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了他……”
“五马分尸……”
“凌迟处死……”
当听说酒井隆犯下如此多滔天罪行时,大家的心情更是激愤莫名,各种处死酒井隆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边倒的没人打算让酒井隆活着,邱清泉和桂永清二人心中叫苦不迭,蒋校长是要把酒井隆活着引渡到后方的,现在炎黄此举是何用意呢?
这边审判酒井隆的场面,也被兰封城内残留的一些日军暗中观察到了,立即上报到了土肥原那里。起初土肥原不信,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苦肉计,是想消磨所剩将士的士气。不过当他一打开电台,想确认一下增援部队什么时候到时,一封封电报便先行抵达了。土肥原接过这些电报,几乎都是有关酒井支队的,其中一封便是叶苏公开发表活捉酒井隆的电报,后面还有寺内寿一那边询问的电报。综合这些电报,土肥原知道,酒井支队十有**先完了,酒井隆被活捉的消息只怕也是真的。
“我们中国人一向优待俘虏,但此人却称不上俘虏,他是名符其实的战争犯,是毁灭人类文明的刽子手。如果我们今天容他活着,是对死难同胞生命的亵渎,所以他必须死。不过,死法有千万种,前面大家所说的五马分尸和凌迟,是对此人无限痛恨的表现,怎么处死他都不为过。但是,我们真要如此做的话,别人就会说我们太野蛮,太没有人权,我们不屑于与一个将死之人计较。我这里有两个处死酒井隆的方法:第一个是枪毙;第二个是绞刑。这两个也是国际上处死罪犯最常用的方法,相信就算传出去,别人也没资格再说什么了。”叶苏将自己的决定说了出来,也给了大家两个选择。
“这样处死这种恶人真是太轻了,不过炎黄先生这般说,肯定有道理,那就绞死他……”大家对叶苏是非常信服的,虽然觉得这样处死酒井隆有些轻了,但也没人反对,大多数也赞同用绞刑。
叶苏将酒井隆在中国犯下罪行的证据公布开来,然后公开对其执行绞刑。这个消息通过电波迅速的传播了出去。
“混蛋……”这两个字不只日本人骂了出来,蒋总统也是破口大骂,好心情一下子毁了不少,亲自喝问邱清泉和桂永清为何不听命令,私自做主要把酒井隆公开处死。知道事情瞒不下去,邱清泉和桂永清才道出自己这两支部队其实在被炎黄掌控着,这一系列的举动都是炎黄做出的决定。堂堂**嫡系居然被外人指东打西,蒋总统觉得莫名的讽刺,虽然炎黄对国府帮助不少,也为抗日做了不少贡献,但他却不该干涉国府的事务,更不该把手伸到**内部,这一系列举动都深深的触犯了蒋总统的忌讳。蒋总统想制止已经来不及了,因为酒井隆已经被处死,他的脖子都快被勒断了。
处死酒井隆后,叶苏在兰封城内大肆宣传,让残余日军快些投降,同时借机加大了进攻。增援部队完了,自己又逃不出去,弹尽粮绝,第十四师团残留不多的部队,终于士气大跌。土肥原贤二知道现在没人能够救得了自己,痛心的向寺内寿一发出了决别电文,表示不会像酒井隆一样被活捉,会以最体面方式回归天昭大神的怀抱。
土肥原发报突然升起的讯号强度引起了叶苏的注意,他亲自开着艾布拉姆斯向着那个方向攻击而去,直到在一个地窖里面发现了问题,等守军冲进去的时候,里面倒了一片人,都是自裁的。其中一身中将戎装的土肥原贤二豁然就在其中。土肥原和他的指挥部一灭,兰封地区日军的反抗可谓一下子土崩瓦解,叶苏迅速让人将残留的少数日军清剿一空。至此,兰封会战算是圆满结束,以第十四师团主力被全歼、酒井支队覆灭划了上句号。
此战,日军伤亡高达两万八千左右,其中战死的至少有一万五千以上。而**伤亡方面也不小,第八军几乎被打残,桂永清的第27军和邱清泉的第200师也有比较大的损伤,周边增援的部队都有付出,总之,**的合计伤亡只多不少,达八万以上。
;
第一一一章 国府准备炸堤
第一一一章国府准备炸堤——
兰封会战,叶苏这个不该出现的人出现了,而且担任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亲自领导了这场战斗,直接改变了这场战争的走向。虽然**方面损失比日军大,但是从双方的实力对比上来看,这是一场大胜,绝对鼓舞人心的大胜。要知道,这是**主动反击成功歼灭敌主力师团的一战,毁灭敌方所谓的战场明星,这绝对是在日军的嚣张气焰上直接泼了一盆冷水。
