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赤色黎明-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缑相信这些同学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游缑家就是买办起家。她的祖父从江浙一个破落小地主,以贩卖铁钉和灯油开始,一步步地发家了。和这时代的其他人一模一样,游缑不喜欢向别人说起自家的家世。但是既然生在买办家族,她对于生意上的事情也不是一窍不通。自从和陈克他们在一起开创事业,游缑本人学了这么多东西之后,对于以前只是隐隐明白的道理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认识。那些曾经令游缑觉得烦不胜烦的“生意经”,现在却有了如同化学方程式一样清晰明了的理论解释。游缑觉得自己真的是受益匪浅。

台下的学生们无论对女先生有什么不满,在这样清晰的解说和分配之下,他们也知道自己绝对没有这等见识。又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游缑宣布进入自由讨论时间。她走下讲台,出了教室大门。笑着对这门外站了一会儿的秋瑾说道:“秋姐姐,你刚才怎么不要进来?”

“打搅你也没什么意思。在外头也听得很好。”秋瑾笑着答道。

“去我办公室坐吧。”游缑边说,边拉着秋瑾往走廊另外一头去了。

秋瑾是来参加社会调查的,于右任身为复旦公学的教师,这次社会调查他很清楚。他也来过陈克和齐会深的学校,见到这么大一片校区,颇为羡慕。秋瑾和于右任一直有办学的计划,但是缺乏资源。两人商量之下,觉得干脆和陈克一起办学算了。陈克现在不在上海,直接向齐会深提出这个要求,估计齐会深也会看陈克的意思。所以当秋瑾得知这次社会调查,游缑一个女生也要参加,就表示愿意与游缑同去。

游缑当然不会拒绝,为了这次能够去社会调查,她还买了把匕首和一支手枪。游老爷子对女儿在家练武,已经是气得不理游缑了。这几天,游缑对着靶子练起了匕首,她的哥哥也不敢再过来和她说话。游缑实在是没有勇气把手枪亮出来。在家练手枪,估计老爷子会把游缑关在屋子里面不让她出来。秋瑾自称精通武艺,游缑和秋瑾约好了,两人在学校的空地上练习手枪射击。

小心的关上门,插上门闩,游缑这才打开抽屉的锁,拿出用布仔细包好的一支手枪。这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military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桌子上的这支手枪自然不是1931年量产的速射型。但是瓦蓝的枪身,漂亮的木手柄,实在是丑得可爱。手枪是游缑托王斌代购的。花了38两银子。一见到枪,秋瑾立刻拿起来,枪身有两斤多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反倒有让秋瑾感觉意外的安心。她拎着手枪就开始四处乱瞄。这么生猛的举动把游缑吓住了。她连忙按住秋瑾的手臂,“秋姐姐,文青说过用枪的第一条要旨。无论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要让枪口对着自己人。”

听游缑这么说,又见游缑那紧张的神色,秋瑾哈哈一笑,把手枪放回桌面上。

“那第二条要旨是什么?”

“第二条,没有学会拆装枪支,就不要去学习射击。”

“哈哈,文青的话你倒是记得清楚。”秋瑾打趣地说道。

游缑对这话倒也没有深想,她拿出一枚黄橙橙的子弹,开始拆卸枪支。陈克反复强调,枪支保养意味着战斗时候保命的第一要素。看游缑笨拙但是有效的把手枪拆开,然后用一套明显是自己制作的工具擦拭枪管,弹簧,还有其他零件。她一面帮忙,一面问道:“文青何时从北京回来。”

“他也没说。估计怎么都到春节了。”

“文青家是北方的,春节估计会回家看看吧。”

“他说不会,想来就不会。”游缑低头专心擦拭零件。毕竟是学习化工出身的,游缑知道枪支上附着的枪油可以防腐。虽然手上的油渍并不令人舒服,但是她很仔细的把每个需要防腐的零件都用油脂涂好。然后又很不熟练的把手枪装起来。刚装好,就见秋瑾手里面还拿着一个零件。

“秋姐姐,你……”一把夺过零件,游缑又把手枪卸开,拿出说明书,一一对着检查了,看到没有缺失。游缑才继续装手枪。

“文青走这么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嗯。”游缑心不在焉的说道。

“他走这么久,你也不想他?”

