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否认,私人关系取代不了最根本的矛盾。
    自珊瑚海大海战开始,哈尔西就始终强调进攻,要求舰队尽一切可能打击对手,甚至不惜承担风险。斯普鲁恩斯不是不想进攻,只是更加理智,知道在整体实力不如对手时发起进攻与自杀没有区别。或者说,斯普鲁恩斯更有耐心,会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而等待,哈尔西却严重缺乏耐心。
    这些分歧,最终使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分道扬镳。
    在一九四二年初,在美国总统强调了守住所罗门群岛的重要性之后,哈尔西的主张占了风,斯普鲁恩斯也就不得不服从指挥,在他认为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率领舰队去寻找中国舰队决战。

第一百八十一章 总体战局
    第一百八十一章总体战局
    战略上的需求,让斯普鲁恩斯不得不率领舰队开赴战场。
    对此,顾祝同也有类似的认识。
    可以说,进入一九四二年,总体战局变得对美英俄轴心更加不利。在各条战线上,美英俄轴心都处于崩溃状态。
    大陆战场上,德军已经占领了整个高加索地区,先头部队抵达伏尔加河下游,另外一路德军则在向外高加索地区推进。受此影响,土耳其已经开始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参战前的秘密谈判,而土耳其提出的条件是重回海湾地区,在战后吞并海湾国家,并且承诺德中同盟在海湾地区享有最高利益。东面,中国陆军已经扫dàng了远东地区,一支部队还到达了鄂霍茨克海北岸,主力则在向西伯利亚地区推进,先头部队离贝加尔湖不到五百公里。从西北出发的中**队已经攻入中亚地区,只是战斗打得不是很顺利,在阿拉木图遭遇失败,被迫后撤了两百多公里。只是,中国陆军正在调整作战部署,预计在上半年将增兵四百万,而且把重点转向中亚,争取在年内与德军会师,完成对红俄的战略包围行动,然后与德军共同攻占乌拉尔地区。
    对红俄来说,离战败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如果俄军不能在年内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最迟在一九四三年夏季,德军就将攻入莫斯科,中**队则将扫dàng西伯利亚与中亚,到时候留给红俄的恐怕只有北冰洋的几座港口城市了。
    问题是,俄军有能力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美军已经打通了北大西洋航线,美英两国动用了十多艘护航航母、上百艘驱逐舰与更多的武装商船,组建了十多支护航舰队,专门为前往摩尔曼斯克与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船队护航,但是这条航线上充满了危险,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的船只不到百分之五十,而且美英提供的支援非常有限。
    在整个一九四一年,北大西洋航线只为红俄送去了不到五百万吨物资。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德俄战场上,任何一场大规模会战的物资消耗量都在千万吨以上,而且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更是难以计数。比如,在高加索会战中,德军投入了二百一十八个师、总计三百五十万官兵,动用了四千八百辆坦克、一万二千门重型火炮、五千二百架战机,仅油料消耗每天就超过了十万吨。在整场会战中,德军总共向前线运送了三百四十万吨燃油、四百八十万吨弹药、以及其他物资近两百万吨。俄军的投入稍微少一些,但是也不会少到哪里去,物资消耗量也在一千万吨左右。
    也就是说,美英在一九四一年提供的援助,连半场会战都打不了。
    在一九四一年,德俄战场上一共打了三场大规模会战,还有数不胜数的小规模战役,俄军的物资总消耗量高达数千万吨。
    显然,美英提供的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
    当然,也有人认为,美英提供的援助至关重要。比如,在欧洲领土丧失大半后,红俄的工业几乎停顿,即便有大量工厂提前搬迁到乌拉尔山以东地区,但是恢复生产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时,红俄最缺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一种“人造资源”,即电力。要知道,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根本没有多少发电站,而建造发电站又不像搬迁工厂那么容易,所以红俄的高耗电工业产品的产量一直非常低。这其中就包括电解铝,而铝又是制造飞机的战略资源。在一九四一年,美国提供给红俄的无偿援助中就有十万吨铝锭,而这些铝足够制造数千架战术飞机。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提供的十万吨铝锭,红俄的飞机制造厂就只能用木材来制造飞机了。
    美国的援助有多大的意义呢?