仗打输了,损失那么惨重,日本人恼火是必须的,寺内寿一大发雷霆,叫嚣着要让**和炎黄付出血的代价,全力加速西进,亲率主力向西扑来,扬言要活捉蒋总统以报此仇。没听到寺内寿一的叫嚣前,蒋总统就很不高兴了,当听到寺内寿一的狂妄后,就更加不高兴了。本来蒋总统还想用酒井隆打几张好牌,没想到直接被叶苏给毁了,这是一气;自己的嫡系虽然打胜了,但却是被别人指挥的,这是第二气;事后,这炎黄不但不思悔改,居然还继续干涉国府的内政,阻止**炸毁黄河堤岸的行动,这是第三气。当然,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气不能和这几气相比的,好在蒋总统比周都督有“肚量”一些,没直接被气死。
不过,通过这种种,蒋总统对炎黄却是越来越不喜了,如果不是对他有些顾忌,恐怕会直接拿他开刀。本来蒋总统准备暗令邱清泉和桂永清把叶苏“请”到郑州来的,但是怕这二人不可靠没敢随便下令,直到会战结束,叶苏立即隐退后,这个计划才彻底的胎死腹中。
做出这些举动,叶苏知道自己会与国府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但他不能考虑那么多,自从决定在大别山区竖立旗帜以来,便知这天会来临。正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随着大别山区力量的壮大,双方的矛盾迟早会爆发出来。按理说,大别山现在在发展阶段,不宜与国府产生间隙,但叶苏思前想后,很多事情不能听之不管的任其发生,他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祖国尽量的减少损失。而有时候蒋某人却看不透,也不领情,自然会产生不少抵触情绪,这是意料之中的。
叶苏自然不能任国府胡来,既然你们不配合,那我就尽量把你们绑到统一战线的战车上,这次执意处死酒井隆和尽力剿灭第十四师团就是如此,就是加大国府与日军之间的仇恨。虽然这场战役是叶苏领导的,但参战的部队都是**,而且是蒋总统嫡系。叶苏没有在国府中担任任何职位,即使在兰封地区接过指挥权打了一场胜仗,但他终究是外人,这事说出去肯定会让国府脸上无光,而且胜利果实还会落到叶苏头上,怎么算怎么不划算。于是,国府方面干脆就认这场大胜,也不说叶苏在兰封抢了军事指挥权,并且将相关证据给消毁掉。
日本人知道叶苏参与了兰封会战,但却怎么也想不到他直接抢到了指挥权,所以把这仗的主要责任都推到了**头上,对国府的仇恨情绪就更甚了。至于叶苏这边,反正日本人憎恨他已经够深了,多这一项不多,少这一项不少,日本人必杀名单上的第一人,肯定是他叶苏莫属。
知道国府炸毁黄河堤岸是势在必行的举动,叶苏阻止不了,只有妥协,只是一再申令**先要将讯息公开下去,让无辜群众有时间先行撤退。同时叶苏还强调,如果国府不便下动员令的话,他可以代为执行。叶苏的这个举动听到蒋总统的耳中,明显是赤果果的威胁,意思就是说,你们不先动员群众离开,我就将消息公开出去,到时候国府的面上恐怕挂不开吧。蒋总统此时还不知道叶苏是怎么知道**打算炸堤的,自问对这个消息的封锁还是很严密的,连邱清泉和桂永清之流都不知道。
其实倒不是叶苏侦察到的讯息,而是他自己通过对前世历史的解读以及如今军事态势的发展,分析出来的。现在日军北支那派遣军主力西进,第一战区根本不足以抵挡,届时,中原地区将落入敌手,日军再沿平汉铁路南下,会师西进的畑俊六,三面合围武汉,武汉危矣!如果国府想保住中原地区,想保卫武汉的时间更长,以水代兵是他们想到的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如果不计后果来看,这个战略倒是不错的,国府很多重要将领都赞同。只是一想到决堤事件导致的损失以及影响,叶苏便不那么轻松了,他向蒋总统提议,大不了中原地区和武汉都放弃了,还可以退往重庆甚至更远的地方嘛,中国能呆的地方多的是,只要人心不死,抗日终会胜利。但这只是叶苏的想法,他也是知道历史事件的人,后来中原地区和武汉都是没保住,可此时的蒋总统怎么可能甘心?毕竟他现在是一国之主,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肉一块块被人割走而不顾,即使不可为也要试一下,像南京保卫战这样的战役就是例子。
