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铠甲发出摩擦的声音,武器偶尔发生碰撞,这些声音由无数的士兵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极壮观地音效。农人们呆呆地直起腰来,害怕的妇人、孩子,靠近他们的丈夫、父亲。胆怯地看着那支大军行色匆匆地走过去。
一辆车上,夫概盘膝坐在厚厚的褥上,仔细看看手中一卷竹简,“哗”地一声合上,想一想,“哗”地一声再度展开,凝神细开。他虎踞龙蟠般壮硕的身子随着车子轻轻地摇晃着,在他坐位前面,跪着一名报信的信使。
“大王近六万雄兵,居然败给了不足他一半兵力地庆忌?”夫概拧起眉。沉声问道。
“是,庆忌趁夜偷袭,于乱军之中……”
夫概双手扶膝。身子随着车子有节奏地一晃一晃,听他说完问道:“大王现在何处?”
那信使道:“大王匆匆退至附近山上稳住阵脚,可大军仓促上山,未携军粮,庆忌攻山不下,竟耐心守了整整一天。方再度发起进攻。我军疲饿之兵无从抵抗,胥门巢将军举大王王旗率一路军引开庆忌主力,大王、相国、与伯将军率近万人另出一路,现已逃至东苕溪,复被庆忌发觉,拦住去路,大王请将军速往救援,庆忌损失也不小,连番大战更显疲弱。只要援兵一到。必可胜之。”
夫概眉头一蹙,问道:“逃到东苕溪?那里距御儿城甚近。怎不就近调遣御儿城守军。”
信使解释道:“大王并非一味逃走,此乃伍相国之计,大王亲身涉险,以身作饵,诱庆忌往东苕溪时,已使人赴御儿城调兵,为防庆忌逃走,方调将军人马自后路掩杀,以便毕全功于一役。夫概略一沉吟,点头道:“知道了,你回复大王,夫概日夜兼程,必按时赶到,参与决战!”
“诺,卑下告辞!”那信使拜了一拜,翻身下车,跳上自己突围而出的战车,打马扬鞭,带着四名扈兵疾驰而去。
夫概浓眉一耸,一双虎目望着打马扬鞭疾驰而去的信使背影,微微叹息一声:“及时赶到……,什么时辰,才算是及时呢?可惜呀,若是天目山一战,他们同归……”
夫概“嘿”地一声,连拍车辕道:“传令下去,加速前行,目标改变,绕过姑苏,直奔东苕溪!”
御儿城,五名吴王信使牵着马呆呆地站在一片废墟前,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吴国边防要塞御儿城。他们牵着马,惊讶地走过残破的城门,在血腥满地、尸首横陈的街道上慢慢走着,两旁是火焚之后的一片片残垣断壁,有的还冒着缕缕青烟。甚至,有些房舍里还有暗火仍在燃烧。
火未灭,烟未息,地上的血迹未干,这里发生的屠城惨剧一定发生在一日之内。这里……怎么会变成这样?庆忌明明还在东苕溪和笠泽之间与大王对峙。他倒底有多少人马!!!
几名信使想到这里不寒而栗。
就在这时,前方一辆翻倒在地的车子下面隐隐传出一些动静,几名信使如临大敌,立即丢开马缰拔出佩剑,向车后大喝。
车子上搭着一具软绵绵地尸体,双腿悬在空中,一线血丝从他的脚下搭到地面,在他后面,慢慢站起一名士兵,脸色惨白,衣甲涂满血污,手中攥着一柄短剑,可是看他那模样,直叫人怀疑他能否握得住剑柄。
两边的人都惊恐地看着对方,那人最先从五个信使地衣着上看出他们是吴军,心中一宽,嘶声叫道:“我……我是御儿城守军,你们……你们隶属哪位将军麾下?”
五名信使对望一眼,四下看看再无其他活着的人出现,面前这人衣甲依稀可以看出确是吴军,便慢慢收起佩剑。那为首的信使为人谨慎,不想向他一个普通运送物资的小卒说明身份,便随口说道:“我们是胥门巢将军麾下,奉命到御儿城公干。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何人袭城,难道……难道御儿城全城守军已然尽殁了吗?”
