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赤帝-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接下来,刘备又看了亭里的果园,鱼塘。然后检查了一下田间的水渠。

    “新运来的水泥确实好用。”

    水渠旁边,农稷从事小心翼翼的看着刘备,然后说道:“用水泥修的新渠不会渗水。而且坚固耐用,也不会有淤积。只是……水泥数量实在太少,州府能多拨一些……”

    “没有。”

    刘备摆摆手:“目前的水泥产量就那么多。先有多少就用多少吧。”

    “那么石材和砖材……好吧,好吧,下官知道了。”

    看刘备的面色不好看。农稷从事马上不敢再问了。

    看着这人小心翼翼的样子,刘备暗暗叹了口气:“先对付一下吧,不用太着急。从幽州来的工匠和器械很快就到了。

    到时候我们就能大规模的生产水泥,烧砖与开采石料了。”

    听刘备这么说,对面的农稷从事面色才好看一点。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差事能做好高兴,还是因为差事做好了之后能多赚点钱,给家里还债而高兴。

    嗯。债主是三义行。大家应该还没忘。

    至于水泥与砖。就像是刘备的的其他“小发明”一样。主原料为石灰和黏土的水泥熟料。再加上炼铁矿渣,与适量石膏制成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可以用土法比较方便的制造出来。性能还算不错。

    至于原材料主要为黏土的砖就更加简单了。

    与某些穿越者奢侈的的直接拿水泥修路,甚至建城不一样。刘玄德的战术很实际。

    在产量不足的情况下,还是先照顾农业生产吧。为数不多的,珍贵的水泥被集中应用,以修堤,修渠为主。落实刘玄德之前的修建新渠的口号。更要进一步发挥冀州农业优势,促进农业生产。

    在刘备的计划中,大陆泽畔将成为一个标杆。将成为冀州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在大陆泽畔的经营,下的功夫是最多。最深的。

    这不单单表现在物质支援,以及刘备四处走访民情两点上。更重要的是大陆泽畔的政治架构。

    北四乡,十二亭。

    第一次听说这个乡亭的人,一定会对此感到奇怪。

    汉地,巨鹿郡。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乡亭呢?

    事实上在这次粮食战争之前,巨鹿郡的确没有。

    它与大陆泽畔的其他二十个乡,两百三十八个亭一样。都是新划土地,而后新建的。这些乡亭的名字,是直接按照方位,而后一二三四的编号。

    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原本就是在军营旁边的难民营里的灾民们——数量超过十五万!

    ——这就是刘玄德的基本盘!是刘玄德的冀州基地的核心之一!

    在未来,刘备期望这些乡、亭能新设一县。

    而这样新设立的县,在未来将在冀州地面上四处开花。

    以进一步掠夺,蚕食冀州郡县长官手上的权力。

    ……

    走访十二亭的行动,花了刘备一个多时辰。到最后,眼看着身边农稷从事很懂事。刘备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出言夸奖了他一下。这让这位农稷从事略感安慰。

    而后=,刘备婉言拒绝了老人们的挽留:“备还要去其他乡亭走访,看望其他地方的父老乡亲。实在是没时间留下吃饭。各位父老也不用送了,快快回家歇息去吧。”

    “这,这……也不急于一时……”听刘备这么说,老人们当然感到很失望。

    “如今大陆泽畔十数万百姓,分成的二百三十八个亭。备都要去看一看的。”刘备说:“赶在春耕之前。备要督促与建设新渠事宜。所以真的没时间。”

    “这……春耕也没两天了啊。”听刘备这么说,老人们感到很惊讶。

    在惊讶之后,就是感动。

    他们忍不住的拉住了刘备的手,又一次忍不住要掉眼泪了:

    “玄德公啊,要是大汉的官,都像是玄德公一样,我们这些小民还愁什么呐。”

    “言重了,言重了。”刘备温和的说:“分内之事,分内之事而已。”

    说完这样的话,刘玄德与他们施了一礼,而后与其他随从翻身上马,策马离开……老人与官吏们,在刘备施礼的时候回礼。然后直到刘玄德离开很远,他们才抬起头来。然后依依不舍的回家去。