“嗯?为什么?”游缑专心的组装手枪,随口问道。

“有人说你们两个……”

“呵呵。”游缑嘲讽的故意干笑两声,还是专心装枪,“随他们说去。我和文青只是同志,没有别的关系。”

秋瑾到有些吃惊了,她和陈克一起见到的游缑,倒是感觉陈克和游缑颇为投缘的样子。后来倒也听说了一些风言风语。这年头,对这种说法,大家都是“宁信错,莫仿过。”那怕本人身为一个着名的革命者,秋瑾也无法免俗。所以她想从游缑这里套出些陈克的近况。看游缑这洋的表现,秋瑾到有些奇怪了。

“那妹妹为何这个年纪还不成亲?”秋瑾准备曲线进攻了。

“嫁人有什么好的?”游缑终于装好了手枪,“若是嫁个英雄豪杰,我可不肯受他的摆布。若是嫁了个不中用的,我也懒得去搭理他。文青说过,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我干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哪里有闲功夫去照顾丈夫。”

一面说,游缑举起了手枪,对着前面的墙壁瞄了过去。秋瑾看着游缑拿枪的姿势很另类,毛瑟手枪横着平放。她颇为好奇的问:“为何这么拿枪。”

“文青说,这种枪后座力很大,射击的时候,枪口会猛地抬起。所以必须这么拿,才能够打得准。”

秋瑾实在是不解,游缑虽然坚持认为自己和陈克毫无关系,但是说起话来,总是提及陈克。正要说话,却听到外面脚步声传来。很快就有人敲门。游缑也不着急,仔细地收好了手枪和子弹。把布包放回到桌斗里面,锁上了锁。这才起身开门。

门外是齐会深,看样子他也等的有点急了,一开门,齐会深就拿着张纸进来。看到秋瑾,他愣了愣,打了招呼之后。齐会深把一封信交给游缑。信上面内容很简单,向大家问好。而且让谢明弦带四百人剂量的药进京。至于自己的近况,陈克只是说正在发展党员。看了看齐会深,又看了看秋瑾。游缑决定,还是先和秋瑾练枪去。

第二卷狂飙第62章

第62章

陈克没有什么骑马经验,虽然不至于如同电视剧里面那种在马背上歪歪斜斜,甚至陈克自己还感觉已经能够“某种程度”上掌握了马匹的驾驭,但是明眼人可以从那些细微的处理上看出,陈克根本就是个很有骑兵发展潜力的菜鸟。

几天前,经过紧张的排练,阅兵曲《北洋新军在前进》总算是获得了阶段性成功。《两只老虎》则是彻底完工。卜观水指挥着军乐队熟练的演奏了改编后的《两只老虎》,得到上了上峰的首肯。然后卜观水就带队赶去参加“河间秋操”。陈克请求同往,卜观水大胆的自作主张,带了陈克还有陈天华、武星辰,还有庞梓等人一块去了。

现在,众人已经完成了对河间秋操的观察,正在回北京的路上。

大家算是并辔缓行,陈克与卜观水走在最前面。其他七人远远落在后面。不用回头,陈克就能够想象到背后庞梓等人的脸色。根据史记记载,据说燕国有一个年轻混混,名叫秦舞阳,太史公的《刺客列传》中写道“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这位光凭眼光就能让人不敢“忤视”的勇士,见到威严的秦廷之后,“色变振恐”,以至于“群臣怪之”。荆轲不得不连忙解释,“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从太史公的记载来看,秦舞阳肯定没有能够靠近秦王,如果秦舞阳能够帮上忙,虽然不至于改变燕国的命运,但是“恐怖主义行径”肯定能够改变秦王嬴政的命运。

众人在河间演习场所待了不到两天,就现在来看,庞梓和那几位山东好汉当中的大多数,和秦舞阳颇为相近。军乐队先去了驻扎营地,对卜观水态度冷淡的庞梓一看到那连绵的营房,就浑身不自在起来。两万多新军的联营扎出去几里地去。周围不时出现巡逻的侦察骑兵。倒也是有些刁斗森严的味道。

这次演习的主持人之一是号称“北洋三杰”的王世珍。卜观水对此人评价甚高,认为他是真正能够理解现代军事的军官。陈克觉得现阶段,王世珍的军事水平肯定在自己之上。不过既然要在1905年开始造反,以后和这位王世珍肯定会打交道。他请卜观水给自己讲讲王世珍到底厉害在何处。毕竟是年轻气盛,卜观水倒也没有怎么夸奖这位“北洋之龙”。仅仅是说此人思维细密,大事小情都能考虑到,倒是有些诸葛武侯的意思。

交接了军乐队之后,陈克饶有兴趣的问:“那么卜兄觉得在建军方面,王大人有何不足?”