那守卒战战兢兢地道:“我……我也不知道。昨夜,越人突然袭城,城中常年行走吴越间的一群商旅被他们买通,悄悄打开城门,放了越军进来,一时满城火起,到处都是交战的人马。一位守将急急拖来几辆车子在此次拦街防御,后来这辆车子翻了,将我砸晕在下面,再后来……我就不知道了,我……我也是刚刚醒来“越人夜袭军营?御儿城只是一座军营,并无利益可图,越人袭营,意在哪里?”几名信使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露出惊惧之色,他们想也不想,立即快步沿着陈尸满地地营中主道向后面奔去。
那个大难未死的士卒四下看看,急忙也踉踉跄跄地跟了上去。
御儿城后城,这里没有火焚的痕迹,但同样死尸遍地,显然发生过激烈的厮杀,后城门没有受到破坏,但是城门是开的,地上无数杂乱的脚印,脚尖的方向无一例外的指向吴国。
第208章 造势
干隧城,几个衣衫褴褛的人拄着树枝艰难地行走在路上,遇见穿着体面些的人便停下,可怜巴巴的乞讨食物。他们大多身上带伤,裹着的布条似乎被血迹渗透,已变成了浅黑色。从那残破的衣着式样看,他们并非普通的乞儿,倒像是逃散的伤兵。
一个开店的老板拿出了些食物分发给他们,看看他们的样子,开口问道:“我说几位,瞧你们的模样,不是沿街乞讨的人啊,这是怎么……怎么成了这副样子?”
那几个人叹口气,其中便有人道:“唉,一言难尽呐,我们几个,本是随大王伐楚的官兵,谁想到,在楚国打得顺风顺水,回到了吴国,反被庆忌殿下杀了个落花流水。”
那老板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旁边唿啦一下围上一帮闲汉,七嘴八舌地问道:“听说庆忌殿下回国了,还带了数万大军,乘着长了翅膀的飞舰,是真的吗?”
“听说大王打了败仗?现在怎么样啦?”
“听说……”
一个伤兵叹道:“唉,这事儿,你们只是听说,我们可是亲眼得见。咱们回吴国走的是旱路,那水路曲曲折折,本来是绝不可能比我们快的,为啥庆忌殿下比我们先到了啊,就是乘了那种可御风而行的战舰。”
“御风而行啊!”乡民们一片惊叹。
“可不是,我们听说,庆忌殿下去年大江遇刺之后,曾经得遇仙人,传授天书三卷。所以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目山下,咱们大王十万大军被庆忌殿下请来天神的坐骑喷火神牛,把五座大营冲得是落花流水,那一战啊,就杀掉咱们过半的人马呀!”
“哇!那不是五六万人?”
“可不是嘛。血流成河。血流成河啊。我跟你说。因为我是个伤兵。庆忌殿下才没杀我。我亲眼看着啊。那尸体一堆一堆地。比战车上地旗杆还高。真是惨不忍睹啊!”
一个士兵唏嘘道。
“那现在咋样啦?庆忌殿下真得了神助。那咋不直接取了姑苏城?”
“这个……这可是天机。我跟你们说了。可别乱讲啊。”一个伤兵诡秘地四下看看。充分调动了听众地好奇心。这才道:“姑苏城那是王城。王城自有王气。还有神灵护佑。庆忌殿下不彻底打败大王。取了王者之气。就不能进入姑苏城。可是在姑苏城外。庆忌殿下可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乡民们越聚越多。一个个听地一愣一愣地。那伤兵道:“大王是一败再败。如今败退到东苕溪。被庆忌殿下阻住了回姑苏地路。这江山……唉!这江山。难说啊……”“说这个干嘛。诸位好心地乡亲。再施舍我们点食物吧。大王已经顾不上我们了。我们一身是伤。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得下去。只盼着……能挣扎回故乡去。见上父母妻儿一面……”
说着说着。那伤兵便哽咽起来。
听众们同情心大起,纷纷尽其所能予以施舍。有人问道:“你们住哪儿啊?”
