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戾太子重生-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陈文博又四处打探野狼部的幸存者,野狼部本来就是一个小部落,而且当初野狼部的人被达奚望掳走,又被青牛和鲜卑部屠杀殆尽,没有被掳走的一百多人又被郝丹灭了口,所以陈文博找寻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果。眼看就要进入冬季了,陈文博只得带着家人返回了长安。

陈文博在东胡寻找野狼部幸存者之事很快就传到了李仲元的耳朵里,他马上就明白了陈文博的用意,一想到陈文博可能已经知道了一切,李仲元心里就没有底,他不知道陈文博会用什么办法对付自己。无奈之下,他只能去找刘据和张全商量对策。

“你上次说的那个李寿怎么样了?”刘据一见面就问李仲元。

“基本上查清楚了,这个李寿是马通的好友,与马何罗、马安成也认识,当年我去东胡,他也是护卫之一。现在来看,十有八九是马通当初把情况告诉了他,现在他又把这件事告诉马氏兄弟的。”

刘据又问:“他现在官居何职?抓起来没有?”

李仲元摇了摇头:“他现在是陈文博的下属,不过我还没动他,只是派人把他看起来了,随时可以抓起来。”

“那就先抓起来吧,省得他又到处乱说,至于之后怎么办我们可以慢慢商量。”刘据最近没少为此事烦神,不仅因为有人要行刺,更重要的是担心李仲元借刀杀人之事会传扬出去。要知道,|Qī|shu|ωang|所有的人都把李仲元和张全看作是刘据的左右手,就算李仲元告诉大家,当年是害死独狐忠是他一个人的主意,与皇上无关,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李仲元摇了摇头:“抓他容易,可我担心的还是陈文博。”

一听陈文博的名字,一旁的张全插嘴问道:“为什么?”

李仲元把陈文博返回东胡寻找野狼部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他最后解释道:“我是不放心,派了人偷偷地跟着他回到了东胡。他这次回去就是为了查清当初的真相,估计他已经知道了一切。”

这一下,不仅是李仲元,就是刘据和张全都犯难了,如果不想把这件事传出去,就应当灭口,或是把陈文博关起来。可陈文博位列九卿,又是内阁成员,不是说动就能动的。另一方面,陈文博是张全的人,可这件事他是不会听张全的,因为独狐忠是他的岳丈,他又是一个梗直的人。

刘据看了看张全和李仲元,见他们两个都低着头不说话了,于是先说道:“既然他知道了,就不能让他说出去,一定要堵住他的嘴!”

此言一出,张全和李仲元同时瞪大了眼睛,吃惊地看着刘据。

第96章 新的风波(8)

 “不行!绝对不行!他是一个好人!”张全叫了起来,陈文博跟着他出生入死多年,对他和大汉忠心耿耿,如果要杀了他,张全肯定下不了手。

刘据已经下了决心,他大声地对张全说道:“可我们不能让这件事传出去!你想一想,如果让别人知道了这件事,尤其是东胡的百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想?到时候别说是东胡,就是大漠、西域、大夏这些新占之地都有可能出现动乱,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二十多年的辛苦就都白费了!”

张全也大声地争辩道:“不行!我们已经做错一次了,不能继续错下去!我们要想办法补救,不是掩盖真相!”

刘据看了一眼旁边的李仲元,此时,李仲元低头不语,他知道是自己惹下的祸,刘据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平静地问张全:“仲元做的有错吗?”

张全摇了摇头。

“为什么?”

张全没有思考,直接回答道:“他让我们花了最小的代价彻底平定了东胡,为我们解决了今后的一个大隐患。虽然这次死了几十万人,可对于大汉的稳定来说是值得的。”他们三个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汉末的五胡乱华,到唐末的动乱,再到后来的辽、金、西夏、元、清等,动乱都起源于东胡这块地方,死在这些胡人手中的汉人何止亿计!

刘据慢慢地走到了张全的面前,说道:“我们知道这一切,可朝中百官知道吗?大汉的百姓知道吗?如果他们知道了真相,只会说仲元好大喜功,说我这个做皇帝的假仁假义,他们是不会理解我们这样做的苦衷的。要想补救,要想平息他们的猜疑,只有把仲元交出去,你会同意吗?”