黄河决堤阻止不了也是事实,叶苏只想把损失降到最低,倒不是真想拿此事拆国府的后台,国府现在人心不稳对中国人都没好处,所以他说将消息公布出去只是唬人的而已。
可是叶苏这一招让国府很为难,现在信息不发达,通知起来不容易,而且,真要将决堤事件公布出去,难免会让人心不稳,不少背井离乡的民众肯定会痛恨政fǔ的。
“这炎黄个人主义极其严重,目光狭隘,只看得到小部分人的利益,却顾不到整个民族的荣辱。敌人入主中原,谁的家都保不住,还能顾到这小部分人?”蒋总统始终认为在这种关键时刻,妇人之仁要不得,该牺牲的就牺牲,牺牲少部分人,保住大部分人。这种观念在某种意义上也不全错,可显得太残忍,政fǔ就是为了保护民众的生命利益不受损害,现在自己反而要当刽子手。如果说是日本人决堤,政fǔ无能为力救人,倒还可以理解,可这是国府要自己动手“损害”民众生命利益啊。
其实,蒋总统坚决炸堤还有另一层考虑,如果黄河改道,寺内寿一的部队想要攻击武汉,只有南下与畑俊六的部队会合西进,必然要经过大别山地区了,那里现在是叶苏的天下,既然你炎黄摆我蒋某人一道,那现在就要还给你了。思索了一翻,蒋总统想了一个怪招,就派人四处散播谣言,说黄河要发大水了,大堤随时都会破,让下游各地群众赶紧撤离。有各地方政fǔ的支持,消息传得倒还是挺快,不少群众也在传,大家也都赶紧撤离,因为外界传言顶多三天堤坝便会破。这三天,是国府给出的时间,因为他们不能再等了。
6月中旬,决堤方案形成,18日,由守卫黄河的**执行炸堤事宜。
;
第一一二章 善后和备战
第一一二章善后和备战——
选择在18日炸堤,是叶苏提供的时间,因为太早,就会赶上暴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于这一点,蒋总统表示相信,因为一直以来,叶苏虽然经常和他蒋某人唱反调,但确实是关心民族前途的,至少关心人民群众,不管从哪一方面考虑,他都不可能去残害自己同胞。而且,蒋总统对叶苏一些先进的手段还是颇为信任的,提供准确的天气情况肯定没问题。
在炸堤之前,叶苏便和国府方面商量好了善后问题,虽然提前通知了群众撤离,但这黄河大堤一炸,势必会造成不小数目的难民。叶苏给国府提供了两个解决难民问题的方案:第一,国府单方面承担,毕竟这是政fǔ的职责;第二,让无地可去的难民前往大别山区(国府不能将青壮年截留),政fǔ负责部分物资的筹集(粮食、被服等等)。最终,蒋总统选择了第二套方案,因为他觉得这种方案实惠不少,现在战争时期,蒋总统很多时候确实做到不妇人之仁,该牺牲的就牺牲,该省的就省。国府本就贫弱,再加上资产阶级心理的滋长,这种事情能不管、能少管,就尽量省点,你炎黄慈悲心泛滥,那就多承担一点也无防。
不过,叶苏为了防止国府把人送到大别山后不认账,便要求国府先将物资运送到大别山区,并让部分**趁此机会到大别山区为难民构建临时住所等等。但国府以屯积物资防御武汉为借口百般推托,而叶苏则以难民一旦太多,我驻守大别山的军民将无法分心防守大别山为由反击回去。
自从叶苏在大别山区发展后,国府军统局等情报机构就没放弃过对其的调查,据估计,叶苏现在控制大别山区的人口至少在一千五百万以上,其中正规军差不多有二十万,另外还有不少民兵、童子军性质的二线部队,必要的时候,大别山区甚至可以全民皆兵。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结合当地的天时、地利、人和,对阻击日军西进武汉有着关键的作用,可为**省去大量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