    想必这段记忆他们会牢牢记住。在生命中余下的日子里。他们闲暇时候,就会将这件事给儿孙们讲述。让他们一起牢牢地记住,有个大好人,他的名字是刘备,大家都叫他玄德公。他待人和气,扶危解困。当年冀州灾荒,他救了冀州啊。所有的人。

    再然后,他们会将今日所见,所闻的事全说出来。让刘玄德风采传扬下去。

    ……

    “玄德公……”

    与此同时。在向北五乡一里前进的途中,作为刘备随从之一的国渊国子尼开口了:“别驾,深得冀州人心啊。”

    “这不是什么好得意的事。”刘备转头,看向他然后这样说:“相反,这是个负担。”

    “负担?”

    经过卢植写信,郑玄推荐。然后与一众师兄弟一起,来投奔刘备的国子尼,凭借国人的才干,以及踏实肯干的作风,很快在冀州幕府中脱颖而出。

    这段时间,他就跟在刘备身边,跟着刘备在各个新乡亭之间跑前跑后。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与那些受到冷遇,做着无聊的文书工作,怎么看都没有出头之日的师兄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关系还算说得过去的师兄弟们,多少说起了风凉话。

    就像是所有没本事又自视甚高的人一样。他们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刘玄德太强,也太可怕。更重要的是抓着他们的前途。所以他们不敢说。所以国渊,国子尼不知道怎么,就成了喜欢进谗言,蒙蔽圣听的小人了……

    这让国渊感到分外失落,并且开始怀疑人生。

第七十三章身毒妙法() 
在这种情况下,国子尼的办事效率大幅下降,让刘备感到不太满意。

    那些庸才怎么样都无所谓。

    才能不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三观不正。

    在刘玄德看来,这群家伙大部分已经无药可救了。让他们做文书工作,勉强算是废物利用。

    但是国渊就不同了。这位师弟的优秀不单单体现在他的能力与道德水平上,更体现在他的潜力,以及观念上。

    这是一个有潜力,可以成为非常优秀的行政官员的人。他的未来成长可以期待。

    更重要的是,他与那些三观几乎无法改变了的庸才不同。在刘备身边,他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最终成为刘玄德的同路人。

    就好像现在。刘备的话,让国渊若有所思。

    在思考了一会儿之后,他忍不住说:

    “别驾是否觉得,父老的期许比世人毁谤更重要吗?”

    “是的。”刘备点头:“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比对民众的责任更重要的了。

    与之相比,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

    “嗯……”

    国渊又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么别驾。”他又问道:“别驾认为,应当如何治理国家?”

    “这是个大题目啊。”刘备笑了笑:“就算说上三天三夜恐怕也说不完。”

    “随便说说就好啊,玄德公。”国渊说:“法家讲以法治国,儒家追求仁义,黄老说无为而治……玄德公觉得如何呢?”

    “我觉得啊。”刘备说:“如果治理国家这么重要的事情,真的能浓缩成一句话的话,未免太过儿戏了。”

    就在他们说话的同时,周围的其他从骑也看了过来。似乎大家都想听刘备说些什么:

    “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一点,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呢?”于是刘备想了想,便决定和他说点什么。

    “这个……”国渊想了想,然后说:“应该是致太平吧?”

    “太平。嗯。”刘备点点头:“是个好答案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要平安的生活下去,就比什么都重要吧。”

    “……”

    听刘备这么说,周围的人们都一副心有戚戚焉的样子。

    经历了黄巾之乱后,体会过战争的破坏力的人们,想必对“太平”更加渴望了吧。

    “但是,太平。或者说。‘平稳’也有不同的。”刘备继续对国渊说:“你知道身毒的制度吗?子尼?”

    “不知。”国渊很老实的摇头。回答自己不知道。

    “那里执行着一种叫做‘种姓’的制度——你应该听说过陈隐王(陈胜)的那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吧?”

