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如此,顾祝同并不急于做出让步。
按照他的说法,攻打百慕大群岛的关键是夺取制海权与制空权,以及在占领第一座岛屿之前提供支援,而这三项任务都由中国海军承担。在击败美军舰队之后,中国海军已经夺得了制海权。制空权则需要通过轰炸百慕大群岛上的美军机场来获取,而支援登陆作战更是只能依赖舰队。
也正是如此,中国海军理应享有百慕大群岛的主要占领权。
只是,德意联军也提出,攻打百慕大群岛的主力是陆战队,而出动陆战队、以及投送陆战队的登陆舰队都由德意联军提供,所以德意联军才拥有主要占领权,而中国海军只能得到港口的使用权。
为此,双方讨论了好几天。
到七月十二日,顾祝同才提出。可以让德意联军占领大部分岛屿,但是最主要的港口必须由中国海军控制。此外还需要为中国海军航空兵提供几座正规机场,以便在此部署岸基航空兵。
显然,德意不可能拒绝这样的提议。
在德意当局做出了第一个让步之后,顾祝同才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而且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即中国海军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都用来攻打百慕大群岛,到时候最多只能出动一支战斗舰队。
这下。德意联军不干了。
一支战斗舰队能干什么?即便顾祝同承诺,在打垮美军岸基航空兵,也就是夺取了制空权之后才撤走其他战斗舰队。德意当局都认为,仅有一支战斗舰队,肯定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有效支援。
为此,顾祝同提出,可以让德意联合舰队参战。
显然,德意当局不会接受这样的提议。原因很简单,德意联合舰队早已名存实亡,而且残余战舰并不多,发挥的作用并不大。
有趣的是,当时顾祝同给出的理由不是去开辟新的战线,而是要把舰队派回太平洋。
显然,这个理由没有多少说服力。
虽然在美国西海岸地区,中**队遇到了一些麻烦,但是还没有发展到必须派几支战斗舰队回去的地步。更重要的是,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战斗已经发展到内陆,而且陆军已经取代了陆战队成为主力,空军也取代了海军航空兵。当时,中**队遇到的麻烦,主要就是后勤保障不到位,而这个问题显然无法用战斗舰队来解决,需要增派的不是战斗舰队,而是运输船只。
只是,顾祝同在这个问题上根本不愿意做出让步。
原因很简单,这是冯承乾给出的底线。
谈到七月二十日,德意联军也向顾祝同摊牌了。在夺取了制空权之后,中国海军除了留下一支至少拥有三艘舰队航母的航空战斗舰队掩护登陆作战之外,还必须把之前的第41舰队留下来。
顾祝同非常清楚,这个要求已经非常接近德意联军的底线。
事实上,要想顺利攻占百慕大群岛,这也是最低要求了。再削减支援力量的话,德意联军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别忘了,顾祝同在太平洋上指挥了多次攻打岛屿的作战行动。
对于像攻打百慕大群岛这样的作战行动需要投入多少兵力,顾祝同心里非常有数,也就知道德意联军不大可能做出更大的让步。
当天晚上,顾祝同就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
天亮前,冯承乾发来回电,原则上答应了德意联军提出的要求,即让以主力舰为核心的第41舰队留下来支援登陆百慕大群岛的作战行动,但是得争取把留下来的舰队航母减少到两艘。
事实上,这也在顾祝同的预料之中。
“李牧”号的损伤极为严重,短期内肯定无法参加战斗,而“白起”号还在亚速尔群岛等待维修,什么时候能用也是个疑问。也就是说,当时在第四舰队里面,能够动用的舰队航母总共只有五艘,如果留下三艘支援德意联军攻打百慕大群岛,那么剩下的两艘连组建一支完整的航空战斗舰队都不可能。
二十一日,顾祝同向德意联军提出了这个要求。