    在一九四一年,红俄总共制造了七千余架飞机,绝大部分都是战术飞机,而这些飞机消耗掉了大约十四万吨铝锭。
    也就是说,红俄制造飞机所用的铝,有七分之五来自美国。
    不可否认,美国提供的援助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但是绝对不能高估其价值,因为红俄不可能凭借美英的援助打赢这场战争,如果自身实力不济,即便北大西洋航线上没有数以百计的潜艇,红俄依然会战败。
    可以说,红俄战败的迹象在一九四二年就暴lù了出来。
    年初的时候,德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缴获了几辆俄军的新式坦克,即t…34…85型中型坦克。最初的时候,德军非常震惊,因为这种安装了八十五毫米高压坦克炮的坦克,具有十分凶悍的火力,能在两千米内打穿所有德军坦克的正面装甲。只是,在深入研究后,德军就没有那么惧怕这种坦克了。除了粗制简陋之外,t…34…85采用的竟然是普通的表面渗碳钢,而不是高强度合金装甲钢,其防护能力十分低劣,即便在两千米外,德军的“黑豹”坦克也能轻易洞穿其正面装甲。
    后来,这批坦克中的几辆送到了中国,而中国长春车辆厂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大战期间最著名的“东北虎”式中型坦克。必须承认,t…34…85的基础设计非常出sè,在保证了基本xìng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难度,只要采用更好的材料,比如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装甲,其xìng能绝对不会差到哪里去。
    以一九四二年初的情况来看,红俄就算能够撑过一九四二年,也很难坚持到一九四三年底,在一九四三年夏季战败的可能xìng非常大。
    对美英俄轴心来说,红俄在一九四三年战败,绝对是无法接受的结果。
    事实上,到了一九四二年,英国的处境也极为凶险。
    大陆战场上,中德军队已经开始协同作战,每当德军发动大规模会战,中**队就会采取行动牵制俄军,而每当中**队发动大规模进攻,德军也会以类似的方式让俄军无法增援东线。更重要的是,中德军队在中亚会师的兆头已经十分明显,而这意味着红俄将丧失最后的希望。
    当然,这也意味着,德军随时有可能回头对付英国。
    只是,在一九四二年,英国首先考虑的不是跨海登陆的德军,而是来自空中的威胁,即持续了一年多的战略轰炸。
    从一九四一年十月开始,针对英国的战略轰炸就升级了。
    主要就是,中国生产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开始装备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而且首批飞行员都来自中国。
    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德军组织了十多次大规模轰炸,几乎摧毁了半个伦敦。
    其实,这还是次要的。如果遭到轰炸的只有伦敦,哪怕整个伦敦都被炸成废墟,英国也能坚持下去。原因很简单,伦敦早就不是英国的工业城市了,因此伦敦遭受的损失对英国的工业生产没有太大影响。
    要命的是,德军轰炸的不仅仅是伦敦,甚至没有主要轰炸伦敦。
    随着对英轰炸行动升级,加上轰炸进行得比较顺利,德皇威廉二世再也没有对轰炸行动指手画脚,更没有横加干预。结果就是,帝国空军可以按照最优的方式来安排轰炸行动,即重点轰炸英国的工业城市。
    这下,英国的工业中心城市遭殃了。
    到一九四二年初,伯明翰、曼彻斯特、考文垂、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尔等大型工业城市都遭到了数次、甚至是十多次轰炸,而且遭受轰炸的主要就是工业区、以及邻近工业区的居民区。
    根据英国当局的统计数据,仅在一九四一年,就有近五万人在轰炸中丧生。
    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产业工人。
    轰炸,还导致英国工厂的开工率大幅度降低。很多时候,一次错误的防空警报,就能让工厂停工半天。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一九四一年的最后三个月,英国的工业产值明显下降了一大截。
    由此,产生了另外一个影响,即英国更加需要来自美国的援助。
    这下,问题来了。