“我是奄城的。”
“我是延陵的。”
“我是南武城的。谢谢乡亲们呐。不说了不说了,我们还得到处讨些盘缠。以便赶回家乡,谢谢各位好心人呐。”
几个伤兵感伤地说着,向他们一一拱手,然后拄着拐棍,七扭八歪地向前挣扎,留下那群人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发表着各自的意见。
几个伤兵一瘸一拐地走出小巷,扭头看看没有人跟来,互相打个眼色,又向另一条巷子走去,同样的节目很快在另一个地方重新上演……
姑苏城内,夫差忧心忡忡。他已收到父亲兵败,并且退却到东苕溪地消息,然而庆忌的大军却横亘在东苕溪和笠泽之间,正好挡住父王回姑苏的路。他心悬父亲安危,有心引军出城前去赴援,可是……姑苏乃是父王的根本,他如何不知,真地丢了这里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何况,又有两名信使携了阖闾的佩剑赶回城来,严令他切勿中了庆忌调虎离山之计,务必死守姑苏城。唯今之计,他只有寄望于邗邑的夫概和御儿城地守军能及时赶回来为父王解围。
“轰!”又是一声巨响,震颤声渐渐静止了。过了一会儿,有人匆匆走进城墙下的藏兵洞,那是一个年青人,鹰鼻瘦脸,神情肃穆,双眼锐利,身手矫健。
他匆匆奔到夫差身边,拱手道:“太子殿下,敌人抛石停止了。”
夫差嗯了一声,从遐想中醒来,看了那青年一眼。此人姓专名毅,年纪轻轻却是吴国司马,位列上卿。一年多以前,他还是个普通的平民,连地都没有三垄。但是他的父亲专诸被伍子胥网罗,替姬光刺杀先吴王姬僚时,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事成之后,当封其子为上卿。姬光也答应了他,专诸刺王僚后,姬光登上王位,果然依履诺言,将专诸之子专毅封为上卿,担任吴国司马。专毅便也如其父一般,忠心耿耿地侍奉起吴王父子来。
专毅年纪轻轻,才识俱无,根基又浅,虽然官职是大司马,掌管吴军水陆兵马,但是实际军权却在相国伍子胥手中,他只是挂了个虚名罢了。好在这专毅倒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擅长的只是从乃父所学的剑术武技,做一侍卫足矣,做吴国司马原本便不称职,倒也从不抢功揽权,因此夫差倒也颇为赏识他。
夫差随着专毅走出藏兵洞。触目一片仓夷,这些日子城外的荆林每日发射石弹泥弹,城外挖的是沟壑纵横,几乎削地三尺,城内倒是凭空增高了三尺,石头把靠近城墙范围一百步内能砸烂地一切全都砸烂了,满地都是碎石泥块,因为日日如此,早已无人清扫收拾,一眼望去。就像荒芜多年地一座空城,要在路上行走都十分艰难。
城外的人每天也要歇息,即便轮流操纵抛石机,每日也有些时间会停止“空袭”。空袭一止,夫差便登上城墙,观察城外军队形势,一日不敢松懈。
今日他再次登上城墙。扶着一处被砸坏的女墙向远处眺望,只见荆林军中处处炊烟飘起,远远还见十几个壮汉用粗长的木棒抬了几头褪了毛放了血白白净净的大肥猪欢天喜地地自溪边入营。
夫差先是一怔,略一沉思,忽地勃然大怒,那按在城墙上的双手都有些发起抖来。
专毅瞧见急忙问道:“太子殿下,您怎么了?”
夫差手指城外,簌簌半晌,方狠狠说道:“该杀!一群该杀的贼子!”
专毅愕然不解。夫差也不解释,拂袖便走,愤愤然骂道:“待退了贼兵,本太子誓要找出这些人来,一个个挫骨扬灰,绝不放过。”
原来。这几日城外荆林一方军队携带的食粮日渐不足,夫差在城上时常能见到城外军队下河捕鱼、在野间挖取野菜充作食物。因为荆林主攻阊门,无法尽数封闭姑苏城水陆一十六道城门,所以夫差时常趁夜派出探马四处打听消息,得知庆忌的军队为争取民心,并不四处劫掠百姓,只使银钱购买米粮,但是小城小邑存粮有限,而且庆忌军中所携地财物也有限。近来已有用死去士兵的甲胄换取粮食的事发生。
可是昨日捕鱼挖菜的人便少了。当时夫差还有些奇怪,此时再看他们居然还有肥猪肉吃。夫差如何还不明白?庆忌地人马为谋人心,不肯劫掠庶民百姓,自己地财帛粮草又日渐不足,他们哪里来的充裕食物可用,居然还有猪肉?
分明是四方城池地世族豪绅见风使舵,以为吴王阖闾大势已去,这才向庆忌一方投怀送抱,暗输款曲,将米粮肉禽偷偷赠送他们,以求攀交新贵。想不到父王刚刚败了一仗,吴人就如此见风使舵!夫差可不知孙武派人到城邑乡野间搞起了宣传战,已在许多吴人心中树立了庆忌有神灵庇佑,必为吴国之主地信念,对此背叛自是深恶痛绝。
夫差大怒正欲下城,忽地一名巡城将领匆匆赶来,向他禀告道:“太子殿下,末将巡城,抓到有人向城外投射书简。”
“嗯?”夫差双眉一立,目射凶光,面色狰狞地道:“是谁,书简上说些甚么?”
“这个,是……是哲大夫府上家人。书……书简在此。”那将领见了夫差的模样,心头一寒,便连话都说不明白了,他慌忙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