门。

    交代了几句,宋照煦带着其余众人先行离去,徐家父子却是驾马奔向皇城。

    离皇城大门不远,徐家父子才下马步行,等到了门口,徐大叔刚准备开口表明身份,却听到一个太监打扮的人激动不已的喊道,“将军,徐将军……”

    徐大叔定眼一看,也有些叹息,眼前这人曾是永盛帝生母身边的大太监,自从她死后,他就去了三皇子,也就是如今的永盛帝身边,说起来,他们也有十多年没见了。

    那个太监眼眶微红,转头看了看徐昌智,开口,“这是……徐公子吧?都这么大了。”

    虽然离京之时,徐昌智还年纪很小,但他知道此人的存在,所以,面对他激动的目光,徐昌智略带善意的点点头。

    那个太监突然反应过来,急忙把徐昌智父子往宫门里迎,“徐将军、徐公子,快请。瞧我这记性,见着将军你们太激动了,差点忘了皇上还在等着呢。”

    徐家父子二人点点头,随着那个太监往皇宫里面走。

    等三人背影消失在前方,守门的侍卫们却是激动不已。

    镇国将军……他们竟然看到了镇国将军本人!

    只要这样一想,他们都激动不已。

第两百零一章 觐见永盛帝() 
镇国将军徐耀光,那是十多年前响彻整个大庆朝的存在。

    二十多年前,先皇刚刚登基不久,西北鞑子趁机动乱,扰乱边疆和平。

    先皇震怒,极速派遣西北原驻军展开对战姿势,力图赶跑鞑子,以扬国威。

    但是,哪知刚刚才换了皇帝的大庆朝内里还未平,又怎能对抗准备充足,士兵凶悍的鞑子军队。

    西北驻军大败,痛失六城的消息传回京都,给了皇城脚下沉迷奢靡生活的众位豪权贵族们重重的一击,他们被鞑子来势汹汹的姿势吓住了,这时的他们终于忘记了争斗,只想着保命。

    先皇又派西南大军增援,在先皇的强势姿态下,被压制着的粮草也快速送到了战场后方。

    本以为,如今总能胜利了吧。

    但是,传回京都的消息依然是大败,失去的六城没有夺回,再一次被鞑子夺去了四城。

    这还是大庆朝开国世祖皇帝建立大庆朝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场败仗。

    两国对战又进行了几年,大庆朝依然是胜少败多。边疆百姓流离失所,朝堂众臣生活依然奢靡,胆子却差点被吓破。

    由此,朝堂求和的呼声愈加的强烈。

    先皇当初不过二十多岁,正是年少力强的时候,哪能接受灰溜溜的割地求饶。

    他以强势的态度压下了众臣求和的呼声,下令重查失败的原因。

    这一查,全国皆惊。

    原来,大庆朝一直战败,不是战士们比不上鞑子,而是,大庆朝出了叛逆之徒!

    先皇登基后仅存的兄弟——献王爷并不死心,为了把先皇赶下皇位,竟然和鞑子勾结,里应外合,而西北军中和西南军中都有献王爷的心腹。

    献王爷一案一出,不仅朝中大臣会被牵连出一长串,连两方军中将领也脱不了干系。

    为了国家安宁,先皇不可能把所有大臣都杀了,只能把六部中的所有重要职位纷纷换上自己的心腹。但是,军中有干系的将领却是不得不杀。

    但让人担忧的是,受到献王爷牵连的将领竟然都是两方军中的重要人物。

    这样一来,大家都议论纷纷,观点无法统一。有的人认为,这样卖国求荣的贼子必须杀,又有的人认为,两军将领皆杀,何人来对抗鞑子?

    先皇一听,却是坚定了必杀的决心。他想,难道除了和废献王爷勾结的人以外,整个大庆朝就没有可用之人了?

    而这时候,西南军中一个年轻的小将军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因为那几个将领已经伏法,众人也没有了顾忌,纷纷出来告发,说那些将领贪功冒领军功,几次好不容易的胜利其实都是那个小将军的功劳。但是,那几个将领却暗中打压,要不是那个小将军命大,早就葬身尸海。

    当初,大家还以为那些将领只是顾忌那个小将军抢了他们的功劳,现在才知道,原来那些人打压这个小将军,仅仅因为他有大将之风,竟然在粮草缺失,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都能艰难取得胜利,这与献王爷的目的相悖。

