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光之心-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若干个分类的市集让大大小小的商人们进行各种交易。虽然进入北辽不意味着马上就能挣到钱,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前景是非常好的,那些有实力的商人并不拒绝进行一部分的前期投入。在要塞群这里,最重要的建筑物莫过于传信局的北辽分支机构的筹备处,这里囤积着大量的物资,而一批批的专业人员不断往返北辽和这里,他们在已经控制的疆界里建立起了初步的有线电报网络。在军方的配合下,在已经占据的疆界里所有镇一级单位都有了初步的飞艇系泊设施。相比于这些建设成果,中军镇作为攻伐北辽的中心,却显得安静得有些不可思议。叶韬和戴云两人至少有一个会呆在中军镇,那些军队的训练、整备、营房建设等等大家也都看得到。可是,下一波的进攻会在什么时候呢?商人们消化现在这些成果都需要点时间,顾不上这个,而军队方面早就得到了指示,都在为了下一次的大举进军作着准备,而出于保密,也不会到处去宣扬。唯一操心着这事情的,可能就是高森旗和他麾下紧绷着神经的几十万大军了。他们知道,他们不是东平那些一夜之间可以随时转入攻击的职业军,在这稍稍平静下来的时候,几十万大军里有不少都纷纷回到地方,或者在后勤供给比较宽裕的地方驻扎。高森旗手里直接掌握的随时可以投入作战的精兵不超过十万。而这十万人,现在还分驻在和东平大军的控制线相对的市镇里。高森旗变得有些喜怒无常,叶韬不怎么玩阴谋,看东平方面大张旗鼓的建设工作,他就能想到对方的耐心是为了将来打他们更容易,可是,他偏偏没有任何办法,眼睁睁看着北辽的土地被叶韬巩固,看着北辽的子民不少已经完全投向了东平,甚至那些在自己控制之下的市镇里的百姓,都观望着,暗暗期盼什么时候日子会有改善……这样的变化对于高森旗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而更麻烦的是,朝中的风向也在这个平静的春天隐隐变化着。

第三集  第496章 分歧

担任北辽工部尚书十二年来,司徒联一半以上的时间都花在模仿和学习东平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了。但是,越是追赶,这差距反而越是遥远,现在东平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采用的那些技术,哪怕通过那些暗谍搞来了成品或者部件,也不是现在的北辽工部豢养的工匠们能够搞明白的。电报这种东西就是典型的例子,牺牲了三个暗谍,攻入了一个电报站,将电报机等一些东西拆了之后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东西运回来,但那些工匠对着那些线圈、金属片、和木头框架无计可施……看起来,电报机好像不是什么关键,那些提供电源的风力发电机,还有连接一台台电报机的电线,以及那些四路交换机才是关键所在。但是,要再从东平那里搞来这种东西谈何容易。虽然现在传信局的电报业务也对民间开放,但每个节点的守备都是相当森严的。东平本来就是一个军事强盛、武风极盛的国家,而现在包括云州在内的各个机构都很喜欢雇用老兵来做事,那些头脑好、读书识字底子不错的自然可以胜任各种工作,那些孔武有力的,则每每坐镇各个分支机构来负责保安工作。

电报这种技术,司徒联已经完全放弃了,他是从在北辽没人看得起的技术官吏做起,一步步爬到今天这个位置的。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幸好当年当石匠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基础,现在还顶得住繁重的工作。而且,他有时候还真的得感谢东平,正是东平的工匠、技术的崛起,让现在各国的技术官吏的身份都同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国上层都指望着他们能够模仿、生产出那些叶氏工坊的工匠都已经觉得没技术含量的东西,或者至少是有办法克制这些东西,可是,这又谈何容易。

司徒联倒是开发出了北辽第一代的防空系统,那是由各种各样的不同的装备组合起来的,最主要是三个军械:弩炮、气球、火箭。

北辽倒是搞明白了东平的热气飞艇的原理,但他们却没有技术力量造出可以有良好操控性的飞艇。但载人和不载人的系留热气球倒是没什么问题,载人和不载人的气球,可以充满整个空中,阻滞敌人的飞艇的行动路线,而一些小型气球的急速升降,甚至可以起到攻击飞艇的作用。考虑到飞艇要进行精确的对地面攻击,不能飞太高,系留气球至少可以阻止东平的飞艇大军将火油弹准确投到重要目标头上,而那些载人的气球里,还有精锐弩手手持重弩,尽量近距离的去射击飞艇。在漂浮中射击的精度如何姑且不论,至少能起到点威吓的作用吧。