    “对的,那么……”

    “在身毒,就是王侯将相皆有种矣。”刘备的语气略显怅惘:“不单单是王侯将相。官员,牧守,乃至乡里亭长都有种。农人有种。工人有种。奴隶有种,贱民亦有种。农人种,种麻的只管种麻。种稻的只管种稻。工人中木匠就做木工,铁匠只做铁工。生生世世,万世不易。这便是‘种姓制度’。”

    “这,这,这……”

    听刘备这么说,国渊本能的感觉有些不妥。但究竟是哪里不妥,却又说不出来:“是上升渠道啊……我记得,子尼是良家子出身?祖上并没有出过什么官吏?”

    “是,渊祖上只是普通人……”听刘备这么说,国渊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嗯,好。如果子尼你生在身毒。那你就不可能做我的从属,州府幕僚了。

    你的父亲是田舍翁。你也要去种地。你的儿子,孙子,祖祖辈辈,生生世世除了种地之外,做其余事情就是大逆不道。”

    “——怎么?!”听刘备这么说,国渊才猛地一惊:“身毒平民如斯之苦?!”

    “不,不。身毒平民开心着呢。他们受到了教化——当然,教化他们的不是平民,而是婆罗门……也就是身毒巫祝。他们让身毒上下所有人都相信,种姓制度是天理。所以身毒平民对此甘之如饴呢。”

    “竟然……”国渊只觉得脑子晕乎乎的——他猛然想到了一些事——那就是,事实上,在他身边也有一些人,那些儒生,师兄弟还有长辈们。在一个劲的对他说:天下各人应该各司其职,应该安分守己。这样一来,天下就能太平了。

    现在仔细想想。他们想要执行的,似乎与身毒的种姓制度没什么区别……

    “那结果呢?别驾?身毒行此种姓制度,其国势如何?”

    “好,好的不能再好了。”刘备微笑着说:“身毒贵族,僧侣世世代代富贵荣华。就算有一二桀纣之君,也不会有人站出来讨伐他们。因为这都是命中注定的嘛。

    当然了,外敌入侵不在此列。子尼,你听说过大月氏国,是吧?”

    “是的,那好像是被匈奴人击败了,然后向西逃窜……难道他们逃到了身毒?”

    “嗯,他们逃到了身毒边上,当年博望侯曾经去过的那个地方。名为大夏。乃是西方大君亚历山大的后人建立的一处强国。

    你问身毒国势如何。

    我大汉强时,将匈奴扫穴犁庭。匈奴可败大月氏。大月氏残兵逃去大夏,便将大夏轻易覆灭。而大夏人……那是身毒谈虎色变的强大帝国。一个大夏武士,可以轻松击败二十个身毒士兵。”

    “怎么会弱到这种程度?!”

    “因为没指望啊。”刘备语气悠然:“子尼博学,应知秦之军功爵。你把军功爵制反过来看就明白了——秦人虎狼之师,因为战场斩获封爵。立功封爵。

    我大汉同样尚军功。赏罚分明。身毒则不然。无论你立下何等盖世功劳。平民仍是平民。

    再反过来。无论是谁打进身毒之地。他们不过是换一群主子。这等情况下,你怎么指望身毒人奋起打仗啊?”

    国渊听到这里,什么都说不出来了。等他再听到刘备笑着说:

    “这种姓制度深入人心。乃至万世不易的妙法。子尼兄,是否觉得可以在中原试上一试?”

    这之后,国渊吓得够呛,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第七十四章愿人人如龙() 
“所以说了嘛。太平之世啊。子尼。人不光要有太平。甚至太平都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说到最后,刘玄德这样做总结。

    “既然太平不是,那么别驾,什么才是啊?”

    “是希望。”刘备说。

    “希望?”

    “嗯。希望。”刘备点头:

    “大到国家。希望国富民强,希望扫清四夷,希望开疆拓土;小到个人。做士兵的想要立功受赏。做农人的想要丰收。做商人的要赚大钱。所有人都有他期望的事。

    我觉得治理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希望。

    引导人们的希望。

    以及满足人们的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