    虽然美国已经参战,而且主要工厂都在全速生产,但是美国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填补英国与红俄工业生产的缺口。对美国当局来说,这意味着要在英国与红俄之间做出选择,重点支援英国,就得降低提供给红俄的援助,而重点支援红俄,则英国就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物资支援。
    当然,英国不会这么快战败。
    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英国能够坚持到一九四四年。除非中德联军在一九四二年击败红俄,让德军在一九四三年攻打英国本土,不然英国在一九四三年战败的可能xìng非常低,肯定能坚持到一九四四年。
    问题是,这还不是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到一九四二年初,日本已经在实质上战败了。
    虽然日本当局没有投降,但是随着中**队在一九四一年底跨过对马海峡,成功登陆本州岛,日本就已经战败。到一九四二年初,登陆本州岛的中**队已经推进到离神户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预计在年中就能攻占神户与大阪地区,在年底之前肯定能够把旗帜插到日本皇宫的房顶上。
    也就是说,美国必须全力以赴的打赢太平洋战争……RQ!。

第一百八十二章 传统战术
    “我的看法是,斯普鲁恩斯肯定会率领舰队讲入珊瑚海,但是不见得会跟我们决战,至少不会主动找我们决战。”
    “为什么?”顾祝同对田黛芳还不够了解。
    “在〖日〗本已经实质上战败,英国与红俄又处境艰难的情况下,美军没有太多的选择,必须尽快在太平洋上获取一场具有足够意义的胜利,让我们向太平洋战场投入更多资源,才能避免战败。美军能做的,就是在一场决定xìng的海战中取胜,而且越快越好。哪怕斯普鲁恩斯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他的上级,比如哈尔西、尼米兹等人,也会让他尽最大可能与我们决战,并且在决战中击败我们。”
    顾祝同没有开口,等着田黛芳说下去。
    在参谋岗位上干过几年的人,把握总体战局的能力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关键就是,美军得尽一切可能守住所罗门群岛,至少不能主动放弃,必须在这里消耗掉我们的兵力。即便不考虑守卫澳大利亚,美军也必须这么打,因为只要我们轻易拿下了所罗门群岛,美军就将彻底丧失主动权,而且得在我们选择的下一个战场上,在更加不利的情况下与我们作战。”
    “你的意思是,斯普鲁恩斯的主要任务依然是守卫所罗门群岛。”
    “或者说是挫败我们攻打所罗门群岛的意图。”
    “那么,斯普鲁恩斯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一场舰队决战,可这又是最不现实的办法,还是斯普鲁恩斯在竭力避免发生的事情。不管怎么说,美军舰队的实力空前低落,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两艘舰队航母与一艘小型航母,而我们则有足足五艘舰队航母,且我们已经攻占了腊包尔,建立起了前进机场,岸基航空兵能够为舰队提供足够的掩护与支持。即便在珊瑚海南部与东部海域,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作战,斯普鲁恩斯也没有半点优势。再说了,我们现在的战术是稳步向前推进,而不是冒险突击,也就不大可能在美军岸基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之内与斯普鲁恩斯决战。”
    顾祝同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田黛芳的意思。
    “当然,斯普鲁恩斯肯定明白这一点,所以不会奢求通过舰队决战击败我们。”
    “你觉得,他会怎么打?”
    “运……”
    顾祝同笑了笑,鼓励田黛芳把想法说出来。
    “最理想的选择,应该是坚守防御,舰队只起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在每一座岛屿上部署重兵,加大我们的攻击难度。”
    “问题是,这不由斯普鲁恩斯决定。”
    田黛芳长出口气,说道:“美军肯定会坚守每一座岛屿,而这就是斯普鲁恩斯能够利用的有利因素。
    “什么意思?”
    “如果我们必须攻占沿途的每一座岛屿,那就需要huā很多的时间,而且得为攻占所罗门群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