“这……”张全无语了,与李仲元相比,陈文博又退到了次要的位置。

刘据见他半天不说话,又问:“在大汉的未来与陈文博之间,让你选一个,你选谁?”

张全不再说什么了,他沉默了很长时间,刘据和李仲元也都没再说话,大殿内显得格外安静。过了好一会儿,张全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对刘据说道:“这事交给我办吧,为了这事已经死了一个飞鹰了,我不想再死一个陈文博了。”

刘据听了他的话皱了一下眉头,张全却接着说道:“我能分清轻重,就交给我去办吧。”

刘据看了看李仲元,见他微微地点了一下头,于是下了决心:“好吧,这件事我不再过问了,就交给你办吧。”

得到刘据的同意后,张全走出了大殿,这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初冬的夜幕给人以一种凄凉冰冷的感觉。张全走到宫门处,跳上自己的战马,在夜色中贮立了一会儿,才下定决心,打马向陈文博家而去。

屋内只有张全和陈文博两个人,张全进来后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沉着脸想心事,陈文博也意识到张全此来必有要事,张全不说,他也不问,只是陪着张全坐着。就这样,两个人面对面坐了小半个时辰,张全才开口问道:“这次回东胡,那里的百姓生活还好吗?”

“还好。”陈文博只说了简单的两个字。

“比以前的生活强多了吧?”

“强多了。”这次,他多说了一个字。

张全若有所思地说道:“是啊,那里已经变得和平、安宁,大家都能吃得饱穿得暖了。再也没有纷争,再也没有杀戮了。”陈文博的脸上依然没有表情,只是静静地听张全说着。

张全继续说道:“现在看来,独狐老大人没有白死,至少他的死给草原带来了安宁。”陈文博的身子微微怔了一下,但马上就恢复了正常。

张全突然侧了一下身,靠近了陈文博,轻声问道:“你知道独狐老大人是怎么死的了?”

张全这个问题在陈文博的意料之中,他点了点头,然后从怀中掏出了那封信,那封李寿送来的匿名信。

张全接过信展开看了起来,陈文博把头靠在了椅背上,闭上了眼睛,等了一会儿才说道:“这是皇上遇刺后我收到的,不过不知道是谁写的。”

张全看完了信,折好之后揣进了自己的怀里,然后说道:“这封信交给我保管吧,信中说的基本属实。”

陈文博身子又是一怔,然后睁开了眼睛,他没想到张全说话这么直接。就听张全继续说道:“这封信的内容不能公开,否则东胡就会大乱,到时候又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陈文博没有接他的话,而是问道:“你是什么时候知道此事的?”

“比你早不了多少,是仲元告诉我和皇上的,整件事都是他一个人的主意,一直没和我们商量过。不过,他也是为了大汉的江山,事实证明,他当初的做法没有错,用最小的代价换取了东胡的和平。”

现在,陈文博反倒轻松了,他点了点头,同意了张全的观点:“是啊,东胡是得到了和平,那里的百姓可以在那安居乐业,可他们应该感谢谁?是人感谢英明的李大人,还是要感谢冤死的独狐老大人。”

张全不想在这上面与陈文博过多的纠缠,他只是告诉陈文博:“这个我们可以慢慢地讨论,我今天来是送你走的,我选了一个海岛,给你休息用的。”

“呵呵,那又何必呢?不如杀了我更干脆。”

“我下不了手。”

听了张全的回答,陈文博脸上的刚刚显露出来的一丝笑容又消失了,他停了一会,才淡淡地说道:“不用你动手,我自己来。”

“不行,你这个时候死太显眼了,别人会怀疑的。”

陈文博微微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可又把话咽了下去,他不想和张全讨论自己的生死,过了好半天,他才问张全:“送我去哪儿?”

“一个小岛,没有名字,在朝鲜半岛与东海群岛之间。”

“我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吗?”

“当然可以。”

陈文博想了想,然后说道:“既然我要在那里孤独终老,就叫它独岛吧!”