    而苦于无才的先皇得知此事,龙心大悦,立马命人把那几个将领捉拿回京,而那个小将军,也就是徐耀光,却被命为两军首领,统领两军,继续对抗鞑子。

    先皇为了展示他的英明,他命令六部,大力支持此次战争,要是发现有人克扣军粮,立即处斩。

    在先皇的全力支持下,粮草充足,士兵们能吃饱喝足,穿得温暖,又有徐耀光等人的领导,军中没有了故意拖后腿的人,与鞑子的对战局势立马颠倒。

    战争拖了这么多年,鞑子那边也没有开始的士气了,他们本来就不像大庆朝,土壤肥沃,粮食充足,而且,现在大庆朝朝廷稳定了,鞑子内部的王位争斗却开始了。

    鞑子大军本就是不同的部落联合而成,与大庆朝的战争迟迟不能取得胜利,他们也没有了信心,也想放弃,休养生息。

    徐耀光得知此事,利用各部落的矛盾,逐个击破,大庆朝大军深入鞑子内部,直击鞑子都城。

    鞑子们吓破了胆,终于跪地求饶。

    而鞑子们对“徐耀光”三个字也是闻之恐惧,连婴孩儿都吓得啼哭。

    先皇而是龙心大悦,觉得自己不愧是命定之人,比什么献王爷更适合这个皇位。

    朝廷派人与鞑子签订了停战协议,鞑子每年向大庆朝上供战马一千匹,毛皮一两张,牛羊两千头,银子五十万两…………

    如此一来,鞑子元气大伤,至少二十年无力再战。

    随着这场战役,徐耀光闻名与整个大庆朝。

    先皇不仅封他为镇国大将军,还钦赐一卷丹书铁券。

    不过,自从先皇宠爱的媚贵妃娘娘逝去后不久,镇国将军的爱妻也病逝,镇国将军也随之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各种传言不断,有人说,镇国将军是痛失爱妻,悲痛之下,决定归隐山林,也有人说,镇国将军早就追随他的妻子而去了…………

    随着镇国将军的消失,他的传奇只存留在众人的怀念里。

    守皇城的这些侍卫作为武将,自然也听说过镇国将军的事迹,一直对他向往已久,没有想到,今天却见到了本人,这份激动,自然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不管守门侍卫的各种议论,徐家父子却是随着那个太监到达了永盛帝正在办公的崇德殿。

    “陛下,徐将军父子觐见。”那个太监进殿禀告。

    桌子后的永盛帝顿了顿,放下手中的朱笔,抬起头,“让他们进来吧。”

    那个太监后退出去,看着等候的徐家父子,“徐将军、徐公子,快进去吧,陛下等着呢。”

    徐家父子一进殿,就掀袍跪下,“臣徐耀光(徐昌智)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盛帝哈哈大笑,起身抬手,“姨夫,小表弟,别多礼,快快请起啊。”

    徐家父子的表情并没有因为皇上的礼待而变化丝毫,依然是叩谢才起身。

    倒是永盛帝无趣的撇撇嘴,“十多年没见,连你们都和朕生疏了。”

    徐昌智理都没理永盛帝的抱怨,徐大叔微微一笑,“陛下,您现在是皇上,您是君,我们是臣,是该知礼。”见永盛帝还准备说什么,他又言,“不过,陛下盛待我们父子,我们也不能不知好歹。”

    永盛帝这才乐了,“就该如此。”他又转身对着一扇屏风道,“出来吧,都是熟人。”

    徐昌智目光一凝,紧紧盯着屏风,却见一人从后面缓缓走出。

    永盛帝今个儿心情非常愉悦,他又一次哈哈大笑,指着那人道,“小表弟们,你们都在江临府,应该不陌生吧。”

    那人还未言,徐昌智已是咬牙切齿,“我们熟悉得很!”这句话一出,他又言,“你就是取走那批东西的人吧。”

    那人又没有说话的机会,永盛帝又一脸得意的抢过话头,“你真聪明,要不是他及时把那批东西运进京,这场争斗还没这么容易结束呢。”

    徐昌智却是不再多言,他本就怀疑江临府还有一个人,现在见到了孟枫远,一切的疑惑都解除了。

    寒暄了一会儿,永盛帝恢复了该有的严肃,他问道,“丹书铁券带来了吧?”

    徐大叔点点头,双手向上,举起一卷黑红色的物件。

    永盛帝有些疑惑,“和沈春泰拿的那样差不多,要不是你们传来消息,我也不敢确定那是假的。”

    徐大叔开口道,“其实,我们能弄个那东西来假乱真,还要感谢媚贵妃娘娘当初的主意。”

    “哦?”提到自己的母妃,永盛帝更加来了兴趣。

    徐大叔解释道,“当初,先皇赐予我一卷丹书铁券,媚贵妃娘娘禀告了先皇后,亲自在丹书铁券的右下角用双面绣绣了一个小小的‘永康十年钦赐’,这六个字是用特殊的线所绣,平时与丹书铁券的布纸融为一体,只要用特殊的液体滴在上面,自然就会显现。当初,媚贵妃娘娘可能也是未雨绸缪吧。”

    再一次从故人的口中听闻母妃当年的聪慧事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