只是,德意联军的态度同样很强硬,表示他们已经交出了底线,如果再做让步,就不可能顺利攻占百慕大群岛。
这下,局面又僵持了下去,原因只是一艘舰队航母。
眼看谈判就要破裂,情况在七月底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
这就是,顾祝同收到了田黛芳从亚速尔群岛发来的消息,“白起”号的损伤可以在亚速尔群岛修复,需要的只是一艘大型工程维修船,而海军司令部也发来了电报,离得最近的工程维修船在亚历山大港,半个月之后就能到达亚速尔群岛,因此“白起”号有望在八月下旬返回战斗舰队。
这样一来,可以动用的舰队航母就有六艘了。
七月三十一日,在拿到了“白起”号的维修评估报告,确认只要工程维修船到达,就能在八月中旬修复之后,顾祝同给德意联军做了最后答复,即留下由三艘舰队航母为核心的第42舰队、以及拥有四艘快速战列舰的第41舰队,重新组建的第43舰队则在八月初返回卡萨布兰卡。
当然,顾祝同也提出了要求。
这就是,德意联军最迟得在八月三十一日发起登陆作战行动,不然中国海军将调走所有战斗舰队。
事实上,这不是顾祝同的要求,而是冯承乾的要求。
所幸的是,德意联军没有对此提出异议,只是要求中国海军必须在登陆开始前,也就是八月十一日之前摧毁百慕大群岛上的所有机场与港口,并且对德意联军选定的岛屿进行为期五天以上的火力打击。
当然,德意联军最迟得在八月六日递交登陆作战计划。
八月一日,顾祝同就回到了卡萨布兰卡。
因为时间紧迫,所以他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返回亚速尔群岛的战斗舰队立即开赴百慕大群岛。
只要德意联军按时把作战计划送过来,中国舰队就能在八月七日开始轰炸百慕大群岛。
所幸的是,德意联军没有拖延时间。
八月四日夜间,顾祝同收到了由德军联络军官送来的作战计划副本,而他则赶在天亮之前给田黛芳下达了攻击命令。
八月六日下午,轰炸百慕大群岛的作战行动开始。
天黑之前,重新组建后的第42舰队与第43舰队只各出动了一支攻击机群,重点轰炸了三座岛屿。
当然,这三座岛屿上都有大型机场。
入夜后,舰载航空兵没再出动。到了八月七日凌晨,全速航行了近十六个小时的第41舰队抵达,开始炮击遭到轰炸的岛屿。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美军的岸基航空兵没有在天亮之后出动。
当时,只有几十架从美国本土起飞的重型轰炸机袭击了前出的第41舰队,只是这些轰炸机还没有到达第41舰队附近,就被第42舰队与第43舰队派的战斗机拦截了下来。在损失了近三十架轰炸机之后,美军放弃了这次毫无价值的反击行动,让剩余的十多架轰炸机得已逃走。
这个时候,顾祝同并不关心前线的战斗。
对他来说,攻打百慕大群岛只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而需要他考虑的,正是冯承乾在电报中提到的那件事情。
这就是,他得考虑为自己选一个立足点了。
做为第六舰队、以及加勒比海与拉丁美洲战区司令官,他总不可能一直寄宿在第四舰队与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吧。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方便下次接着看★★★
第四百八十二章 前进基地
(请牢记)(请牢记)放弃百慕大群岛,最近的选择就是巴哈马群岛。
只是,顾祝同并不看好巴哈马群岛,或者说不想去巴哈马群岛冒险,因为这里离美国本土太近了,近到让美国本土的战术航空兵能够发挥作用,从而使〖中〗国海军难以依靠舰载航空兵夺取制空权。
同样的道理,顾祝同还否定了古巴。
与巴哈马群岛一样,古巴离美国本土太近了,佛罗里达海峡最窄出只有一百多公里,即便是部署在亚拉巴马州与佐治亚州的战术航空兵也能越过狭窄的海湾,到古巴上空执行数个小时的作战任务。
再往外推,就是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与小安的列斯群岛了。
问题是,哪座岛屿最适合做为攻打美国本土的前进基地呢?