这一次,张全的身体一怔,他没想到独岛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不过,他知道现在不是讨论这个名字的时候,于是点了点头:“随你,只要你喜欢,以后就叫独岛吧!”

“我的家人怎么办?”

张全平静地答道:“当然还是留在长安,他们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的。但从现在起,我要一直跟着你,明天早朝你就向皇上提出辞官归隐,后天我就送你走。”

陈文博没有回答,他低着头想了想,然后说道:“我女儿就要嫁给李陵的儿子了,已经定了亲,可我看不到了。”

陈文博的话让张全鼻子一酸,他强忍着就要流出的泪水说道:“今晚我就在这里好好地陪你喝几杯,从你我认识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六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第97章 新的风波(9)

 整个晚上,张全都和陈文博都形影不离,两人先是举杯对饮,追忆往事,后又同榻而眠,直到第二天天亮,两人洗漱完毕,用过早饭,才同乘一辆车进宫参加朝会。

在所有的人看来,今天的朝会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可陈文博第一个发言就让大家目瞪口呆,他向刘据提出辞呈,要求隐退。刘据看了看旁边的张全,然后就点头同意了:“准奏!”

大殿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陈文博虽年近五旬,可他身体康健、精力旺盛,都不知道他为何请辞,而皇上的反应也同样让人诧异,竟然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两个人就好象早就商量好的一样。

就听刘据又问陈文博:“文博啊,你最后还有什么要求吗?”

陈文博上前一步,行了个礼,然后说道:“回陛下,臣一生奔波于大漠,很想去看看大海,所以臣斗胆向陛下求一荒岛,以颐养天年。”

“准奏!张全,此事就交于你全权负责,需要什么你可以自己做主吧。”

张全也出列领旨:“是,臣遵旨。”

大殿上的这一出让许多人都搞不清情况,不少人在散朝之后都想找陈文博问个明白,谁知陈文博和张全早早地就离开了,回到了陈文博家中。而且陈家闭门谢客,无论是谁都概不接见。

第三天一早,陈文博在张全的陪同下前往码头,登上了一艘大船,然后顺流而下直入东海。这一切发生的实在是太快了,留在长安的李锋、丁虎等人原本想送一送他,可得到消息时陈文博已经上路了,他们都没能见到陈文博最后一面。就这样,陈文博离开了长安城,从此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陈文博的退隐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谜团,可没有什么人能够知道其中的真相。

就在陈文博离开长安的同一天,太仆丞李寿在家暴病身亡,虽然他死得突然,不过,没有什么人把他的死与陈文博的隐退联系起来。

大约十数日后,陈文博登上了独岛,这里并不是后世的那个小岛,面积不大,却有花有草,还有一小片树林。在这里,已经有人为他准备好了一切,岛上有数百倭奴和三韩地区召来的男女仆人,负责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所有的汉人都不直接与他接触。平时,独岛周围的海面上有东海海军的战舰在游弋,每隔几天,还会有运送补给的船只从朝鲜半岛驶来,除此而外,这里再也没有外人到来,独岛成了与世隔绝的地方。

陈文博每日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坐在海边眺望大海,回忆过去,思念远方的亲人。他再也没有练过武、再也没有动过笔,甚至连封家书都没有写过,陈文博每天都要问自己几十个“如果”:如果当初我不投奔汉军,继续在草原当自己的马贼会怎样?如果当初我没碰到多兰那云,我还会在乎独狐老大人的生死吗?如果当初李仲元没有派人刺杀独狐老大人,现在的东胡还会如此的安宁吗?……

由于陈文博整日想着这些,更想着远方的多兰那云,想着即将出嫁的女儿,想着还没成人的儿子,茶不思饭不想,结果,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越来越差了,到了最后竟然卧床不起。

这样的日了持续了一年多,直到有一天,他一觉醒来发现坐在自己床前的竟然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妻子时,陈文博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那云,是你吗?我不是在做梦吧?”

“不是做梦,是我,真的是我!”多兰那云也是眼含热泪。

“你怎么来了?你不该来的!”

“女儿出嫁了,我把儿子送到了大夏,交给了李武,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