北辽能搞明白弩炮并且投入批量生产,算得上是一大成就。而司徒联看中了弩炮的炮架小,展开方便,能够配合高仰角的射击。他麾下的工匠队伍搞出来最夸张的高射弩炮可以垂直发射,而炮架则可以三百六十度旋转,人力的……射高自然是高不到那里去,使用比较轻的带稳定尾翼的长杆炮弹,能够打到差不多四百尺到五百尺左右的高度。现在,这种弩炮已经在北辽首都燕京的城墙上布置了一些,主要用来训练兵士,专门操作这样的东西。这玩意和平射的弩炮的风格,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要是叶韬看到司徒联搞出来的火箭,估计也会赞叹一番。这可是在完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原创出来的玩意,虽然叶氏工坊也有类似的东西,但系统是完全不同的。司徒联搞出了十二连装的火箭发射器,能够将带着一点点火油弹头的火箭密集的射到七百尺高,只是射弹散布太大了,要多组火箭弹一起发射,才能比较有效率的覆盖一片天空。可还有个问题,那就是火箭的箭簇是触发式的,一旦没有打中,掉下来之后造成的危害同样巨大。

这些东西问世之后,司徒联已经为西路军、东路军和北辽王室进行了三次演示了,成果斐然,引起一片啧啧称奇声。他这个向来不怎么招人待见的尚书,居然也获得了丰厚的赏赐,在朝廷的诏书里,更是用了“朝野士气为之一振”这样极高的评价。工部内同样对这样的成就兴奋不已,各级官员多多少少获得了些赏赐,那些主持开发的老工匠和手艺人,也都一下子变换了地位,被奉为上宾。在之前,北辽方面对于西凌遭遇到的轰炸、夜袭等等听在耳朵里,害怕在心里。东平和西凌现在还只是对峙,但对北辽却已经动了手,要是东平玩这么一手,他们怎么办?本来,应付这种威胁还只是在计议之中,但现在,随着西路军在第一轮的接战中全面失利,已经足足朝着北辽方向推进超过两百里,在中军镇一线牢牢扎根。而已经被东平占领的土地,无论是民心还是基础生产,都完全纳入了东平的轨道,北辽再也无力夺回了,而对方则距离自己更近了一些。一下子,保卫燕京的天空仿佛就变成了无比重要的事情。

而司徒联则越发忧心忡忡,工部虽然把这些东西搞出来了,但大批生产这些东西的难度太高了,产能又低,造价却是居高不下,哪怕光是要将燕京武装起来,耗费至少也得上百万两白银。而对北辽来说,这笔钱放在其他地方,能够起到的作用要比武装燕京的天空划算的多。

和司徒联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户部尚书张慈。现在北辽的经济已经窘迫到了一定地步,这一次,在东北面毕文鑫部被歼紧急军情到达的时候,整个北方才陆陆续续发现了东平大军过境的痕迹,而结合沿海被东平水师骚扰,不难判断出已经有一支有着相当战斗力的军队活动到了北辽东北后方。现在朝中正在调集大军,想要在正面和云州的战局再开之前先解决掉背后的麻烦,但那又谈何容易。北辽倒是已经调集了十四万大军,大部分是东路军和御林军,但粮草等等物资却还没有调集到位。北辽原先比东平更缺乏粮草,而在各种策略上落后了东平几年,又坚壁清野的破坏了自己的生产,户部以及各地府库里的粮草和银两都颇有不足。西路军倒是愿意从他们的战备里拨付一部分,应付背后的麻烦,但问题是这种长途运输本身的耗费也不小,回头还要从其他地方调集粮草还给西路军,让他们去和云州大军死磕,这一来一回,太不划算了。于是,张慈也坚定的站在了反对燕京建立防空系统的这一方,在他看来,一百万两银子,哪怕全部用来发军饷,从那些还有存粮的世家大户手里购置粮草,能发挥的作用都更大。