仅从军事角度考虑的话,顾祝同会在小安的列斯群岛中选择一座岛屿,而不会去碰那些大岛。
原因很简单,古巴是美国的殖民地。
虽然美国从未宣称占领与控制古巴,但是在上个世纪末的美西战争之后,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控制着古巴,并且在古巴部署了大批军队,控制着像关塔那摩与圣地亚哥这样的军事要塞与重要城镇。
只要有必要,美军随时可以向古巴增兵。
当然,跨过狭窄的佛罗里达海峡并不是什么难题。
这样一来,攻打古巴附近的岛屿就很不明智了。
关键就是,部署在古巴的战术航空兵可以封锁周围六百公里的海域,让任何进入该海域的舰队有去无回。
牙买加、海地与多米尼加所在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托管的波多黎各离古巴都不到六百公里,而且美军还能够在这些岛屿上部署航空兵。因此进攻难度非常大。
按照顾祝同的估计,即便攻打离古巴最远的波多黎各。也至少需要动用四支航空战斗舰队,让十二艘舰队航母轮番上阵,并且出动一支规模不低于六个师的登陆部队,之前还得夺取附近的一座小型岛屿做为前进基地。
当然,兵力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光是想想为四支航空战斗舰队、以及六个陆战师提供物资补给,就足够让人头痛了。
正是如此,顾祝同认为应该徐图缓进。
按照他的想法,首先在小安的列斯群岛找一处立足点,最好是一处现成的立足点,然后再去攻打面积较大的岛屿。
当然。在小安的列斯群岛有很多选择。
比如。在波多黎各东面就是属于英国的维尔京群岛,再往东,还有同样属于英国的安圭拉,以及属于法国的圣马丁岛与圣巴泰勒米岛,属于荷兰的萨巴岛与圣尤斯特歇斯岛。还有一些实力弱小的国家。
当然,这些岛屿不会主动投怀送抱。
大战爆发后不久,英国就出兵攻占了属于荷兰的几座岛屿,即便当时荷兰还没有正式向英国宣战,只是较为倾向于德意志第二帝国而已。法国战败前夕,美英联合出兵,攻占了几座属于法国的岛屿。等到英国战败,美国如法炮制,赶在英国正式投降占领了维尔京群岛与安圭拉。
只是。美军并没有出兵攻占其他具有独立国家身份的岛屿。
这也可以理解,不管这些国家的面积有多么狭小,它们都是拥有主权的国家,而不是殖民地。更重要的是,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小国都属于拉丁美洲这个大家庭,而美国又一直扮演着美洲保护者的角色。也就是说。只要这些国家没有与美国为敌、没有威胁到其他拉美国家,美国就没有理由出兵攻占。
到这个时候,美国更不能轻易出兵攻打拉美国家。
道理很简单,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很多拉美国家都在暗中调整外交政策,大多数都宣称将继续保持中立,只是不再是偏袒美国的中立,而是严格的中立,少数拉美国家则已经倾向于同盟国集团。
比如,秘鲁最先与〖中〗国恢复大使级外交,秘鲁总统还宴请了前来任职的〖中〗国大使。
又比如,在〖中〗**队推进到下加利福尼亚边境地区的时候,墨西哥当局开始主动与中德进行外交接触。
可以说,由美国一手创建的拉美秩序已经摇摇欲坠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美国出兵攻打拉美国家,哪怕只是小安的列斯群岛中的弹丸小国,也会引发连锁反应。
结果如何,美国的领导人最为清楚。
要是拉美国家集体倒向同盟国阵营,那美国离战败就不远了。
正是如此,顾祝同认为应该避实就虚,首先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夺取一座岛屿,而且最好是没有被美军控制的岛屿,然后再以此为基地,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比如首先攻占维尔京群岛,然后进军波多黎各,再攻打古巴,最后以古巴为跳板攻打美国本土,或者是向巴哈马群岛进军。
总而言之,每一步都要走稳。
显然,这与顾祝同之前在太平洋上主张的进攻方式并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
只是,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太平洋上,〖中〗**队有本土做后盾,而且太平洋极为广袤,从西岸到东岸,等于绕地球半圈。相对而言,大西洋要狭窄得多,而且〖中〗**队只能依托大西洋东岸几处不那么完善的海军基地。显然,在太平洋上行得通的战术,在大西洋上未必行得通,因此必须