“跟我来。”卜观水这些天和陈克谈天论地,也知道陈克的确是有真材实料的。他带着陈克随便进了一个大帐篷,帐篷里面光线不是太明亮,行军床倒还算是规整。在帐篷里面相当于屋子摆放太师椅的位置上,有一块牌位。陈克仔细看了,却是袁世凯的“长生禄位”牌。

“就这么一个营房有么?”

陈克明知故问。

“怎么可能,每个营房都有。北洋军现在已经是袁大人的私军,根本不是什么正规军。大家玩命操练,不过是为了升官发财。若是北洋新军这么搞下去,怎么能够打败外国军队?”

“我看北洋军倒是生龙活虎么。”陈克笑道。

“文青又在开玩笑。”卜观水和陈克相识不到十天,但是他很清楚陈克这话不是真心,“我现在对北洋军的评价就是两个字——暮气。”

被卜观水评为“暮气”的北洋军,已经吓住了庞梓等好汉。卜观水私下带着陈克等人前去观看操练。在一个小高地上,隐隐能够看到远处奔驰的战马,还有长长的军阵。陈克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用卜观水的望远镜看了一番,比近代“排队枪毙”,看着好了很多。但是瞅见了几条直通通几乎延伸到天边的战壕。陈克无语了,也不知道这是北洋军演习的时候嫌麻烦,不肯按照现代战壕的模式挖掘,还是北洋军根本就是这么一个水平。

把望远镜交给庞梓,陈克问卜观水,“战壕挖的这么直,就不怕真的战争爆发,炮弹落进去,立刻炸翻好多人么?”

“文青也是这么看么?”卜观水兴奋的问道。

“欧洲一贯重视炮兵,就现在看,火炮的密度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达到一个空前的密度。普法战争的时候,军队还靠机动力。那时候炮兵的火力覆盖密度不大。现在军事装备日新月异,士兵们的冲锋必然要冒着以前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密度的炮火覆盖。还这样挖战壕,根本就是儿戏啊。”

“可不仅仅是火炮,变革多着呢。”听陈克如此通宵军事,卜观水立刻觉得找到了知己。

“你是说马克沁重机枪?”陈克笑道。

“不愧是在欧洲和美国都读过书的。”卜观水赞了一句,“我和文青说过,我在北洋军里面也不受重用,只是给让我负责翻译外国军事着作。所以,我闲来无事,也自己设计一些战术。后方有远程炮,阵地有炮兵部队。加上战壕上配备大量的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点,就现在的步兵冲锋,来多少死多少。就是骑兵集团冲锋也占不了便宜。”

“骑兵集团冲锋?”陈克听到这个说法,忍不住笑了。

“怎么?我说错了什么?”卜观水问。

陈克知道,一战的时候,俄国曾经对德奥联军玩过骑兵集团冲锋。然后成了一个大笑话。他笑道:“我只是觉得卜兄说的很对。我都不用步兵防守,只要设一个很大的纵深阵,各个重机枪火力点层层排布。把放骑兵冲进来,用炮兵阻断步兵的跟进。重机枪对骑兵,那就是大屠杀。”

“文青兄,你真的没有上过军校么?”

“我有些朋友是军校的,喝酒的时候大家也在讨论这些东西。听他们给我讲述这些,我觉得很对。”

“他们是中国人么?”卜观水有些兴奋的问。

“外国人。”

听了陈克的话,卜观水失望的叹了口气。

听陈克他们大谈军事,庞梓脸色铁青的看着下面的北洋军演习,此时望远镜已经被武星辰抢走了。他低声嘟囔着,“敌进我退……”,才嘟囔了几个字,就觉得后腰剧痛,转头就看到武星辰对他怒目而视,方才那一拳是武星辰打的。在来看演习前,陈克讲过的游击战的精华——“十六字诀”。

庞梓和北洋军打过仗,他很清楚北洋军的利害,想到当年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