当着两个对于燕京防空计划有着深刻影响的尚书不约而同的上了奏章反对,朝中的局势立刻就乱了起来。站在另一边的,则有在京中势力庞大的宰相、太傅、车骑将军等人,而经过了整整三天的争执,终于国主拍板决定,先拨付二十五万量银子用于防空计划的准备和扩大生产,并进一步研制新型装置,降低生产成本。拨付六十五万两银子,作为这次东北作战的军费。拨付二十万两银子,给西路军建设第二线的要塞群,拨付四十五万两银子给东路军,加强战备。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北辽的户部仓库却还是被放空了。在进行了这么一大笔拨付之后,张慈手里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两银子可以用了。当张慈担心的到不是这个,而是这一次在朝中的争执,让不少人看到了一些人只顾着自己,却将北辽大势放在一边的嘴脸。这一次的分歧,终于让朝中原本还精诚团结着的大家分裂了开来,想到之后不免又会兴起种种让人不快的波澜,张慈就不胜唏嘘。倒是司徒联这个家伙居然也不支持防空计划,让张慈极有好感。要说这个计划通过,获益最多的就是工部,哪怕他自己不从中捞油水,但工部的影响力会大大增强,但他居然放过了这样的机会。

张慈伏在案上再一次详详细细的点算这段时间的开销,看看从哪里还能省出点银子来的时候,管家老张凑了上来,

“老爷,外面有人找。”老张手里稳稳提着一壶滚热的浓茶,他给张慈斟满之后,说:“是个年轻后生,出手很是大方,给小宋塞了二十两银子。他在外面等着,说是能为大人解决点小麻烦。小宋也看不明白对方的来路,让我去扯了几句,那个后生,看起来的确有点来头,谈吐很是得体,老爷准备见么?”

“哦?”张慈苦笑着说:“我手里麻烦多了,天晓得……现在我也没什么事。唉,没钱在手里,什么都做不了,也就没事了。见见吧……反正这时候找上来的,也就是那些人,那些事吧。”

第三集  第497章 第一次合作

老张说那是个后生,张慈就已经料想了一张年轻的脸,但来人的年轻程度还是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看起来来人恐怕二十岁刚出头。难道派这家伙来的人,就不怕这样的年轻人稍微毛糙一点就就会让所谓的合作流产么?还没听年轻人开口,张慈心里就已经打了个突。虽然他并不是那种唯资历论的家伙,却也不相信什么天才,而在官场上打交道,更是从来没有天才这回事。

“见过大人,在下熙河孔新华,这一次冒昧来见大人,是为了一桩买卖。”孔新华在从容而不失礼数的和张慈行礼之后,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自己的来意。

“买卖?不知道你说的买卖,是哪个方面啊?”张慈故意摆出了几分倨傲来。

“我们孔家原先是经营海上生意的,大人,虽然这买卖着实危险,但利润却也着实高。”孔新华说:“干了这些年,倒也让我孔家的身家增长了不少。”

张慈端起茶盏,嘴唇只是在茶盏边上碰了碰,就又放了下来。孔家,他倒也听说过,在官面上的名声不算很好,主要是“孝敬”上得似乎不太够。但在地方却颇有侠名,做了不少好事,而他们的海上买卖,其实只是走私。东平和北辽之间,是没有任何正常贸易的,但双方总有对方需要的东西,东平虽然自己建立了好几个大型马场,但对北辽的军马仍然热衷,而东平的那些生产,则一直是北辽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必需品。虽然两国长期处于“禁运”状态,但天梭钟表行的座钟仍然是不少北辽世家显示身份地位的标准化配备。孔家,除了水面上有至少两条航路可以进行贸易之外,在地面上也有不少通路,这些年来,他们的生意做得是极大的,在北辽的诸多经商的家族里,进入前三甲绝无问题。

看着张慈那副淡定的样子,孔新华继续说道:“不过,打雁也有被啄了眼的时候,这一次,我们家就被东平摆了一道。张大人,您应该知道在东平对北辽开战之前,东平曾经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的价格吧?”

张慈没说话,简简单单点了点头。

“东平方面其实不缺粮,只是为了大幅度减少我北辽的存粮。当时的价格,比起北辽国内的粮食均价高了五倍都不止,哪怕加上运费,也有很好的赚头。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